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农村家校矛盾化解策略初探(转)

13年前 [06-26 21:59 周六]
农村家校矛盾化解策略初探
随着教育收费体制的变革,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入,学校教育与学生家长之间产生的矛盾也日渐复杂化了。诸如:学校收费矛盾,费用减免矛盾,教育管理方式方面的矛盾,教育评价方式方面的矛盾,校园建设占地方面的矛盾,校园事故处理方面的矛盾等。轻则家长吵吵闹闹,向上级反映情况,重则家长大动干戈,不易乐乎。每学年,因为各种问题上访告状的家长屡见不鲜。家长反映的情况之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这种局面,深深地体现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不和谐。校方想:“我们尽职尽责地培养你的孩子,为何家长还要‘恩将仇报’呢?”,学校与家长原本应该是一个非常协调的统一体,为何会演变成如此僵局呢?在这个问题上,笔者粗浅地认为学校工作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发扬“大丈夫”的主动精神,主动调和与处理家校之间的矛盾。究竟怎样化解家校矛盾呢?
一、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主动化解。
现代社会,是一个文明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任何事情都应有一个“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产生和激化一些矛盾。同样,家校矛盾也很少是由于“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产生矛盾的根源大多是因为家长对学校缺乏了解。现在的家长也并非是完全不讲情理的,所以学校在处理家校矛盾时对家长应多作宣传,多耐心细致地说服、解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大多数矛盾能迎刃而解,化干戈为玉帛。介于此,我们学校就特意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部分家长座谈会、举办校园开放日、开放周展示活动、开展公信教育展示、设置家长来访接待室、开设校长信箱等形式。学校主动面对矛盾,正视矛盾,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找到矛盾化解的突破口。
我们经常在一些家长座谈会上遇到家长“怒气冲冲地来”,经耐心劝服后,“心平气和地去”。
二、    柔性为主,刚柔并济,被动化解。
在处理家校矛盾中,我们原则上是以“柔性为主”,以“说服解释为主”,但有时也会遇到极个别“刁蛮”的家长,对这种家长我们有时就采取刚性处理办法,先把道理摆在桌面上主动说明之后,如家长不服,我们会鼓励他主动找上级部门或采用咨询律师,诉诸法律的手段来化解矛盾。
三、    巧用关系,借力化解。
(一)借行政部门之力。一座学校,应充分协调好与当地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应争取政府部门大力的支持与配合,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有事向政府部门多沟通、多请示、多汇报。力争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会、小会上要能更多次地提到教育问题,切实地关心教育发展。这样,在化解矛盾时,如果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借村组干部之力。农村地区的村组干部在群众中很有威信,学校的教育工作也离不开这些“父母官”的理解与支持,做好了这一块工作,他们能把教育信息准确地带到农民朋友的身边,学校的一些家长会,座谈会邀请这些村组干部参加,平时工作就会顺畅很多。
(三)借家长代表之力。在学生家长中,也有一些威信高的学生家长,我们利用这些人成立家长委员会,保障家长代表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评议权”和“参与决策权”,允许家长委员会的“代言人”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指导和协调各方面的工作。这样对个别“钉子户”家长的工作,做起来也会轻松许多。
(四)借校内教师之力。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发挥全校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利用全校教师的各种关系,维护学校的利益,做好家长矛盾化解工作。
(五)借在校学生之力。现在不是倡导“以生为本”吗,在家校矛盾的化解过程中,别小看现在的“小皇帝”“小公主”们的巨大力量,有时他们在家庭中的一句话,一条建议胜过大人的一个意见。这就是老师们身边的一个矛盾化解资源,我们随时要利用好。
总之,学校要增强服务意识,站在主动的位置,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正视和化解工作中产生的矛盾,巧借各种关系,化解矛盾的收效将会“事半功倍”。消除家校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教育将会进入“和谐化”的局面,步入“良性”的发展轨迹。
本文由田军收录。
本文网址链接http://bzr.teacherclub.com.cn/dts/publichomework/publichomework!public_homework_show.action?id=2865541&trainingid=119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