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5年前 [03-09 23:56 周一]

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徐红斌  

 

一、引言  

语 言是人们运用语音,按着一定规则表达思想的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师生之间用来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 知识能力层面和思想道德层面。然而,历来不管是学术界还是教育界都只重视有声语言的研究,对无声语言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力从无声语言的角度,反映其在 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分类和运用。  

二、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语言作为一种沟通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由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组成,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与有声语言相比,无声语言是一种内在的语言,表现方式更细腻、更含蓄。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看似不经意的眼神,常常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触动学生心领神会式的愉悦,激活学生举一反三式的创造力,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有 时,运用好无声语言,能起到有声语言起不到的作用。因此,教师如果能自觉地提高自己无声语言的修养,充分挖掘无声语言的潜能,就有助于加强表达的效果,加 深学生的印象,弥补有声语言的某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闪烁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柏拉曾经对语言行为传递信息的效果进行因素分析,最后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7%的词语+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面部表情。美国的另一位心理学家阿伯特.梅哈拉也说:“在感情交 流上,无言的举止往往比语言更传情。” 他们所说的人体动作、面部表情、无言的举止其实就是无声语言。由此可见,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了。  

三、课堂教学中无声语言运用存在的问题  

据观察,从当前教师上课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中无声语言的运用普遍存在着个人习惯性和随意性,多处于自然形态,问题较多,直接影响到知识信息的传递效果。大体上有以下三种类型的弊病:  

一 是乱。即无声语言的使用混乱。课堂上常常出现一些对有声语言没有辅助作用、不包含“有语义信息”的无声语言。比如,有的教师讲课时,爱习惯地在讲台上来回 走动,这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讲课时还习惯地将两眼望着天花板,或者一边讲课一边眺望窗外,造成学生精力不集中等;有的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东 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者在批改作业时,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与学生谈话,眼睛根本不与学生对视,造成了对学生的一种轻视态度,使得学生对与老师所讲的难以接 受和信任。这些无声语言不仅无助于有声语言的表达,相反对知识信息的传达起着阻碍作用。  

二是滥。无声语言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它只是有声语言的补充,是为了讲课的需要而设计的。如果使用得过于频繁,手势、动作太多,就会给人以手舞足蹈、眼花缭乱之感,不利于学生的思索与信息的反馈,也有些喧宾夺主了。  

三是俗。即无声语言的设计和使用粗俗,缺乏高雅沉稳之感,难登大雅之堂。学生经常会把老师当作自己模仿的对象,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老师在运用无声语言的时候,也要经过精心的考虑,合理地设计,自觉地提高自己无声语言的修养,充分挖掘无声语言的潜能,使其在课堂教学中闪烁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四、课堂教学中怎样正确运用无声语言  

衣着、肢体、面部表情三者,就是社会心理学所称的“光学动力符号系统”。这种符号系统在沟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然、恰当地运用衣着、肢体和丰富的面部表情来辅助有声语言,使课讲的有声有色,生动活泼。  

(一)   衣着语言  

在师生交往中,第一印象常常是最深刻的,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首因效应”。有一本叫《接触的最初4分钟》的书,它的作者提出,人们在彼此决定是否成为朋友时,接触的最初4分 钟起着重要作用。若要给人以美好的印象,使人喜欢你,必须讲究仪表和风度。周总理就读过的南开大学里曾有一面立镜,镜子上方悬挂着“容止格言”,内容是“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教师的仪表在第一印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 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整洁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 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的衣着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的行为也会产生潜 移默化的作用。  

多 年来,教师的穿戴总是和“艰苦朴素”四个字分不开,教师走在街上,或是参加社交活动,常常被人一眼看出。久而久之,“艰苦朴素”和“不修边幅”等同了起 来,记得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学校明文规定教师“不得穿牛仔裤,不得穿滑雪衫,不得戴墨镜;女教师不得烫发,不得戴首饰,不得涂口红等等。然而时过境迁,过 去的观念也应该有些改变,今天又有谁会为教师穿一条牛仔裤,戴一根项链而奇怪呢? 一般来说,教师的衣着因身份,场所而异。服装应以整洁、朴素、大方为原则,切不可奇装异服,过分打扮;也不能邋里邋遢,更不能不考虑自己的“身份”而乱来。女 教师上课时不宜穿戴过分艳丽暴露,即使化妆也应以淡雅为宜。这是由于教师自身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奇特的服装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过于休闲的便服容 易助长学生懒散的习性,误导学生的生活追求。如果出于教学需要,为了渲染某种气氛,着装特别,也应该提前让学生有心理准备,避免这方面的“轰动效应”。   

(二)肢体语言  

它是指教师以肢体语言来传达情绪或信息给学生的一种无声语言。透过实际的肢体动作,老师可以做很自然且有效的表达,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手势语: 手势语是教师通过手和手的活动所传递的信息。包括教师招手、摇手和手动等动作。手势语为教师表意增加了感情色彩,使教师的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它不仅有强 调、示范的作用,还能比言语更清楚的表达鼓励或制止学生的行为。例如:食指放于唇前表[安静],竖起拇指表[很好]、[赞同]等,这些课堂上手势运用有效 且不会干扰教学的流程。从形式上看,手势可以分为手指动作、手掌动作与握拳动作;从表意作用上看可以分为:  

(1)指示手势:指明教学内容中人、事、物的数量及运动方向等,它基本不带感情色彩,用以描述、示意和说明。   

    (2)情意手势:用以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使学生易于领悟教学内容的思想感情。  

(3)象形手势:用以模拟人物的形态,常略带夸张,只求神似。  

(4)祈使手势:这种手势相当于乐队指挥手中的指挥棒,代替有声语言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提示、指挥。  

    教师使用手势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内容需要。手势必须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明明你讲的内容平静恬淡却非要来个激昂的手势,只能有害无益。  

第二,自然流露。手势不是附加于演讲内容上的装饰物,而是感情表打的一种辅助方式,要与内容水乳交融。为手势而手势只能给人生硬的感觉。  

第 三,协调得体。上课不是表演,但手势对塑造教师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内容,阐发作品精髓,营造良好氛围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使手势和谐、自然、得体,教师业余 时间可以有意识地下点功夫,练习一些常用手势,如:仰手式、手切式、手剪式、手推式、挥手式、掌分式、拳举式等等。  

    教师手势贵在精简,切忌泛滥;贵在变化,切忌死板;贵在文雅,切忌粗俗;贵在通盘考虑,切忌一头紧一头松。  

2、姿势语:姿势语是指教师身体在某一场景中以移动、走动,变换位置所传递的信息。  

如 教师为缩短师生间的距离,都采取与学生面对面的姿势来授课,来提高学生对教室活动的参与程度;教师的位置停留在教室的前方中央,对传统排排坐的教室而言, 会产生“参与的三角地带”,也就是参与的教室活动的学生,会集中在前面几排和靠近中间三分之二列的学生,显然地,后排及两侧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较少。 所以,教师必修了解“接近”是如何影响师生沟通,然后能运用它来配合不同的教学活动。当一位老师在有意或无意间,修正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来与学生进行沟通 时,会改变学生的参与情形。在教室中,身体的空间传达了师生沟通,教师也具有了应有的角色和地位。许多老师因为身体与学生距离较远,而无法与学生建立亲密 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一种阻力。教师经常站在教室前方,或坐在桌子后面,都是明显的例子。学生较喜欢与他们接近的老师,所以老师置身于学生中进行教学活动, 比在学生旁边、后面、或坐在桌后的老师,使人更有温暖友善的感觉。而在于学生谈话或“一对一”的教学环境下,较接近学生的老师,学生会认为是喜爱他们、善 解人意的好老师。相反地,当师生间距离被拉长,教师面临的沟通情境会呈现“单向”的情况。教师能善用与学生间的身体接近,来显露亲和力及真诚心,相信必能 延伸自己的影响力。  

教师的姿势不但可以向学生提供情感、意图及动机等沟通的信息,而且也会对教学提供帮助。有 一位老师就把姿势语运用的很巧妙。在一节数学课上,当全体同学起立时,他也笔直地站立着,问学生:“我姓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李”。这位老师又坐 在凳子上,问学生“我姓什么?”同学们很惊讶,怎么又问了呢?但还是回答“李”,李老师又背朝大家,问学生:“我姓什么?”“李”,同学们很惊讶,你看看 我,我看看你,但还是回答了。李老师突然提高嗓门,变得严肃起来,说:“我站着姓李,坐着姓李,背朝大家都姓李,对吗?”大家更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了。李 老师拿起了直角板,比划出了“◢”、“◣、”、“◤”、“◥”、“▼”、“▲”这些图形,分别问:“这是什么三角形?”学生连声回答:“直角三角形”。可 是回答者却越来越少,回答的声音越来越低,李老师说:“对,他们都是直角三角形,但昨天有很多同学把趴着睡觉的“▼”和躺着睡觉的“▲”的直角三角形排斥 在外啊!”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都对这堂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老师的教态动作,就是运用了心理学的“变式”,使学生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三)表情语言  

它是指通过教师面部不同的肌肉活动和面部眼睛活动所传递的信息。  

笑语: 微笑语是教师通过不出声的笑所传递的信息。微笑语是师生交往的最基本的语言。微笑能强化师生沟通的功能,增强师生交往效果。微笑是一种富蕴真、善、美的语 言。微笑,表明了理解,体现了宽容,传递了友谊,代表了赞美。在微笑中,师生的心灵得到了沟通,人格得到了升华,人情得到了融洽。例如:师生交谈时,边微 笑边谈话,学生觉得亲切、可信,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微笑与其他体态语配合,可以代替有声语言的沟通。例如:开家长座谈会时,教师迎接众多家长,只要 边微笑边握手,也能代表“欢迎您光临”的话语,使家长感到教师既热情又有礼貌。教师与家长或学生交谈过程中,遇到不易接受的事情,边微笑边摇头委婉谢绝, 不会使学生或家长感到难堪,等等。成功的师生交往中,微笑体现了对学生的真诚、信仰和关怀。当然,也有个别班主任苟于言笑,笑口难开。会微笑是一位教师的职业修养,老师,为了你的人格魅力,应该学会微笑。  

无 声的语言,饱含着师生间的默契。作为教师的我们,尽量避免说骂教育,有时候往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解决一些问题。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曾经这样说过:“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让无声的语言增进师生间的默契,让教育的功能隐蔽在师生 友好的和谐关系中。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