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个案指导03:一样的瑶瑶,不一样的表现(醉梅)

16年前 [04-26 11:47 周六]

 

一样的瑶瑶,不一样的表现

文/醉梅

 

★妈妈困惑

那天瑶瑶妈路遇瑶瑶的老师的时候,顺便问了孩子在园的情况。老师的脸上始终流露出

出赞赏的意味,说瑶瑶讨人喜欢,做事勤快利落,懂礼貌,听话乖巧。午饭经常第一个吃完,被子也叠得很整齐,还经常帮助别人……

瑶瑶妈听得一半高兴一半困惑,她其实知道孩子在家的“恶劣”表现:懒惰,任性,霸道,乖戾,不听劝。早上起床慢腾腾的,要不断催促,要大人帮着穿衣;房间从来不整理,乱得“惨不忍睹”,特别懒;饭不合她胃口,没有她爱吃的,就又哭又闹;还动不动就耍脾气,会骂人,说脏话。为什么孩子在家和在校判若两人呢?

 

★原因分析

当瑶瑶妈带着困惑找到我的时候,我向她了解了各方面的情况,最后我帮她分析了问题的症结:

由于瑶瑶妈工作忙,压力大,爱人又在外地工作,一个月才回来一次,就把照料孩子的事交给了老人,一家三代人住一起。由于三方教育方式不一致,导致了孩子问题很多:奶奶宠爱孙女,从小什么也不让她动手,所以瑶瑶在家什么都不用干,懒惰成了顺理成章的结果;爸爸因为难得回来一次,就用物质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几乎是有求必应,有时还会在瑶瑶面前说妻子管教太严。所以孩子变得任性,娇气,一不顺自己的意就发脾气;妈妈看到瑶瑶做不好事,就不断指责、埋怨、纠错,很少赞赏、鼓励,没完没了地唠叨。因而瑶瑶在家表面上看是很快乐,而实际上她内心缺少了被关怀,缺少恰当的被爱。

瑶瑶妈听我分析完,还是不明白,说她为孩子付出这么多,怎么会缺少关怀,缺少爱。我说——

每个孩子都需要爱的,只是我们父母没有给孩子恰当的爱。什么样的爱才是恰当的爱?一是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比如被赏识、被赞美、被肯定的需要;二是给孩子建立规则,赏罚分明,宽严有度;三是分清界限和责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三点做好了,孩子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显然,奶奶的爱是溺爱,没有界限的爱,包办代替,越俎代庖,不愿放手,代替孩子成长。爸爸的爱是无原则的爱,助长了孩子的娇气、任性、乖戾;而妈妈的爱里,缺少赏识的成分,只有批评、否定、埋怨等等,只能让孩子到幼儿园去寻找爱——她需要被欣赏、被肯定、被认可、被表扬、被信任。心理学表明,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中,自我评价是很重要的部分,儿童通常是以依从性评价为主,即通过他人(特别是老师、父母)的评价来肯定自己,认识自己,发展自我。特别是老师,是为作“重要他人”而出现的,在孩子的眼里是很有权威的,所以,她期望获得老师的表扬、好评,来证明自己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也因为幼儿园是个竞争的社会小环境,她希望获得老师更多的爱,来赢得在同伴中的地位,以满足自尊需要。所以孩子就会取悦于老师,在同伴中争“宠”,听老师的话,遵守纪律,积极表现自己,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她自身的情感需要。而这些,在家中从不曾得到过。

由此,我给瑶瑶妈提了一些建议,要求瑶瑶妈回家后,和奶奶、爸爸开个家庭会议,分析问题的原因,统一思想,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个可行的方案。这个建议就是:

 

★指导建议

1 奶奶要改变过去溺爱、包办代替的做法。隔代亲最容易使老人只看眼前百般宠爱,

想不到将来孙儿要如何自立。所以做妈妈的要给老人做好思想工作,灌输正确的教育理念,树立教育的全面发展观和远景意识。要求奶奶配合妈妈的工作,要控制自己的爱。孩子能做的事要一点点放手让她做,不该帮的要狠下心来不帮,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方法。

2 爸爸要爱得有度,不能因为难得相聚,就对孩子提的要求无原则地满足,否则只能把建立起来的规矩破坏掉。比如在妈妈面前不答应的事,爸爸会答应;妈妈会批评的事,爸爸不会批评,这样相互抵消,教育效果等于零。孩子学会了两面耍手段,变成两面派。

3 妈妈的爱以用正面的教育为主。即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打击。

在家为孩子创造表现自己、发挥主动性的条件,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这样,孩子不但在学校会表现好,在家也会努力朝好的方面去努力。因为有了大人的表扬和鼓励,孩子做起事情来才会有干劲和动力,从劳动中得到价值感,从赞赏中得到愉悦感。

 

★具体做法

之后,我又给了瑶瑶妈一些非常具体的指导,告诉她一些小技巧,应对措施。瑶瑶妈按我的话去做了。过了一个月,瑶瑶妈兴奋地打电话给我,说由于自己改变以往的做法,瑶瑶有了很大的进步,身上的一些坏习惯也改掉了不少。以下把瑶瑶妈以前的教育方式和后来的作个对比,方便前后对照,窥见教育方式的不同。

 

◆当瑶瑶早上不叠被时——

 

以前的做法:

妈妈一边叠被一边唠叨:“瑶瑶,你什么时候才能自己叠被子呀,每天也要我来帮你叠!

要累死老妈是不是?”瑶瑶没反应。

 

现在的做法:

“我听老师说,你在幼儿园很能干,手很巧,把被子叠得非常整齐,美观。是吧?”

“是的,妈妈你怎么知道的?”“老师告诉我的哟。她对我说,你家瑶瑶好很能干,被子叠这么好,一定是平常在家经常叠被子,才熟能生巧。”瑶瑶脸红了,但脸上依然掩不住偷偷的笑意。妈妈趁热打铁,说:“是呀,老师如果知道你在家也叠这么好,一定更喜欢你了。那么我们是不是从今天开始自己叠被子?”瑶瑶不好意思了,就自己叠起了被子。看到瑶瑶完成了任务,妈妈大加表扬:“你真是名副其实的老师眼中的好孩子!”

 

指导师点评

利用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利用孩子在意在老师心中的好印象,有意用暗示、转话的办法促使孩子行动起来,做她该做的事。事后的表扬和鼓励是给孩子的行为一个巩固和肯定。这点是不可缺少的。

 

  孩子穿衣慢腾腾——

 以前的做法:

瑶瑶妈看到瑶瑶这么磨蹭,为了上学不迟到,急得只好帮她穿。“快点,快点,再慢点

就要迟到了,你等挨老师批评吧!”有一次真的迟到了,瑶瑶回来又哭又闹,怪罪帮她穿衣动作慢了,害她迟到,挨老师批评了。妈妈虽也骂过她是自找的,但骂归骂,埋怨归埋怨,第二天依然又催又帮。

 

现在的做法:

“瑶瑶,你都上大班了,从今天开始,妈妈不催你也不帮你了,因为我发现催你了你会烦。为了不让你烦,妈妈不再催了。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我只负责按时叫你起床,起床后你自己掌握时间,如果你还是和以前一样磨蹭,那么迟到了就迟到吧,可不能再怪我。因为我事先提醒了。”瑶瑶并不把妈妈的话当一回事。第二天,妈妈真的不再帮她穿衣服了,她只好噘着小嘴,自己动手,依然慢腾腾的。妈妈真想上前帮忙,但还是克制住了自己,而只是向瑶瑶出示闹钟。最终,穿衣,洗簌,吃饭,瑶瑶自己做完了该做的事,没有迟到。晚上回来后,妈妈大力表扬了瑶瑶,并奖给瑶瑶一个“白雪公主”图案,作为早上表现好的奖励。

以后,只要早上表现好,没迟到,妈妈当晚就奖励“白雪公主”给瑶瑶。一周后,用这些“白雪公主”给瑶瑶换回了一个从商场买回的白雪公主娃娃。其实,奖励“白雪公主”图案是妈妈和瑶瑶的老师说好的。妈妈要求老师配合自己,对瑶瑶说是自己从老师处领来的白雪公主,老师希望瑶瑶得到更多的“白雪公主”。

 

点评:孩子家校表现不一,有时光靠父母的力量可能不够。这时就需要找老师沟通协调,得到老师的帮助或配合。有意借老师这个“资源”来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当孩子乱发脾气,乱骂人时——

 

以前的做法:

“你的臭脾气怎么这么大,谁像你这样乱骂人?你在学校也这样吗?你在老师面前也敢发脾气吗?”瑶瑶妈看到瑶瑶发脾气,忍不住要训斥一番。”瑶瑶更不高兴了,要不是奶奶来拼命哄劝,说妈妈不对,可能还要闹下去。

 

现在的做法:

当瑶瑶发脾气骂人时,瑶瑶妈坚持置若罔闻,全当瑶瑶是空气不存在,并且要奶奶也不理她。这时瑶瑶脾气更大了,骂得更凶了,妈妈和奶奶坚持不理。瑶瑶终于骂累了,一场暴风雨停息了。事情过后的两天,在瑶瑶开心的时候,妈妈对瑶瑶说:“你发火骂人的样子,很可怕哟。如果老师知道你在家里这么凶,都会被吓跑的哟。“老师不知道的。”“是吗?可老师会经常打电话过来问我,瑶瑶在家怎么样。你说真的打电话过来,我该怎么说呀?说实话吗?”“老师真的会打电话给你吗?”“是呀,因为老师也是妈妈朋友的朋友,更因为老师喜欢你,对喜欢的孩子她都特别关心呢。”“不要,你不能说实话!”“那我怎么说?我也想让她知道你在家中也和学校一样是个好孩子。”瑶瑶这下不吭声了。过会说:“妈妈我今后不再乱发脾气了。”

 

点评:

当孩子乱脾气时,最好是进行冷处理。不要理睬孩子,有的孩子越理睬闹得越凶。等事后找个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再进行疏导。并且告诉孩子,老师在关心她。

 

结后语:

很多孩子在家和在校表现不一样,形成两面性或两面派,特别是在家养成的坏习惯和不当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而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探查孩子行为表现的原因,更是父母需要学的能力。在这个个案中,妈妈要了解孩子这个年龄段的情感需要,特别要纠正自己不用鼓励、赏识的正面教育方法,给孩子情感上的满足,语言上的赞赏和激励,这样才能改变家校不一的行为表现。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