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曹晓泳老师主讲《幼儿行为解析》

12年前 [12-05 21:24 周一]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can与有关家庭教育话题的讨论,今天的活动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请大家观看三个视频片段,通过对视频内容的讨论,学会分析孩子的发展水平及家长的教养态度。第二针对家长关注的几种常见行为进行分析,找出这些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及所采取的策略。希望这次的活动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三个录像片段,家长看的时候可以把录像中孩子的行为表现什么样的,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哪些好的或不好的地方记录下来,一会大家进行讨论,将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交流。(请看录像)

从今天的辨析会上可以看出,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对录像中孩子、家长的行为观察的非常细致,分析的也很到位,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下面呢,我就根据这个录像分析一下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妈妈的教养态度:

1)儿子的发展特征。从第一幕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儿子对图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用摸和抱来表示自己对图书的喜爱,并期盼以图书为背景留影做个永恒的纪念,当知道在此不能拍照以后,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

从第二幕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是个遵守规则的小读者,已有自己的阅读兴趣,并形成了初步的阅读习惯,孩子看完书能够把书放回原位,轻轻地翻书一页一页的看等,但有的方面不够完善,比如,翻书的时候不是很细致,没有仔细的加以阅读、用心思考、比较毛躁。

从第三幕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儿子有强烈的购书欲,想把自己喜欢的图书全买下来,当知道妈妈没带很多钱以后,没有固执己见,非要妈妈照办,而是显得比较通情达理,善解“妈”意,并期盼、相信妈妈会讲信誉、守信用。

总的来讲,儿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较好,对图书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都较强。

2)妈妈的教养方式。从第一幕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妈妈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带领儿子去书海遨游,可谓匠心独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是孩子的“精神食粮”,国外一些研究表明,孩子从小爱看书,长大不容易犯罪,妈妈注意从小培养儿子对图书的热爱之情,激发儿子对学习的兴趣,必将能使儿子终身受益无穷。此外,妈妈为自己挑选了一本图书,实际上是在为儿子树立如何选择图书的榜样。

从第二幕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妈妈比较重视培养儿子独立选择图书的能力,在发展孩子兴趣爱好,把孩子培养成为文明小读者的同时,却忽视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图书要一页一页的看,从前往后看,每页要从上往下看,仔细看图书的画面、颜色和文字,不懂的地方可以问问妈妈;图书要轻拿轻放,轻轻翻阅,轻声讲话,以免影响别人阅读,使孩子全面意识到公共场所的规则要人人遵守,以保证阅读环境的安静。

从第三幕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妈妈或许真没带那么多钱,或许是在故意为孩子设置一个小障碍,对孩子进行磨难教育,使孩子亲身体会到世界上的许多物品虽然都是我们所喜欢的,但我们却不可能同时拥有它们,有时需要克制自己,有时需要耐心等待,妈妈十分尊重儿子,她没有硬性规定儿子只能买3本书,而是用商量的口气和儿子说话,使儿子乐于接受妈妈的建议,而没有出现“两军对峙”、僵持不下的局面;妈妈充满了童心,她接受儿子选择的拉钩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自己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同时也给了儿子一个台阶下。这位妈妈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妈妈无论是看书,或者和孩子交谈的时候都应该蹲下身去,这样和孩子之间会建立平等的关系,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便于更好的和孩子交流。另外,她没有注意到教儿子学会看书价,培养他简单的计算能力。但是,妈妈能把钱给儿子,让他自己去和收银员打交道,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很大的益处。

总体而言,这位妈妈与众不同,注意利用书店这一独特的社区资源来激发孩子对图书和学习的热爱,讲究教育孩子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是个受到孩子尊重和喜爱的好妈妈。

有一个建议:妈妈对儿子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实现,对儿子要言而有信,做个守信用的妈妈,这也是“曾子杀猪”的故事给我们今天做家长的一点启示。家庭如果有电脑,还可通过上网,查询书店图书近况,和孩子一起网上购书,唤发孩子对现代科技的兴趣。

 

通过这个录像,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中处处有教育,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抓住每一个教育时机,对孩子积极引导,达到科学育儿的目的。在跟很多家长交流时,经常会听到家长问我们:我的孩子最近特别爱发脾气,怎么办呀?我的孩子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特别喜欢无缘无故的打别人,用什么方法解决呀?下面我们来做个互动,孩子有下面这些现象的家长可以举手:

1、您认为孩子和小朋友相处的时候,爱打人吗?

2、您的孩子爱磨蹭吗?

3、遇到问题,您的孩子喜欢用哭来解决问题吗?

4、您的孩子有过顺手牵羊,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吗?

5、您的孩子说过谎话吗?

6、您的孩子听话吗?犟吗?

从刚才的互动来看,孩子的这些行为确实是困扰我们家长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把孩子最常见的一些行为提出来,分析孩子这些行为后的真实想法,帮助家长寻找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希望能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所帮助。

二、幼儿常见行为解析

1)打人、咬人

这是很多孩子都有的行为。为什么很多孩子越制止他越爱打人,其实咬人打人踢人攻击行为是大部分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

儿童心理分析:

1、他还没有掌握人际互动的方法。当他的语言还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维的时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现用有冲击力的身体动作替代。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可能只是表达你让开别挡着我”“你不要弄我的东西,但是话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抢夺过来了。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有耐心,慢慢的就能达到这个程度。

2、有的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通过攻击别人发泄不良情绪。

办法:家长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如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会不打人了,因为他感觉到我们是好朋友。

3、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在孩子打人的时候,大人如果说不要打人”“你怎么又打人了?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反而会使孩子认为这个动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发反复出现打人动作。

  孩子天生爱尝试并重复那些能产生有趣、刺激后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为。正确的做法就是让行为后果变得毫无意义,他自然就放弃了。

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给他贴上 你是个坏孩子会打人 这样的标签,只要不强化,在他打人时,向对方家长和孩子致歉,及时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让他继续出现攻击行为,然后平静地离开。同时,多一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给予他充分的安慰。

    被冲击到的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冷静,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负了,很多孩子是通过肢体冲撞来交往的,要理解对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问题。如果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会使得孩子养成受气包的性格,会一辈子都受人欺负。回家也别向家里人诉说孩子被谁谁谁打了什么的,这些都使得孩子觉得我就是容易被人打,他会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好让别人不喜欢,这样会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正确的做法是,接受对方家长的道歉,对这个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我知道你只是想和我们家宝宝玩(可以根据情况换个字眼),你们俩握握手吧。

     4、模仿大人的行为。三周岁以后,孩子慢慢懂事些时,如果还打人,就要深层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有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消除根源,如有应即时改正。同时在他每一次攻击别人时,告诉他
不可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负面的信息加进去。只要孩子出现负面的行为,第一原则,淡化淡化再淡化!不要强化!

其实孩子打人,根本也不会打怎么样,如果别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没什么。如果他打了别人,当父母的总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对。我的想法是:当他打了人后,要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原因,然后告诉他如何用语言来解决。再告诉他打人是野蛮的行为(幼儿园这么说,家里也要这样教育)。然后告诉他妈妈爱他(以免他有种做错事不被爱的担忧)。这样,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对,也知道下次该怎么解决,还知道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他的。孩子感觉被爱包围着,他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怎样,妈妈都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他永远都是好孩子,对事不对人,一时行为不对,不能说孩子就坏呀。

 (二)、爱哭
  喜、怒、哀、乐、恐惧等都是老天赋于人类的正常的情绪表现。我们成年人总是喜欢高兴的事,对于啼哭常常觉得很烦。

 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开始哭得时候大人还会耐心的哄哄:“好啦,好啦,别哭了”。慢慢的就不耐烦了:“叫你别哭了,有什么可哭的,你说呀!亏你还是个男孩子呢。”母亲拚命想办法不让孩子哭,可是孩子却越哭越起劲。家长都认为,首先应该使孩子停止哭,一切问题要等停止了哭以后再说。可越这样孩子越委屈,哭哭啼啼就是停止不了。

儿童心理分析:
  哭的行为是一种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内心里一定有某种“感情”在活动。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比如,有时是悲伤的感情在起作用,有时因为寂寞的心情,或者感觉到痛或热而哭泣。特别是爱哭的孩子,哭,基本上是由于想让父母安慰自己、同情自己等依赖心理所致。
  此外,爱哭的孩子大多比较胆怯,当受到小朋友的欺负,不和他玩,不适应朋友关系或集体生活时,就会哭起来。
  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要忘记爱哭的孩子,多半是为了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心情才哭的。因此,仅仅劝他停止哭泣的行为,而不解决他内心的感情问题,是止不住哭的。

办法:孩子的哭泣需要我们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说 不要哭,不要哭,这是非常大的错误。哭是他内心矛盾和冲突的释放,不是坏事,首先应该关心的是了解他为什么哭,哭的原因和心情。然后,对孩子的悲伤心情或气愤心情,总之是对孩子当时的感情,表示同情、理解,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也就是说,把孩子的感情反馈过去。你接受了孩子的感情,孩子的心情感到舒畅了,其结果,不仅停止了哭泣,而且爱哭的毛病也会逐渐得到克服。
 
那么,具体可以怎样做呢?

1、共情的作用。

成人只要轻轻地拥抱他,抚摸着他的后背第一句话说 哦,宝贝,妈妈知道你摔疼了,还有一点点吓到了是吗 哦,宝贝,妈妈知道气球飞走了,你非常难过,妈妈理解你等等,这是共情,表示我们理解他,接受他的悲伤是调整他的情绪的开始。

第二句话一定要说妈妈知道你不开心(这很重要),这样一说他会很快开心起来的,第三句话是妈妈爱你,妈妈理解你。最后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让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觉呼出去效果更好。如果您学会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泪还挂在脸上就跑开找小伙伴去了。(这个方法非常见效,其实这方法不是哄,是共情产生的效果。)

2、对待男孩子哭泣的态度。 我们在养育小男孩时最经常说男孩子,哭什么!”“羞羞,男孩子还哭!男孩子在儿童时期释放他的悲伤情绪时,常常被成人阻止,慢慢地长大后,他有悲伤也不知道如何释放,喜爱也不懂表达,所以让丈夫说声爱你有多难,相信很多妻子都有同感。也就是说这样的男孩成年进入婚姻之后,他一定无法与妻子进行良好地沟通,将影响婚姻品质。请各位爸爸妈妈想想,如果您的儿子未来婚姻生活可能因此不幸福,您还会制止小男孩的哭泣吗?请无条件地接受他的悲伤!男孩哭泣不是丢面子的事!

3 避免孩子用哭的方式达到目的。  另外,从几个月开始的婴儿一旦啼哭我们常常口中应叨着来啦来啦就十万火急地冲过去,这样不好,孩子会养成控制大人的心理。应该用轻松而平缓的语调说:饿了是吗?妈妈来了;一旦孩子挣扎哭闹拒绝某件事就用妥协的声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其实应该用平缓的口气说:好,现在不要,我们等会儿再......(做某件事)。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可以用哭闹控制大人,可以随心所欲。

(三)、爱磨蹭

邻居宝宝已经上大班了,她的妈妈对我说孩子有个爱磨蹭的毛病:晚上做回家作业,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她没有半小时是完不成的。每天早晨,要妈妈把她从被窝里拽起来,然后就等着妈妈给她穿衣服。刷牙、洗脸她又磨蹭,直到妈妈帮她洗好。吃早饭还磨蹭,最后几口也是由妈妈匆匆喂她吃完。虽然一早上都是妈妈的催促声,但宝宝充耳不闻,依然天天如此。妈妈担心:孩子如此磨蹭,长大后怎么办?
儿童心理分析:
   
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发现了很多孩子都有的磨蹭毛病。比如午餐时,别的小朋友已经吃完了,她还有大半呢;和小朋友一起做的练习,如果没人催促她,她也会一点点作业用上好长的一段时间。这些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成过程,不是哪一天突然磨蹭的。比如孩子年幼的时候,动作缓慢不利索,妈妈很心急,常常是一遍一遍地催促,然后再忍不住动手去帮孩子完成该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妈妈催促的后面就是替她完成动作。于是孩子就学会了等着,反正妈妈会帮她做好的。时间长了也就形成了磨蹭的毛病了。

孩子学习、生活磨蹭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学习兴趣低落,硬着头皮应付,疲塌无奈,能拖就拖,缺乏自信;第二种慢性子,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任你着急催促,依然我行我素;第三种是缺乏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不知道时间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方法:

根据孩子的磨蹭的情况不同,那么矫治磨蹭也要针对症下药。第一种情况要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提高责任心上下功夫。第二三种情况要在专时专用、提高效率上努力。 属于慢性子和缺乏时间观念这种情况,可以这样做:
一、让磨蹭付出代价。孩子早晨起床磨蹭,家长急得不得了,又是嚷嚷,又是亲自给孩子系纽扣,可孩子却一点也不急。最后,家长还得赶紧骑车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其实,家长这种做法正是促成孩子磨蹭的原因之一。孩子会觉得,磨蹭点没关系,反正迟到不了,有爸爸妈妈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磨蹭的时候,妈妈不要急,让孩子自己急。妈妈不要帮她穿衣服,洗脸,可以站在一边说:
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我可不帮你。类似的话只说一遍,不要反复唠叨。如果孩子迟到,老师肯定会问她迟到的原因。如果孩子说妈妈没帮我穿衣服,老师肯定会问她为什么自己的事情还要妈妈帮忙。孩子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第二天她就会自己加快速度。
二、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要想让孩子改变磨蹭的毛病,不能靠大嗓门,更不能打骂。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法帮助孩子认识时间,树立时间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它最长又最短,最多有最少,最快又最慢,最容易丢掉却无法复得。你要磨蹭它就会悄悄溜掉,只有珍惜它,抓紧它,才会
延长它。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珍惜时间取得的成功的故事来激励孩子,还可以在墙上贴上名言警句提醒孩子。总之,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价值,让孩子明白磨蹭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
三、增加计时性活动。孩子磨蹭,不光在学习中表现出来,也反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做作业磨蹭,穿衣、吃饭磨蹭。因此,克服磨蹭毛病,需从不同角度入手。从孩子的实际表现出发,增加计时性活动是可行的方法。做某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事先设定,然后以最快速度保质保量地进行。家长要做的是与孩子一起评价,调整要求,下一次做得更好。如在开始设计时间的时候,家长要及时核对。孩子做事,家长为她计时,告诉并夸奖她今天比昨天又快了几分钟。这样,孩子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长跟孩子一起进行计时阅读、计时记忆、计时答题、计时劳动的小竞赛,会有更好的效果。
四、改变评价角度,少说
动作慢的评价会使孩子忽略时间的利用,长期被说成,孩子会认为自己每次的学习时间都很漫长,自然而然地出现太多的小插曲:发呆、玩橡皮、上厕所、喝水等。因此,在幼儿园里,老师有意识地夸她,今天进步了,速度比昨天快了。在家里,家长也要有意识地进行表扬她,并告诉她,你可以起来,只要在学习的时候不做其他事情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爱磨蹭是手笨造成的,父母就要想办法锻炼她的动手能力,帮助孩子提高动作的熟练和敏捷程度。父母可以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如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看谁洗澡快等。通过这些比赛,家长可以随时教给孩子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务的技巧,教给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顺序来提高效率、安排时间等。

五、任务适度,留有空闲。孩子希望完成任务后就马上去玩,但许多父母却让他们接下来做其他练习,让他们看不到玩的曙光,所以孩子们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如果告诉孩子:就这几道题,做完了你就自由安排。任务适度,保证孩子会加快速度。多激励,少催促。

此外,孩子的磨蹭行为还可能与爸爸妈妈自身的行为有关。有的家长平时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或书报,有的家长也会因疲倦或懒惰做事拖时间,这些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拖沓等不良习惯。因此,家长不妨先自我检查,为孩子做个榜样。

 四)、执拗(犟、固执、任性)
  很多的父母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大倒“苦水”:孩子特任性!特不讲理!什么事情都要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大哭大闹、不依不饶,常常是只有按着他自己的意愿重新再来一次时,他们才会罢休。这时的孩子,好像总是完全没有理由的胡闹,对成人的所有干涉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和不满,让我们经常感到简直不可理喻。这时,如果你不了解孩子的话,一场
战争就在所难免了。 

儿童心理分析:

实际上这是孩子处在执拗的敏感期

 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有依恋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脚等动作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肤触摸的敏感期、执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数学敏感期、绘画敏感期等等。

比如:口腔敏感期。无论成人怎么阻止,孩子总把手放进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万不要认为不干净而去阻止孩子,否则会留下心理隐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证入口的东西相对干净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用口腔去探索!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如果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有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习惯,甚至延伸成别的不良行为,例如:爱吃零食、吐口水、骂脏话!都在一定程度与口腔敏感期没过好有关。

三四岁的孩子进入秩序、完美、执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块饼掰掉一点给孩子,孩子会哭闹不止拒绝接受,成人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们破坏了孩子对圆的感觉。

执拗的敏感期来临时,家长要认识到:执拗是儿童思维的表现,在六岁前儿童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在执拗来临是尤为明显,孩子预想这个事情是个什么样?如果你把他这个预想破坏了,他就回会火冒三丈,此时的孩子思维先于行动,并且以为思维就是行为(也就是我这样想的就要这样做),具有不可逆性,所以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显得任性,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稍有不合他们心意的事情都会成为他们又哭又闹的理由,这个阶段属于直线性思维,必须按照固定的程序和秩序处理,如破坏了,事情必须重来一次,战争才能结束。

例如一、家里来客人了,他预想是他先开门,结果在他预想的时候,妈妈先去开了,就会火冒三丈,让客人先出去,把门关上,然后他再开。

例如二:上楼梯时,本来预想是我先上,结果妈妈先上去了一步,孩子就会倒地就哭,让妈妈下来,妈妈下来了行不行?不行!谁让你先上去的,我要让回到前面那个时间里!必须要求时间的不可逆性,否则就很痛苦。

注意事项:

      最好的办法是满足孩子,如果做不到的话,第一、理解孩子,第二、要安慰孩子的情绪, 切记不要谴责孩子的行为,耐心是最重要的。

另外:孩子执拗的背后与他的性格也有关系。举例来说,让一个4岁的孩子写字一定要非常漂亮,他一定担心写不好,因为他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会拒绝,继而遭到家长的打骂,甚至惩罚,他就会以他的执拗来表示反抗。通过这个例子,应该了解,孩子的执拗、违抗,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它的后面藏着担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等。因此,当孩子执拗不听话时,你应认清原因,注意沟通,正确引导。 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便发火、惩罚孩子,更不要打骂孩子,因为这种没耐心的专制的做法只会令孩子更加反感,成人的束缚、压制,会使孩子觉得难为情,受到威胁,他们就会更执拗。家长和孩子需以平等的地位相处,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使其明是非、知曲直。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成人与子女间以民主方式进行交往,可以互提意见时,对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大有好处,在管束压抑的气氛中,是很难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

(五)、“偷窃”
  不少孩子都有过顺手牵羊,偷拿东西的行为。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偷窃,有的只是想占有。孩子有这种行为时,家长采取的措施常常是非打既骂,而收效却甚微。当然对孩子东偷拿东西的行为反应过度和“姑息养奸”都是不可取的。那么到底该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呢?

儿童心理分析: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偷东西的原因各有不同,所以教导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幼儿园的孩子拿东西很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要花钱来买,不懂得不付钱,不打招呼就随便拿东西是错误的。他们还没有分清楚“自己的”与“非自己的”的概念,道德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只是原始意义的“恋物”而已。比如:在藏、占有敏感期来临时,幼儿开始强烈地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孩子只是想完全的拥有物质并可以自由支配。这个时候有的孩子就喜欢将幼儿园的玩具或小朋友的东西装回家,所以当家长发现他偷拿东西的时候,不要给予过多的责怪。此时的拿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偷”。但是大人应该通过这件事设法让他意识到偷窃是错误的。告诉他:“如果你没有经过同意或没有付钱就把东西拿走,就会给别人造成损害,别人会很伤心。”
  如果孩子从超市悄悄带出了糖果,父母要带着孩子把糖果还回去。如果他已经把糖果吃了,一定要把孩子带到超市,让他向店主道歉,并替他还钱。再次带他去超市时,就要多注意他的行为,看看他是否又将喜爱的东西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在付款时,对他说:“每一件东西都有价钱,妈妈只有把钱给收款的阿姨,才能拿走,这些东西才能属于我们。”让宝宝注意到你付款的细节。也可以让宝宝拿一件小东西,在收款台前,让宝宝自己付款,加深宝宝买东西要付款的印象。小孩子对于父母嘱咐的事情常常一转脸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下次他们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时,家长的吼叫、责骂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必须反复和宝宝讲道理,让他明白这种事情的危害性,他才会逐渐改进。如果宝宝的表现良好,家长则可以在房间里为他贴上一枚小星星以示表扬和鼓励。

(六)、说谎
 经常会听到老师议论:“你说我们班的某某可怎么办啊,那么爱说谎,散步回来后就发现明明的小汽车不见了,只有他一个人回过教室,怎么问他就是不承认。结果在玩的时候小汽车从他的口袋里掉了出来,你说多气人” 其实,这样的现象很常见。因此,我们要以积极、冷静、宽容的态度相待,才有可能使孩子敢于在你面前说真话,这样才不错失培育孩子诚实美德的大好时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所谓的
说谎的情况十分常见。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大部分谎言来自想象、愿望、游戏和无知,很多孩子说话时会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讲不符合实际的假话。偶尔有出自辩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无论哪一种都不属于真正的谎言

儿童心理分析:

1、认知能力的发展未臻成熟 孩子年龄小、个子小,他所观察、体会到的事情,和成人自然不一样。因此,他说的话有时就会显得很夸张,例如:我家里有一个像房子一样大的球

2、为了引起注意孩子有通过别人的注意来肯定自己的存在的特性,如果在孩子的经历中,说谎比较能引起成人的关切,孩子就可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3、父母的教育不当 幼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不诚实行为,不仅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会在他们的心灵播下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种子。

4、容易受别人的暗示  家长不能用暗示性的提问口气问孩子,例如你是不是把玻璃弹子吞进肚子里去了?这种暗示性的提问,很多孩子会回答是的。如果你耐心些问孩子弹子哪里去了?孩子会指着桌子底下告诉你弹子滚进桌底下去了

5、为了达到某种愿望而说谎  有时,小孩子常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并非真在说谎。 

6、为了逃避某些事 比如: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就会说我肚子疼或“幼儿园的小朋友欺负我”等等。这时候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 

7、因害怕训斥、打骂  刚才我说的小汽车的案例就是这种现象。 有些做父母的,每逢小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便要骂小孩子或打小孩子。孩子怕骂怕打,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掩饰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宽恕,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错事时,便再说谎来求得宽恕了。

任何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谎,更不会鼓励孩子的谎言。但是,怎么做才能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又不纵容孩子说谎呢?

家长注意一下几点:

1、父母自己要做出好榜样,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谎话和借口。   

2、父母与孩子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孩子诚实的前提条件。让孩子知道,即使他说了谎,你还是爱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 

 3、一旦孩子说了谎,要与孩子一起商量,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用哪些更好的办法代替说谎。   

4、不要用严厉的惩罚来威胁孩子,这个办法往往会让孩子说更多的谎,更加狡猾,以便不被你发现。   

5、如果你发现孩子说了谎,不要立即在其他人面前指责或教训他,最好是另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单独与孩子谈。     

6、大多数情况孩子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说谎,所以要让孩子尽可能说出为什么怕父母知道,这样你才能知道孩子说谎的原因。   

7、如果孩子勇于承认自己做错了事,请马上用比较特别的语言 :“孩子,妈妈很喜欢你,特别是你能主动承认错误,是个好孩子,希望你下次不再犯这样的错误”表扬他。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智慧,尤其是孩子想象力更是丰富,但有时父母往往把孩子的各种想象和说谎混为一谈,而责怪孩子这是很不公平的。当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向你述说一个并非真实的故事,或者叙述一件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时,这并不是在说谎,而是孩子的想象。有时孩子的情绪还把他所想象的事物当做了现实,因为这时的孩子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千万不要随便责怪孩子,以免压抑了孩子的想象力,并且还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发育。46岁幼儿如果因害怕受罚而试图欺骗,谎话成了保护伞。父母与其发怒,还不如利用这个极恰当的机会跟孩子一起讨论撒谎行为及由此引起的后果。这是帮助孩子分辨真实和想像的最佳时期,比较容易养成诚实的好习惯,并将影响他的一生。

  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和大家探讨了六种孩子常见行为背后的原因,及家长的应对策略,希望今天的讨论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