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因素对初二学生社交地位的影响

17年前 [05-02 18:28 周三]

作者:

袁立新/刘丽华
 
 一 研究问题
        家庭是对子女影响最早、最深远的环境之一,因而受到较多研究者的关注。因内关于家庭因素对子女的能力、性格、品德、学习、行为等的研究证明,家庭因素对子女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但有关家庭因素对子女社交地位的影响的研究还较少。
        在社会生活里,每一个人都必须与他人进行交往。社交能力在人的生活与工作中也就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学校班集体是一个社会集体,它有着一定的人际关系与关系结构,学生在班集体中的社交地位是其社交能力的具体体现。学生在班集体中的社交地位有赖于自身的心理品质(章志光等,1982;黄希庭等,1984;夏勇、董奇,1993),反过来学生社交地位的高低也影响了他们的心理、性格的发展(章志光等,1982)。因此,了解影响学生社交地位的因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研究试图使用社交测量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探讨家庭中的一些重要因素,如父母职业、父母教育程度、出生类型、家庭成员数及父母的养育方式等,对子女在班集体中社交地位的影响。
        二 研究方法
        1.被试 广州市一所普通中学的初中二年级6个班, 每班学生数约为55人,共331名学生。
        2.研究材料
    (1) 家庭背景资料 主要了解学生的父母职业与教育程度、 家庭成员数、是否独生等。
    (2)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该问卷为瑞典C·Perris等人于1980编制,在我国试用有较好的信、效度。本研究采用岳冬梅等修订的66题版本。因为我国现在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故删去有关兄弟姐妹情况的7个题目(主要是偏爱因子),剩下59题。 该问卷要求儿童分别就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情况,在四级量表(从不、偶尔、经常、总是)上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答案。父亲量表包括5个因子:1.情感温暖、理解;2.惩罚、严厉;3.过分干涉;4.拒绝、否认;5.过度保护。母亲量表包括4个因子:1.情感温暖、理解;2.过干涉、过保护;3. 拒绝、否认;4.惩罚、严厉。
    (3) 社交测量 通过社交测量法了解学生在班集体中的社交地位。取用两个指标:1.如果你开生日晚会,想邀请3位本班同学参加,你将邀请哪3位?2.如果班里要分成4人一小组进行学习, 你希望与哪3位同学分在一个小组?前者为生活活动指标,后者为学习活动指标。在本研究中,由于每班人数约55人,故学生的社交地位分数按如下标准计分:第一选择为12分,第二选择为10分,第三选择为9分。 这一计分程序是考虑标准分数的正态分布曲线,根据参考群体的大小来确定的(王文科,1986)。
    三 研究结果
    1. 父母职业对学生社交地位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父母的职业分为: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工人、商业金融人员、个体经营者、农民等7类。 父母职业不同的学生,其社交地位两个指标的平均得分见表1与表2。
    表1 父亲职业不同的学生社交地位平均分
    教师 工程技 机关工 工人 商业金 个体经 农民
    术人员 作人员 融人员 营者生活指标 29.25 30.00 29.40 29.07 54.33 23.05 21.38学习指标 27.44 36.83 33.02 27.58 43.67 17.59 11.88
    表2 母亲职业不同的学生社交地位平均分
    教师 工程技 机关工 工人 商业金 个体经 农民
    术人员 作人员 融人员 营者生活指标 27.24 28.58 30.23 30.75 32.79 24.86 26.33学习指标 26.34 32.08 34.48 31.53 23.31 20.82 22.96
    父亲是商业金融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学生社交地位较高,而父亲是农民与个体经营者的学生社交地位较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父亲的职业不同, 子女社交地位的生活指标有显著的差异(F=2.79,df(6,314),P〈0.05),但学习指标没有差异(F=1.90,df(6,314),P〉0.05); 母亲是机关工作人员与工人的子女社交地位较高,而职业是农民与个体经营者的社交地位较低。母亲是商业金融人员的子女社交地位的生活指标较高,但学习指标较低。相反,母亲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子女社交地位的学习指标得分较高。但母亲职业对学生在班集体中社交地位的生活指标(F=0.53,df(6,315),P〉0.05)和学习指标(F=0.75,df(6,315),P〉0.05)都没有显著的影响。
    2. 父母教育程度对学生社交地位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父母的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及以上、大专或中专、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等五类。父母教育程度不同的学生社交地位两个指标的平均得分见表3与表4。父亲为高中、大专或中专程度的学生社交地位较高,而初中以下程度的社交地位较低。差异检验结果发现:父亲教育程度不同的学生,社交地位的生活指标有显著的差异(F=3.42,df(4,318),P〈0.05),而学习指标的差异没达显著水平(F=2.06,df(4,318),P〉0.05)。
    表3 父亲教育程度不同的学生社交地位平均分
    大学及以上 大专或中专 高中 初中 小学及以下生活指标 27.95 30.90 33.86 23.18 21.72学习指标 29.32 32.87 33.76 22.84 13.50
    表4 母亲教育程度不同的学生社交地位平均分
    大学及以上 大专或中专 高中 初中 小学及以下生活指标 29.00 26.50 31.50 31.62 21.52学习指标 37.73 27.74 28.13 33.51 20.28
    母亲的教育程度是初中的学生社交地位较高,小学以及以下程度的则最低。虽然母亲是大学及以上程度的学生在社交地位的生活指标上得分并不高,但在学习指标的得分则是最高的。方差分析表明,母亲的教育程度对学生社交地位的影响并不显著(生活指标:F=1.75,df(4,318),P〉0.05;学习指标:F=0.99,df(4,318),P〉0.05)。
    3. 出生类型对学生社交地位的影响
    在本研究的被试中,非独生子女有72人,独生子女258人。 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班集体中的社交地位进行比较发现:虽然独生子女在生活指标与学习指标的得分都比非独生子女高,但二者在两个社交地位指标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异(生活指标:M[,独生]=30.12,M[,非独生]=25.83,t=1.47,P〉0.05;学习指标:M[,独生]=29.83,M[,非独生2]=26.32,t=0.73,P〉0.05)。
    4. 家庭成员数对学生社交地位的影响
    在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数与学生的社交地位的相关并不显著。家庭成员数与学生社交地位的生活指标和学习指标的相关分别为:-0.25、0.007。
    5. 父母养育方式对学生社交地位的影响
    父母的养育方式是被研究最多的家庭环境因素之一,对子女的成长有重大的影响。学生在班集体中的社交地位与其心目中的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见表5。
    表5 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社交地位的相关
    养育方式维度 生活指标 学习指标父 情感温暖、理解 .222** .297**
    惩罚、严厉 -.105 -.115*亲 过分干涉 .021 -.026
    拒绝、否认 -.136* -.206**
    过度保护 -.028 -.031母 情感温暖、理解 .194** .268**
    过干涉、过保护 .008 -.070亲 拒绝、否认 -.042 -.131
    惩罚、严厉 -.104 -.143
    注:*—表示.05水平显著 **—表示.01水平显著
    由表5可知,父亲与母亲的“情感温暖、 理解”因子的得分与学生的社交地位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而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则与学生的社交地位有显著的负相关。说明这几种养育方式对子女在班集体中的社交地位有影响。而父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与学生的社交地位存在负相关或轻微的正相关,都不显著。
    四 讨论
    1. 父母职业、教育程度与学生社交地位
    父母的职业和教育程度被认为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两个重要指标,对孩子的学习、品德、自我概念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发现,父亲的职业与教育程度对子女在班集体中社交地位的生活指标有显著的影响。父亲是商业金融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学生社交地位较高,而父亲是农民和个体经营者的学生社交地位较低。但母亲的职业与教育程度对子女的社交地位则没有显著影响。说明父亲职业对子女的社交地位的影响较大,而母亲职业的影响则较小。这可能与父、母亲在家庭教育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有关。在我国的一般家庭里,母亲较多关心子女的身体发展、学习成绩和品德发展,而父亲则对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由于受男主外而女主内的观念影响,父亲需要与外界有更多的交往,这可能也是造成父亲对子女社交能力有更大影响的原因。不同职业和教育程度的父亲的社交行为以及对子女教育的取向可能存在差异。如对金融商业人员而言,社交对他们的工作有重大的意义,他们也就较重视社交和较多与他人交往。对农民来说,工作主要是面对土地而不是面对人,与他人的交往也就显得不重要和较少。父亲对社交重要性的不同认识会造成对子女教育的取向差异。此外,子女会通过模仿父亲的行为,学习到社交的行为。
    2. 出生类型、家庭成员数与学生社交地位
    出生类型与家庭成员数是两个有密切关系的因素,独生家庭的成员数相对非独生家庭而言要少。在本研究的被试中,独生家庭的平均成员数为3.18人,而非独生家庭的平均成员数为4.27人。在理论上,大家庭里的孩子有机会与家庭的其它成员进行交往,从中可以学习到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因而在班集体中会获得较高的社交地位。而相反,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的交往,同时受到家人的骄宠,性格较孤僻、不合群,都不利于他(她)在班集体中的社会交往地位。但本研究结果没有支持这一假设。究其原因,可能与今天对独生子女教育的观念改变有关。在独生子女政策的初期,父母对独生子女的养育方式一般较为娇纵、溺爱与过度教育,使当时的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小皇帝”,这是造成当时独生子女性格出现诸多缺点的重要原因。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父母们意识到对孩子过分溺爱所造成的问题,因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现在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性格、社会适应等方面可以说各有优缺点(张履祥、钱含芳,1991),由于性格等因素造成的独生与非独生学生的社交地位的差异可说是越来越小。此外,独生子女虽然家庭中缺少交往的机会,但可能会使其在学校里更愿意、更主动地与他人交往。所有这些,都可能弥补了出生类型与家庭成员数的影响。
    3. 父母养育方式与学生社交地位
    父母的职业、教育程度对子女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养育方式的中介。因此,父母的养育方式是对子女行为影响最大、最广泛的家庭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子女在班集体中的社交地位有显著影响。不管是父亲或母亲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养育方式都有利于子女在班集体中的社交地位;而相反,若父亲过分严厉,动不动就惩罚子女,常否认子女的观点或拒绝其正当要求,都不利于子女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社交地位除了有直接影响外,可能还有间接的效应。良好的学习成绩、积极的态度和行为、良好的人格特征可以使学生获得较高的社交地位(黄希庭等,1984;夏勇、董奇,1993)。父母对子女适应的养育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不仅有利于发展子女积极的社交态度,直接影响子女在班集体中的社交地位,还有利于子女良好学习成绩、学习态度、行为及人格等因素的形成,间接使其获得较高的社交地位。相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不适应的养育方式既不利于儿童的良好性格与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儿童社交能力的养成。
    五 结论
    1. 父亲的职业、教育程度对学生社交地位的生活指标有显著影响,但对学习指标的影响不显著。母亲职业与教育程度对学生社交地位的影响不显著。
    2. 出生类型、家庭成员数与学生社交地位无关。
    3. 父亲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养育方式都有利于学生的社交地位,而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社交地位。
    1.章志光等:《个人在班级集体中的地位及其对品德影响的心理分析》,《心理学报》,1982.2
    2.黄希庭等:《大学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心理学报》,1984.4
    3.夏勇、董奇:《影响男性青少年社交地位的可能因素的研究》,《社会心理研究》,1993.3
    4.王文科:《教育研究法(再版)》,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6
    5.张履祥、钱含芳:《独生子女非智力人格因素特点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4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