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敖雪)

14年前 [05-31 10:15 周日]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周红兰   敖素萍

 

时间:2009327      上午1000

地点:多功能大厅

家长培训主题:《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主讲人:敖素萍

 

 

各位家长:你们好!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在这里主讲呢

因为:我多年来与小学班主任的同学接触,经过与小学生家长以及朋友、同事的对孩子的讲述:孩子在小学时所有问题剖析根源其实都源于幼儿园阶段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导致上小学后不良习惯突出显现,从而影响孩子学习乃至道德品质。小学老师基本都这样说:——

1、错误的读写习惯。从孩子们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按照“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远,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沿一拳远)的要求狠抓正确读写姿势的培养。但是,无论我怎样提醒,孩子们始终做不到。通过了解,我找到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有的家长望子成龙,要求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写强记,可是只注意了孩子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读写姿势是否正确。二是现在有些孩子是由学前班升入一年级的,很多学前班的老师,让孩子像一年级的学生一样完成很多作业。这个时候一旦养成了不正确的握笔、拿书以及坐的姿势,矫正起来很吃力。

2、不良的卫生习惯。每次接手一个新班,都会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爱整洁,总是把自己的桌面、抽屉以及座位底下弄得像个垃圾堆。这些孩子,喜欢随手乱扔垃圾,往往也是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不是找不到自己的书本就是找不到文具。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些习惯不好的孩子,往往在家都比较娇惯,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家长们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的卫生习惯,因为良好的卫生习惯往往关系到许多其他的优秀品质。

3、需要有人监督才学习的习惯。我教过的每个班上总会有一些学习很被动的孩子,只要我的眼睛一离开,他们就会东张西望或者是做小动作,课后作业也很难按时完成。原来,这些孩子从小养成了读书要人陪的习惯,结果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只要旁边没有人看着,孩子就随心所欲、心不在焉了。这样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如果遇到班上的学生人数多,老师稍微放松一点,学习起来就显得很吃力。

举例:我的同学妹妹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情况…………

归纳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如下:

1、打人、骂人、说脏话,行为举动不文明(见到客人不主动问好,抠鼻子。)

2、不尊重他人,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3、不遵守纪律,随便(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跑乱闹,

4、自制力不强,不能受委屈,放学以后四处游荡,不回家。太迷电视、游戏

5、虚伪,不诚信

6、无爱心,对任何人都很冷漠。

7、不团结集体。

8、欺负比自己弱的人。

9、不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10、喜欢背后说人坏话。

11、经不起挫折,不够勇敢。玩游戏输了不认帐。

12、不爱护公物,不讲公德(在洁白的墙面留下手印及铅笔字迹,随地吐痰、随意乱扔糖纸、食品袋。从楼上往楼下扔东西。)

13、自以为是,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

14、无集体荣誉感

15、什么家务事也不会做。不爱劳动,自理能力差,自己会做的事偏要别人做。有严重的依赖心理,作息无计划,无规律,在家里乱扔东西。

16、偏食、挑食、常剩饭、喜欢买零食。不吃早餐(把钱省下买东西)

17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

这些不良习惯一旦养成后就难以纠正

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孩子的可塑性大,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各种习惯形成的雏形期,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错过该阶段再矫正或补救,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

许多家长认为,无论从学识和品行方面老师的教育方法都是系统全面的,思想上完全依赖于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甚至错误地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没有什么好担心,长大了懂事了自然而然就会好好读书,好习惯也就会随之形成。

1、制定家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出严格的家规以约束孩子的行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惰性,不要说孩子就是大人也需要纪律制约,没有家规,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就无从引导。有了家规,孩子才知道该怎样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家长也知道该照着什么标准教育孩子,家庭教育才能顺利进行。中央电视台曾报道,一名五岁的儿童生活很有条理,自己的玩具柜、小书架、抽屉都是自己主动整理,小小的年纪已初步养成了爱整洁、爱劳动和有条理的良好习惯,令人称赞。原来,孩子从两岁开始,他的母亲就给他立下规矩,要求他必须将玩过的玩具收回原处,若不收拾好就将玩具没收。正是由于这位母亲注意立规矩并严格要求,孩子才逐渐养成了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整洁、有条理的好习惯。

2、宽容而不纵容。几乎每个家长都期望,如果孩子聪明、爱学习那该多好。可孩子正是贪玩的年龄。好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往往管不住自己。父母管孩子,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然而管要有管的原则,不把孩子管死;不管应有不管的范围,不能放任自流。把握好这个度,对孩子不良性格的改正是十分有必要的。孩子眼里的世界和我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理解、尊重孩子自主、独立的心理需求,由情入理,即保证孩子能认真地完成功课,又不过分地压抑孩子纯真的天性。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庭是孩子最初受教育的课堂,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别以为孩子一早到校、傍晚回家,老师、学校的教育才是最重要,其实老师分配给每一个孩子的单位时间是很少的,单独交流的机会更少,毕竟我们还是大班额。

举例一:自己的孩子班上的孩子68人……

举例二:中小学幼儿园的班级情况……

孩子需要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引导,是一对一的言传身教,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的父母自身的行为就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陋习,那些不良习惯很可能就成为了孩子不良行为的诱因。

不良的行为问题,举例:————

孩子和爸爸在中巴车上发生的事……

父母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把子女教育好。

4、在错误中接受教育

举例一:家长经常送孩子上幼儿园迟到问题。

举例二:孩子家庭作业,家长代替问题。

举例三:孩子做事拖拉问题。

许多事情就是这样,父母事事替孩子想得周全,孩子就会想不周全,就会事事依赖父母。“不管”则能调动孩子的思维和四肢自己去管。让孩子这样管下去,就能逐渐地管好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孩子事事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5、多赏识少指责。赞扬或批评要针对具体的事,要让孩子明确知道父母希望保持或改变的是什么,这种行为可能会产生什么样好或不好的后果。尤其是批评不要随意扩大化,避免对孩子人格的全盘否定。不要使用诸如“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你没用,你真笨”、“你这么不听话,坏透了”等等这类语言。如果只是一厢情愿的老生常谈、唠唠叨叨,往往使孩子无动于衷,收效甚微。一次原本很有意义的谈话,往往因为种种原因父母草率的评论、随意的指责而终止,而且极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使得双方都不愉快。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候就要及时鼓励他,不能总拿优秀的孩子相比,只要我们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应给予肯定,要看到他为不良习惯所作的努力,让孩子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增强他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6、要循序渐进。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对于基础不好的孩子,已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想要一下转变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孩子学的好不好与我们老师、父母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很多孩子都很懂事,也希望自己能有出息,在各方面表现出色,这需要家长长时间的行为督促、强化、巩固,方可自然转化为好的习惯。

7、激发兴趣,转移注意力。只要留意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孩子对某件事最活跃最兴奋的反应就是他对这件事特别感兴趣。与其绞尽脑汁去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不如去发现孩子的喜好,引导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多鼓励孩子看些他感兴趣的书籍,参加些有意义的体育运动或兴趣小组。我认为用这种积极的兴趣去取代不良习惯是最自然又最不费力的。

8、家园多沟通。幼儿园、老师与家庭的互动教育对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很多家庭都只是单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与幼儿园沟通不够。作为家长应主动及时地与老师沟通,了解老师的要求和孩子的表现,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切磋教育孩子的内容和方法,要善于发现孩子不良习惯形成的苗头,以免错过教育时机。家长可以与老师结对子,共同探讨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们不难看出,好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如果各位家长能够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我想: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就绝非难事了。u/6423/archives/2009/2009530154717.html晓岩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