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也谈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的教育

15年前 [06-22 13:57 周一]

也谈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的教育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桥小学  苏小燕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重视。在目前这样一个多元价值观充斥我们社会的今天,如果我们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忽视了社会、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忽视了品德的形成对个体发展的决定性作用,那么我们的学校教育就很难产生实效性。所以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是势在必行。

一、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的不足

1.学校和家庭的交流和沟通欠缺,基本上属于表面形式大于实际内容。即使有家访,但教师也不肯能三天两头往学生家跑,实则靠家访来沟通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而现在的家长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去学校和老师沟通,即使去了也将不了几句就走了。有的家长虽然天天来接孩子,在路上遇到老师了就随口问了句“我的孩子最近怎么样?”,这个时间,这种地点。老师该如何说起,只能一句“还好”轻轻带过。

2.家长现在都很流行给孩子报一些课外培训班,孩子当然很乐意,因为新鲜。但是我见过很多孩子都是只学了一个学期就不去了,也许是新鲜感没了,孩子不想去了,又也许是家长发现孩子没学到什么但把功课却落下了。原因可能是多种的,但也说明了这些家长的跟风和欠缺思考的行动。多数家长对那些课外培训根本一无所知,更别说和老师交聊了。

3.现在家庭都很宠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们的宠爱表现方式影响了教育。他们喜欢帮孩子买各种图书,学具,报各种培训班,却很少有家长愿意陪着孩子把作业一题一题的写完,很少有家长愿意陪着学生把课文一起背出来。或则家长的每天陪伴着时的鼓励和温馨比起那些培训班有更奇妙的功效吧。

4、现在的教师待遇比以前好了,但难度很相对提高了很多。对于学生就要威严又要和蔼,不能打骂,更不能给他们加压。循循善诱,笑脸相向的教育他们。这样是正确的,但现在关于柔和开放式的教育我国似乎还没有很完善的体系和具体的方针。一切只是靠要求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的转变,教学的方式依旧没有什么转变。

5、现在家长很注重孩子的能力发展,但是一些内在的东西却忽略了。素质的概念依然局限住了。现在的孩子加重都很宠,无论对还上错都是让着他们顺着他们,个别学生在老师面前很乖巧,出了校门却完全边了样。我曾教过的一个二年级学生,平时一直很乖巧,言语也不多。但是今年上三年级不是我教了,看见我时不旦不叫老师好,还轻声的直呼我的名字。该生的素质可想而知,即使他的成绩很高,但素质却绝不敢恭维了。

二、学校、社会和教育三结合教育的策略

1、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自身就是一个道德机构。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品质、身体素质、行为养成、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学校教育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性、系统性的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抓好德育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系统性的教育功能。应从以几方面入手:

1)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自身就是一个道德机构。学校德育工作是奠定学生三观的基础工程。因此,学校可利用德育课、班队会以及各种实践活动大力加强科学理论的灌输,占领思想阵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教育他们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懂得自己肩负历史重任,是跨世纪的人才。

2)作为学校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爱惜书本,保持教师整洁,怎么关心同学,见到老师要说老师好等。懂得如何区分事情的对错与应该不应该。使学生明白生活中什么事才是自己应该做的,树立正确的道德准则。

   3)作为学校教育,除了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外,还可以抓住契机,通过各活动进行教育。如清明节可领学生到烈士墓前纪扫,教师节可以教孩子制作贺卡给自己的老师,母亲节可以做个小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国庆节时让学生编写赞颂祖国的诗歌等活动。这种多途径帮助少年儿童了解我国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开展国情教育,从而达到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2、如果说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话,那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思想道德方面则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家庭是孩子人生的港湾,而决定孩子人生航程方向的就是孩子的品德。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把德育放在首位。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和谐家庭打造了一个立体平台。因此家庭教育必须做到:

1)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采取多种形式,使家长懂得科学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支持者。通过定期开办的家长培训,使家长懂得科学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教子有方,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支持者。

2)研究利用多种形式,普及家教知识,改革家长会模式。通过家长培训,提升家长素质,使家长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巨大影响。倡导家长妥善处理家庭矛盾,感情问题,不要因此让孩子的身心受到创伤,从而心情郁闷,对生活、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成为学困生。倡导家长与孩子沟通情感,不要简单粗暴地打骂孩子,使他面服心不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堕落为学困生。

3)以家校联系卡为纽带,推进家校合作。利用家校联系卡 拉近家庭和学校距离,及时准确把握孩子成长脉膊,为家校合育,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3、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社会对于学生而言,是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的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大课堂。学校应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教育委员会的优势,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力量,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优化内在素质。

1)确定校外素质教育基地,激活外部教育功能。认真开掘本地区各学科教材等方面的德育因素,加以整合,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及个性特长的发展。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锻炼,感受来自社会的积极教育因素,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2)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教育委员会的优势,利用关心下一代教育委员会的优势,请他们与周边学校联系,缔结友好学校,实现地区、校际等资源整合与交流,从兄弟校身上吸取自身发展需要的养分

3)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优化内在素质。通过开展争做安全环保小卫士活动和争做好公民活动,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让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开阔生眼界,增长识社会的能力,使学校教育转变为学生自主的感悟,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练、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校教育进一步深化。

总之,学校教育尤如一棵树,它的生长离不开家庭土壤、社会天空,土壤越肥沃,阳光雨露越适宜,它就会枝繁叶茂。因此,要办好学校教育,要全面全方位实施好素质教育,就必须立足学校,寻求家庭和社会的参与配合与支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使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http://www.ksbqxx.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99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