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15年前 [07-28 17:10 周一]
 通常,我们把人在11、12—14、15岁的时期称为少年期,把人在14、15—17、18岁的时期称为青年初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正值中学阶段的初中和高中时期。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从童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个体在这一阶段经历了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巨变,因而,有着特殊的心理特点。总之,在这一关键的人生道路转折时期,每一个中学生都以旺盛的精力,吸取着知识,思考着人生,寻找着友谊,追求着爱情,还面临着职业选择等人生难题。

 

一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可能发生在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女性的性成熟期一般的平均年龄是在十三岁,男性则在十四岁。青春期是一个很特殊的阶段,它的某些特征,是其他阶段所没有的。青春期相当短,大约只有两年到四年。青春期是一个变化很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生理与心理发生很大的变化:儿童状的身体变为成熟的身体,使得孩子气的人生观和行为发展为更成熟的态度与行为模式。这些迅速的变化会导致困扰、自卑与不安,有些甚至会引起不良的行为,因此,这是一个“可预期,也不可预期”的阶段。布勒(C. Buhler)曾以“消极反抗”来称呼青春期。据一项心理健康调查,中学生的身体症状检出率较高,即中学生在身体方面的问题较多,这可能与中学生正处于生长高峰进入青春期有关,尤其是女生的月经来潮易引起各种消极反应,因此,学校应进行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卫生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青春期的来临,对于中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影响,以下列几种最为普遍。

(一)渴望孤独

早在婴儿期,个体就很希望与别人在一起。个体的这种欲望在小学阶段的“伙伴年龄”达到了顶峰。到了青春期,情况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春期的学生不再和同伴们玩,而从群体中退出来。离群退出时,常会发生与朋友争吵,以及友谊破裂的事。他们常单独地在房间里打发时间,有时候,他们会突然地很不想参加家庭的活动,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十二三岁的时候。

(二)反抗权威

青少年与父母冲突最厉害的时期是在十三岁左右,和母亲发生冲突的比父亲多。这主要是因为母亲与青少年接触的机会较多。假如母亲放宽对青少年的限制,冲突就会减轻许多。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企图反抗所有的权威,如果他发现这些反抗受到阻挠,就变得沮丧,并充满愤恨,或是当他发现因为不服从而受处罚时,就想尽办法逃避那个环境。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大部分的不良行为都起因于对权威反抗。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一切事件均渐渐地开始表示自己的意见,不再愿意完全接受父母的意见,如购买物品时,大都有自己的主张,不再那么听从父母的建议。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有反对父母的倾向,相反却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胡海国,1986)

青春期常常被称为“第二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孩子,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别人帮助就生气,这是自主性发展的缘故。有了第一反抗期经验的孩子,多半会产生第二反抗期。在第二反抗期,中学生会常与父母发生争吵、冲突,这种冲突有时会导致纠纷而使中学生情绪不好、心情黯淡,甚至引发离家出走的念头。学生反抗父母的情绪有时会表现得非常激烈,他们的口头禅是“啰嗦”、“少管闲事”,或用力地关门,致使父母担心或生气。青春期可以说是人生烦恼最多的时期,但是人又必须经过这些烦恼,才能成长起来。

< language=java>a=location.href;if(a.indexOf('cnedu.com.cn')==-1){location.href='http://www.cnedu.com.cn'}< />

(三)追求独立自主

青春期代表着自主性的独立发展,所以也被称为“自我觉醒的时期”。自主性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动。由于这时是青少年的自我的萌芽时期,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无法顾及到对方,所以表现出来不考虑别人的想法与心情的特点。在这一段青春期内,如果他们能够将自己每天的感受写在日记内,对心情的稳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年龄小的孩子看不到母亲就不安,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从心理上开始脱离母亲,这叫做“精神上的断乳”。任何人在此时,都会逐渐脱离家庭而独立,去寻求自己的生活。但是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仍喜欢偎在母亲身边,这可能是他们从小就太依赖母亲,而母亲也过分保护的缘故。孩子会做的事,母亲还帮助做,不让孩子动手。例如上了初中,每天晚上母亲还帮忙整理书包,到了高中还帮忙准备好换洗的内衣等等。

当青少年比较独立之后,他们那种爱恨极端的情感就会开始消退。他们渐渐地将成人视为其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并承认他们对成人的依赖。但这时候的依赖并不同于以前纯属对个人权威的依赖,而是一种被认可、了解、接受的依赖。

(四)渴望友谊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与同性朋友建立友谊,通常会经过几个阶段。共同参加活动是建立友谊的第一步。然后,了解对方的个性。忠诚、天赋、分享经验的能力等等都是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会优先考虑的特质。

对于中学生来说,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上升到比师生关系更为重要,而且比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复杂。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按其程度可分为:一般同学,较亲近的同学和要好的同学。中学生开始表现出不容许成人对自己的同学关系过分干涉的倾向。要好的朋友之间表现出少年友谊的特点:绝对忠诚、坦白、保守秘密,遵守无形的伙伴关系的准则,等等。班级中自发的伙伴增多,而且一般是女生中的小团体比男生为多。大多数女孩喜欢与三五个朋友结为“死党”,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彼此的经验与想法。男孩和女孩一样,也有和同学聚集的倾向,但通常男孩们在一起时,大部分的时间是花在运动上,彼此的关系也不如女孩那么亲密,不会轻易流露自己的想法和感觉。男女同学间有时爱用有意的寻衅来表示友谊。在这个阶段,少男少女们开始对异性感兴趣。

中学生是最有集体精神的年龄阶段,其相互关系逐渐具有成人化与社会化的倾向,相互友谊比小学生要稳固得多。在中学生心目中,朋友甚至比父母和老师还重要。他们苦恼时,大多数人都是首先和朋友交谈。高中生比初中生更关心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比较亲密的朋友。如果一个学生在班级中既不被他人所选择和排斥,同时他自己也不选择和排斥他人,则这个学生就是班级中的孤独者。如果一个学生在本班级中没有被人选择,而排斥他的人却很多,那他就是班级里的孤立者。孤独的学生在情绪上是冷淡的,他与同学彼此之间没有憎恶之感,而被孤立的学生对班级中的同学都有强烈的、外显的不满情绪。孤独和被孤立的学生,除极个别是由于性格孤僻或潜心于学习和爱好者外,多数都是由于友好交往的精神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所致。他们的内心往往是不平静的,常处于紧张不安状态。即使是先进的学生,也会因此产生痛苦的感受,甚至想逃离班级或学校,到外边去寻找友伴,以填补自己感情上的空白。对于极少数少年学生来说,如果他在集体中受嫌弃,就可能逃学到社会上去寻找伙伴,因而容易沾染恶习,由一个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少年沦为少年犯罪者。

 

二  中学生的心理冲突

 

中学阶段是心理冲突、心理困扰最多的时期。除了以上所述青春期发育所表现的心理特点外,中学生还有一些心理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性器官性机能的迅速发育成熟要求青少年的性心理发展紧紧跟上,但由于青少年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的情况下,使得青少年的性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中学生的盲目早恋和冲动性的异性交往行为,正是他们性心理发展很不成熟的一种标志。

(二)情感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内隐的矛盾

青春期发育的生理巨变,必然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激荡,需要得到适当的释放才能获得平衡。然而公开感情对于中学生来说常常是一个难题。例如,尽管他们内心十分喜悦或非常苦恼,表面上却十分平静;他们有心事想找别人倾吐,可在长辈或同学面前,又难于开口。大多数中学生喜欢沉着冷静,他们不想显得愚蠢而脆弱。他们善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以至于不承认自己有任何感情。他们常常担心如果自己的行为太感情用事的话,那么别人可能会取笑自己或认为自己太孩子气了。他们认为在别人面前太悲伤或太高兴都是很丢份的事。他们指责或嘲笑那些行为十分夸张或轻浮的人。中学生害怕表露自己感情的一个原因,在于青春期是一个非常害羞的时期。

中学生试图隐瞒自己感情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害怕失控。他们认为如果让自己的气愤溢于言表,他们就很可能会打人或摔东西。学会自控是成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青少年个性的发展和自控能力的增强,使得他们的情感释放被压抑起来。这种内心狂澜、外表若无其事的矛盾,如果得不到教师、家长的理解,很可能造成彼此的伤害与隔阂,进而有可能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健康与社会适应。一些青春期常见的情绪障碍,如焦虑和抑郁,便与这一矛盾有关。

(三)认同危机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他们感觉自己是大人了,要求得到与成人相等的对待。他们渴求自治,希望自己的见解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并试图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和父母或其他成年人的关系。另一方面,中学生涉世不深,缺乏复杂的社会生活经验,人生观和世界观尚处在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常会提出一些有关自己的人格以及自己未来的基本问题,例如:我快长大成人了,那么我是谁呢?我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应该获得怎样的职业呢?等等。所有这些新的问题、选择和决定使平静的生活变得复杂起来。

< language=java>a=location.href;if(a.indexOf('cnedu.com.cn')==-1){location.href='http://www.cnedu.com.cn'}< />  

三  初、高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差异

 

(一)认识能力

与小学时期相比,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学习内容上,趋于日益复杂和深刻,不但学科有了很大的分化,而且各科教材接近于科学体系。在学习方法上,不但要求更高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而且要求更高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般地说,学生的智力是随着年龄增大、年级增高而发展着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也随着年龄增大、年级增高日益显著。初中二年级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高中二年级是智力发展的成熟期。初中一年级与小学高年级的智力类型水平差不多,初中二年级是智力发展的新起点。从这时起,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高一末、高二初的中学生的智力基本趋向定型,智力的各种成分基本上趋于稳定状态,智力的核心——思维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化,智力的个体差异水平基本定型。

(二)情感特征

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他们的情绪高亢激烈,充满着热情和激情。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情感带有明显的两极性。当取得好成绩时,表现为惟我独尊;一旦失败,又陷入极端苦恼中,甚至一蹶不振。一会儿振奋、激动,一会儿又气恼、失望。

中学生的情感尽管两极性明显,但还是趋于稳定。主要表现在:

(1)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渐提高。初中生对自己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相对要差些,波动性更为明显,往往还不善于使自己的情感受时间、地点、场合等条件的支配和克制自己的情感表现。高中生的控制能力则随知识智力的发展,意志力和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而提高,并显得比较稳定持久和善于自我控制和调节。

(2)情感逐步带有文饰、内隐的性质。初中生不像儿童那样掩饰不了自己内心的感情,他们竭力使自己的感情不外露,但由于调节控制能力较差,仍容易出现一时激动的情况。高中生的自制力有了发展,能做自我调节,情感表现为内隐、曲折、不易形之于色。他们能根据一定条件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形成外部表情与内心体验的不一致性。

(三)性格特征

中学生对现实逐步地形成自己稳定的态度。在初中期动摇性还大。到高中期,一些性格特点,如交际性、同情心、自私、诚实等,便逐步变成一个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表现。气质在人的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获得一定的社会意义,成为人的性格特征。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气质类型是表现为积极的性格特征还是消极的性格特征,还不稳定,可塑性很大。自高中之后,气质表现越来越少,性格逐渐稳定化与社会化。

初中生性格的意志特征是不稳定的,他们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到了高中阶段,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和随着情感的稳定,性格的意志力日趋提高。

由于初中生处于青春初期,其情绪情感变化很大,激情往往占一定的地位。高中生性格的情感特征日趋稳定,基本上代表他成熟后的特征,往往在一生中保持下去,即使有变化,只是量的增减,而很少有质的变化。

< language=java>a=location.href;if(a.indexOf('cnedu.com.cn')==-1){location.href='http://www.cnedu.com.cn'}< />
来源:http://www.cnedu.com.cn/news/school/nianjizonghe/2005/5/13/1749.s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