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如何纠正孩子的“习惯性痉挛”!!!

15年前 [09-23 19:57 周二]

   父母亲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染上了“眨眼睛”的坏毛病,叫他别眨,他却眨得更厉害,打也不管用,真是急死人,怎样纠正孩子类似上述的习惯呢?

     上述现象在医学上叫习惯性痉挛,也叫精神-习惯性抽动,多见于46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是一种快速的不自主的动作,并且经常反复发作,有时外表看起来似乎在完成某一动作,但实际上是无目的的,它是儿童神经官能症常见类型之一。

     习惯性痉挛动作是多种多样的,以头面部最为常见,如眨眼、皱眉、做怪相、张嘴、嗤鼻、眦牙、舔舌、咽部发出特殊的声音、摇头、点头等;上肢则表现为耸肩、手或臂抽动、抓手、握拳;下肢表现为摇动足、膝等。同一患儿的抽搐均比较固定、刻板,但也可以表现为各种抽搐症状的综合,某些患儿的若干抽搐症状,在不同的阶段可以此起彼伏。休息、学习、工作时都可出现,而且不影响原来的工作,注意力分散时抽动减少或消失,睡眠时则停止发作。患儿可伴有其他神经症症状,如睡眠不宁、夜惊、遗尿,患儿病前性恪往往有易兴奋、任性、易激惹、固执等特点。抽动可持续1个月~1年。

     习惯性痉挛大多由精神因素引起,如受惊吓、家长的责备、学习上要求过高或者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情绪上的紧张等造成心理上的焦虑或紧张;有时先有器质性疾病如眼结膜炎引起眼部不适而频频眨眼,咽炎引起咽部不适而咳痰,以后即炎症已愈但仍有上述动作;也有少数是同模仿他人的动作而得。儿童由于大脑兴奋性较高,上述因素易形成抽搐反应而且容易固定,在大脑皮层形成惰性兴奋灶。此外,发病还与小儿的精神类型有关,属神经质、胆怯及情绪不稳定者容易出现这种倾向。

     小儿患了习惯性痉挛后,要减少患儿焦虑、紧张的情绪。家属及周围人不宜对孩子的症状表示过分注意,以免孩子紧张不安,使病理惰性更加固定,更不应责骂或惩罚,否则抽动次数更加频繁。应引导孩子从事其它正常学习,文体活动,鼓励孩子与其它孩子一起玩,以转移注意力。并向孩子说明疾病的性质及可治愈性,以消除顾虑;动作如果持续存在将有碍雅观,发挥孩子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信心,逐渐控制抽搐的发作。

转自:http://www.child120.cn/article/22/137.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