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个案指导:家里的“小捣蛋”(杨玲)

15年前 [05-10 17:02 周六]

 

家里的“小捣蛋”

 

 

北京   杨玲

 

 

身份证号码:510226197507182701

个案指导:家里的“小捣蛋”(杨玲)第二期杨玲

[案情描述]

同事小李最近因为孩子的事头疼不已。原来,她的18个月大的儿子宝宝最近特别调皮捣蛋,用她的话说,简直就是在家里“大闹天宫”。小李细数了宝宝近期的诸多“捣蛋”表现:其一,宝宝最近迷上了用彩色笔涂抹画画,可是却不在纸上涂,硬要在家里的墙上、床上甚至被子上乱涂乱画,大人不许他到处乱画,让他画在纸上,他就大哭大闹,嘴里还不停说“偏往墙上画”;其二,最近两天,本来已经知道上卫生间大小便的宝宝故意在床上尿尿,大冬天的把自己的裤子、床上的床单床垫全弄湿了,把孩子爸爸气得打了他好几次。其它表现还有,什么事都跟大人对着干,动不动就哭闹,甚至骂人等等。而且最近宝宝特别粘妈妈,每天早上妈妈上班走之前都得大哭一场。对儿子的这些捣蛋行为,小李很着急,不明白以前挺乖的儿子怎么突然变成这样,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把宝宝的捣蛋行为纠正过来。

 

[背景调查]

没有天生“捣蛋”的孩子。孩子一旦出现行为问题,一定是跟家长及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的。为此,笔者首先对小李的家庭情况进行了了解。笔者通过与小李的交谈了解到,小李家是典型的主干家庭,由小李夫妇、孩子及爷爷奶奶组成。平常上班时间由爷爷奶奶带孩子,其余时间主要由妈妈带。孩子爸爸在抚育孩子方面投入较少,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太多,而且相处的时侯也对孩子比较严厉,受传统的“严父”观念影响较大。同时,笔者还了解到一个重要情况,那就是宝宝的爷爷奶奶是半个月前刚从老家过来的,在这之前一直是姥姥照看孩子。孩子与姥姥感情很深,现在还不愿接受姥姥离开这一事实。

 

[案例分析]

孩子的任性、捣蛋往往是有原因的。从本案例的背景调查可以看到,宝宝小朋友近段时间的种种捣蛋行为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孩子以前都没出现过这种现象,引起这些捣蛋行为发生的诱因正是半个月前孩子看护人的更换:从小朝夕相处的姥姥离开了,换成了不怎么熟悉的爷爷奶奶。由儿童敏感期的概念我们得知,儿童在两岁之前处于“依恋”敏感期,他通过这一时期对父母或看护人的依恋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这一时期的儿童特别害怕离开亲近的人(父母或看护人),一旦离开就会产生强烈的“分离焦虑”。本案例中的宝宝正是因为看护人的更换而产生了“分离焦虑”,孩子近段时间特别“粘”妈妈就是表现之一。而作为妈妈的小李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没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宝宝排解这种“分离焦虑”,幼小的宝宝只能通过捣蛋(故意在墙上和床上乱涂乱画)和哭闹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同时,20个月的宝宝正处于一般将于两岁左右出现的“执拗”敏感期中,这一时期的孩子对自己的意见十分执着,父母越反对孩子越要坚持己见。这就是为什么家长越是不让宝宝往墙上画,宝宝越要画的原因。处于“分离焦虑”中的宝宝十分需要得到家人的关注,而他的这种需要并没得到充分满足,于是宝宝便采取了在床上尿尿的行为来获取大家的关注。平时与孩子相处时间较少的宝宝爸爸在宝宝出现这种行为之后的采取了不恰当的打骂的处理方式,这非但不能阻止宝宝的“捣蛋”行为,反而使孩子觉得自己这样做就会得到爸爸的关注,以致“捣蛋”行为愈演愈烈。可见,宝宝的“捣蛋”行为根源于姥姥离开后产生的“分离焦虑”,而家人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加重了这种“捣蛋”行为的发生。

 

[指导建议]

一、作为妈妈的小李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排解孩子由于姥姥离开而产生的“分离焦虑”情绪。比如,在孩子姥姥刚离开的前几天,妈妈最好留在家里和爷爷奶奶一块儿看护宝宝,或者一块儿带孩子去他喜欢的地方玩,当孩子逐渐熟悉和接受爷爷奶奶后再让爷爷奶奶单独看护。同时,小李可以经常让宝宝和姥姥通电话,这样可以使他明白,姥姥虽然离开了,但是还是爱他的,还会回来看他,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孩子的失落感。

二、当孩子出现“捣蛋”行为时,家人应该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这种时候责骂或是一味迁就都不是恰当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采用“消退法”,及时制止,不予关注。“消退法”是行为矫正中用于消退不良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即当出现不良行为时,对这种行为不予关注,从而使这种不良行为出现的频率下降直至消退。比如,当孩子非要在墙上乱画时,可以把他的彩笔收起来,然后让他自己单独待在一个房间,其他人各自做自己的事,即使孩子哭闹也要坚持。同时妈妈可以每隔5分钟去看看他,用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告诉他:“妈妈和大家都爱你,但是你不可以在墙上乱画,你可以在纸上画。”这样让孩子明白,他这种行为并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他也就不会再采取这种“捣蛋”行为来企图获得大家的关注了。

三、作为父母的小李夫妇应该主动学习和了解一些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笔者向他们推荐了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和石宣主编的《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两本书。父母只有真正了解孩子,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帮助,孩子才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生理及心理才能健康发展。

四、孩子的爸爸应该更多的参与到孩子的抚育中来,对待孩子不能只是严厉,还要让孩子感受到父爱,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这对男孩子的成长来说尤其重要。

 

[家长反馈]

小李和爱人听取了笔者的分析和建议之后,答应宝宝每天都让他跟姥姥通一次电话。全家人还专程带宝宝去公园开心的玩了一天。同时,通过与爷爷奶奶的沟通,家人达成一致,不再把宝宝的“捣蛋”行为视为大事,而是采用“消退法”进行处理。这样,当宝宝再出现捣蛋行为时,在及时制止的同时,大家都不予理睬,宝宝也自觉无趣,渐渐放弃了这种捣蛋行为,往日那个活泼可爱的宝宝又回来了!

 

[笔者手记]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当孩子出现任性、调皮捣蛋等问题行为时,首先反省的应该是家长朋友。除了关心孩子的身体成长之外,家长应该同样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同阶段的孩子具有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家长朋友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育儿知识,与孩子一块儿成长,真正做到了解孩子,才能读懂孩子的心,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才会多一些顺利,少一些失误。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