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孩子为什么扮鬼脸

15年前 [10-24 16:58 周五]

      小强今年7岁,刚刚上小学,最近老是做鬼脸、眨眨眼,怎么骂都改不了。学校老师也反映小强上课调皮捣蛋,常常挤眉弄眼、摇头耸肩、做鬼脸,有时伴有脖子抽动,多次给予批评警告,虽能认识到错误,但丝毫没有改正的迹象。小强妈妈担心孩子学坏了,但孩子并没有交什么坏朋友,因此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带小强来到心理门诊。医生经过详细询问、观察和检查后,告诉小强妈妈,小强是患了抽动症,而不是养成了坏习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纠正治疗。这时妈妈终于明白小强近来的变化是怎么回事。
    小强所患之抽动症,属于儿童最常见的一种抽动障碍类型。多发生于儿童时期,小学阶段为高发阶段,男孩较女孩多见。症状有很多形式,有的以动作来表现(称为动作抽动)、有的以声音表现(称为发声抽动),有的症状很简单,只有一个声音或动作,有的却相当复杂,甚至有如一个仪式般,如摸人一下、说一长串的句子、一整套有如强迫行为的动作等。这些症状有时是会改变的,且通常都有次序性,一般是由动作到声音、简单到复杂,常见发生在脸部、接着头肩、上肢、下肢及身体等,由上而下。最简单常见的是脸部表情的抽动,如眨眨眼、做鬼脸、摇头耸肩等,或者清嗓、咳嗽等,也有复杂如梳弄头发、敲打东西、逗弄别人等,让许多人不禁要怀疑,这孩子是不是故意的。
  此症患儿一般具有敏感、羞怯、不合群、易兴奋、易激动的个性特征。有趣的是,抽动症的症状常常在发生一阵子后就不见了,有些会再发生或改变一种形态,有些则从此不再犯,症状常起伏变化。病程在一年以内者称为暂时性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病程在一年以上者则称为慢性抽动障碍。
    该病具有家族倾向,造成抽动症的原因是生理的,主要为脑部神经传导物质的不平衡,这种脑部功能的失常,往往与先天体质、家族遗传有关,患病比例为男孩是女孩的三到五倍。虽然很多患儿是在压力较大时发病或症状恶化,玩耍或放松时症状就消失,但这些心理或环境因素只是影响病情,并非抽动症的主因。本症在最初常因某些部位的不适感,产生保护性或习惯性动作而固定下来。如眨眼动作,可因眼结膜炎或异物进眼而引起;皱眉、皱额可由于帽子或衣领过紧而引起;面肌抽动可因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引起等。而当局部症状消失后,抽动症状仍然存在。
  抽动症常让老师家长担心不已,也给患儿带来各方面的困扰,症状轻者患儿常会自行压抑调整,但有时非得叫一叫、动一下不可,无法控制太久。抽动症大多不必治疗,青春期之后就会逐渐平缓或消失,智力一般无影响。只要周围的人可以理解,不取笑或给予压力,不让患儿产生罪恶感,可以照常学习,病情会在起伏中逐渐缓解。但如果严重者影响生活和学习,患儿自觉困扰或不适,则可以到医院进行治疗。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配合相应的心理治疗和一般治疗,将会取得满意的疗效。
    因此孩子出现做鬼脸、眨眨眼、摇头耸肩等时,要想到抽动症的可能,及时带孩子看医生。如明确存在抽动症,则及时给予相应的干预或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来源:抽动症康复网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