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第22种沟通方法 榜样

13年前 [12-22 03:37 周三]
第22种方法  榜样
第22种方法nbsp;nbsp;榜样--教育--人民网 - 悠雁(THINKER) - 悠雁的博客
 
 

  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要让孩子进“一流”幼儿园和“一流”学校,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要使孩子在“一流”家庭里接受熏陶。
——日本教育家 井深大
    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的影响。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说话,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日本早期教育家井深大说过,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要让孩子进“一流”幼儿园和“一流”学校,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要使孩子在“一流”家庭里接受熏陶。这句话阐述了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榜样的教育胜于言语的督促。遗憾的是,许多父母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
    1997年1月8日早晨,正值上班的高峰期间,美国迈阿密市的一辆运钞车不慎从立交桥上翻落,顿时,从车厢里飞出许多美元。路上的行人、居民、乘客见到满天飞舞的钞票纷纷挤上前去,争抢钞票。
    不一会儿,55万美元都被抢光了。
    第二天,为了追回银行的损失。警方宣布一道特别令,要求捡钱的人将所拾钱钞如数归还,否则将以偷窃论处。
    结果,只有两人去警察局交还捡到的钞票。其中一位是有6个孩子的母亲,她拿出捡到的一把硬币,共计19.38美元。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交出钱的时候,她说:“我有孩子,我要为他们树立一个好榜样!”而这位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售货员,每小时的工资仅5美元。
    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教育的第一原则。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的影响。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说话,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年幼孩子的心灵是敞开的,他总会情不自禁地模仿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对他来说,一切东西都是他的榜样——行为方式、体态姿势、言语、习惯和品格等。当我们把脏东西放入垃圾箱里,孩子也会这样做;当我们随处乱丢垃圾,孩子也会乱丢杂物。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论我们说多少,往往不如我们亲自做一件事对孩子更有说服力。
    余秋雨说过一件事,在欧洲,即使没有车,也无人闯红灯。他曾问过一位老人何以如此,那位老人说:“我不能保证,在对面的窗户里没有孩子的眼睛。”正是这种高度的榜样意识,使欧洲成为一个礼仪之邦。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呢?
    
    建议一: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
    没有哪一位中国父母可以说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说过“你真笨!”“你简直是个废物!”“闭上你的嘴,我说不行就不行!”等等,有的甚至成了家长的口头语。

究其原因,不尊重孩子,自制力差,不能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是这些父母的致命弱点。显而易见,这样的父母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很严重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父母的言行教育体现在生活的每一瞬间,父母不仅仅要注重谈话、教导时以身作则,更要注重平常的言行,潜移默化地用自己的良好言行熏陶孩子。
    在影片《美丽的大脚》结束时有这样一个情景:一个孩子对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老师说:“我奶奶不会死……因为我妈说我奶奶是老不死的。”
    妈妈的一句话,在孩子的心里深深地扎了根,这是非常让人痛心的。朱庆澜先生说:“要禁止儿女不要做哪件事,总要自己先不去做;要教儿女做哪样事,总要自己先去做。”
    朱庆澜先生还打了个比方,比如教儿女不要吸烟,父亲就不能吸烟,如果父亲吸了烟,不但叫孩子疑心,还从此不信任父母的话,看不起父母,甚至做出不服父母,不孝父母的事。
    马克思说过:“你可以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影响孩子,可最好的方式还是你的行动。”因此,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教育孩子不能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能做。
    
    建议二:努力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丰一吟在《回忆我的父亲丰子恺》中这样写道:“失去父亲后,我好比失去了一棵庇护自己的大树,从此自己必须另栽树苗。于是,与外界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只有这时候,我才体会到父亲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认识到父亲的许多优点,才理解到我们从他身上受了哪些教育。”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给丰一吟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勤奋,而勤奋正是来自于不断坚持的意志力。
    国内许多人也曾在丰子恺生前向他求画,丰子恺是逢信必回,有求必应。不管谁请他做事,他总是提前完成,从不耽误约期。即使是陌生人求画,丰先生也是尽力在一个星期内赠画。他一生淡泊名利,就是喜欢画画。丰先生喜欢喝点绍兴黄酒,每次喝点酒,画起画来一气呵成。
    丰先生睡觉有打鼾的习惯,中午休息时,只要鼾声一停,他就马上起床。
    一次,丰一吟特意问他:“爸爸为什么不多躺一会,休息好了再起来?”丰先生说:“该睡觉就睡觉,清醒了就要起来做事。睁着眼躺在床上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
    父亲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留下深远的影响,丰先生的许多方面都给一吟留下深刻的影响。丰先生不但要求孩子们做事认认真真,而且对自己要求更是严格。他写的稿子,字迹端正清晰,从不敷衍了事。他从来不让孩子随便乱放东西,东西用完,回归原位。因此,在他的房间,样样东西都一直放在原来的位置,找起来很容易。后来,丰一吟也体会到父亲这一方法的好处,并渐渐养成习惯。
    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首先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孩子潜移默化地看到父母的行为,也会不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全国家长的模范曲宝琴说:“孩子从来都是敏感而柔嫩的,他的成长,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需要父母对生活的诚意和对孩子的用心。”的确如曲宝琴所言,作为孩子的带队人和第一位老师,自律、乐观、用心成为父母的基本素质。作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做一个时时留意、处处挂记的有心人,并把用心贯穿在养育儿女的每一个细节里。
    曲宝琴的三个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因为早上6点就要起床上学,曲宝琴就要求她们晚上8点必须睡觉,电视也只能看晚上6点半的动画片,待到周末可延长到9点。
    当时,她们家只有一间屋子,孩子们睡觉,她们就得跟着熄灯。她们睡不着,常常是爸爸把没有耳机的收音机开到最小的音量,放在枕边听小说;妈妈则睁着眼睛看着窗外,一边回想当天的事,一边计划第二天的安排。
    后来,孩子上了中学,作业虽然多,曲宝琴也规定她们最晚不能超过10点半睡觉。多年来,全家一直遵守这个规则,从没有开着电视熬夜的习惯。
    
    建议三:善于运用周围人的榜样教育孩子
    孩子都有崇拜优秀人物的心理,他们总是喜欢拿自己与优秀的人相比,希望自己能够像优秀的人一样。可见,每个孩子天生喜欢向自己喜欢的榜样学习。父母可以抓住孩子的这种崇拜心理,帮孩子选择一个优秀的榜样,由此让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
    物理学家赫兹的母亲在赫兹很小的时候就把他送到了叔父那里学习。赫兹的叔父是19世纪有名的电磁学家。叔父在繁忙的研究工作之外,总是每天抽半个小时对赫兹进行教育。赫兹从小就把叔父当成了自己心中的榜样。
    在赫兹8岁那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年仅37岁的叔父英年早逝 了!
    出殡那天,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不远千里前来吊唁,甚至国王和王后也来了。母亲拉着赫兹的手,指着长长的送殡队伍对赫兹说:“你叔叔献身科学事业,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无限敬仰,你一定要向你的叔父学习呀!”
    母亲的话深深地铭记在了赫兹的心中。后来,赫兹拜读了叔父遗留下来的全部书籍和日记。每当赫兹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他总是用叔父的日记来鼓励自己。后来,赫兹真的成功了!
    
    建议四:善于借用事物作为孩子的榜样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可以用来激励孩子。比如,我们往往对孩子说,希望你像马儿那样跑得快;像大海那样拥有广阔的胸怀;等等,这些实际上都是在运用事物给孩子提供榜样,让孩子明白应该向怎样的方向去努力。如果父母简单地说:“一定要不断上进!做人要大度!”这在孩子听来就会成为让人讨厌的大道理。
    我国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竺可桢小时候很喜欢动脑筋。他的家乡在浙江绍兴,那是一个经常下雨的地方。有时候一下就是好几天,每当这个时候,竺可桢就趴在窗前或蹲在屋门口看下雨。
    有一次,他在看下雨的时候,突然发现门口的石板上有一排小坑,整整齐齐的,每当雨点滴下来的时候,不偏不倚地落在小坑里。他觉得很奇怪,这石板上的小坑是怎么来的呢?
    竺可桢的母亲顾氏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性,她耐心地向儿子解释道:“你问得好,这就叫‘水滴石穿’,那一个个小坑就是被雨水滴成的,你别看一滴水没有什么厉害的,可日久天长就能把石板滴出一个小坑来。”接着,母亲循循善诱道:“孩子,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会有所成就的。”
    从此,竺可桢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非常有恒心,终于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只要父母善于学习,多积累一些各种事物的知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善于把孩子的特点与事物结合起来,运用借喻、比拟等方式来鼓励孩子,这比只讲枯燥的大道理要有效得多!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