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第23种沟通方法 陪伴

13年前 [12-22 03:38 周三]
第23种方法  陪伴
第23种方法nbsp;nbsp;陪伴--教育--人民网 - 悠雁(THINKER) - 悠雁的博客
 
 

  很多家长总是终日奔忙,从来无暇顾及孩子。当他们终于有一天想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父母对孩子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英国教育家 夏洛特?梅森
    中国的家长:多陪陪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的谈心。
——GOOGLE中国区总裁 李开复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这时,他发现5岁的儿子正靠在门旁等他。他的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
    “爸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儿子怯生生地问。
    “什么问题?”父亲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爸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儿子轻声问道。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儿子哀求道。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父亲不耐烦地吼道。
    “哦,”儿子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爸,你可以借我10美金吗?”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借钱只是要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看到父亲这么生气,儿子只好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在生气。后来,他平静下来,开始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儿子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
    “爸爸,我还醒着。”儿子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今天因为工作的原因情绪不太好,但孩子,我很抱歉我把怒火对你爆发出来。作为补偿,这是你要的10美金。”
    “爸爸,谢谢你。”儿子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问。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现在足够了。”儿子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真是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许多做父亲的都能够从这个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却感到无奈。由此可见,每一位父母都应该重视、关心孩子,多给孩子一点时间。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孩子们的心里总是演着好多小小的戏剧。父母不跟他们亲近时,他们就会觉得伤心。”
    父母总是用各种理由来逃避与孩子在一起,实际上,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就是多陪伴孩子,身体力行教育孩子,让孩子获得成长的乐趣。
    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说:“作为父母,如果我们不履行自己教育孩子的职责,权威就像手套一样被别人捡走。很多家长总是终日奔忙,从来无暇顾及孩子。当他们终于有一天想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父母对孩子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那么,陪伴孩子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建议一:平常多陪伴孩子
    不管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你没有理由不陪伴孩子成长。父母的职责就是教育孩子,如果你逃避这个责任,你就是个不称职的父母。
    有一位女律师,工作非常出色,在当地小有名气。但是,她却整日忙于工作,很少过问儿子的学习和思想。有一天,儿子因为无聊,与其他同学一起去看黄色录像,这件事被老师知道了,老师给这位母亲打了电话。这位母亲回到家里,只是给了儿子一个重重的耳光,对儿子说:“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不会好好学习,考个大学回来呀?”第二天,这位母亲又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再教育儿子。结果,她的独生儿子最终走上了流氓犯罪的道路,站到了被告席上。这次,这位出色的辩护律师,任凭有再出色的口才,都无法为自己的“失职”辩护。因为她是个不合格的母亲。
    在现代社会,巨大的工作压力使许多父母挣扎于职场当中,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或者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大部分父母都把心思放在了工作上,很少有父母愿意在家里陪伴孩子。有些父母甚至认为,在家里陪伴孩子是无能的表现。实际上,在人生的过程中,一个人需要扮演许多角色,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职员与领导,等等,这些角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缺乏哪一部分都是不完整的,都会让人觉得很失败,为人父母更是如此。当你在事业有成后,却发现子女已经离自己而去。他们不愿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不愿意多来看望父母,这种名存实亡的亲子关系难道不会让每一位父母觉得自己非常失败吗?
    李开复曾经这样呼吁:“中国的家长:多陪陪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的谈心。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都是老师的事情,然后回家了就督促做作业。当孩子做了不合自己期望的事情的时候,不要马上发火,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尽管父母的工作很忙,但是,我们还是建议父母多抽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每天下班后,多问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让他谈班级的事情、同学的事情甚至最近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周末,你可以陪孩子一起到户外去运动,可以去公园、野营、郊游、博物馆或展览馆。在这些亲子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会得到大自然的熏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也会得到增强。
    
    建议二:陪伴孩子需要真正关注孩子
    陪伴孩子不仅仅要求你与孩子在一起,而且要求你学会主动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觉到你是积极地陪伴着他,而不是“人在心不在”。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父母心不在焉的举动休想欺瞒聪明伶俐的孩子们。
    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的女儿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但是,亲子沟通是每一位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斯特娜夫人也不例外。我们来看看斯特娜夫人是怎样做的:
    维尼芙雷特4岁时,有一段时间非常顽皮。她似乎每天都故意把房间里的各种东西扔到地上,并动不动就发脾气。有一天,斯特娜夫人见她又开始“犯病”了,就走过去问她:“维尼芙雷特,你在干什么,为什么老是把房间弄得这么乱?”
    女儿听了妈妈的话,并没有马上停下来,反而当着妈妈的面把桌上的一本书扫到了地上。
    “你这是干什么?快捡起来。”斯特娜夫人指着地上的书说。
    “偏不捡。”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我就是不听话。”
    斯特娜夫人听女儿这么说,当时没有再说什么,扭头就走了。她走后,维尼芙雷特更加肆无忌惮,一会在房间里尖叫,一会儿又乱扔东西。斯特娜夫人极力控制自己的愤怒,告诉自己不要发火。过了一会儿,维尼芙雷特的吵闹声停下来了,随之而来的是伤心的哭泣。
    这时,斯特娜夫人走进女儿的房间,温柔地对女儿说:“怎么啦,维尼芙雷特,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
    女儿没有回答,只顾伤心地哭着。看到她那伤心的样子,斯特娜夫人忍不住心生怜爱,把她从地上抱了起来。
    “我一直认为你是个乖孩子,所以你乱扔东西时我没有骂你,我想你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告诉妈妈好吗?也许我还能帮你呢。”
    斯特娜夫人说了这些话,维尼芙雷特的心情似乎好了不少,但仍然在哭泣。
    “好了,别哭了,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呢?你一直是个聪明的孩子,再加上妈妈帮你,我想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女儿突然扑到妈妈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说:“妈妈,我觉得自己好孤独啊!”
    “怎么会呢?妈妈不是天天和你在一起吗?”
    “可是,你总是不搭理我,整天就知道在书房里写字,你一点也不在乎我……”
    原来如此,由于那段时间斯特娜夫人工作比较忙,有很多稿子要写,所以没有像平时那样陪她。
    “维尼芙雷特,你可不要那么想。妈妈最在乎、最爱的就是你。等妈妈忙完这一段,一定要好好陪你玩,不过,你也要理解妈妈呀!我相信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妈妈必须工作,你一定会理解妈妈的。对吗?”
    自从斯特娜夫人让女儿知道自己仍然爱她后,维尼芙雷特就再也没有故意捣乱过了。有时候,斯特娜夫人在工作间隙去她的房间看一看。她会对妈妈说:“妈妈,你去忙你的吧。没关系,我自己知道怎么玩。”
    可见,孩子并不会无理地要求父母一直陪伴自己,如果父母确实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他们也会“乖乖”地等待,只要父母没有忘记他们,只要父母在空闲的时候去陪陪他,跟他聊聊,孩子就满足了。其实,孩子的要求真的很简单,父母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他呢?
    
    建议三:父亲不要缺席
    尽管父亲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工作繁忙,但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父亲应该尽量抽出一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玩。这是孩子的一种情感需要,也对孩子性格的养成有良好的作用。
    在我当班主任的时候,班里有个乖巧可爱的女孩叫文静(化名),她似乎特别喜欢我,也许是因为我年轻,也许是因为我活泼,每次上课的时候,她总是坐得端端正正,非常认真地听我讲课。
    文静生得一副聪明相,但遗憾的是,她似乎有点迟钝,学习成绩总是在下游。
    我觉得很纳闷,直到在家长会上,我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那天,文静的妈妈特地在家长会后留了下来。在空空荡荡的教室里,文静的妈妈给我讲述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
    “崔老师,你知道吗?我有一件事情一直很苦恼,想跟你说又觉得很没面子。”文静妈妈有点吞吞吐吐的,看来有什么难言之隐。
    “说吧,文静妈妈,能帮忙的我一定会帮忙。”我微笑着向文静妈妈说。
    “是的,我知道你肯定会帮我,而且,我发现文静特别喜欢你,她肯定会听你的话。事情是这样的……”文静妈妈开始向我讲述那件令她痛心的事情。
    原来,在文静三四岁的时候,文静父母为了多挣些钱,双双外出打工。从此,文静就与年迈的奶奶在一起。尽管奶奶也很疼爱文静,但是,文静却一直渴望父母能在身边。
    文静的父母有一辆摩托车,平时总是爸爸载着妈妈去上班。父母外出后,每当文静听到摩托车声音时,她就会跑出去,看看是不是自己的父母回来了。
    有一次,当文静听到有摩托车声音的时候,她飞快地朝摩托车跑去,却被摩托车撞倒了,撞成了轻微脑震荡。
    文静失忆了。接到消息,文静的妈妈疯一样地赶了回来,但是,文静的爸爸却没有回来。在文静生病期间,妈妈精心照料,终于,文静恢复了记忆,但是,以前那个聪颖的文静不见了,恢复记忆的文静看上去总是有点反应迟钝,她总是睁着一双无神的大眼睛看周围的人。文静的妈妈真的是伤透了心。
    转眼到了春节,大年三十那天,缺席的爸爸终于回来了。爸爸在外面打工挣了许多钱,他给文静带回来了许多新衣服、玩具。当爸爸把新衣服、玩具都放在桌子上,对文静说:“文静,爸爸在外面打工可想你了,瞧,这些都是给你买的礼物,你快叫一声爸爸!”但是,让爸爸遗憾的是,文静只是用无神的眼睛看着他,却一直不开口。爸爸急了,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钱给文静看:“文静,爸爸挣了好多钱,这些都可以给你买礼物,你快叫爸爸!”爸爸边说边抽出两张一百元递到文静手里说:“快叫爸爸,这是爸爸给你的压岁钱!”但是,文静一直不愿意叫爸爸。
    文静妈妈说:“崔老师,你不知道,当时文静爸爸想死的心都有了!”
    “那现在呢?现在她叫爸爸吗?”我有点震惊于文静的“无情”。
    “直到现在,文静一直不叫爸爸。”文静妈妈无奈地说,“这件事情一直让她爸爸很愧疚,从那以后,她爸爸再也没出去打工,他就是想听孩子叫他爸爸。”文静妈妈有点泣不成声。
    听了这么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决心帮助文静开口叫爸爸。第二天,我就把文静叫来,我先跟她谈其他事情,这个温柔的女孩总是喜欢静静地听我说话。后来,谈到她爸爸,她还是静静地听。我像一个朋友一样跟文静聊父母、聊亲情。这种情况整整持续了一个月。终于有一天,文静妈妈打来电话说:“崔老师,昨天晚上,文静真的叫爸爸了!她爸爸都哭了!”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由此可见,爸爸的缺席对孩子心灵的影响是很深的。孩子需要的并不仅仅是物质,他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爸爸仅仅把自己定位于家庭的经济来源,只知道挣钱养家,孩子心中就会产生对父母的“怨恨”,这种情绪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也不利于亲子之间的关系。明智的父亲应该多留一些空余时间给孩子,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长。
    
    建议四:尽量不要与孩子长时间分开
    长时间与孩子分开,孩子就会缺少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孩子甚至会产生父母不要自己的想法。
    朱自清曾经写过这样一件事: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分别的一个早上。我领着阿九(朱自清的第一个孩子)从二洋泾桥的旅馆出来,送他到母亲和转儿住着的亲戚家去。妻嘱咐说:“买点吃的给他们吧。”我们走过四马路,到一家茶食铺里。阿九说要熏鱼,我给买了;又买了饼干,是给转儿的。便乘电车到海宁路。下车时,看着他的害怕与累赘,很觉恻然。到亲戚家,因为就要回旅馆收拾上船,只说了一两句话便出来;转儿望望我,没说什么,阿九是和祖母说什么去了。我回头看了他们一眼,硬着头皮走了。后来,妻告诉我,阿九背地里向她说:“我知道爸爸喜欢小妹,不带我上北京去。”其实这是冤枉的。他又曾和我们说:“暑假时一定来接我啊!”我们当时答应着,但现在已是第二个暑假了,他们还在迢迢的扬州待着。他们是恨着我们呢?还是惦着我们?
    即使父母不得不离开孩子一段时间,也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你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与孩子一起成长。比如,可以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录下来,随时播放给孩子听;走到哪里,都可以给孩子打个电话,让孩子知道父母时时在关心他;等等。
    
    建议五:陪伴孩子并不是监督孩子
    有这样一位家长,从孩子出生后,他就坚持“陪着”孩子。
    当孩子与小朋友玩的时候,他就看着孩子怎么玩;当孩子学习的时候,他就把电视关掉,坐在孩子旁边监督孩子学习;当孩子需要休息的时候,他就给孩子规定时间,不让孩子过多的休息。在这位父亲的努力下,孩子在班里的成绩名列前茅,成为父亲的骄傲。
    但是,当孩子要参加中考之际,这位孩子却失踪了!
被找到的孩子这样回答:“爸爸对我的爱太沉重了,我感觉自己总是被他监视着,一不小心就会做得不好,我很恐惧自己考不了好成绩。”
    可见,这位父亲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孩子的监工。他总是监督孩子的各种行为,生怕孩子做出一些不正常的行为。而这种监视却让孩子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他所需要的。明智的父母只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陪伴孩子,在孩子忙于自己的事情时,则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自己安排他的时间。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相处起来才会比较融洽。





引文来源  第23种方法  陪伴--教育--人民网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