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原创】孩子孤僻的家庭教育成因(肖庆兰)

14年前 [10-08 09:06 周四]

孩子孤僻的家庭教育成因
文/肖庆兰(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首期家庭教育EMBA课程班学员)
 
一、背景分析及现状
    (一)背景分析
    有家长咨询:孩子在家中敢说敢做,言行大胆活泼,表现十分自如,能干、懂事,俨然像个小大人,可是在外面却非常胆怯、拘谨,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宁可自己独处一隅,也很少与同伴交谈,性格孤僻不合群。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他是一名高中生,但是高中的生活对于他是孤单的。他感觉: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想和同学交往但是做不到。想和他们说话,但是感觉很别扭。还有就是别人对他不闻不问,似乎忘记了他。他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同学都在排挤他,无论怎么样都不会接纳他。
    他感觉自己是一个不在狼群里的孤独的狼。他只能远远的看着狼群,但是这个狼群却不是自己的。虽然有人会故意的想和他说一些笑话,但是他不会笑,因为他觉得自己和他们想的不一样,在情感上不是一种人。他虽然渴望着同学的接近,但是又不能真正的接纳他们。在自己的心上,他觉得自己被大家排挤出了集体,被遗忘在狼群之外。
    他感觉到自己被抛弃了。
    ……【1】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在人的个性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对人生所有领域无不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的性格是有差异的。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人,在生活中、事业上能够轻松应对各种情况,取得成就;而一个性格不良的人,在生活中就会感到事事不顺心,工作上也会是困难重重,极端的不良性格还会对个人对社会造成危害。
    一些性格内向的儿童,往往伴有孤僻行为,难以与人交往,这会影响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的形成。分析孩子性格孤僻成因,寻找家庭教育良策,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之逐步改掉行为的孤僻性,不仅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影响。因此,本文就孩子性格孤僻问题进行了归类,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和朋友们一起帮孩子走出孤僻的阴影。
    (二)现状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儿童性格孤僻就是一例,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愈来愈多后,儿童性格孤僻的现象变得更加严重,据一些学者推算,我国目前约有30~50万儿童患有孤僻性情。在中学生群体中约有5~8%的人性格孤僻。
    自从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科医生凯纳(Kanner)首次报告世界第一例儿童孤僻症病例以来,孤独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已经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性情孤僻是3~7岁的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2004年2月由《大众医学》组织100多名儿童保健专家历时两个月的专项调查后得出了学前儿童十大行为问题为:情感孤僻、难与同伴交往;自伤;注意力差;明显多动;过分依赖;偏食;挑食;吃饭慢;不肯吃硬的东西,而其中儿童情感孤僻、冷漠是比较普遍集中的。[2]
二、孤僻释译
    (一)释译
    孤僻是指性情孤独怪异,不能与人保持正常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合群。
  (二)性情孤僻的主要表现特征
  1、孤独离群。孤僻的人喜欢封闭自己的内心,常常独往独来、离群索居,不愿意和同伴接触交往,也没有交流的倾向和要求,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多沉浸在个人的小天地里。有时看上去似乎也较活跃,但常给人一种做作的感觉,与之相处会有如坐针毡之感,因而人都不愿主动与之交往。
  2、情感冷漠。孤僻的人与人交往时缺少热情和活力,常常是面无表情,显得漫不经心、敷衍了事;对他人缺乏信任,常怀有厌烦、戒备和鄙视的心理,不易接受别人;凡事与己无关、漠不关心,一副自我禁锢的样子;情感不太外露,不喜欢交际;对外界有抗拒性,很难融入集体中去。
    3、语言障碍。孤僻的人一般为内向型的性格,多沉默寡言,就是说话声音也是很小、很低沉,很难听得清楚;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而无意义的话;有些儿童还喜欢有意无意的尖叫、乱喊。
  4、兴趣狭窄。性情孤僻的儿童兴趣狭窄、行为活动单调刻板,适应新环境困难。他们喜欢单独的、安静的和没有竞争的游戏;喜欢长时间的只专注于某一种或几种游戏,经常重复地选择做同样的事情,反复同样的动作,保持同一样的环境模式,眼神稳定、动作沉稳,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5、缺乏自信。性情孤僻的的人做事没有信心、胆小退缩。
    孤僻常在以下几种情景中表现得极为突出:
    ——自身不受别人理睬而不得不独处时,常会有失落感和自尊心受伤感,这时就会显得更加孤僻而不愿与人交往;
    ——当与别人交往而当众受到讥讽、嘲笑、侮弄和指责时,常会产生神经过敏,以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这时就会闷声不响、郁郁寡欢,或者恼怒异常、撒手离去;
    ——当遇到各种挫折时,常会产生虚弱感和自卑感而心灰意冷,这时就会自我孤立起来,闭门谢客,拒人于千里之外。
    如果这些情景不明显或不存在,尽管时不时也会流露出孤僻征兆,但一般未必有明显的自我感觉,即自己未必会意识到有孤僻人格表现缺陷。
  (三)孤僻与孤独的区别
    孤僻与孤独不同。孤独是指孤单寂寞的心态,通常渴望与人交往,也不存在厌烦他人、对他人有戒备的心理,在与人交际时一切如常,绝不会有做作使人感到不舒服的表现;而孤僻则是一种人格表现缺陷,尽管自视甚高,常显出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但内心虚弱,害怕被人刺伤,因而不愿与人交往,在不得不与人交际时,也显得行为怪僻、奇特和做作,常会给人一种神经质的感觉。
三、孤僻的危害
    (一)生理危害
    美国加州大学经九年研究发现,生性孤僻与社会隔绝的人,死亡率比常与人接触的人高一倍。对3800多人进行的研究显示,孤独者的心脏病患病率比喜欢交际的人高一倍。
    孤独症儿童自我封闭,有明显的社会交往异常,言语沟通异常、刻板行为,甚至出现失语,重度听视觉障碍等发展性问题。视、听觉系统和社会交往严重障碍的儿童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接受外界信息,习得言语、交往及各种社会技能,发展自己的自我意识和高级社会性情感,最终造成影响终生的精神残疾。儿童孤僻患者由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自我封闭,社会经验学习不足,而引起感知、思维、感情、行为及社会交际等方面广泛的发育障碍。这种消极情绪长期困扰,也会损伤身体。【3】
    (二)心理危害
    孤僻是一种性格,但过于孤僻就是一种疾病。孤僻者性格内向、脾气古怪、少言寡语、不善交际、喜怒哀乐盘结于心、郁郁不畅;就是遇到天大的委屈、冤枉,也深埋于心不与人说,或恐惧、或自责、或追悔、或怨愤。具有这种个性缺陷的人猜疑心较强,容易神经过敏,往往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所以很难与人合作,事事都要亲临。孤僻的人往往自卑感强,自信心差,但他们又有很强的自尊心,怕别人说自己无能,所以内心总是很痛苦,这样对身心健康十分有害;办事喜欢独来独往,但也会为孤独、寂寞和空虚所困扰。孤独,是苦恼与烦闷的王国,它使心灵闭锁,它凝聚着巨大的杀伤力,这种杀伤力不是毁灭别人,就是毁灭自己,因此必须当心恶性循环的悲剧。
    (三)社会危害
    孤僻性格的人时常压抑自己的不良情绪,当他们的这种不良情绪压抑到极限时,就会以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个人、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请看这样的两个案例:
    2008年02月27日03:25 南方都市报报道:前晚7时30分许,湛江雷州市第二中学发生惨案:该校一名辍学学生陈文真持刀冲进教室,砍死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重伤多名学生。随后,行凶男子自砍两刀后跳楼身亡。昨日,记者回访现场,不少同学表示,陈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寡言少语,在学校几乎没有朋友,一放学就独自一人回家,平时几乎不与班上同学说话,常常就是低着头独来独往,“他性格有些像马加爵,孤僻内向!”
    2008年7月1日上午9时许,一名男子持刀闯入上海公安局闸北分局,用刀捅向多名民警保安,五名民警送医院抢救无效牺牲,四名民警和一名保安受伤。据悉,凶手从小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谈,惟一的爱好是看书。[4]
四、造成儿童性格孤僻的原因
    因为孤僻性格的种种危害,所以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尽量避免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同时对已形成的孤僻性格加以引导改变。造成孤僻性格往往是事出有因的,我们要找出产生孤僻性格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产生孤独感,形成孤僻的性格呢?
    (一)生理因素
    1、本人气质因素影响。人的性格与人的生理基础有一定的关系,受遗传因素影响,有的孩子个性开朗、适应力强;有些孩子内向、羞涩,适应能力差。天生的弱神经类型的人比较容易孤僻,但性格的形成受环境影响更大。
    2、心理成长中必然出现的年龄特征。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在身心发育过程中,随着闭锁心理的出现,也易产生一段孤独情绪,这虽然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正常心理反应,但若任其发展下去,会影响与同学、朋友的正常相处和交往,容易形成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性格,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环境因素。
    1、缺少关爱,没有安全感。
    ●父母离婚是威胁当代儿童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家庭关系紧张,离婚率明显上升。父母离异,孩子要么成为父母倾听的对象、裁判或出气筒,要么成为父母的遗弃物象球一样被踢来踢去。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在心里产生自责,把问题归于自己,认为自己是父母的包袱,就会害怕做错事引起父母不高兴。从而把自己封闭起来,对周围的事物和人失去兴趣,不愿与人交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忧郁过度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情绪不稳、孤僻、冷漠。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吵架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儿童心理状况就会越差。据调查表明:和睦家庭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占4.8%,不和睦家庭儿童心理状况不佳的有13.5%。其实生活在关系紧张的家庭中的孩子比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孩子问题更多。因为孩子整天都被打骂争吵所包围,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幸福,过早接受了人世间的烦恼、郁闷、焦虑的不良体验,他们只能在父母的争吵声中战战兢兢地度过自己的每一天,使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一道很深的伤痕。久而久之,孩子要么形成暴躁如雷的火脾气,要么形成孤僻冷漠的傲性子。
    ●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往往会忽视对孩子的关注,这些家长没有顾及到孩子的心理感受,也没有意识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对物质条件的需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需求,那就是对家庭温暖、亲情和爱的需要以及父母能理解自己的渴望。这些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和催化剂,失去了这些条件,孩子就没有了安全感,就会在与其他人的接触中不由自主地产生猜疑和戒备。
    有些父母性格暴躁,时常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又无力反抗,他们只好通过封闭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较为安宁的空间。
    此外,在某些特殊的环境里,例如在陌生的环境里,亲人突然离开(让孩子上寄宿学校或全托幼儿园),孩子的心理承受不了这种压力,也会使孩子变得不愿与人接触,出现退缩、孤僻等现象。
    案例
    李某平时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戒备的心理。他喜欢独处,沉默寡言,性格抑郁,过于内向。凡事漠不关心,内心虚弱,很怕别人刺伤,把自己禁锢起来,不与别人交往。他猜疑心很重,做事喜欢独来独往,与别人格格不入。怕生。记得刚上初中那一次,父母几次送到学校,他都不愿在学校上学,只是一个劲的哭,也不说原因,一连持续了好多天。性格暴躁,只要有人与他稍不合意,他不论拿起什么就会往人家身上打。
    李某原本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据他父母说,李某在6岁那年,由于不慎从家中的楼上摔到楼下受伤,之后就经常生病,人也开始瘦弱无力,常年脸色苍白,且有些呆滞。经多方求医,也不见有什么好起色。上学后成绩也不太好。而长李某7岁的姐姐,人长得天生丽质,学习成绩又好,父母就把爱心逐渐移向姐姐,好吃好穿都会偏向姐姐。姐姐因为父母偏向自己,对弟弟也不那么关爱。
    为了解决家中的经济困难,父母两常年在外打工,外面遇有烦事到家也会向李某出气。由于家人不同情、不关心,李某感到寂寞,没温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的性格。2003年暑期,李某姐姐考上了大学,父母大加褒奖,而对身体不好,成绩不佳的李某既没有鼓励之言,也没有加以开导,看姐姐的得意,对李某又是一次重大的打击,造成了李某心理的自我封闭,原来内向的他,陷入了极度的自卑之中,变得更加寡言少语了。他觉得没有人同情关心,没有人理解,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最痛苦的人。在长期的苦闷中孤独感不期而至。孤独的长期积累,无疑是成为孤僻性格的成因。【5】
    2、活动空间小,缺少交往活动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在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搬进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楼房。然而,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孩子的交往带来很多不便。孩子们很难享受在门前屋后奔跑的乐趣与小朋友做游戏的快乐,也很少有与阳光、花草、土地、昆虫接触的机会,更难找到交流和沟通的对象,他们只能呆在家中与电视、网络和各种各样的电子游戏为伍,孩子感到孤独寂寞。一个人如果经常被孤独感笼罩,就会变得情绪抑郁、精神萎靡、寂寞忧愁、寡言少语。由于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们在人际环境中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卑和戒备心理,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内心的虚弱使他们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不与人交往,甚至做出一种清高孤傲、气势凌人的姿态,故意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长此以往,就会俞发与人格格不入,使自己陷入更强烈的不良情绪体验之中。这些内心的体验逐渐固定下来之后,就形成了孤僻的性格。【6】
    (三)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1、抚养教育不当。有些父母成天忙于工作,很少照顾孩子,亲子关系冷漠,在对孩子进行的教育上使用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合理,从而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比如,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与迁就。当孩子哭闹不愿去幼儿园时,父母就依顺孩子的要求,使孩子得不到集体生活的锻炼;有的家长怕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玩时吃亏(挨打、受气),就整天把孩子关在家中,让他独自玩耍。
    2、父母照顾过多。一些孩子从小受到父母和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养尊处优,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由父母包办代替,使孩子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也易形成孩子性格上的孤僻。孤僻性格的孩子不愿与人交往,也不易被同伴接受,严重的孤僻性格还会影响孩子社会化的过程,贻害终身。
    案例
    读小学四年级的张华是个聪明的孩子,他遵守纪律,做作业很认真,书写工整,正确率也很高,一看就知道是个聪明的男孩,但是上课时他从不说话,也不举手发言,平时也不爱说,不爱笑,很显然是一个孤僻的孩子。数学老师让他参加竞赛他却一口回绝,下课后班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他站在我的面前,头低得很下,手不停地捏着衣角,我叫他抬头看看我,他微微抬了一下头,当我俩目光碰到一起的时候,他马上垂下长长的睫毛,避开我的目光,我拉了拉他的手,天并不热,可他手心全是汗,看来他有些害怕,想逃避什么。我轻轻地问他为什么不想参加竞赛?他怯怯地回答我:‘我,我怕考不好,会丢丑。’”找家长了解情况,原来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只顾忙着打理生意,把孩子交与老人带养,老人宠爱过度,从来不要他做事,从来不要等他开口,就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切。父母又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孩子在小学四年级以前还好,可四年级以后就渐渐的变得不爱开口说话,只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平时也不和同学们玩,更不亲近家人,对家人毫无感情。
    正是因为家长很少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只是一味的在生活上的包办,什么事情都不要他去准备,缺乏自主、自理的能力,而他内心又非常渴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所以就认为父母不能够理解自己,对父母生活上的面面俱到产生厌恶感,同时,在校园内认为同学们的热情比较幼稚,产生鄙视心理,便走进了自我封闭的小圈子,而难以自拔。
    3、父母过分限制。有的父母过于严厉、粗暴,对孩子过分限制,使孩子变得畏缩、过分敏感、不相信任何人,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持久的关系。这样的孩子走入社会后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就更容易产生困惑和恐惧心理,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会采取逃避的办法不与他人接触,而逃避的结果往往使自己体验到离群索居所带来的强烈的孤独感。
    (四)个人成长经历
    1、缺乏交际技能和方法,导致人际交往的挫折。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斯认为,许多儿童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生命的早期没有学会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从而也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和别人交往。这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遭到拒绝或打击,如耻笑、埋怨、训斥,产生了强烈的孤独、焦虑和挫败感。如果此时没有得到及时帮助,自己一时又难以调节,便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固执地认为人与人之间原本冷漠、缺乏诚信、无友谊可言。于是,对外界的人和事心灰意冷,一概采取回避和抵制的态度,拒绝别人走近自己,也不主动靠近他人,自我封闭,怯懦退缩,这使他们的自主性受到伤害。随着这种失败次数的增多,逐渐变得惧怕,对交往失去信心,与别人产生隔膜,在团体中找不到归属感,便把自己封闭起来。越不与人接触,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锻炼,结果就越孤僻。最后他们经常处于压抑、孤独和冷漠之中,性格变得喜怒无常,难以自制,并且无法与他人进行沟通协调。
    2、自卑情绪的困扰。自卑感是一个人自我封闭的根源,而自卑心理的产生与父母和周围人们对他的评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经常挑剔、指责或做否定性评价,就会严重挫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对自身的价值产生怀疑,形成强烈的自卑情绪。由于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害怕受到排斥,就会尽可能避免与他人接触而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形成孤僻性格。
    3、受网络影响严重。网络世界不同于现实生活,沉迷于网络的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脱离现实世界,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然而,用虚拟世界中的方式来解决现实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当他们面对现实中的人和事时,操作电脑的单一行为就无法应付实在的社交活动了,于是他们困惑、痛苦、逃避,长此下去会逐渐脱离人群,变得孤僻。
五、解决办法
    孤僻的性格给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对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伤害,难以使他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性格的形成在孩子的时候最为关键,所以,父母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要给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经常与孩子交流,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发现孩子有孤僻倾向时要及时矫正。改变孩子不良性格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孩子有意识地积极改变,就能从孤僻的闷罐子里解放出来。 
    (一)帮孩子做好心理调节  
    1、深厚的亲情感是消除儿童孤僻行为的起点。孩子一出生,就会得到母受,这种爱使孩子获得安全感、满足感、依恋感。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早期不能对某个亲近的人形成依恋,就会影响他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变得孤僻、离群,不愿与人交往。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应给予婴儿以足够的稳定的依恋之情,如对孩子尽量多搂抱,抚摸,逗弄。母亲的体温、心跳等,都是对婴儿最良好的刺激,使婴儿在心理上获得依恋之情,从而防止孩子孤僻行为的形成,使孩子成为活泼型的儿童。[7]
    2、正确引导青春期闭锁现象。充分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不断增长的独立意识与自尊心,变严厉的管教为循循善诱的引导。其次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要对孩子宽容,给孩子改错的机会。孩子受到挫折时,要疏导和鼓励,不要责怪甚至侮辱孩子的人格。再次,做到家庭关系和谐民主,不溺爱;在校与师生关系融洽。引导孩子敞开心扉,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与他人交往,培养孩子热情、开朗的性格。
    (二)增强体质
    孩子性格孤僻与体质弱有密切联系。孩子体质弱,就会缺乏活动的耐性和持久性。这样就容易被同伴奚落和蔑视,处于这种状态的孩子会采取回避社会、回避人际交往,用孤僻来保护自己。所以,家长应多带领孩子投身到大自然去,去旅游参观、登山攀登、游泳、锻炼等。一来可以培养孩子勇敢、乐观的精神和持久性,两者可以增强孩子体质,使孩子能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同伴间的游戏、体育活动。
    (三)创造良好的环境
    使孩子保持愉快的情绪,是改变孩子孤僻行为的关键。 
    1、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是幸福生活的港湾。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和睦、民主的家庭,让孩子在温馨的家庭中养成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良好性格。在生活中,家长引导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也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到家庭决策中来,让孩子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感知合作的力量,增加孩子参与的信心与乐趣。对待孩子,父母要宽容,切忌打骂,给孩子勇于尝试的机会,也要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在犯错误与改错中,孩子健康成长,孩子会更有自信;而打骂孩子只会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心情处于紧张状态,行为变得更拘谨、孤僻。父母在教育孩子方法上,既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要求过严。过多指责,会捆住孩子的手脚,使其成为谨小慎微的人;过分溺爱易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
    总之,家庭环境教育尤为重要,我们一定要为孩子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在良好的素质熏陶下;在正确科学的教育培养中健康茁壮的成长。
    2、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孤僻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不愿与人接触,所以家长应让孩子从“自我”的小圈子走出来,让孩子多与同龄孩子一起玩耍、游戏。节假日,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公园、广场等人多的地方,也可以带孩子走亲访友,让孩子体验与人接触的快乐。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流,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去,集体活动可以使人变得活泼快乐,可以摆脱孤独的痛苦。
    3、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专家戴斯认为,家庭是学习人际关系的第一所学校。也就是说,儿童与人交往的技能首先是在与家人的情感交流过程中形成,儿童会在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中学会获得爱和表达爱的方式,学到基本的说话方式、手势、表情和交往方式,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如果家长就是自我封闭、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那么孩子受其影响也会是不擅交际的,也就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在生活中,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与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同学作朋友,把这样的人当作榜样,学习别人的交往手段和与人相处的技巧,在他们的熏陶、影响下,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孤僻性格。
    (四)注意评价和态度
    1、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家长经常随意批评、否定孩子,甚至指责训斥孩子,孩子就会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会感到自己很笨和行为不好,这种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固定下来,就会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都不行,谁都不如,从而一个人缩在一旁不敢出声、心情压抑。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有效改变孩子的孤僻行为。性格内向的孩子一般都比较敏感,所以任何不经意的言行都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对待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多加鼓励以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多肯定和鼓励孩子,如爱抚、点头、微笑、夸奖等,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孩子自信、开朗起来。
    2、正确评价、认识自己和他人。一方面要让孩子认识到孤僻的危害,孤僻只能给自己带来痛苦,没有人生的乐趣;孤僻的人生活中容易被孤立,享受不到集体生活的快乐;现代社会中,没有团队的力量,要想在社会中立足会是困难重重,孤僻的人很难与人合作,这会对自己的人生及事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被社会淘汰。
    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也知道自己的短处。了解别人的优点,也清楚别人的弱点,明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所以人只能追求完美,但永远不会完美。孤僻的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自命不凡的人,这种人总觉得不屑与人交往;另一种人是过分自卑的人,他们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没有特长,没有优点,与人交往缺少信心,怕被别人嘲笑,所以不敢表现自己,不敢与人交往,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孤僻性格。这两种人都需要与别人多沟通,了解自己,也了解别人。
    3、正确看待交往挫折。在交往过程中,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是友好的,偶尔的挫折与失败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偶尔的失败就否定所有的人,否定与所有人的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其实大多数人还是十分友好坦诚的,如果因此而自我封闭,从此与孤独寂寞相随,实在对自己不利,也不值得。我们要勇敢地走出来,主动去与别人交往,享受与人交往的快乐。
    人生是丰富而美丽的,与其顾影自怜、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地体味孤独,不如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改变,去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充满情趣、妙不可言的美丽。
    (五)学习交往技巧,优化性格
    1、主动学习交往技巧。主动找些相关书籍或是人际关系好的人学习交往技巧。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多参加体育、文艺等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开放自我,真诚坦率地对待他人。要敢于与人交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在交往中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交际能力。这样,在每一次交往中都会有所收获,丰富知识经验,纠正认识上的偏差,获得了友谊, 愉悦了身心,便会重树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长此以往,就会喜欢交往,喜欢结群,变得随和了。
    2、冲破自卑束缚。桑蚕用丝做茧把自己一层层包裹起来,要想重见光明,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咬破蚕茧,冲出黑暗。孤僻的人就如同作茧自缚,要想冲出孤独的包围,必须首先冲破自卑心理织成的“茧”。不必为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而自惭形秽,认清自己,找出自身优势,并接纳和欣赏这些“闪光点”。同时要树立“我能行”的信念,积极地做自我暗示,在心灵深处播种自信。平时做事不要操之过急,目标不可定得太大太高,否则容易产生挫败感,动摇自信心。可将它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这样易于打胜仗,而每次成功都对自己是一种肯定和激励,有利于提高自信心。
    作为父母,也应该随时帮助孩子消除自卑感,不要轻率地贬低他们的能力或品质,要多给予褒扬和鼓励。教会孩子以宽容、豁达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中的各种挫折,并帮助他们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想办法克服困难,积累人生经验。
    3、增加孩子“参与”意识。孤僻的孩子多着迷于一些缺乏社会交往的事物,如打游戏、看电视等,对周围的事不闻不问,没有兴趣。家长要中断孩子的这些着迷的爱好,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鼓励孩子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参与到集体游戏中。陪孩子外出活动,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参与社区活动,主动加入到团体中去,让孩子在参与中学会与人相处,远离孤僻性格。
    孤独感长期积淀在内心,会形成恶性循环,使人倍感压抑;相反,如果能经常向周围值得信任的人敞开心扉,倾诉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遣散孤独心情,获得他人安慰和帮助,同时也可以与周围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积极主动地与别人交往,别人才会愿意和你往来。特别是多与性格开朗的人交往,自己的情绪就会受到感染,也会使自己变得开朗起来。
    4、发展兴趣爱好。有人说:兴趣犹如挚友,爱好胜似伴侣。当一个人有了“挚友”和“伴侣”,怀着一颗热爱生活之心去享受和领略人生旅途中的风景时,生活的美妙足以打动我们。平时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既能松弛心情、缓解孤独感,又能从中受益和提高生活质量。将过分关注自我的精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不仅可以减轻心理压力,而且“孤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里不可能再有立足之地。
    5、主动帮助别人。平时闲暇之时,可以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周围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不仅可以排除无事可做的孤独无聊,得到情感上的补偿,还可以获得人们的尊重和喜爱,并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价值,使情感得到升华。正像一位哲人所说:温暖别人的火,也同样会温暖自己。当自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份温暖时,孤独感便会荡然无存。
    六、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孤僻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它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来自于家庭教育和所处的环境。因此,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这样每一个孩子都会是阳光的、快乐的、开朗的,都不会成为性格孤僻的人。

参考文献:
    【1】一只离群的狼
u/zhy0906001/archives/2009/20099723650.html
    【2】http://wlzy.jky.gxnu.edu.cn/xlwswl/ShowArticle.asp?ArticleID=3620
    【3】http://baike.baidu.com/view/699733.htm
    【4】《北京男子上海袭警5死续 疑犯性格孤僻喜爱读书》.http://news.163.com/08/0702/02/4FQH8RQA00011229.html 2008年7月2日
    【5】孤僻症个案分析
http://www.ywhzzx.com/book/Class217/Class151/200505/490.html
    【6】http://hi.baidu.com/benyike/blog/item/2b48a5031753b7e909fa931e.html
    【7】《性格内向幼儿的孤僻行为与家庭教育》.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b1cd30100061y.html 2006年10月15日
    【8】儿童情感孤僻、冷漠分析.作者:潘娟(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 广西 桂)
http://wlzy.jky.gxnu.edu.cn/xlwswl/ShowArticle.asp?ArticleID=3620
    【9】性格孤僻者更易生病 http://www.fx120.net/xinli/200907/xinli_433340.html
    【10】http://hi.baidu.com/benyike/blog/item/2b48a5031753b7e909fa931e.htmlhttp://www

.zhjtjyw.com/u/4809/archives/2009/200910722553.html晓岩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