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中学生读书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

14年前 [07-24 11:03 周五]
        读书是一种艰苦而又复杂的脑力劳动,有注意、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这些心理过程紧张进行的时候,也就是大脑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候。如果让脑细胞一直兴奋,就会使其疲劳,收不到良好的读书效果。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约由140亿—150亿个细胞组成,是一个信息接受、结合和重现的器官。这些脑细胞分成若干个区,它们接受信息是各有侧重的。读书是我们通过眼睛接信息的求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负责接受信息的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脑细胞的工作规律是兴奋一会儿后,就要抑制一会儿,兴奋与抑制相互交替。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必须依据大脑活动的规律,注意读书方法,这是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
        交叉读书的方法。这是减轻大脑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一条很好的方法,其实质是注意劳逸结合的问题。列宁说过:“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同样,不懂得劳逸结合的人,读书也不会取得最佳效果。有这样一个公式“8—1>8”,就是说从8小时的读书时间中,每天取出1小时的时间,搞搞文体活动,读书的效果比8小时都读书要好得多。实践证明,交叉读书法的优点确实很多,许多名人也采用了这种读书方法,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读书的效果。这种读书方法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意识地调换不同的读书内容。接受信息的脑细胞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之间是有分工的。如果长时间的读同一个内容的书,使大脑皮层的某一部位过于兴奋,就会引起保护性抑制,如果适时变换读书内容,可以使兴奋的大脑得到休息,在其他部位产生新的兴奋点,这样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了调节,读书就不会感到疲劳。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就采用了“交叉读书法”。马克思为写《资本论》,必须要读千册理论高深的抽象的理论性书籍。长时间读这些书,马克思也有疲倦的时候。为了防止和克服这些疲倦,他就采取“交叉阅读”的方法。每当阅读理论书籍感到疲倦时,他马上就把书搁下,再读另一种不同内容的书,这样,疲倦的大脑得到了休息,他便又可以兴致勃勃地读起深奥的理论书籍了。
       二是合理地安排读书时间,在不同的时间交叉读不同内容的书籍。英国作家毛姆曾说过:“清晨,在开始工作之前,我总要读一会儿书,书的内容不是科学就是哲学,因为这类书需要清新而注意力集中的头脑。当一天工作完毕,心情轻松,又不想再从事激烈的心智活动时,我就读历史、散文、评论与传记,晚间则看小说。此外,我手边总有一本诗集,预备在有诗兴的时候,便诵读几首。”一般来说,读政治、哲学、科技类的书籍,动脑筋多,比较累。长时间读这样的书,容易产生疲劳感;而读文学、艺术类的书籍则比较轻松。因此,我们在安排读书内容时,就要考虑什么时间读什么书更合适。通常人们在早晨时头脑更清醒些,因为,经过一夜的休息,这时的脑力活动呈最佳状态,那么可把比较难读的图书,内容比较枯燥的书籍放到这个时候去读,读书的时间可稍放长一些;而把容易读的书,或自己感兴趣,消遣性的书放到下午或晚间去读。这样合理地安排读书时间,可起到一种调节精神和娱乐消遣的作用,同时也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卢梭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一般是在早上攻读哲学,中午读地理、历史、夜间便伏案写作。 
          三是读书要与文体活动相交叉进行。我们即便是采用了以上两种交叉的读书方法,提高了读书的效率,但不得不提醒大家,一个人不能无休止地每天都在那读书,还必须有交叉地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参加一些文娱活动,让紧张的脑细胞得到松弛,缓解和消除大脑的神经疲劳,增强大脑兴奋与抑制的能力。这样,能够提高大脑的记忆能力。大脑卫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有劳有逸,劳逸结合。爱因斯坦就是一位既会读书,又会休息的大科学家。他经常在读书感到疲劳的时候,就弹弹钢琴,拉拉小提琴,或听一会儿唱片来消除疲劳。除此之外,有时还去登登山,游游泳,划划船,散散步等等。 
视听读书法。这是一种值得提一提读书,其实质是注意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问题。一谈到读书,我们通常马上想到的就是用眼睛去看书 ,其实,眼睛不一定只用来看书,还可以通过看其他东西来读书,而且,如果眼睛正在做读书以外的事情,我们用耳朵也照样可以读书,我们不妨称之为“视听读书法”。
       “视听读书法”实际上包括“听读法”与“视读法”两部分。视听读书法自古以来就存在。北魏武将杨大眼虽然从来不亲自读书,但他一直都是派手下的人为他读书,他则坐在旁边聚精会神的倾听。久而久之,许多书中的知识和章节,杨大眼都能背诵下来。后来,因为公务所需,杨大眼要起草一些布告。但杨大眼识字实在不多,还得把这件事做好,他就干脆边想边说,同时让手下人把他说的话记录下来。由于多年听书的积累,杨大眼竟能出口成章用丝毫改动。这也可谓是视听读书法所显示出来的独特作用。
        视听读书法在古代,大多是由于听读者本身的原因,如不识字、视力差、眼睛失明等等;到了现代,对一些特殊的残疾人,仍然沿袭使用着听读读书法。对于我们学生来讲,视听读书法有重大作用。曾写出长篇小说《红日》的著名作家吴强,就喜欢“听书”。如听说书、评书、评弹等。他说:“我以为,听书也是读书中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别有意味情趣的乐事。”“我读的书中少说也有十分之一二是从说书人的口中听得的。“视听读书法”被赋予了更加特殊的意义。为此,我们可以在眼睛脱离不了其他更重要工作的情况下,利用耳朵的听音功能,在抓时间用“听读读书法”来读书。由此可见,如果你在做一件必须做的事情无法利用眼睛的功能而耳朵却在“放假”时,完全可以调动你的听力来“值班”读书,从而达到学习更多知识的目的。 
“听读读书法”还有一向另一种功能,就是进一步的印象,提高读书效果。美国政治专栏作家乔冶·威尔十分重视在读书的同时大量地“听书”。对此,有成功的经验。他每年的阅读量有一半是靠聆听租来的录音书籍。他一面听读丘吉尔长达六卷的二次大战史,一面随手记下要点,从中获益匪浅。在谈到听读的体会时,他说:“我一周听一本书,利用的是坐车、剃胡子或走路的时间。要是不听书,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了。” 
         读写读书法。这这种读书法实质是学以致用的问题。所谓“边买边卖”的读书方法,其实就是那种边读书边写作或边读书边创作的读书方法。把读书时所掌握的丰富知识,用文章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写作带读书。这里所说的写作,绝不是指读书笔记的那一类,而是指能写出有自己思想并有一定分量的文章来。
读书是接受别人的沐浴,写书是一种自我净化;读书是享用别人的创造成果,写书是自己创造出来供给他人享用。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我自己有个习惯,学到点什么,马上就想拿出来贩卖。这种边买边卖的办法,也不是完全没有益处。为了写,学习就得认真些。因此,对所学的问题,就必须多费些心思来把原书吃透,整理自己的思想和斟酌表达的方式。我发现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和思想训练。”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头脑,把学到的知识,经过自己头脑的再加工,创造出更新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读书的目的。也就是说,为了提高读书的质量,并能收到更佳的效果,我们在读书的基础上,还要写出自己的新东西。在这——问题上,朱自清认为:读书时应该时刻想着我该怎样写这个问题?这样,读书的效率和质量都会大大提高,而从这个角度去读书,对读过的东西记忆更深刻。
        这种读写法,在读书方法中是比较难掌握的一种,但也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快的一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能把书读懂并不是很容易的,一本书,看看大意都明白,若让你把书中的大意概括表达出来,那就有难度了,更何况在读懂的基础上还要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那就更不容易了。叔本华曾说过,读书只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化掉,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以上我所说的读书应该注意的三种方法,实际上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以致用这三个必须的环节,脱离这三个环节的读书,其效果势必不佳。当然,这些读书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为此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读书方法,即使选择非常优秀的方法,也要学会正确地使用,要有控制自己的能力,能把握住自己的读书时间。读书如果能注意以上三种读书方法,会收到良好的读书效果。
http://xzf.2000y.net/mb/2/ReadNews.asp?NewsID=431158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