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第16种沟通方法 眼神

13年前 [12-11 00:51 周六]
第16种方法  眼神
第16种方法nbsp;nbsp;眼神--教育--人民网 - 悠雁(THINKER) - 悠雁的博客
 
 

  父母的眼神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即使是小动物,生长在昏暗的灯光下抑或在明朗的阳光下,也会造就成截然不同的品性。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眼神正是最经常笼罩他们的一种光线,他们往往是借之感受世界的明暗和自己生命的强弱的。
——中国作家 周国平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许多孩子从小就习惯看父母的眼神,因为父母的眼神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温岭市江厦中学九年级(2)班的陈强同学曾经在《妈妈的眼神》中深情地写道:
    那年我5岁。整天在家里“东游西逛”,不是打碎花瓶就是弄坏妈妈心爱的毛衣。但她的眼神里没有丝毫的责备,反而是温柔的默许。
    那年我6岁。踩死了邻居家的鸡,打破了自家的玻璃,拔了大妈家的白菜,用腿撞了门上的把手。妈妈的眼神里仍只有心疼和关心。
    那年我7岁。背上了小书包,手中拿起了笔,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希望和鼓励。
    那年我8岁。我拿着打满了××的试卷回到了家,妈妈的眼神里充满了失望与伤心。我呆了,她那哀伤的眼神让我不知所措。
    那年我9岁。我手里拿着班上女生的辫子在眼前晃来晃去。妈妈知道后,第一次对我下了狠心,拿起棍子在我身上留下了一条条红印。那眼神真让人恐惧。
    那年我10岁。爸爸失去了工作,家里贫困得没米下锅。她靠为别人洗衣维持家里的生计。夜里,她叫我要好好读书,为妈妈争气!
    那年我11岁。拿着崭新的奖状扑到妈妈的怀中,我看到了她那满是欣慰的眼神。
    那年我12岁。小学毕业考试后,学校举行表彰大会。我在台下拥挤的人群中寻找我的妈妈。我拨开人群,走到她的面前对她说:“妈妈,我考了全校第一!”妈妈眼中全是晶莹的泪花。
    那年我13岁。妈妈把我送进了中学的校门。站在校门外的妈妈眼里充满了期盼。
    去年我14岁。老师告诉妈妈这次我又考了第一名。我看到的是妈妈那自豪的眼神。
    今年我15岁。当我再看一看妈妈的眼神,又再看看自己,我看到了十几年来妈妈对我的照顾和关心。妈妈的眼神是如此令人难以忘却!
    哦!妈妈的眼神!
    对于每一位长大成人的孩子来说,父母的眼神往往会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在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他往往会看看父母的眼神,如果父母的目光是柔和的,那就表示默许、支持和鼓励;如果父母的目光是严肃的或者犀利的,那就表示反对和否定。
    遗憾的是,许多父母没有意识到眼神的作用。在现代家庭中,大部分父母忙于工作和事业,很少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即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也总是喋喋不休地唠叨孩子学习上的事情,父母们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是冷漠和忽视,这一点,孩子们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
    一位孩子说:“我爸爸总是心不在焉,我跟他说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总是在看报纸或者看书,有时候,头也懒得抬一下。跟他说话真没意思。”
    作家周国平在《父母们的眼神》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不忍心看中国父母们的眼神,那里面饱含着关切和担忧,但缺少信任和智慧,是一种既复杂又空洞的眼神。这样的眼神仿佛恨不能长出两把铁钳,把孩子牢牢夹住。我不禁想,中国的孩子要成长为具有独立的人格的人,必须克服多么大的阻力啊。
    父母的眼神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即使是小动物,生长在昏暗的灯光下抑或在明朗的阳光下,也会造就成截然不同的品性。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眼神正是最经常笼罩他们的一种光线,他们往往是借之感受世界的明暗和自己生命的强弱的。
    眼神往往可以不借助语言来进行沟通,有时候,眼神的威力比语言的威力要大得多。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善于保持亲切、和蔼、信任和期待的眼神,引导孩子往优秀方面发展。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神呢?
    
    建议一:给孩子微笑的眼神
    微笑的眼神能够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促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孩子们的心灵是敏感的,他们能够读懂包含在你的眼神里的情感。
    如果你的眼神里流露着微笑,孩子会感觉到你的友善,他会愿意与你成为朋友,因此努力表现自己,希望博得你的好感;如果你的眼神里包含着冷漠,孩子会感觉到你的冷淡与忽视,他也会无视你的存在,不考虑你的感受;如果你的眼神里流露着敌意,孩子会感觉到你对他的厌烦与仇恨,他也会故意给你惹麻烦,专做让你不开心的事情,以此来报复你的敌意。
    在学校教学中,第一堂课时,孩子们对新老师总是充满了期待与好奇。他们希望了解新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因此,在第一堂课的时候,他们会“不择手段”地来试探新老师。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情:
    那一次,我被任命为初一(4)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第一堂课,我出现在教室门口的时候,发现几个调皮的学生根本就没有乖乖地坐在位置上,而是站在讲台上,正在对下面的学生做鬼脸,下面的学生哈哈大笑。
    一时,我有点生气,正想发作,想给这些孩子来个下马威。转而一想,长长的三年,如果孩子们对我产生了意见,下面的工作可不好做了。
    于是,我不动声色地站在教室门口,并用微笑的眼神认真地观看那几位学生的表演。过了一会儿,那几个学生见我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发作”,反倒有些奇怪了。他们愣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一个学生偷偷溜回了座位,其他学生也相继坐到座位上去了。
    然后,我走上讲台,微笑着对孩子们说:“同学们,我很高兴成为你们的班主任。我发现我们班上有几位同学的组织能力特别强,今天,我们就要选举班干部,不过,我想先向大家通报一下,这几位同学已经被任命为特别组织委员,直接对我负责。”
    那几位同学面面相觑,低下了头。
    后来,他们真的成了我的特别助手,而且工作起来特别卖力。
    父母习惯于给孩子微笑的眼神,孩子往往比较自信,亲子关系比较融洽;父母习惯于给孩子冷漠的眼神,孩子往往比较自卑,亲子关系也比较紧张。明智的父母应该多给孩子微笑的眼神,用眼神加强与孩子的交流。
    
    建议二:善于运用鼓励的眼神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场跑步比赛中,有三个孩子摔倒了。这三个孩子的母亲却有着不同的反应。
    第一位母亲赶紧跑上去,扶起孩子,拖着孩子努力往前跑;第二位母亲看到孩子摔倒后,就大声责骂起来,批评孩子不小心、不努力;第三位母亲则默默地注视着孩子,眼睛里充满了鼓励,似乎在说:“孩子,赶紧爬起来,努力往前冲!”
    尽管三个孩子最终都跑到了终点,但是,三个孩子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第一个孩子在母亲的帮助下到达了终点,但是,他内心的成就感并不强烈,对于母亲的帮助,他的体会并不深刻;第二个孩子在跑到终点后,必然会有委屈,更甚者产生对母亲的不满,因为母亲在大庭广众之下责骂自己;第三个孩子是最快乐的,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达了终点,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促使他努力到达终点的是妈妈鼓励的眼神,他将一辈子牢记妈妈的眼神。
    家长们都知道鼓励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法,但是,在使用鼓励的时候,方式可以有所不同。比如,直接用语言鼓励孩子;给孩子写信鼓励孩子;等等。给孩子鼓励的眼神也可以有很好的鼓励效果。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儿科医生内藤寿七郎先生在93岁的时候,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她2岁的儿子前来找内藤先生看病。
    这位年轻的妈妈说,孩子很喜欢喝一种外表好看的、一升装的牛奶,并且一口气就能喝光。因为喝牛奶过多,孩子患了牛奶癣,皮肤刺痒导致他白天举止焦躁不安,晚上则睡不着觉。
    听了这位妈妈的话,内藤先生脱下白大褂,然后弯下膝盖,跪在小男孩前面,仔细地注视着小男孩的眼睛。
    “你喜欢喝牛奶吗?”内藤先生温和地问道。
    小男孩点了点头。
    内藤先生微笑着注视着他的眼睛,问道:“如果不让你喝你特别喜欢喝的牛奶,你能忍得住吗?”
    小男孩显得有些烦躁不安,他把脸转向了一边。
    内藤先生又转到小男孩的面前,和蔼地看着他,问道:“你可以不喝牛奶的,是吗?”
    小男孩有点不耐烦,他轻轻地回答:“不能。”
    但是,内藤先生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再一次问道:“你可以不喝牛奶的,是吗?”内藤先生的目光中充满了信任。
    小男孩终于轻轻地点了点头。
    回到家后,小男孩竟然真的不喝牛奶了。很快,症状就消失了,小男孩的病症完全好了。
    一年后,年轻的妈妈认为小男孩可以适当地喝点牛奶了,但是,小男孩却坚定地对妈妈说:“如果那位医生说可以喝我才喝。”
    于是,这位妈妈再一次带着小男孩来找内藤先生。
    这次,内藤先生依然微笑着看着小男孩,温和地说:“现在,你可以喝牛奶了。”
    小男孩这才开始喝牛奶。
    内藤先生的眼睛鼓励小男孩下定决心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鼓励的眼神往往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父母的鼓励,同时,父母的眼神往往能够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励他们不断努力。
    对于亲子关系不是太融洽的家庭来说,运用鼓励的眼神要比直接使用语言鼓励更有效。当孩子不愿意与你进行语言沟通时,你可以深情地注视着孩子,用鼓励的眼神给孩子力量,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父母的眼神会震撼他们的幼小的心灵,激发他们改正错误,不断努力。
    
    建议三:读懂孩子的眼神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父母应该学会读懂孩子的眼神。尤其是年幼的孩子,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与表达能力的欠缺,眼神往往是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父母善于读懂孩子的眼神,将会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
    一般来说,孩子的眼神往往表现出他内心的思想。
    当孩子低下头,不敢正视父母的眼睛时,说明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正在进行自我反省。这时父母不应该严厉地批评、斥责孩子,应该以说服、鼓励为主。
    当孩子故意把眼神放在别的地方,不愿意父母看到自己的眼睛时,说明孩子心里正在想什么,不愿意父母知道他的想法或者秘密。这时候,父母不要逼迫孩子,应该耐心开导,从侧面入手来了解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用仇恨的眼神看着你的时候,表明孩子对你的行为或者处事方式非常不满,这是孩子的正常表现,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不要因此而生气,孩子只是对事不对人,只要父母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会明辨是非的。
    当孩子走到你的面前,期盼地望着你的时候,说明孩子正需要你的帮助,这时候,你需要放下手头的工作,关切地问孩子:“有什么事吗?”“怎么了?”以温和的语气引导孩子主动与你交流。
    当你跟孩子说话时,孩子的眼神是游离不定的,说明孩子对你说话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这时,你应该调整自己的说话语气,主动引导孩子说话。比如:“你觉得我说得对吗?”“你有什么想法吗?”
    眼神是父母与孩子进行的心灵对话,父母一定要仔细地发现孩子眼神中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及时给孩子相应的眼神作回报,实现真正的心灵沟通。
    
    建议四:用眼神教育犯错误的孩子
    孩子经常会犯错误,父母总是不希望孩子犯错误,因此,对于犯了错误的孩子总是不免要斥责几句,实际上,教育并不只是批评、责骂,其他的方式也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用宽容的眼神来“教育”孩子,相信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一位孩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那天,我想倒点水喝,却不小心打翻了热水瓶。当热水瓶掉在地上的一刹那,我的脑子一片空白。
    听到声音,妈妈走进了厨房。
    “妈妈,我……”我一下子觉得很不好意思。
    妈妈看了看我,似乎在责备我不小心,但是,她却对我说:“小心点,不要伤到手。”然后,妈妈竟然走了。
    看着满地的碎片,我默默地拿起笤帚打扫,脑海里呈现的是妈妈宽容的眼神,“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粗心大意”。
    教育的效果是让孩子明白错误,懂得如何避免错误,而不是把孩子狠狠地批评一通,让孩子心里不高兴。用眼神批评不仅可以取得同样的教育效果,而且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宽容,记忆深刻,并时刻激励他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引文来源  第16种方法  眼神--教育--人民网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