主页

教育故事

10年前 [08-02 18:30 周五]

    看了案例故事《我给老师打招呼,老师不理我》感触颇深。不由得想起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我曾先后教过一对亲生姐弟,先是教弟弟所读的一年级,这个小男孩天生活泼大方,不管在哪里碰到老师,都会热情地招呼老师。记得有一次,我们镇上举行盛大的篮球决赛,观看的人挺多。小男孩和他的姐姐、爸爸、妈妈在我对面的人群里观看比赛,比赛进行到中途的时候,小男孩无意中发现我也在他的对面观看球赛。便毫无顾忌地扯开嗓子大声喊到:“周老师!周老师……”而我正全神贯注地观看比赛,再加上人群的喧闹,小男孩热情的招呼我一点也没有觉察到。小男孩父母看见便提醒他说:“人多!你别喊了!周老师听不见!”“那我跑过去喊!”小男孩不甘心的回答他的父母。父母因为孩子小,在球场边跑动很不安全,于是就制止了孩子的行为。小男孩因为父母没有满足他的要求最后撅着嘴看完了比赛。

当然,这一切我都是在后来与家长的交流中才知道。不巧的是,小男孩所在的班级我刚教了一年,学校由于教师人员的变动,把我调到了小男孩姐姐所读的五年级任教。从此以后,小男孩热情招呼我的身影不见了。即使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碰面,小男孩也只是调皮的冲我笑笑,一溜烟地跑掉。倒是他姐姐碰面后害羞地和我打着招呼。当时我并没有在意这一切。后来与他妈妈的聊天中我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原来,开学的第一天小男孩就知道我调到了他姐姐的班级。放学回家走进家门的第一句话就是:“姐姐!周老师该你喊!我不喊了!”文静的姐姐笑而不语,表示了对弟弟的回答。妈妈在一旁打趣道:“你原来不是绕山绕路地都要喊周老师吗?现在怎么不喊了?”“周老师不教我了,本来就不该我喊!”小男孩理直气壮地回答妈妈。

“老师不教我,不该我喊了!”这或许不只是发生在我和小男孩身上的故事,而是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又该怎样来改变这一现象呢?

首先,身教重于言教。我们自己率先垂范,作为校园里的一分子,见到了校园里的人,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校园里的园丁、门卫。都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我想这样能够带动整个校园的风气,带动身边的学生。不至于形成像小男孩那样的意识:只招呼教我的老师!

其次,培养打招呼的生活习惯。打招呼其实是一种生活习惯,完全可以从小培养,一但养成习惯,就不会像小男孩那样觉得招呼老师是一种责任和负担。

最后,不强调招呼的形式。打招呼其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表示尊重和亲切。不必强调一律要问某某好!可以笑一笑,点点头,也可以击个掌,拍拍肩膀等。

常此以往,就能真正地形成和谐的校园关系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