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点亮孩子前行的灯塔(原创)

14年前 [01-07 13:27 周四]
点亮孩子前行的灯塔(原创)
【 张功领】
 

帮孩子点亮前行的灯塔

 ---------谈青春期孩子学习动机的培养

青春期,一般是指12---18岁时期,也叫“心理断乳期”,是学生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青少年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开始自己判断和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青春期是美丽的,但时候又有太多的无奈。

社会环境相同,学校环境相同,孩子年龄相近,为什么有的品学兼优,有的却成为问题少年呢?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初中到高中的学习阶段,是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是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及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基础的时期。由于青春期是一个过度时期、发展时期、变化时期、负重时期、反抗时期,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这个时期也成了青少年学习变化的分水岭。有些孩子继续保持着原来的成绩优异,但有些孩子在小学时成绩很好,很听话,以优秀的成绩升入初中或高中后却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是家长和孩子都没有想到的,厌学、逃学、甚至不得不退学,而有的孩子则会发生相反的变化,能自觉的改正以前的坏毛病,在学习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怎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走好这一步?

先看两个例子:

案例一

   张华是一名市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升高一时在班级排在第三名,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成绩慢慢下落,到高二期中考试时已经排在了班级30多名。家长为此费劲了心思,老师也谈过了,同学也调查了,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异常的现象。一次交流的情况是这样的:

“孩子,你怎么在这关键的时期成绩掉下来了呢?这样的成绩怎么能考大学呢?”

“考大学干什么?现在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毕业就失业了,我不想考大学,不想上学了。

案例二

今年初二的小明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是一名私企的老总,妈妈从有了孩子后做了全职母亲,专门在家照顾小明的生活学习。家里有房有车,十分富足。小明在小学时成绩不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初中。可最近成绩却一直下滑,并且迷恋上了网络。父母很是着急,买了学习机,请了家教,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了,可还是没有什么效果。有一次,做家教的老师问小明为什么不愿意学习呢?小明回答说“我学不学都无所谓,老爸说过,他初中没毕业却领导者很多的大学生,他给我存的钱够我花一辈子了。”

看到张华、小明的回答我们大家想一想,这种现象是不是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孩子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人生目标,没有直接推动孩子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面对中学课程的增多和难度的加大,缺少战胜困难的内驱力,一遇到困难就很容易产生退缩心理。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像小时候,小时候孩子有时为了家长老师的一句表扬,为了得到一个小红花,为了大家羡慕的眼光,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个物质欲望,就可以产生促使自己学习的动力。

二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培养好孩子优秀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孩子的学习处于老师和家长的严厉管教之下。这种严厉的管教和监督在孩子小的时候是起作用的,因为幼年和少年时期的孩子对成人的依赖心理和胆量不足,孩子一般会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去做,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或是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可一旦进入青春期,他的独立与逆反(反抗)心理,会让他没有完全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的缺陷完全暴露。青春期是父母对孩子早期管教不力而埋下的问题的总爆发期,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自然的反抗期,这种本能的反抗和儿童期形成的对抗结合起来就会酿成悲剧。家长越是严厉管教孩子就会越加叛逆、对抗。

三是青春期也是一个负担很重的时期。环境可能不断把一些由成人来办理的事项交给他们去办理,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另外异性兴趣、异性交往、繁重的学习任务、家长过高的期望等会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负担。这些外在的负担与孩子内心的迷茫产生强烈的冲击,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这样的负担就很容易把孩子打倒,以至于产生颓废,厌学的情感。在面对外界的诱惑和不良环境影响时,就会被诱惑所吸引,就会因不良环境的影响而误入歧途。一些孩子痴迷的追星、早恋、网瘾等等不良现象大多是这样引起的。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孩子逃学、厌学的现象有孩子本身的问题,有社会的影响,有学校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我们的家庭教育缺失或者是家庭教育的不科学。如果家庭教育能够做好,就很可能弥补或者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所以我们家长应该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用自己的努力帮助我们的孩子顺利走好这一步。如果我们家长把孩子的问题责任推给学校或是一味的埋怨我们的孩子,或者是还是按照原来的眼光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孩子,肯定会使情况更加糟糕的。

想一想,以不变对待不停地变化,怎么会和谐呢?案例中的两个孩子的厌学都与家长有关的。张华的家长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关心孩子怎么样上考大学,却没有引孩子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没有解决好孩子的学习动机问题,孩子怎么可能去好好学习呢?小明的家长的做法更是错误的,一方面想让孩子好好读书学习,而另一方面却又给了孩子一个不用读书的理由。这样的影响、这样的教育是很难培养出不厌学的学生的。

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家长首先要加强对青春期孩子的了解,了解这一时期孩子的身体和心里变化的特点与规律,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情感去教育孩子。孩子是自己的,孩子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家长只有懂得了应该怎么样去教育孩子,才有可能教育好孩子。

其次要明白孩子厌学很多情况是因为没有高尚的、长远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他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和学习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有了学习动机,就愿意学习,喜欢学习,学习态度就会认真、主动,学习效果就好。反之,就不愿学习,厌恶学习,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成分复杂。从形式上看,可以表现为兴趣、意愿、理想、责任感、榜样等,从内容上看,学习动机是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或学习环境的影响在孩子头脑中的反映。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孩子树立高尚、正确的学习动机,克服错误的学习动机,并让高尚的学习动机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成为主动性动机,在活动中让直接的、短暂的动机激励孩子当前的活动,让长远的、间接起作用的动机推动它坚持不懈的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多种动机就会协调作用,共同发挥动机的的动力性。

怎样启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帮孩子点亮前行的灯塔呢?

()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变化特点,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国家的责任、社会责任、时代的责任。当孩子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时,就不会有“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状态,就会产生一种实现自身价值、完成自己肩负责任的内在需求,就会自发激起一种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让这种动机去驱动自己的积极主动的学习。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父亲是做生意的,家庭条件很好。学生入学后有一种自我优越感,学习不深入,经常旷课去打游戏,说了也听不进去。后来父亲发生了车祸,瘫痪在床。事情发生后,孩子心情很低沉,郁郁不乐。了解情况后,我找他深入谈了一次,启发他思考家庭出了这样的不幸后自己应该怎么办。“你应该振作起来,父亲站不起来了,你已经十八岁了,以后你就是家庭的顶梁柱了。”孩子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从那以后,孩子学习刻苦了,在家里也懂事了。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后来在一封来信中给我说:老师那天的谈话让我猛然间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自己必须要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有一次我们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了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看完后很多学生写道: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使我们的国家不受欺侮,我们每个人必须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在这个科技兴国的时代,必须要学好文化知识。这次活动让学生们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国家的责任、时代的使命,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家长要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契机,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二)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入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对学习内容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伴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要善于发现,善于因势利导,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意识的激发孩子理想的火花,当兴趣爱好与志向一致时就会形成孩子的终生奋斗目标。青春期孩子的兴趣已不同幼儿和小学时期,随着对社会认识的加深和自我意识的加强,孩子会对某个学科或某个领域有一种偏执的爱好,家长要学会因势利导,学会兴趣的迁移。

最近我发现上初三儿子迷上了军事,回家作业也不写就去上网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有时吃饭也叫不出来。后来在和儿子的交流中了解到,看了国庆阅兵后,对新式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一给我介绍了国家国庆阅兵时各种武器的原理、性能、杀伤特点等等,说的我心服口服,连连赞叹儿子知识的丰富。儿子很满足,说以后要从事武军事研究,制造出更先进的武器。我突然想到,儿子不是不喜欢英语吗?教育的机会来了。我就启发他要想进行军事研究,必须要学习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必须能阅读英文原著,并和外国同行进行交流对话,所以必须现在要学好英语。果然,从那以后儿子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起来,还要求我给他买些英语原著来。

家长培养孩子兴趣切忌人云亦云,一手包办,什么热门就把孩子往那条路上赶,而不考虑孩子的实际。

有这么一个例子: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法国免疫学家让-多赛的父亲是一位优秀医生,他希望儿子长大后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为了让儿子喜爱医学,他带儿子跟着医学院的学生观摩手术,但让-多赛看到血淋淋的手术场面竟然晕倒了。父亲十分生气,打了儿子几个耳光,这反而使让-多赛的抵触情绪更强烈了。后来父亲让自己的助手带着让-多赛到卢瓦尔河漂流,并利用这个机会,向让-多赛介绍了很多的医学知识,还讲了许多一生为病人解除痛苦时所体验到的成就与快乐,这使让-多赛逐渐产生了兴趣,并最终做出了学医的选择。兴趣是成功的第一位老师,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孩子的内在兴趣。

-多赛的故事告诉所有的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即使想为了孩子必须先从培养他的兴趣入手。

(三)从孩子的偶像入手

目前中学生追星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潮流。崇拜是人的天性,孩子崇拜的对象往往是他们理想的自我折射,家长所要做的是让孩子知道该崇拜谁,崇拜什么,怎样成为一个让人崇拜的人。家长要学会因势利导而不是一味的反对和强制。明星在舞台上的成功,充满了鲜花、掌声和笑语,但明星在台下的奋斗却是何其艰辛与困难,我们不应只看到明星的辉煌,更应该学习他们的奋斗史。刘德华被人嘲笑五音不全,但他靠自己的顽强努力站稳歌坛,成为影、视、歌三栖明星,成龙追求影片的完美效果,经常弄得浑身是伤,在拍摄《龙虎兄弟》时差点丧命。。。。。。我们应该教导孩子看到明星成功背后的艰辛,以他们的奋斗来激励孩子成就自己的梦想,成为受人崇拜的人。

(四)从名人传记入手

读名人传记一方面可以在心目中确立自己某一方面的榜样,激励自己进步;更重要的是获得一些对人生的感悟和启示。当自己遇到挫折的时候,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想一想传记中的那些人物,曾遭受了怎样的风雨,吃尽了多少的苦痛,这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很渺小自己很一般,心里也就少了些失落,多了些力量。读名人传记就是与大师的灵魂进行对话。通过亲自体验人生挫折增加人生的动力,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而且结果会因人而异,有的人会越挫越勇,而有的人则会被困难吓到,而阅读名人传记则是一种简约而又可行、现实而又理想的手段。可以受到名人精神的鼓舞,受到名人人格魅力的启迪。现在的学生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也难以有机会受到挫折,故意让孩子受苦家长又难以忍心,通过阅读名人传记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五)、从孩子身边的人入手

如果说名人、偶像太抽象,离孩子现实生活太遥远而没有实际教育效果的话,那么用孩子身边的、熟悉的,同龄的成功人作为激发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加奋斗动力不失为一种简单实效的好办法。因为熟悉,就有真实感,因为熟悉,更有亲切感,同样因为熟悉,更有说服力。

我有一个学生升入高中后由于学科难度的曾加、高中生活的复杂导致成绩下滑,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做了几次工作后效果不明显。我把学生家长找来,问了问孩子熟悉的人有没有取得显著成绩的,家长说孩子的表哥几年前考取了南京大学,现在正在清华读硕士。小时候孩子很崇拜表哥的,经常以表哥做榜样,只是最近几年表哥回家少了,联系也少了。我就叫家长让孩子的表哥给他做工作,鼓励他。一个星期后孩子明显变了,学习主动了,积极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发生了质的飞跃,从班级40多名一下进步到前十名。后来了解到,表哥知道这个学生的情况后,多次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谈自己的理想,谈自己上学时的迷茫,以及后来怎么爱上了生物学,立志要当一名生物学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做贡献。放寒假时表哥还专门带回来一些这个领域一些资料,看到这些后这个学生也对生物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下了要当一名生物学家的志向。正是在这种动力的驱动下,这个学生在高考时以670多分的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现已在美国深造。

六、从家长自身入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要想培养孩子具有远大的理想,长远的目标,家长也必须做这一点。对工作充满激情,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挫折,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这些会自然的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家长要做有心人,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去启发、引导孩子,给孩子点亮前进道路上的灯塔。

相信孩子一旦有了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有了远大的理想,就会自觉产生奋斗的动力。这种动力就可以支持孩子去战胜学习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并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坚强的意志,成为以后人生的宝贵财富;同时孩子拥有了理想和目标,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就会自觉抵制生活中的各种外在的诱惑,培养自己较强的自控力。

最后,衷心祝愿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青春的光彩,都能够成为我们家长的骄傲,都能成为我们伟大祖国民族复兴任务的栋梁之才!

 
 
 
Re:点亮孩子前行的灯塔(原创)
[ 2010-1-6 15:50:55 | By: 访客Ns3Umy(游客) ]
 
找准造成孩子问题的同时,重点还应该放到指导家庭教育上,多改善家庭育人环境,让家长承担起育人责任,来解决我们的育人问题,这是根本性的,也是我们家庭教育专业化培训后,需要掌握的能力。因为,如果这个位置找不准,很难突破传统学校单一育人的格局,学校老师还将会是承担大量育人的压力和责任。我们老师直接上手帮助家长解决育人问题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一道防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家庭教育问题没有解决,我们经常是事倍功半,达不到我们期望的育人上的事半功倍。
 
u/8708/archives/2010/201016151256.html晓岩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