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班主任家访五原则

15年前 [07-28 00:04 周一]

 
   一、科学性原则

  学生的居住地相对分散,家访时先到谁家后到谁家,事先要做好统筹安排,最好事先约好时间,让家长有个心理准备。科学地安排好行程可以少走冤枉路,从而能够节省时间,节约经费。

  学生有个体上的差异性,家访时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向家长通报学生的优点,反映学生的缺点,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二、有效性原则

  教师要向家长全面细致地通报学生在校的实际表现,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切合实际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饱含期望地提出学生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激励学生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为了更全面的认识自己的学生,我们同时要认真地聆听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仔细地向家长询问学生在家里的综合表现,详细记录家长的要求和期望。

  三、赏识性原则

  教师在家访时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会给学生带来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家访时,对于优等生要做到优点谈足,缺点谈透,激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学困生要肯定成绩,找到“病因”,多谈希望,鼓励他们奋发图强,不断进步。

  四、准备性原则

  教师家访前,要认真整理好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道德品质等学习、生活上的各种情况。要全面掌握学生的优缺点,对学生的特长和爱好要了如指掌。只有准备充分了.在和家长谈起学生时,才能有理有据,有较强的说服力。

  五、灵活性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也变得越来越方便,可以电话交流,也可以网上沟通。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固然更好,但对于居住较远、交通不便的学生来说,教师进行家访实在是存在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电话进行家访,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上家访。

  实际上,教师只要能抓住时机和家长保持联系,加强沟通,多侧面了解学生,和家长一道齐心协力共同教育学生,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家访方式,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张金传

    来自:《德育报》2007年7月2日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