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第9种沟通方法 谈心

13年前 [12-08 17:54 周三]
第9种方法  谈心
第9种方法nbsp;nbsp;谈心--教育--人民网 - 悠雁(THINKER) - 悠雁的博客
 
 

  对孩子训话意味着你要求他绝对服从,让他像你一样思考问题。和孩子朋友式地交谈,意味着大家一起寻找方法解决问题,重新衡量自己的观点,搞清楚究竟谁的更符合实际。
——英国教育家 斯宾塞
    对青春期的孩子有问题不要随口批评,而要专门谈话。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别忙着“限期整改,强制执行”。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 刘卫华
    在你心里你的孩子可能永远长不大,但很多孩子在15岁或更早的时候就愿意把自己当作大人来考虑,这时家长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讨论问题,而不再用完全的“家长”的谈话方式。
——GOOGLE中国区总裁 李开复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家长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
    不会与孩子谈心的父母,是个不称职的父母。
    一位孩子这样说:“父母除了学习,根本不关心我内心的感受,我不敢和他们谈心,也不愿和他们谈心,他们永远是那么高高在上,对我采取的是高压政策。只要我和我妈有矛盾时,她常爱说一句话:‘你以为你有多了不起,你以为你学习成绩好得很?’每当她说这句话时,我就很受不了。”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对孩子训话意味着你要求他绝对服从,让他像你一样思考问题。和孩子朋友式地交谈,意味着大家一起寻找方法解决问题,重新衡量自己的观点,搞清楚究竟谁的更符合实际。”
    聊天是一种轻松的交流方式,一旦孩子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父母就需要与孩子进行谈心,从心理、情感的角度来帮助孩子。
    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在一封致中国家长的信中这样写道:“在你心里你的孩子可能永远长不大,但很多孩子在15岁或更早的时候就愿意把自己当作大人来考虑,这时家长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讨论问题,而不再用完全的‘家长’的谈话方式。比如理想、学习动力、玩耍、事业心、为人处世、爱情、家庭等问题。”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父母把他们当成大人一样来看待,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喜欢这样的父母。李开复说:“如果你问我的孩子:‘你最喜欢你父亲的什么地方?’她们会说:‘风趣甚至疯狂、没架子,就像我们的朋友,让我们有许多话都愿意和他说。’”可见,父母要学会与孩子谈心,更深入地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与孩子谈心呢?
建议一:把握好与孩子谈心的时机
    一位老师这样写道:
    有一天,一位学习并不理想的学生在课余时来问我:“老师,我的解题方法对吗?”我感觉他对这道题的解答相当有把握,于是不失时机地说:“老师建议你换另一种方式提问:‘老师,我是不是达到了优秀?’一个人应该相信自己呀!”他的脸上闪过一丝惊奇。在以后的几次作业中,他次次都是优秀。同时,只要遇到问题就很愿意与我交谈。
    期中考试前,我发现一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总显得力不从心。于是我就适时地走近他,说:“尽你所能,千万别放弃!”他略感意外地抬起头,感激地点了点头。成绩揭晓,他竟然取得了近来最好的成绩。
    谈心不同于普通的谈话,它往往需要让孩子认真倾听,并仔细理解父母的话,努力做到父母提到的要求及希望的行为。因此,当孩子专心于学习及娱乐活动的时候,一般是不适合进行谈话的。如果这时候父母一定要与孩子进行谈话,孩子往往会产生不耐烦的心理。尽管在父母的要求下,他们坐下来听父母说话,但是,他们的心思根本不在父母身上。
    良好的谈心时机一般有:
    当孩子放学回家时;
    当刚刚吃完晚饭时;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
    当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
    当孩子做完作业时;
    当孩子比较空闲时;
    ……
    
    建议二:谈心以启发、说服为主
    有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一个年轻人正在向众人宣讲“美德”。苏格拉底就向年轻人请教:“请问,什么是美德?”
    年轻人不屑地看着苏格拉底说:“不偷盗、不欺骗等品德就是美德啊!”
    苏格拉底又问:“不偷盗就是美德吗?”
    年轻人肯定地回答:“那当然了,偷盗肯定是一种恶德。”
    苏格拉底不紧不慢地说:“有一次,我在军队当兵,接受指挥官的命令深夜潜入敌人的营地,把他们的兵力部署图偷了出来。请问,我这种行为是美德还是恶德?”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辩解道:“偷盗敌人的东西当然是美德,我说的不偷盗是指不偷盗朋友的东西。偷盗朋友的东西就是恶德!”
    苏格拉底又问:“又有一次,我一个好朋友遭到了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他买了一把尖刀藏在枕头底下,准备在夜里用它结束自己的生命。我知道后,便在傍晚时分溜进他的卧室,把他的尖刀偷了出来,使他免于一死。请问,我这种行为是美德还是恶德啊?”
    年轻人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也不是恶德。这时候,年轻人很惭愧,他恭恭敬敬地向苏格拉底请教什么是美德。
    伊索说过:“说服往往比压服更有效。”与孩子进行谈心,要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耐心地启发孩子、说服孩子,而不要用家长的权威来压服孩子。对于家长的压力,即使孩子表面上服从了父母的意思,内心却产生了对父母的反感。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很爱他的独生女儿陶斯亮,虽然要求极严,但却从不责备,而是耐心地启发、说服女儿。
    陶斯亮由于对当时自己所学的医学专业见异思迁、朝三暮四,学习松懈,想改行,竟然几次嚷着要求爸爸帮她改专业。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斯亮竟然哭闹起来。她哭够了,父亲也没有理她。有几次,陶铸本想狠狠地教训她一顿。但想到这样教育孩子效果肯定不会好,于是,陶铸决定找女儿好好谈一下,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帮助孩子解决思想上的障碍。
    当陶铸问起女儿对自己的医学专业有什么想法时,陶斯亮却天南地北地闲聊,就是不谈毕业后的打算。陶铸听后,并不着急,而是耐心地等待女儿把自己的想法都“倒”出来。然后再耐心地一层一层地帮女儿分析。同时,陶铸向女儿表明:“干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朝三暮四,没有恒心,缺乏毅力,怕吃苦,肯定一事无成。”
    陶斯亮听了父亲的耐心教诲,开始热爱起自己的专业,终于成为一个很有成就的医务工作者。
    当然,引导孩子与父母进行交流,需要父母有耐心。所谓欲速则不达,操之过急反而会使孩子感觉父母想控制他,因而对父母敬而远之,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耐心应该表现在:一如既往地照顾孩子,关心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是他最重要的支撑,家庭永远是他生命最重要的港湾,他永远可以在这里寻求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去开创自己的生活。相信在父母的耐心引导下,孩子是愿意与父母进行交流的。
    
    建议三: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谈心
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不良行为及思想,父母要及时与孩子进行谈心,引导孩子摆脱负面的思想的影响。如果父母当时视而不见,在事情过后很长时间,孩子已经快忘记这件事情了,再与孩子进行谈心,效果就会差得多。
    江西省宜丰中学的黄建德曾经写过一篇《女儿踢我一脚之后》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女儿8岁,读三年级。
    吃过早餐,我照例用自行车带女儿上学。她今天穿了一双新皮鞋,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我还没扶稳车子,她就已经爬上了后座。也许是她跷着脚欣赏皮鞋的原因,也许是车子没扶稳的原因,我在骑上自行车时,不小心在她的新皮鞋上踩了一下,天刚下了雨,新皮鞋上便留下了一大块污斑。“对……”,我正要说“对不起”,女儿就在我腿上踢了一脚,裤子上随即留下了一只清晰的鞋印。我被这一脚踢懵了,待反应过来后便把她拖下车子,在屁股上一顿猛打,然后把她扔在路边,独自骑着车子便走。但没走到200米,我就又后悔了,倒不是担心她走路的安全或者会迟到,而是想到她以这种突然挨打后的心情坐在教室里是无法上好课的,我尤其想知道她为什么会这样“以牙还牙”。于是,我又骑回去,在她身边停下。
    “快坐上来!”我余怒未消,仍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女儿边走边哭,越躲越远,生怕我再打她。我的心中又涌起一丝怜爱。“快点!”无疑是慑于威力,女儿胆怯怯地又爬上了后座。
    我骑得很慢,一面努力克制着自己,一面盘算着和解的办法。在离学校只剩几百米的地方,我终于可以做到心平气和了。自己先下了车子,接着把女儿也抱了下来,扶着车子,和她边走边聊。
    “你在学校,在班上,也是这样对待同学吗?”
    “不是。”声音小得似乎只说给她自己听。
    “那你刚才怎么踢我?”
    女儿抬头看了我一眼,怯生生地说:“我以为你是故意踩脏我的鞋子。”
    我忽然想笑出来。“你刚穿的新皮鞋,我怎么会故意弄脏呢?”我真感到不可思议。
    “你老是跟我开玩笑,捉弄我。”
    我心里“格登”一下:对了,我平时太爱孩子气地跟她开玩笑了,难怪她会如此推理。
    “对不起,责任在我,我刚才更不应该那么凶地打你。”我发自内心地向她道歉。“但我问你,要是哪个同学踩了你一脚,你也踩她一脚吗?”
    “不会。”
    “你会怎么样?”
    “告诉老师。”
    “如果她不是故意踩你,除了告诉老师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女儿不知道说什么好。
    “要是她说声‘对不起’,你应该怎样?”
    “说‘没关系’。”
    “要是她什么也不说呢?”女儿又不知道怎么说了。
    “你不妨宽容地对她笑笑。她又不是故意的,踩的这一脚又减不掉,笑一笑后,也许就什么也没有了。要是碰到这种情况,不妨试试看。”
    到了学校,女儿抬起头,像往常一样说了声:“爸爸,再见!”虽然声音不像往日一样响亮,但仍像往日一样甜美。
    这位父亲是明智的,尽管在问题发生时,作为父母的我们都会很恼怒,有时候甚至很愤怒,但是,我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消极情感,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在于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和思想,使孩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改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僵持关系。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强烈地渴望独立,不希望父母过多地干涉自己。在遇到问题时,父母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批评,一定要好好与孩子谈心,争取孩子的理解。正如“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刘卫华所说,对青春期的孩子有问题不要随口批评,而要专门谈话。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别忙着“限期整改,强制执行”。
    
    建议四:在孩子失败时谈心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经常会遇到失败。没有失败就不会有心灵的成长,但是,失败毕竟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如果父母不善于开导失败的孩子,那亲子之门就会关闭。善于沟通的父母总是在孩子失落的时候,坚定地站在孩子的身边,安慰孩子、开导孩子、鼓励孩子。
    美国教育家塞德兹的儿子小塞德兹是个聪明的孩子,他不到7岁就完成了小学学业。但是,在学校里,因为小塞德兹是年龄最小的孩子,因此在体育方面显得有点薄弱。在一次由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中,小塞德兹得了倒数第一名。事后,他非常难过。塞德兹非常理解儿子的心情。
    在他的著作《俗物与天才》一书中他记录了自己开导儿子的过程:
    得到儿子得了倒数第一的消息之后,我并没有仔细问他,也尽量不去提这件事,因为我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我本想让时间来使他将这件事淡忘,没有想到儿子却把这件事看得很重很重。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儿子仍然闷闷不乐。见他这样,我认为有必要帮助他摆脱那种可恶的失意情绪。
    “儿子,你还在为那件事难过吗?”我问道。
    “是的,我真是太笨了,竟然得了倒数第一名,太丢脸了。”儿子难过地说。
    “是啊!得最后一名是不怎么光彩,可是你想到过其中的原因没有?”我问。
    “原因?这还有什么原因,这只能说明我太笨了。”儿子说。
    “不,这其中有别的原因。”我说。
    “那是什么原因呢?”儿子问。
    “因为年龄。你想想看,你的对手都是比你大的孩子,这个很正常……”
    “可是我不能因为年龄小就比他们差呀。”儿子不服气地说,“虽然我比他们小,可我的功课比他们都好,只有体育一样不行,这多丢脸呀。”
    “不,你这样说并不正确。智力是能通过教育和勤奋得到发展的,但年龄却是任何人也不能改变的。他们跑得比你快完全是因为他们年龄大,个子高。他们的腿都比你要长许多,如果跑得还没有你快,那不是太糟糕了吗?”我对儿子说。
    “这也有道理,可是我毕竟是最后一名。同学们都在嘲笑我。”儿子还是很难过。
    我知道儿子的性格,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而从不服输的人。正因为如此,他固执得往往去钻牛角尖。于是,我进一步对他进行开导:“虽然你现在是最后一名,我想这并不能表明你的体育不行,因为这完全是年龄造成的。我敢肯定,等你长到十一二岁时一定会比那些孩子跑得快。如果不信,以后我来组织一个体育比赛,让年龄一样的孩子公平竞争。到时候,你一定会得第一的。”
    “真的吗?”儿子问。
    “当然是真的。因为那天我问过你们的体育老师,他说你的失败完全是因为那场比赛对你不公平;他还说你的体育成绩在同龄的孩子中是最好的。他还专门给我看了成绩单,年龄与你相仿的同学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比你差。”
    “是吗?可是同学们为什么要嘲笑我呢?”儿子已经不像刚才那么失落了。
    “至于那些同学,你没有必要去理他们。他们以为自己很行,却没有认识到他们的无聊。以大欺小,这算什么本事?我不是和你说过吗?我们的世界存在着大量的俗物,那些自以为是而又不明真相的人正是俗物。你干吗要去和那些俗物们计较呢?”
    听我这样说,小塞德兹似乎在眨眼间得到了一个真理,顿时从失意之中走了出来。
    在孩子失败时与孩子谈心,不仅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更可以挖掘孩子的潜能,促进孩子发挥自身特长,努力上进,并形成良性的亲子关系。
    
    建议五:与孩子谈心灵问题
    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会遇到许多心灵问题。诸如:嫉妒、自卑、善良等。许多父母总是习惯于给孩子讲大道理,喋喋不休的大道理总是会让孩子觉得很烦,从而增加了亲子关系的障碍。实际上,这类问题需要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深入的交谈,就是谈心。
    作家梁晓声曾经写过这样一件事:
    一次儿子放学回到家里,进屋就说:“爸爸,今天××同学的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
    我问为什么。
    儿子回答:“犯错误了呗!把老师气坏了!”那同学是他好朋友,但却有些日子不到家里来玩了。我依稀记得他讲过,似乎老师要在他们两者之间选拔一名班干部。
    我又问:“你高兴?”
    他怔怔地瞪着我。
    我将他招至跟前,推心置腹地问:“跟爸爸说事实,你是不是因此而高兴?”
    他便诚实地回答:“有点儿。”
    我说:“你学过一个词,叫‘幸灾乐祸’,你能正确解释这个词吗?”
    他说:“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
    我说:“对。当然,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还算不得什么灾。但是,你心里已有了这种‘幸灾乐祸’的根苗,那么你哪一天听说他生病了,住院了,甚至生命有危险了,说不定你内心里也会暗暗地高兴。”
    儿子的目光告诉我,他不相信自己会那样。
    我又说:“为什么他的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你会高兴呢?让爸爸替你分析分析,你想一想对不对?——如果你们老师并不打算在你们两个之间选拔一名班干部,你倒未必幸灾乐祸。如果你心里清楚,老师最终选择的肯定是你,你也未必幸灾乐祸。你所以幸灾乐祸,是因为你自己感到,他和你被选拔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甚至他被选拔的可能性更大些。于是你才因为他犯了错误,惹老师生气了而高兴。你觉得,这么一来,他被选拔的可能性缩小,你自己被选拔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你内心里这一种幸灾乐祸的想法,完全是由嫉妒产生的。你看,嫉妒心理多丑恶呀,它竟使人对朋友也幸灾乐祸!”
    儿子低下了头。
    我接着说:“如果他并没犯错误,而老师最终选拔他当了班干部,你现在幸灾乐祸,就可能变成一种内心里的愤恨了。那就叫嫉妒的愤恨。人心里一旦怀有这种嫉妒的愤恨,就会进一步干出不良后果、危害别人、危害社会的事,最后就只有自食恶果。一切怀有嫉妒的愤恨的人,最终只有那样一个下场……”
    接着我给他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有两个女孩儿,她们原本是好朋友,又都是从小学芭蕾的。一次,老师要从她们两人之间选一个主角。其中一个,认为肯定是自己,应该是自己,可老师偏偏选了另一个。于是,她就在演出的头一天晚上,将她好朋友的舞裙,剪成了一片片的。第二件事是有两个女孩儿,是一对小杂技演员。一个是“尖子”,也就是被托举起来的。她们的演出几乎场场获得热烈的掌声。可那个“底座”不知为什么,内心里怀上了嫉妒,总是莫名其妙地觉得,掌声是为“尖子”一个人鼓的。她觉得不公平。日复一日的,那一种暗暗的嫉妒,就变成了嫉妒的愤恨。她总是盼望着她的“尖子”出点儿什么不幸才好。终于有一天,她故意失手,制造了一场不幸,使她的“尖子”在演出时当场摔成重伤……
    最后我对儿子讲,如果那两个因嫉妒而干伤害别人之事的女孩儿,不是小孩儿是大人,那么她们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了……
    儿子问:“大人也嫉妒吗?”
    我说大人尤其嫉妒。一旦嫉妒起来尤其厉害。甚至会因嫉妒杀人放火干种种坏事。也有因嫉妒,又没机会对被嫉妒的人下手而自杀的……
    我说,凡那样的大人,皆因从小的时候开始,就让嫉妒这颗种子,在心灵里深深扎了根。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是花园,不是苗圃,而是荆棘密布的乱石岗……
    儿子问:“爸爸你嫉妒过吗?”
    我说我当然也嫉妒过,直到现在还时常嫉妒比自己幸运的、某方面比自己优越比自己强的人。我说人嫉妒人是没有办法的事。从伟大的人到普通的人,都有嫉妒之心。没产生过嫉妒心的人是根本没有的。
    儿子问:“那怎么办呢?”
    我说,第一,要明白嫉妒是丑恶的,是邪恶的。嫉妒和羡慕还不一样。羡慕一般不产生危害性,而嫉妒是对他人和社会具有危害性和危险性的。第二,要明白,不可能一切所谓好事、好的机会,都会理所当然地降临在你的头上。当降临在别人头上时,你应对自己说,我的机会和幸运可能在下一次。而且,有些事情并不重要。比如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当上当不上班干部,并不说明什么。好好学习,才是首要的……
    儿子虽然只有11岁,但我经常同他谈心灵。不是什么谈心,而是谈心灵问题。谈嫉妒,谈仇恨,谈自卑,谈虚荣,谈善良,谈友情,谈正直,谈宽容……
    不要以为那都是些大人们的话题。11岁的孩子能懂这些方面的道理了……我认为,这一切和人的内心世界有关的现象,将来必然和一个人的幸福与否有关。我愿我的儿子将来幸福,所以我提前告诉他这些……
    快乐教育创始人、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聪明的父母总是善于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因为,一个对孩子心理一无所知的父母,是无法对孩子贯彻自己的教育理念的。可见,父母如果不关心孩子的心灵,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沟通。





引文来源  第9种方法  谈心--教育--人民网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