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社会转型期的家庭教育(丁洪海)

15年前 [03-25 17:45 周三]

社会转型期的家庭教育

(上海市闵行区七莘路568号304室,上海市闵行区现代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丁洪海 邮编:201100)

 

社会因素对家庭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家庭教育在宏观上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型,这个变化波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变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世界性的科技革命,另一个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两个方面的变化出现新的形势,前者面临的是以网络为先导的信息科技和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生命科学的挑战,而后者所面临的不仅是国内社会注意市场经济,而且面临全球化的国际市场更为严峻的挑战。

正处于转型中的当今中国社会也必然引起家庭和家庭教育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     家庭结构变化与家庭教育

中国当代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呈现出十分复杂多样的家庭教育问题:

1、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独生子女现象普遍。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现代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传统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已经非常稀少,复式家庭的比例下降,核心家庭愈来愈成为家庭的主要结构。父母得以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花在孩子身上,父母单方面对孩子施加的影响作用较之转型期以前大为增强。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下赌注的感觉,补偿教育、过度教育、超前教育、神童教育等观念使得孩子发展扭曲。

2、留守家庭和流动家庭。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口向大城市移动趋势明显,城市外来人口的比重增加,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面临新的问题,大量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和的家庭教育问题引起了普遍关注。

留守儿童是指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留在原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全国农村0-17周岁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20082) 

尽管不少留守儿童在艰苦的环境中独立自主,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但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上严重缺位,留守儿童亲情缺、 生活缺、 心理缺、 学习缺、安全缺现象突出。(* 安徽留守儿童近四百万 留守女童被强奸现象严重》,《检察日报》2009214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流动人口总数为12107万,其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人口达1982万,占全部流动人口19.37%6岁-14岁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未成年人的43.8%,约868万,15岁-18岁的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儿童的28.8%,约870万。(* 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状况》,撰稿:李庆丰 审读:孙宏艳 审定:徐文新,出处:孙云晓网站 http://www.cycnet.com/sunyunxiao/e_edu/e_sj/index04.htm

2000万的流动儿童随着打工的家长来到城市,由于父母工作性质与场所的流动性大,他们同时面临着转学,适应新环境,生活观念转换,与亲人及伙伴分离等情况,流动家庭存在生活质量低、居住环境差、家庭负担重等众多生存障碍。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亟待引起关注。(* 2000万城市流动儿童亟待社会关注》,《黑龙江日报》,20050107) 

3、离异家庭和单亲家庭。婚姻形态与婚姻关系随着社会民主化与自由化的推进发生转变,由于妇女参与社会分工,夫妻地位正走向平等。夫妻彼此尊重,彼此拥有独立的个人空间。同时夫妻关系也因外在的环境变动,面临不同的挑战,如夫妻沟通、外遇问题等。离婚率的不断增加,也造成许多破碎的家庭,引发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等令人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

4、隔代家庭。老年社会的到来,社会养老体系的不健全,社会福利水平不高,再加上居住的困难,子代在养育孙代的问题上遇到暂时的困难,故不少家庭体现为隔代家庭的形式。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流动加速,年轻人外出求学、农民外出打工;离婚率上升;城市多数家庭经济状况不算十分富裕、居住条件有限、社会托幼供不应求、保姆难觅,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致使祖辈在家庭中充当第一任老师就越发需要。同时,现今老年人长寿.衰老延缓.有承担这一义务的可能。

隔代家庭对孙辈的教养不少是情感大于理智,溺爱大于教育,祖辈的姑息纵容、包办代替、百依百顺易使孩子出现两个极端倾向:一个是极端胆小怕事、不合群、寡言少语、应变能力差、性格内向;另一个极端则是放纵欲强、专横跋扈、难以管理。许多老一辈的观念比较陈旧,对科学的育儿观念也不够了解,这可能不利于孩子将来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一些老人文化较低、思想陈旧,甚至会灌输给孩子一些封建迷信的观念,也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二、文化转型与家庭教育

传统的家庭制度下,家庭的维持与延续是高于任何问题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认同“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修身、齐家被视为治理国家的前提。为了让家庭家业旺盛与名望提升,必须牺牲个人的一些欲望或要求,这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因为个人为家庭而存在。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这些传统的家庭行为规则逐渐失去效力,大家庭的结构被以夫妇为主的家庭制度代替,夫妻双方有更大程度的独立,家庭中个人的尊严与价值被得到尊重。这种转向要求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发生现代转变。建立在实用主义传统上的我国家庭教育在目标上在相当一个时期内重智轻德,重视知识灌输,轻个性发展。在家庭教育目标上仅仅是子女的发展和成家立业。在这样目标指导下的家庭教育内容只重子女知识的片面发展,在于“为接受学校教育打好基础”的任务,在于满足家庭中家长为求升学的功利性目的。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目标下,迷失了家庭自身独特的生态,而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而家庭为个人而存在的现代理念要求家庭教育的对象指向家庭中每一个成员,涵盖儿童、青少年、为人父母与为人祖父母者。家庭教育的目标要基于家庭独特的存在价值,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和谐共处,提升家庭生活品质,指引每一个家庭达到和谐与美满。家庭教育目标的现代转型,逻辑地要求现代家庭教育内容进行重大调整。

 

转型期家庭形态多元化,使得家庭教育价值与内涵也莫衷一是。由于家长价值取向的不同,家庭教育中的功利主义、金钱万能、利己自私、追求享乐、讲求实惠,以我为中心等错误倾向不可避免地给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误导。因此,转型期多元文化引起的家庭教育问题值得重视,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探讨研究。

学者柏守逊提出,在家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抓好以下几种教育:(1)市场经济规则教育。一些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坑蒙拐骗,制假造假。危害民众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污染了社会环境。需要对家长开展宣传教育,学习市场经济规则,不仅有利于竞争和发展,而且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2)开展诚实守信教育。诚信是做人的“基准”也是多元价值观必须遵守的规则,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家庭,无论从事何种活动的家长,都应以诚信为本,这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家庭教育需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3)竞争意识教育。有市场就会有竞争,核心是获取效益。但是竞争要合法、有序,不能不择手段。家长学校通过转型期发生的典型案例,开展教育活动,既教学生,又教家长,普及市场经济的知识,最终将使家长得利、孩子受益;(4)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每个家庭成员都会受到巨大压力和冲击。家长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家长适应能力,保持良好心态,这就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柏守逊《转型期家庭教育的思考》)

三、家庭功能变化与家庭教育

在生产力落后的传统社会,教育孩子是作为私生活据点的家庭的内部事务,父母或家族天然地行使教育管理的权利,而不论其是否具有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不再是外界难以渗透和干预的神圣领地。

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社会的专门化分工的发展,以往那种吃穿用住、生老病死、生产与消费、抚养后代、教育与技术传授等一切由家庭大包大揽的状况已发生了根本的改观,以大家庭为特征的“家庭本位”思想正失去市场,家务劳动日趋机械化、电器化、社会化。家庭的教育功能在很多方面(如学科知识的传递、专业技能的掌握等)让渡给专门的教育机构。

然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长期的深远的影响并不能完全被专门的教育机构所取代。现代家庭的发展使家庭原有的某些功能弱化。 同时,现代家庭的发展又强化了家庭的某些功能。例如情感功能,亲子之情、夫妻之情是家庭情感运作的核心。人们发现现代人在情感上相互支持的需要变得更加强烈,现代人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人都更加脆弱。家庭的教育功能并非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已经全部交由学校机构去完成,事实上,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从未在历史上消失过,相反,随着时代的进步.家庭在培育社会新人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更为明显。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形成与培养,高科技背景下人们情感生活的平衡,均有赖于良好家庭的支撑,生育、情感、教育集中为一点即新人的培养与塑造。

目前,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人才还相当缺乏,一些缺乏专门性与专业资格的人员及其附属物充斥家庭教育市场。因此,国家与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来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与指导家庭每一个成员的发展进步。

四、家庭环境变迁与家庭教育

 开放的社会要求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要由传统的封闭模式转变为开放的模式。要打破家庭“城堡”的大门,让孩子广泛接触社会,深入社会生活。以社会生活为“教材”,以社会为“课堂”,支持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经受磨炼,增长才干,以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致使各种竞争加剧,使得一些未成年人基本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锻炼加强,也给未成年人带来了复杂的生活环境和较大的学习压力,心理脆弱。家庭教育中进行合理、有序的竞争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下岗再就业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越来越引起重视。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生产方式的高度现代化,给未来的社会成员在科学文化素质上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教育孩子努力掌握现代文化科学技术,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网络时代使青少年快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更便于相互交流,联络和沟通。然而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也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有的受不良信息的诱惑和毒害,沉缅于黄色网吧,思想消沉,有的在网络诱惑下离家出走,学生出现自残自杀事件也频频发生。不少家长自身未能较好地掌握网络技术,对孩子使用网络技术就不能因势利导,只是盲目忧虑、简单封堵,因而与孩子缺少共同语言,形成新的文化代际冲突,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对抗,孩子轻视父母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说父母是“老土”。如何利用互联网上有益内容教育孩子,这又是家庭教育现代化面临的新课题。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而且呈低龄化、恶性化、团伙化、成人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家庭未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把握好家庭教育的方向和分寸。许多 “问题孩子”,往往是“问题父母”和“问题家庭”、“问题环境”的产物。我们要不断增强民族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高度重视转型期的家庭教育工作,主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资料:

1杨启光家庭教育研究的现代化问题》,《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第9期。

2、孙玉刚《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与社会变迁中的家庭教育》,见《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3期。

3、赵忠心《社会变迁和家庭教育》

4、柏守逊《转型期家庭教育的思考》

5、《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20082月。

6、缪建东《试论我国转型期的家庭教育》,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月。晓岩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