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长如何面对玩劣的孩子(案例分析)(转)

14年前 [09-30 16:59 周三]
家长如何面对玩劣的孩子(案例分析)
 
发表日期:2009-02-16  作者:王劲松  

 

小誉(化名)男,19岁,今年读高二,因不想学习,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前来咨询。小誉目前的情况是:想买燃油动力车,抽烟喝酒,生活懒散,每月1600元生活费不够花,常打架闹事,并砍伤别人,在学校谈女朋友,家长在他口袋里发现避孕套,上课睡觉,总成绩只200多分,没有一点学习劲头。

我们的咨询是在网上通过视频语音进行的,刚开始和小誉咨询时,他防御心理很强,常用回避的方式交谈,态度消极,常常为自己的“问题”进行辩护,给人感觉一种“我就这样,你们也不能把我怎么样”的姿态,因此交流很被动,这是非自愿咨询有意阻抗的典型表现。我更多的是用人本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小誉的价值观、人生观、现在的任何想法和行为,都给予“无条件尊重”,接纳、关注和爱护他的感受,耐心认真地倾听他的叙述,不对他做任何道德和是非评判。当我设身处地以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时,就很容易理解他现在的感受。

人本主义的理论认为: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效果的基本保障。前两次咨询,主要是建立良性的咨询关系,并了解他的基本情况。随着咨询的深入,小誉突然对我说:“老师,我不管说什么,你为什么不批评指责我呀?”我知道,这是对咨询师产生信任的开始,我非常惊喜!这是来访者人生中新的体验,他心中信任的幼苗开始萌芽了,之后,我们的咨询渐渐变得顺畅起来,他也愿意把心中的苦闷表达出来,初期的咨询目的基本达到。

回顾小誉的成长经历,他小时是个十分聪明机灵的孩子,曾获得过当地奥林匹克竟赛第二名,并获得全市英语竟赛第一的好成绩,直到步入初中,他的成绩都比较好。小誉的父母自己做企业,深感自己文化背景不够带来的困扰,因此,父母十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生怕孩子学习出现问题,对小誉提出要求:“一切为了学习,只要你认真学习,其它什么都可以不做。”并开始限制小誉的正常交往和其它活动,要求他在家时间,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还是学习,正值青春期的他,感受不到任何自由和轻松。咨询中,我们探索他的潜意思心理活动就是:“我是为了你们大人学习,学习没有快乐可言!”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既然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做呢。从此,小誉开始厌恶学习,表现出的状态就是逆反。“我有时可以在课桌前坐一天,拿着书本而一页不翻,有时会算准爸妈回来的时间,在他们到达之前,做出学习状。”小誉如是跟我说。

鉴于此,我建议让她的父母也能参与咨询,咨询重点将放在小誉的父母这里。小誉妈妈刚开始咨询时,不断地述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言语中充满了委屈、痛苦和无奈。我让她说说孩子的优点,她说:“在我眼中孩子就没有优点!”,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她思索很久,终于说了一条优点:“这孩子比较比较聪明。”我向她解释道:“从心理学上看,如果家长不能连续说出孩子7-8个优点,就不是个合格家长。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从成绩优异的学生,变得如此一落千丈,并且非常玩劣吗?”她一脸茫然。

接下来的咨询中,我和她共同探讨孩子出生到现在的主要经历,分析孩子现在状态的深层原因,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家长对自己没有考上大学,具有非常遗憾的心理“情结”,以及现在深感文化知识不够的困扰,在潜意思中,希望自己的孩子去替代完成,怕孩子以后“受我这样的苦”,因此,强迫孩子必须认真学习,不能因其它活动而影响学习,而人的天性,从心理上是会厌恶强迫的东西的,这样做的结果,使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感觉自由被剥夺,自尊得不到满足。孩子一上高中,开始离家住校,就象长期关押的笼中小鸟飞了出来,疯狂补偿被剥夺的自由,通过他自己的方式来满足自尊:几乎每晚都邀同学抽烟喝酒到深夜,谈女朋友,打架闹事,上网玩网游至通宵,第二天白天睡觉,晚上继续以上行为,即使偶尔上课,因为课掉的太多,有些听不懂,更重要的是已经形成了厌恶学习的心理。“你知道你孩子这样做时,他的感受是什么吗?”我问道。“他应该很快乐呀”“错!孩子咨询时,曾明确告诉我,当他静下来想到原来优秀的自己,现在变成这样,多次在被子里偷偷流泪。你们一直打着爱孩子的旗号,让他受罪!他心理的痛苦有谁知道?”小誉妈妈这时露出十分惊讶的表情,接着眼圈红了,热泪忍不住夺眶而出,我感觉她已经被触动,正在痛苦中沉思……

我和小誉妈妈深入地交流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探讨了人的补偿心理: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有缺撼,形成内在驱动力,不管是有意无意,他将花代价去寻求,有时会以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小誉妈妈理解后,若有所思说道:“看来问题还在我们身上啊!”“是啊,要想孩子改变,首先要从家长做起。”我回应道。和小誉妈妈商定的家庭作业:1、多发现孩子积极层面,每天表扬孩子三次;2、孩子出现任何情况,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理解他;3、不对小誉的学习提要求,不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人。开始阶段,家长做的非常艰难,毕竟改变自己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随着咨询的深入,我也不段肯定和强化家长的改变,密切关注整个家庭的动态,出现困惑,及时咨询。一个多月后,小誉告诉我:“爸妈真的变了!自己回家再也不感到压抑,有些话也愿意和他们说,对学习的厌恶感好象没有以前那样强烈了,现在困扰的是,课程掉的太多跟不上。”这正是心理学人本主义强调的,小誉内心是“向善”的,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又过了二个月,09年春节,小誉一家三口,开车1000多公里,特地到武汉看望我,希望与我建立长期的咨询关系,并告诉我,小誉期终考试成绩已经提高了115分,年前他还主动做了一顿可口的年饭。在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感觉他们的亲子关系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不管小誉将来高考结果如何,帮助他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有能力应对自己生活问题的人,是我们共同达成的最终咨询目标。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