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郝姝静老师主讲《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

12年前 [06-13 15:32 周一]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

濮阳市油田第十小学  郝姝静

一、网络时代对家庭教育的冲击

二、网络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三、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现状

四、网络时代呼唤家庭教育的转变

五、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的八个建议

   (一)限制环境(二)制定规则(三)正确引导(四)密切沟通

   (五)兴趣迁移(六)丰富生活(七)以身作则(八)绿色上网 

一、网络时代对家庭教育的冲击

(一)什么是网络时代?

有人把现在的时代称为“网络时代”。“网络”被作为基本特征来命名一个时代,可见其作用和影响之大!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有了网络之后,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人,只要你面前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和相应的设备,就可以轻松便捷地做这样一些事:收发电子邮件,传输文件,同步接受远程教育,听名校名师授课,与他人通过文字、语言和视频实现情感的交流沟通与互动,搜索、浏览、下载自己所需要的网上资料,在网上进行一系列休闲娱乐活动,如:下棋、打扑克、听音乐、看电视、看电影、玩游戏等,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例如: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等,许多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已经变得十分简单。 

(二)网络时代的特点

现场调查:

1、家里有电脑并且能上网的家长请示意一下;

2、经常上网,对网络比较了解的家长请示意一下;

3、孩子每周上网时间超过两小时的,请家长示意一下;

4、了解孩子上网都做些什么,会通过上网记录检查的家长请示意。

    目前,在濮阳这样的城市家庭中,约有30-40%的家庭都用上了电脑,并上了互联网。但是,这些家庭中有不少这样的现象:使用电脑和网络的基本上是孩子,家长网络知识了解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就既成了知识与信息的金矿,也成了一些不良事物的载体,稍有不慎,便会将孩子引入陷阱。家长不会或不懂得互联网,无法引导孩子,为避免孩子误入歧途,最简单的做法是禁止孩子上网,结果,许多孩子不得不偷偷到网吧上网,甚至沉溺其中,产生一系列负面问题。     

了解网络的特点:

一是内容的庞杂性。互联网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但是,信息提供者们的动机是不一样的,有的出于社会职责和公益目的,有的为了张扬、推销和宣泄自己,有的为了某种政治、经济、宗教的需要,也有的纯粹是搞恶作剧和制造公害……这就使得网络上的内容十分复杂,可以说社会有多复杂它就有多复杂。所以有人把网络比作“一个信息宝藏和信息垃圾共生共存的大空间”。

二是使用的便捷性。在网上漫游比逛大街、进市场还方便,因为它一点即通,无需走路即刻便能到达,哪个“门”都能进,什么东西都能看,各种活动随便参加,而且多数不用花钱。这种便捷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确实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是,便捷不一定都是好事,接触不良信息的便捷,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就十分不利,因为它无形中给孩子们的成长增加了许多危险。

三是选择的自主性。在互联网上,进入哪个网站,选择什么信息,完全由操作者个人说了算,这就真正做到了随心所欲。能够自主和随心所欲一般说来是好事情,但是对于自主能力不强、对“心”和“欲”尚不能很好把握的孩子来说,绝对“自主”本身就包含着误入歧途的可能性。

四是沟通的隐蔽性。互联网的数字传输方式,使得个人在网上的言行,除了直接沟通的相对人之外,其他人无从知晓,这对保密当然有利,但却给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正是网络的这些特点,使得广大家长几乎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搞得手足无措。

(三)网络时代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冲击和挑战

一位中年父亲因不会上网而遭到自己9岁孩子的嘲笑,一位年过40岁的母亲因不知如何杀毒而被女儿瞧不起……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和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父母因电脑知识的缺乏而遭受孩子的讥讽,父母的传统权威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网络时代未成年学生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呈现出了新特点,90后出生的孩子基本上是网络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具有年轻人求新求异的特点,对网络技术,他们没有成年人那样怀疑、观望甚至排斥的态度,年轻人永远是网络技术的拥护者、推动者、受益者。由于年轻人和父母在对网络技术的接纳上存在态度和行为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传统家庭教育出现了发展中的断裂,表现为家庭教育陷于茫然、被动、无力、苍白的状态。具体的讲,网络对传统教育的冲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的知识权威性受到了网络的空前挑战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格局中,家长是孩子的百科全书,在纸质媒体时代,孩子有什么知识方面的问题,基本可以从父母或长辈那里得到答案。但在网络媒体时代,孩子通过互联网可以很方便地寻求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学习,选择学习。“问父母不如上网”,这已成为子女获取知识的主要通道,学生们把电脑称为“放在家里的图书馆”。家长知识权威性的丧失削弱了父母人格的魅力,加大了家庭教育的困难。   

  2、家长向子女传递信息的过滤性与网络复杂性的矛盾。 

  一般来说,家长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或知识是经过过滤的,尤其是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副作用或危害的信息,家长是不会给子女传播的,父母在家庭起着一道“防火墙”或“隔离墙”的作用。尤其是我们通过举办各种类型家长学校,向家长系统介绍教育子女的新观念、科学知识和正确方法,家长的教育素质有明显的提高,他们很注意不良信息对子女的影响,在家庭倡导健康文化氛围。但在网络时代,家长的“防火墙”、“隔离墙”已形同虚设,孩子上网,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网络技术尚不能完全做到对黄色网站或色情信息的屏蔽,另外,网上一些对未成年学生有诱导误导的不良信息,也容易扭曲未成年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改变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直接侵蚀和抵消家长的教育效果。  

  3、家长和子女的亲和力受到了网络的冲击 

  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基本途径,良好的有效的亲子沟通有助于家庭建立和睦的教育关系。在网络时代,未成年子女把相当多的时间用在上网上,他们和父母交谈沟通的时间相对减少。网络作为“第三者”介入家庭生活,使得家长明显有了被淡漠被边缘的感觉,上网—看电视—睡觉是网络少年家庭的生活轨迹。值得注意的是,在上网未成年学生中,他们喜欢使用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如“菜鸟”、“神马”之类使得听不懂网络语言的父母一头雾水,破译不了网络语言的语义信息,谈何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4、网络对家长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未成年学生上网对家长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①对网络的接纳程度;②对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及水平;③家长网络道德水平和网络社会的法治意识;④对未成年子女上网科学指导和管理能力。家长不掌握上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犹如不会开车的人教导别人如何驾驶车辆一样可笑。    

    其实网络和枪炮一样,是一种工具,它既可以用来造福,也可以用来作恶,而要想发挥它的正面作用,前提是你不要怕它,不要排斥它,要走近它,了解它。眼下的事实是孩子们对网络的了解已远远超过了家长。如果我们不懂网络,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讨论如何引导孩子?只有两代人互相学习,都成长为网络行家,这才是网络时代处理好代沟问题的惟一方法。现在需要救的不只是孩子,还有家长。我们要学会适应挑战!

二、网络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文化也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方式、娱乐方式和交往方式等。网上知识广博、资料丰富,对孩子的学习、成才、提高综合素质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它游戏众多、音乐精彩、动画撩人、“黄毒”泛滥,对孩子成长也有很大的负面诱惑作用。那么在网络时代,我们应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呢? 

(一)正确看待网络对孩子的积极作用

    当前,家长对网络的偏见主要为:“上网对孩子有害”,“上网弊大于利”。产生这种原因主要来源于对网吧的扩散联想。媒体过多报道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或黑网吧产生的一系列恶果,使得家长“谈网变色”。其实,上网聊天、玩游戏只是网上娱乐活动,并不是上网的全部内容。网络并不可怕,网络是新时代、高科技的代表物,善用它会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应正确看待网络对孩子的积极作用。

1、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有巨大的教育资料库,在网站上可以看到全世界优秀教师的教学现场,还可以答疑解难,对孩子而言,不出家门,就可以“遍访”名师,提高学习效率。

2、可以鼓励孩子自学。网络作为巨大的资料库,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有成千上万种资料佐证,只要孩子努力,网络都可以做到“有问必答”,而且“百问不厌”,可以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使孩子想学习的时候在第一时间内便可获取知识,既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又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化学习。

3、可以促进孩子交流。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没有同龄人交流,而在学校,紧张的学习使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同学们交流沟通。在网上,充满了求知与新鲜,可以让孩子认识更多的朋友,虽然这些朋友水平参差不齐,真假难辩,但在网络上却能给孩子一定的帮助、鼓舞和支持。适当的聊天,可以让孩子放松心情,缓解学习上的压力,使孩子的性格得以健康发展。

4、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崭新的娱乐空间。网络上的影视、歌曲、游戏、聊天室等娱乐资源,以其新奇性、自由性、丰富性和自由挑战性等,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生理心理需求,适度的娱乐能缓解孩子紧张的学习压力。 

善于利用电脑与网络,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网络信息量大、传递快、交互性强,能激发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但网络也存在因信息量庞大而导致内容良莠不齐问题、信息内容审查问题、如何有效使用问题等等。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孩子影响既有正面,又有负面。

(二)网络的负面影响

1、影响孩子左前脑发育。据《每日新报》报道,天津某医院健康康复中心对200名学生进行脑像图检测,测试结果是40%的学生出现了左前脑发育不良的现象。再进一步询问,他们几乎都有长时间玩电脑游戏的经历。家长十分不解地说:“我儿子成绩原来一直很好,从上学期发现明显下滑。孩子平时表现还是很‘聪明’的,没发现有脑子发育不良的表现。”待医生进一步询问孩子平时的爱好时,家长说,孩子近来沉溺于电脑游戏。电脑有利于人脑的右前脑,因为右前脑是控制创造力的,而左前脑是负责逻辑思维、基础知识储备、驾驭能力以及再学习的能力等。即便孩子的创造力再强,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的储备、驾驭能力,以及良好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学习成绩也是无法提高的。
  2、学习能力降低。过多沉迷于电脑和网络的孩子读、写、算的能力会明显退化。影响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激励能力的发展。儿童长时间独自玩电脑,他所形成的基本思维将与电脑的符号式思维相同,零碎的符号式机械思维代替了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电脑正在成为人的记忆的替代物,若儿童一味地使用电脑来替代头脑的记忆,那么,人脑将降为智能机器,并同时失去了对自然现象和人与事等方面的关注。
  3、影响身体发育。过早过多地趴在计算机上,对孩子的视力、颈椎、肠胃等健康都有严重影响。目前,视力快速下降,颈椎增生等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小。据调查,常用电脑的人中感到眼睛疲劳的占83%,肩酸腰痛的占63.9%,头痛和食欲不振的则分别占56.1%和54.4%,其他还出现自律神经失调、忧郁症、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等等。

4、易使学生产生网络依赖。网络世界到处都是新鲜事物,对易于接受新事物孩子们来说,有着无限吸引力,一些孩子不能抗拒,对网络产生了心理依赖,导致恋网上瘾或过度沉溺于网上交往。沉迷网络对中小学生身心发育带来了不可估量负面影响,使孩子“网下”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以及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 而“网上”精神亢奋、恶意攻击,甚至于有孩子无法摆脱网络纠缠,产生自残和自杀行为念头,这些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5、弱化道德意识。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但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垃圾场。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孩子人生观、世界观还处在形成时期,由于自我约束能力不足,道德自律行为、意识淡薄,使他们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往往出于好奇心理或冲动去寻找色情、暴力信息,受到各种不健康,产生网络特别自由、无所限制、为所欲为感觉和冲动,进而做出一些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去做不道德事情,造成道德上失控。如有孩子喜欢上了黄色网站;有学会了网络漫骂;有进行了网络诱骗;有滑向了网络犯罪,等等。

   6、荒废正常学习。孩子年龄小,很难控制自己,上网浏览、上网聊天、上网游戏后很容易一发不可收,将大量时间与精力都消耗在网上,常此以往,必将造成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下降。而有孩子对网络过度便利性产生学习惰性,遇到问题不是苦思冥想,而是首先求助网络,他们热衷于以“下载”方式完成作业。假如养成这样学习习惯,孩子学习质量、内在素质必将受到威胁。

   7、影响性格发展。网络虽然能改善孩子人际沟通能力,但有孩子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逐渐将自己从现实世界中淡出,其性格也往往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多沉迷于电脑和网络的孩子会越来越孤独,甚至会患抑郁症或交往恐惧症。他们沉溺于自己所创造虚幻时空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现实世界对个人行为约束,可以为所欲为,因此他们对现实世界感到乏味,缺乏精神,而一旦进入网络世界,立即精神百倍。严重者甚至不愿与家长沟通,不愿与周围同学、老师沟通,性格上产生了扭曲。

三、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现状

     按理说,网络只是一种信息传输工具,应该是孩子到了一定的成长发展阶段确实需要时,才让他接触,接触时也只接触到对成长发展真正有益的部分,但是就目前现状看,要做到这一点很难。目前凸显出来的最大难点有三个:一是网络游戏的强大诱惑力与孩子爱玩天性结合对孩子自控能力和家长监护能力的挑战。二是网上“黄毒”泛滥与孩子被过早激活的本能“性趣”的结合对孩子自控能力和家长监护能力的挑战。三是家长在规范孩子如何看待和使用网络等新生问题上,存在严重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的盲区。

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消息2010年我国宽带用户将超过4亿人。2009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发布的消息说,青少年网民中网瘾群体比例为14.1%,人数约为2404.2万。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据调查发现:极少数的学生是为学习而上网,大部分的学生主要是为打网络游戏、聊天,还有一些学生 “不止一次”的浏览过未成年人不宜上的网站。许多学生结交有网络朋友,一部分的学生还与网友见过面。学生沉迷网络,被骗、被拐、偷盗、打架、迟到、旷课、成绩下降……各种让人难以相信的消息不断的涌现。

下面是一些调查结果:

  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网瘾青少年的比例高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城市郊区的地方网瘾青少年的比例高于城市。特大发达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的网瘾青少年比例仅为8.4%,而边远欠发达城市的网瘾青少年的比例则高达14.8%。

  2、自我评价学习成绩不好的在校学生,网瘾青少年的比例高于学习成绩好的。认为自己“成绩较差”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达到28.7%,认为自己“成绩一般”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为14.5%。而自我评价“成绩很好”和“成绩较好”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均在11%左右。

3、交往能力差的学生网瘾比例显著高于交往能力强的,沉迷网络的青少年更难与周围的人相处好。

    4、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网瘾比例高,网瘾青少年往往与家长缺乏交流沟通、或者互相不能理解,且父母之间的不和谐也对青少年有影响。 

   5、网瘾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多为简单粗暴,这部分孩子受到的家庭管教更为严厉,所获得的鼓励和安慰更少。 

四、网络时代呼唤家庭教育的转变

    我们见到过很多痛心疾首的网瘾青少年家长,他们中有些人数年来抱着一丝希望奔波于各个城市的网瘾治疗机构,还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戒除网瘾辞去了工作、变卖了家产,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的坚持令我们为之感动。但是令我们更为痛心的是,很多家长一味地指责网络游戏或者自己的孩子,却没有意识到有可能正是自己亲手把孩子推进了网络世界。通过系列的调查研究,网瘾的成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家庭关系也与网络成瘾有着重要的联系,这一点尤其需要引起为人父母者的足够重视。为了让孩子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对家长提出以下六条建议。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关系不和谐,或者是家庭结构残缺的青少年更可能沉迷网络。沉迷网络的孩子中有一半提到了家庭的残缺或父母关系的恶化,比如父母离异、分居、父亲或母亲一方过世或长期不在家中、父母长期吵架/打架、闹离婚等。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 

    在子女与父母亲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方面,青少年的评价大多是负面的,许多青少年都说自己与父母“沟通不畅”,或“很少沟通”,特别是沉迷于网络之后,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更加恶化,父母只是一味指责或更加严加地管教,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却没有任何改善。孩子们宁可把事情告诉朋友或网友,也不和父母沟通。所以家长需要不断地学习、尝试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与孩子做朋友,与孩子共同健康成长。

    (三)家庭管教方式要恰当 

    家长要学会正确、合理的管教方式,过于宽松的管教使孩子缺乏监管,但过于严厉的管教又导致孩子的逆反。父母的过度管制、干涉,是造成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父母对网络的过度管制,反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比如:“这些孩子本身并不想去玩游戏,是被父母给‘逼’的……他偶尔上网,父母就怕他在网络上玩游戏、认识一些不好的人,然后就会去监督……这样造成一种逆反心理。 ”  “有逆反心理,你越不让我去,我还越要去。 ”

    (四)不要给孩子过大压力 

    有些孩子之所以逃避到网络世界中,是因为在现实世界里承受不了过大的压力。在网瘾青少年中,有不少高智商或从前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但他们的父母往往对他们的要求会更高。对孩子期望过高,导致家长一味地溺爱和偏袒孩子,时刻与老师沟通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当孩子在学习中已经非常尽力但仍然遇到困难时,有些家长仍然坚持自己的孩子非常聪明,但就是因为偷懒、贪玩才导致成绩下降。过大的压力使孩子不堪重负,他们就会寻找一切机会逃避这种“爱”,甚至完全放弃学习。

    (五)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在很多家长的认识中,抚养孩子就是要给他提供一个舒适、富足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孩子可能更多地是缺乏精神需求、情感满足,这些需要家长通过日常的关心、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去满足。一些父母在这些方面做得很不理想,他们只为孩子提供了丰裕的物质生活,却无视孩子的精神需求,比如成就感、人际关系、被他人关注等,以致于使孩子转向网络以逃避现实、寻求精神满足。  

    (六)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研究中我们发现,部分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比如冷漠、偏执、抑郁、自制力差、抗压力能力弱等,还有些孩子同时有其他的行为偏差(比如逃避现实、厌学、逃学、与社会上的不良人员交往)和认识偏差(比如道德观念、纪律意识的缺失),网瘾只是外在的表现,背后可能会有更复杂的性格和心理障碍。这也提醒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性格和人格培育,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五、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

    当前家长对孩子网络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在家庭中主动出击,提高孩子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和抗诱能力,增强孩子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增强孩子在这方面的选择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面对网络的迅猛发展,提供以下八大对策供家长参考: 

(一)限制环境

现代的孩子需要上网,上网应尽量在家里,不去网吧。有条件的家庭应该为孩子购置电脑并联网,杜绝或减少未成年学生到营业性的网吧去活动的现象。虽然国务院已经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规范,但在鱼目混杂之处不可避免地会有不法者出现,让孩子在家中上网相对比较安全。 

    (二)制定规则

    与孩子共同制订《上网守则》,合理安排学业与网上娱乐的时间。对自律能力较差的孩子,家长要当好第一道“防火墙”,安装必要软件。计算机摆放的地理位置应选择在开放区域,能起到无意监督的作用。 

  给孩子买电脑前家长应有何心理和行为准备?
   买电脑是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但以后的悲哀可能也从这里开始,家长如何避免呢?
  【案例】有一位家长找我咨询,她的儿子曾是一位学习优等生。给孩子买了电脑,并放在孩子的房间里任其使用。刚开始还可以,后来整天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吃饭也不出来,学也不上了,脾气特别大。我问她 买电脑前,没和孩子商量什么条件吗?她说买电脑前没想那么多,只想他要就满足他。我又问她孩子上网主要是聊天、交友呢,还是玩游戏?或是看黄色或暴力的信息及影视?”“他像个地下工作者,整天反锁着门,不知道在里面干什么。

很多家长都是盲目地为孩子买电脑。失误在于:一,不该把电脑放在孩子房间,他上网的时间多长,在网上干什么,这些你都不知道;二,买电脑要前和他协商,并制定上网的时间、内容、监督及奖惩办法等。不能无条件地买电脑。
  家长在给孩子买电脑前,必须与孩子协商,并签订诚信协议,考虑以下内容:      

 1把电脑放在你注意力的可及之处或显眼处,不要把电脑放进孩子房间(除非他已够成熟或有责任感)把电脑放在家中的公开场所放在客厅里,上网时谁都可以看到如果房子客厅的空间不大,宁可放在父母房间,也决不可放在孩子房间。这一点常被很多家长忽略,有的是因为家中地方不大而放在了孩子房间,造成孩子关上门整夜网游或网聊等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2必须限制上网时间和内容每天上网不得超过1小时;发电子邮件和网上发表评论不撒谎、不骂人;不上色情网站和交友网站;不得消除上网和发邮件记录;不要轻易打开陌生人发来的邮件,以及不要轻易点击网站链接与轻信里面的内容等等

 3随时接受家长的监督和检查要告诉孩子,上网有各种危险和陷阱。正如他们去上学,路上可能遇上车祸,或遇上坏人,被骗、被拐卖甚至被打被害等,在网上也有很多陷阱和各种危险。因此,不要与陌生人聊天、约会,更不要把家里的电话、地址告诉陌生人。父母是孩子的保护人,有权利告诫他们有关事项,所以孩子上网的权利不是无限的,家长管制上网不是对自由和隐私的侵犯,是合法行为,请孩子理解。

 4家长对孩子的表现要实行适当的奖惩。奖惩分明。如果孩子能遵守自己的承诺,首先表扬他是一个有诚信的人,同时要适当的给予奖励;如果孩子不能遵守自己的承诺,首先批评他无诚信,并且告诉他,讲诚信是做人的起码道德,既然他没有讲诚信,就应该受到惩罚。惩罚的方式可征求孩子的意见,让这种惩罚变成孩子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了。最好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制定上网规则,具体内容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

(三)正确引导

家长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监督孩子网上浏览的内容。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进入不健康的网站或阅读不利于健康成长的信息,应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有必要的可通过禁止上网一段时间来惩罚他们;对未成年孩子的上网,家长要如同检查作业一样,不定时地检查他们的使用记录,发现孩子误进不健康网站,应及时教育引导,发现不良信息则及时清除;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提供一些适合孩子的网址,应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向追求知识和锻炼能力的方向发展。 

    引导孩子正确识别网络陷阱。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他们涉世不深,容易误入歧途。在此阶段,家长要主动地引导孩子上网,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孩子上网的机会日益增多。正确使用网络、获取有用信息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然而,稍不留意,孩子就很容易掉进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因此,如何指导孩子正确上网,是关系到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大事,是家长和社会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

教孩子正确识别网络陷阱:  

    1QQ聊天陷阱:诱色骗钱
  【案例】某地三少女的离奇失踪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经查,骗子利用网络QQ,佯称自己是云南风景旅游区工作人员,以免费到云南旅游及介绍高薪导游为名引诱了11个单纯少女,到了云南之后便交给事先勾结好的色情娱乐场所,从中牟取了15000元的信息介绍费。
  2.网络游戏陷阱:让你红眼
  【案例】某晚,16岁的少年胡某在某开发区一间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人倒。坐在胡某旁边的一名与胡某同龄的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随身携带的半尺长的尖刀,捅向受害人的胸口,导致受害人当场死亡,而胡某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了人,会不会坐牢?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胡某沉迷在血腥的暴力游戏中,已经失去理智,分不清虚拟网络和现实世界
  3.网络招聘陷阱:肉包子打狗
  【案例】南京某艺术院校的刘同学日前在网上看到了一则信息:你想足不出户就拿到一份不菲的收入吗?其实,这并不是梦想,新时代的网上赚钱方法,只需要支付50元,每个月就可以让你收入几千元。小刘当即按照提示把自己的联系方式、个人资料和要先付款给管理员50的账号填上了。过了几天后,没有收到任何回音,再登录那网站时,填上网址却得到了该页无法显示的提示,她这才知道上当受骗。
  4.动漫及邮件陷阱:专骗小孩
  【案例】初一学生张某想买动画片,就按网站上的指定账户汇去规定钱数,结果却杳无音信。有一天,他看到网页上出现一些简单的问答题,称回答正确可以得到某种礼品,孩子答完后提交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和电子信箱,结果礼品没到,接到的是推销辅导材料的电话,孩子不知如何是好。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因此而被诈骗钱财是常事。
  更可恶的是,在一些中小学,常有一些恶作剧邮件,说接信后请在多少天内向你的多少个朋友转发此信,你将得到好运,否则将厄运降临等等,孩子只好按信中说的办,结果一传十,十传百的扩散,使不少孩子陷入恐慌不安之中。另外还有不少学生在网上算命,至今外出还要选黄道吉日,选朋友要看生辰八字和星座等。这种邮件给孩子造成严重的精神负担,以至于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点评】诸多案例说明了,虚拟社会的陷阱与真实社会相比,更多更危险。谨防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求职者的迫切心理和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理,提供虚假信息,骗财骗色。千万不要被网上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要时刻提高警惕。
    我们作为家长了解了这些网络陷阱,有的放矢地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就可以有效地让孩子远离陷阱。

    (四)密切沟通

    在家中,家长对孩子要加强亲情、了解心情,关心孩子精神生活、情感世界。平时要多腾出些时间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家长要学会倾听,了解孩子想法,帮助孩子疏导思想上的困惑和解决在生活与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使他们消除孤独感,感受被关怀。同时,家长要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与配合,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外的表现情况。 

    亲情缺失会导致孩子迷恋网络。父爱,孩子的太阳,是成长不可缺少的阳光;母爱,孩子的月亮,它助孩子在黑夜里明视方向。父爱母爱,孩子一对飞翔的翅膀……
  【案例】小晨从小爱玩游戏机,爱看卡通书,为此常常忘记回家,常是到了晚上妈妈要到街上的各个网吧去找他回来,为此挨过不少的打骂。但到了初中还是这样,有时到了夜里十一二点才回来。现在上了高一,已发展到有时一两天都不回家,泡在网吧里玩电脑。今年寒假,本来已经放假了,但他不说,白天仍然“去学校”,实际上是去网吧。小晨的父亲是一个农转非的工厂职工,平时好在外面打牌,有时能几天在外面打牌不回家。为此,小晨的母亲常常抱怨。并且,小晨父母的脾气都不好,夫妻常常吵架。有时,小晨的母亲也会将对小晨父亲的不满迁怒于小晨。小的时候,母亲常常会因一些小事而打骂孩子。父亲对小晨更是不问不管,只要他校里校外不惹事就行。
  【点评】小晨染上“网瘾”的背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情感的缺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父母家人的爱和亲情,而在小晨的成长背景里,由于种种原因,他不能从父母和家庭中获得亲情的理解和支持,才转而迷恋网络和游戏,这偶然中其实存在着必然。令人值得关注的是,类似像小晨这样,因在家庭中不能获得亲情而养成“网瘾”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少数。究其具体原因,有些是因家中父母感情不和,有的本身就是单亲家庭,还有的存在着与父母沟通的障碍、染上“网瘾”就是为了远离父母等等。这些情况不能不让人担忧,更不能不让父母们反思。

(五)兴趣迁移

满怀新奇的年龄特点使网络时代青少年的优势大于成年人。家长可自降身份向孩子“请教”怎样玩游戏,成为孩子的“知音”。在与孩子“同玩”中可适时将孩子对网络游戏的兴趣向其他方面迁移。比如:网上查资料、电脑绘画、利用英文界面学习英语、参加网页制作比赛等,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和爱好。孩子如果没有追求的目标,就很容易造成自我价值的失落和社会角色的丧失,从而导致网络成为孩子寻找精神寄托的场所。针对孩子的“网恋”、“网瘾”等问题,家长应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不要整天沉溺于电脑中,要想办法让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去,让孩子一开始就认识到网络只是精彩世界的一部分,只是一种学习工具而已,没有必要对它从一而终,而放弃其他许多更有意思更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六)丰富生活

    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宽松的家庭氛围,带领孩子适时走出网络。孩子长期习惯人机对话会失去人的许多真实情感,家长要带领孩子多接触自然、多了解社会;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区及亲朋好友间的活动与往来;要在日常的生活休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寓教育于家庭休闲活动之中,让孩子健康成长。 

(七)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因此,处在网络时代的家长,更要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养,以应对现实的挑战。要想使孩子养成良好网络道德和上网习惯,家长必须为孩子做好榜样,特别是家长与孩子共用一台电脑家庭。如果孩子家长经常利用家庭电脑浏览黄色网站,孩子就会由好奇、兴奋到效仿、试验,其后患无穷。如果要求孩子不要有“网瘾”,家长首先不要有“网瘾”。因此,处在网络时代家长,平时要严于律己文明上网,身先士卒作表率,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积极影响。

(八)绿色上网  

家长应该给孩子推荐一些有益的学习网站,让孩子上网后更多的是学习知识。现在网上有很多有趣的多媒体课程,孩子学习起来是很有兴趣的。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先学习再游戏娱乐的习惯。在家里的电脑里安装上网屏蔽软件,过滤一些不良网站对孩子的毒害。  

  因为网络的两面性,华南师范大学一位老教授感慨地说:"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你的孩子,那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地狱。"可见网络是把"双刃剑"。如果你从网上吸取一些进步的、健康的东西,则有助于你的成长,反之,你就会在网络中沉沦,最终被社会所抛弃。希望全体家长要指导孩子能正确对待上网,要做网络的主人,不要成为网络的奴隶。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网络社会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家庭、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只要我们正确认识了网络对孩子教育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正确把握网络社会家庭教育的内容,并采取有效的家庭教育,那就一定能在扑面而来信息风暴中化挑战为机遇,成就一份更成功的家庭教育。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