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顾晓鸣:与台胞交流家庭教育

14年前 [11-28 13:54 周六]

相同:

一是教育环境均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特色。

孔夫子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学校教育,在大陆是被应试教育统治着,在台湾是被升学主义影响着。两者提法不一,内涵和实质都是同一的。海峡两岸的学校教育基本上还是侧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学生批判、思考能力的培养长期受到忽视。

2005年10月6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一份中小学教师需求及对教育施政看法的问卷调查显示,79%的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大,52%的教师想提早退休。大陆的教师虽然被称为灵魂的工程师,但他们的待遇却不是最高的,在12个行业分类中仅处在中等偏上水平;80%以上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50%左右的教师的常年处于心理焦虑状态,相当一部分教师体验不到从事教育工作的快乐。在教师工作的压力上,海峡两岸有着惊人的相似。

二是对孩子的教养态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家长的常态,主导着家长对待子女的态度。

孩子是我生我养,要听我的话是天经地义的。

这样的教养态度封建色彩浓了些,不适时代潮流,但不都是缺点。如:

现在欧美的一些父母喜欢把子女送到中国来学习。他们领养子女时最喜欢的是亚洲子女,因为亚洲子女的孝顺是目前欧美所欠缺的。

 

差异:

一是理念上的差异。如大陆的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是从人之个体性上出发的;台湾的提法是“重塑生活形态”,更关注的是教育的“原生态”问题,教育本来的目的就是要为改善我们的生活服务。

二是行动上的差异。台湾的亲子教育开始向欧美靠拢,通过游戏、通过活动、通过一起完成一件事情,建立彼此的信赖度。亲子教育在台湾已经变得感性,更加生活化,而不是知识性和系统性。大陆的亲子教育虽然已经在改进,但依然还较多地停留在知识和技能上。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需要的是爱而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大陆的父母给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在有限的时间中,通常又出现比较紧张的气氛。大陆经常会请一些专家做讲座,安排一系列的说明或图案展示,但却不能搞成互动式的,这样的讲座对孩子来讲是没有意义的。大陆现在的亲子活动还停留在形式上。

 

融合:

在台湾,学习型家庭类型分为:一般、双薪、单亲、隔代、身心障碍者、原住民、受刑人、亲子共读学习型家庭。

大陆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学习型家庭就是学习台湾这方面的结果。由于同是华人文化背景,台湾的学习型家庭很快就传入大陆,并被大陆所认同。

这就是典型的融合。

 

提示:

一是理念问题。

目前,我们在倡导现代家庭教育十大理念。十大理念分别是:

学会向孩子学习

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

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

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石

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改善家长自身素质

没有家长素养的改善,就没有孩子素质的提高

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

亲子教育要向亲职教育转变。

二是方法问题。家长管教方法不当是根本。其研结论是:父母离异,而导致家庭解组,并非是造成青少年子女行为偏差的主要原因,问题的关键,其实是父母的不当管教。青少年问题原因在家庭,显现在学校,恶化在社会,家庭要为日益严重的青少年问题负起全责,将会被社会认同,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建议:

大家都知道,台湾有个作家刘墉,他对子女教育也有过一番研究。我认为,刘墉的育人理念是可以同时被两岸接受的。可以用四句话概括:

第一句话:别忽视孩子内心感受。

大多家长存在一个通病,就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学是否会被落下或是以后不如别人的孩子。但教育的过程应是让孩子感受到快乐的过程,不要因为存在炫耀之心而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感受,孩子也有自己的梦想。 家长应该学会适当的放掉对孩子的束缚,动脑筋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再加以培养。

第二句话:订个“君子协定”。

现在许多家长最头痛的孩子们上网,有的家长每孩子上网时,他的心如坐针毡。其实,孩子们玩游戏、上网或听音乐,对于每一个小孩子来说都是生活中很新潮的一部分,他们也在追赶潮流嘛。如果不是这样,反倒是件不正常的事了。还有一种我们常犯的错误,家长认为现在孩子没有判断力,什么事情都要听自己的安排,实际上这是大错特错的。家长不如和孩子来个“君子协定”,先上网半个小时,然后学习一个小时,学累了后可以听歌10钟缓解疲劳,再继续学习。

第三句话:要学会和孩子聊天。

家长要学会和孩子们聊天,要多听他们说什么,从中体会孩子的内心想法,从而更好地开导孩子,给孩子讲道理。如果孩子与自己没话说了,那家长就应该检讨自己了,沟通少只能给双方带来隔阂,孩子的心理也会在无声无息中起变化了。当孩子的心里形成了对事物有很高的判断时,再沟通恐怕为时晚矣。

第四句话:多问自己为什么?

孩子在成长的初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比如模仿家长们对人或事的态度、语调等等,或是家长主动带领孩子去接触一些新事物,这也是激发孩子潜能的好办法。同时,家长和老师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让孩子养成反思的好习惯,多动脑,多问为什么,家长和老师也要多提问,让孩子养成动脑、想问题的良好习惯。这还不够,家长们也要这样去做,给自己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并寻找答案,要给孩子在这方面树立榜样。家长要经常问自己为什么,问那些问题呢?一要问:我是不是对待孩子如同对待朋友或同事那样;二要问:自己和孩子的沟通能力是提高了还是因为工作、事业忙而下降了;三要问:家长自己的心态是否保持积极的状态。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问问题而不是唠叨(啰嗦)。一定要记住的是:唠叨是家庭教育的一大杀手。因为,凡是有“唠叨”现象的家长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都是为了对孩子进行保护和控制。这是错的,也是危险的。许多失败的家庭教育,许多家庭教育恶性事件的发生,就是从对孩子过度保护和过度控制开始的。

 

希望:我们如何成为一名快乐母亲?

因为今天的话题主要是和台胞母亲们进行交流的,所以如何让我们的母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找到快乐,成为快乐母亲,是十分重要的。

从恶性事件说起

原则一:要有风度。

今天,做母亲应该是一个自主的选择,应该经过理性的思考,对理性思考产生的结果应该勇敢地承担责任,经常对孩子进行抱怨是没有风度的。要有风度,很简单,就要学会尊重孩子,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

比如,当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突然有一天,她把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告诉你:“老妈,今天有个男生搂了我一下。”如果你“啊”大叫,然后大加训斥,那么下回就别再想听到真话。这样的母亲就是没有风度的,是由于不懂得尊重孩子,特别是平时没有养成和孩子进行平等交流习惯所致。

原则二:把做母亲当作职业对待。

这是理念,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理念,你是不会成为快乐母亲的。

一位母亲说:“有了孩子以后,我经常感觉自己改变了很多,变得更富有爱心,变得更热爱生活,变得更快乐。我觉得似乎终于找到了快乐的源泉,爱我的孩子绝非是负担,反而是我的快乐和享受。经常有人问我带孩子累不累,我总是回答她们,你们应该问我带孩子快不快乐。我周围的很多妈妈总是不解我为什么不觉得累,而是一个快乐妈妈。”

另一位母亲也深有同感地说:“是啊!我也是一个快乐的妈妈。想一想,在没有小孩之前所有的假想都是那么可笑。什么疲劳,什么失去自由等等一切,都没有孩子本身所带给你的快乐来得多……生命本身的创造力是无法言语的。我快乐,因为儿子!”

其实,在我们身边不少年轻的妈妈体验到了做母亲给自己带来的转变:“是的,做母亲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一个改变,而做母亲也是我们最正确的一个决定。我们如凤凰涅槃幸福无比。”

做母亲就是一种职业,如同和她所从事的社会性职业一样同样重要,甚至在某个时期,比如在孩子学龄前、青春期,是更为重要的一件事。

原则三:做全职太太。

目前,有一部分年轻的妈妈暂时放弃了她们的社会职业而成为全职太太。她们认为,和过去女性牺牲自己相夫教子的传统做法有所不同,她们不是强调用自己的牺牲换取孩子的发展,而是更强调她们自己从放弃社会职业的过程中得到的莫大心理满足。同时,她们也认为,这种放弃是暂时的,是自己的主观意志的选择,而不是社会压力使然。并没有外界压力要求她们放弃职业生涯而为孩子牺牲。相反,高学历女性放弃职业追求,即使是暂时的,也面临一定的社会压力。在排除这种社会压力的过程中,这些年轻女性非常欣赏自己的现代性和自主意识,并有许多人支持这样的做法,找到志同道合者。

让我们看看周边的一些年轻妈妈,为了工作早早就给孩子断了奶,有的托付给爷爷奶奶,有的只好交给保姆。下班后,已是一身疲惫的她们,又能有多少精力来教养孩子呢?如,孩子在03岁期间是大脑和智力水平发育的关键期,这个时期他们最需要的是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与辅导。而现状却不是这样。客观地说,老人与保姆的素质相对不可能有父母这一代高,他们对孩子只能起到抚养的作用,教育几乎谈不上。爷爷奶奶素质很高的毕竟是少数。

还有一个观念问题:有人认为整天围着家庭转没出息,这样在家中会没地位,但母亲也是一种职业,而且是最伟大的职业,至于在家中的地位,并不是以你是不是有事业决定的,有人说如果女人回家,更助长了男人的大男子主义,会使“包二奶”之风会更盛。这其实也是一个观念问题。国外有很多妇女有了孩子就全心全意在家中,并没有发生家庭危机。从根本上来说,这还取决于男人的素质。以目前的国情来看,主要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有些家庭光靠丈夫一个人的收入根本不能维持,所以那些妈妈尽管舍不得,也只好狠狠心丢下孩子去工作,一旦经济条件好了,我相信会有更多的母亲选择当全职妈妈。

如果每个做母亲的都有条件在孩子最需要她们的时候陪伴在他们身边,从智力曙光开始的那一霎那便能接收到良好的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便再也不是一句空话了!

瑞典的情况:“瑞典父母可在家一年看孩子,80%的工资,保留工作。这一年在孩子八岁前有效,时间、形式随意,可分段,可半时;可母亲,可父亲。但父亲至少须用一月看孩子。孩子一岁后,可送幼儿园,所在社区保证提供位子。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社会对全职母亲的不利因素:缺乏机制使她们重返职场,社会对全职妈妈有一定的偏见,缺乏社会交往的场所,需要足够的财力支持,个人经济地位得不到保障等等。

原则四:放大优点。

这一点非常重要。父母要学会如何用小事来肯定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在家非常乐意扫地、抹桌子,可是不小心打破了一个杯子,那么父母是要肯定她抹桌子?还是要说她打破杯子?如果肯定了孩子抹桌子,她会对自己说:下回我要更小心。如果批评她打破杯子,也许她以后再也不愿意帮你做家务。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我们放大他的优点,其教育效果一定会好于忽视他的优点,而放大他的缺点。

原则五:遵守诺言。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有一条原则应当牢牢遵守,那就是遵守诺言。比如,妈妈实在抽不出时间,可以对孩子安静地说:“请等一会儿,妈妈现在没空。”事后务必陪孩子玩耍或者说话。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妈妈一定会遵守诺言,尽可能滕出时间陪他。孩子由此就会学会体谅妈妈,体谅他人,不像有的孩子用哭闹或缠人的办法达到孩子自己的某一个目的。因此,妈妈的讲求信用与否,会深深影响孩子的懂事与否,对孩子日后的生活态度、为人处事产生深远的影响。”(例举反而例子)

另外,做妈妈的工作很辛苦,有时因为劳累或者压力,在孩子面前沉默不语,或采用应付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洗澡、睡觉等日常琐事,会让孩子感觉母亲巴不得早点离开他,让他自己睡觉或独处,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孩子对妈妈的信任感。 因此,对于上班的妈妈来说的确很辛劳,在家务方面可不必追求完美,另外要想办法减轻家务负担,提高效率。

如果由于客观原因亲子时间较短,那么也应当多想想办法提高质量,这样尽管和孩子相处时间不长,但仍然会有很好的亲子关系。比如多留心育儿方面的书籍、知识,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避开或及早发现自己的认识误区。身教重于言传,父母的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工作的妈妈,可通过自身的勤奋、自立、诚信……等等,给孩子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就是孩子最好的教材。

原则六:做母亲需要学习。

做一个好妈妈,不仅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也需要加强学习,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哪怕是让保姆或老人去实施,也是要想办法让姆或老人达到好妈妈的标准。

有的年轻妈妈认为:读书和直觉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这是一位台湾作者谈到的台湾家庭教育中一个现象。这不仅在台湾,在大陆也类似。什么意思呢?说是年轻人第一次做父母,踌躇满志地大读育儿书籍,并信心百倍,于是开始照书养。可是这书越读越多,父母却越读越糊涂。到养老二时,索性抛开书本,照猪养了,也即凭直觉了。

我们应该承认:一个没有科学理论知识的人是根本不会在科学方面有什么直觉,教育孩子,尤其是要把孩子育好,是不能凭直觉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但不是要照着书去养,而是要通过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对孩子的观察来建立起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资料:

人口数量与组成的变化

1. 台湾家户规模持续缩小,从容不迫1966年平均每户人口户为5.6人,到达2000年只有3.4人。

    2. 4人以下的家户数量持续增加,二人户在十年间从来0万户增加到百万余户,单人户的成长更是超过百分之百,二千年主计处人口普查时已达成40多万户。

3.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与现代人晚婚、不婚、少生或干脆不生有关。台湾居民晚婚现象,日渐明显。根据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比起20年前,男性初婚年龄延后2.5岁,平均为31岁,女性则延后2.6岁,平均近水楼台7岁。晚婚使得妇女有效生育期缩短。

4.根据内政部门1991年底编者计,台湾省15岁以上人口的婚姻状况,有偶人数占56%,未婚者占34%,丧偶及离婚分为5.5%与4.8%。换言之,将近有一半的人数处于单身的状况。http://www.ramyzx.com/ReadNews.asp?NewsID=4299【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