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预评二等奖:“你能行”

16年前 [01-14 10:51 周一]

“你能行”

——培养小T克服过分依赖习惯的家庭教育指导

 

上海市闵行区航华第二幼儿园   沈亮

 

一、个案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在一个家庭里往往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围着一个孩子转。一些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父母总是为能给宝贝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而引以自傲。于是宝贝生活被照料得极其精细,凡事都有保姆管着。他们认为,这些生活小事,宝贝将来会不会也没关系,只要让他具备成就大事或者赚大钱的能力就足够了,就这样,宝贝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习惯。有的家长习惯于伺候宝贝,如果不给他伺候宝贝的机会,他内心反而会十分难受。宝贝被这样的家长宠惯了,就会很聪明地见人下菜碟,专门拣软柿子捏,只要一到最疼爱他的家长面前,就会变得特别依赖。

对父母过分依赖的孩子,容易事事依赖他人,这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过分依赖父母和他人的孩子表现出许多不成熟的迹象:如胆小、怕事;遇事退缩;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经不起挫折和失败;人际交往能力差、自我封闭等。在生活中,他们就不能独立思考,缺乏创造的勇气,并且好吃懒做,总是陷入犹疑不决的困境。因此,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转变此类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教育方法,从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来培养孩子独立自信的良好个性品质,使他们和其他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二、个案基本情况

孩子姓名:小T,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20033,就读于航华第二幼儿园小班

三、孩子主要问题

在幼儿园里孩子通常表现得比较安静的,不会自己吃饭、穿衣、如厕;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事情没做好就好发脾气,会大喊大叫;平时不声不响,上课时也不爱举手发言,更不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同伴交往,缺乏自信心。孩子在家中也不肯自己吃饭,要大人喂,特别是外婆;大小便时一定要大人陪着,自己不会拉裤子;睡觉时要妈妈或者外婆搂着才能入睡,大人不睡他也不肯主动上床;在家比较喜欢画画,但三下五除二就了事了,让他在涂地好点就不愿意了。

他会常常说自己“没有好朋友”“同学不跟我好”“他们不跟我玩”“他们不喜欢我”;在做游戏时总不知道玩什么好,会问老师“我玩什么?”自己吃饭穿衣时总是说“我不会”“我穿不好”“你帮我”等。

四、孩子生活背景

该幼儿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外公外婆都是退休工人,父亲33岁,大学本科,母亲30岁,硕士研究生。属于三代同居的主干家庭生活模式。外公外婆都有固定的退休工资,父亲是一家电子仪器公司的技术经理,母亲是一家市级医院的科室主任。因此家庭的经济条件非常优越,也是从外地迁入本市的。

在家时孩子一般都呆在家里自己玩,没有窜门的习惯,晚上到小区里散步也不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基本没有与同龄孩子交往的经验。在双休日时父母有时会带孩子去公园、娱乐场所等地方玩,偶尔也会带孩子到父母的同事家中玩。孩子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拼图游戏,有空时,也喜欢和爸爸玩走迷宫的游戏。孩子从出生到2周岁都在外地生活,主要有外公外婆带领,后来父母在上海买了房子,全家又举迁至上海的近郊,全家五口人就居住在一起,孩子也从来没有上过托儿所。

五、个案成因分析

1、孩子在未入园前,生活非常的单一,接触的人非常少。孩子常常仅局限于自己的亲人,而且祖辈的带养,使孩子没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且,语言沟通也非常缺乏,孩子一不如意就要发脾气,当事人都事事顺着他。

2、孩子的家庭生活也是比较单一的。父母常常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仅有的一些社交活动也常常建立在父母活动的需求上。在外出游玩的过程中父母也常常只注意满足孩子玩的兴致,而忽略了对孩子的一些教育。

3、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虽然父母与孩子居住在一起,但因为父母的工作都比较繁忙,平时基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大部分时间把孩子全交于两位老人照顾。由于隔代,老人比较宠爱,小T就成了“小皇帝”,一切满足于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没有原则没有条件;包办孩子的一切,一味照顾,本来孩子自己可以做的或应该做的也不让孩子自己做。另外,孩子的父母只顾自己的事业,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疏忽,存在着这些事他以后长大了会自己做的错误教育理念,对祖辈的不当做法不及时纠正,家长间的教育缺少沟通。

六、解决家庭育人环境的主要措施

1、进行家访。要与孩子的父母亲多沟通,表明老师在学校对孩子十分关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与该年龄阶段孩子的各种特点,希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主动学习现代先进的教育行为及教育方法。

2、开展及时、有效地家校联系。我们可以利用来园、离园时的机会,或者通过网络交流这一载体,交流孩子近期的一些状况,解决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与困惑,指导家长统一教育观念与教育措施,创设共进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孩子早日体验生活,克服依赖、建立独立与自信的良好品质。例如,从教会他做简单的生活活动开始,让孩子在各种小事中学会克服困难与挫折,建立自信获得成功,从而克服过分依赖的习惯。

3、确立短期目标。认真指导家长要坚持培养孩子良好各种生活习惯,分阶段帮他树立短期易达到的目标,使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4、有意识地让孩子为集体、为家庭担任一些简单工作。如在幼儿园可以让孩子做值日生、在家中可以让他做小小整理员等,一旦其能完成就予以表扬,以提高孩子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体验快乐。

七、具体个案指导

事件一:

午睡起床,孩子们都在自己学穿衣裤,小T抱着自己的衣裤子不动,老师走过去问他为什么不穿,他就看着老师说:“我不会,老师帮我!”。老师知道他前段时间已经初步学会了,就不厌其烦地再次教他先认清前后,再把两脚分别伸进去就可以了。他学做了,但眼睛却看着其他小朋友,心不在焉。由于伸腿的时候眼睛没看,两脚伸在一个裤腿中,让他重穿,他就发脾气了,说:“我不会吗,你不帮我的,我不穿了!”于是把自己所有的裤子都脱了,光屁股坐在了地板上,眼睛朝着老师看。

现象中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发现孩子并不是自己不会穿裤子,而是不愿意自己穿,想要依老师,希望老师帮他穿。

其次,当他的依赖心理得不到满足时就出现了耍无赖的行为,他想用这种方法来达到他的目的。

(一)学校教育指导策略

1、耐心教育,告诉孩子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让孩子知道发脾气是没用的表现,是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的,只有自己动手做,才能把事情做好。

2、再次教孩子正确的穿裤子方法。我们让孩子看看其他幼儿都在自己学穿,相信他也能自己穿好的,但在穿的时候眼睛要看好自己的裤子,这样就不会伸进一个裤腿了。

3、帮助孩子共同穿好裤子。孩子刚发好脾气,还不肯完全自己动手,因此,老师可以适当指点一些孩子容易出错的地方,边穿边鼓励他,直至孩子自己穿好获得成功。

4、及时鼓励。当孩子自己穿好裤子后,在全班面前表扬他,让他感受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同时让他大声的说:“我自己会穿裤子了,我不发脾气了。”

(二)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1、了解孩子在学校生活中所表现的一些状况,树立与孩子平等沟通的教育新理念。可以先让孩子说说自己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与出的状况,让他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谈谈孩子的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出现的。

2、多创设让孩子自己操作锻炼的机会。在家里每天起床或入睡时让孩子看看裤子的特点,学一学穿裤子的方法,也可以自编一些生活小儿歌,引发孩子自己穿着的兴趣。

3、为孩子确立短期内的目标,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对孩子的要求不要一下子提得太高或太多,不要让孩子感到要达到目标是非常困难的事。当孩子获得成功时家长要及时表扬与鼓励,要让他感受到自己做事的快乐。

4、及时遏止孩子的耍赖行为。当孩子依赖成人的行为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往往会采取无理取闹的方式来“威吓”成人,这时我们家长要采取一致的教育方式,不要让孩子的这种不合理的愿望得逞。我们家长可以先采用冷处理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帮助。这样,当孩子多次发脾气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时,他自然会放弃采用这种手段,从而到达家长的教育目的。

事件二:

孩子们在做游戏了,小T搬着椅子左右张望了一下就走到老师面前说:“我玩什么?”“他们不要我玩!”

现象中的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游戏中自己没有目的,不会自己作出选择。

其次,孩子不会主动与其他孩子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别人没叫他或者没主动和他一起玩,他就觉得别人不要他,不跟他好。

学校教育指导策略:

1、给孩子思考的时间。让他先观察游戏的内容,想想自己想玩什么,或者什么东西没玩过,想好后能告诉老师自己的想法,老师给予肯定。告诉他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没关系的,不要怕。

2、建议孩子主动和其他人说:“我和你一起玩。” 依赖性强的孩子往往由成人帮他们设计或规划好活动的目标与过程,他自己就缺乏主动性,因此,如果孩子能跨出“我和你一起玩”这一大步,愿意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

3、利用同伴间的互动。孩子和孩子间常常有说不完的话,我们就可以利用能力比较强的孩子,让他们主动问问小T的想法,主动与小T一起游戏,逐步纠正孩子由于过分依赖而导致的胆怯心理,从而学会自主。

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1、家长要了解孩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家长要知道过分的保护、包办,会使孩子形成依赖的习惯后而难以自立。在这种过度的保护下,孩子按家长提供的模式生存,其结果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立与成长,使孩子对自身的生活很难把握。

2、创设机会,提供孩子自由表达自己想法与做法的空间。家长在一些有关孩子的事情上多问问孩子“你想怎么做?”“你想去哪里?”“你想玩什么?”等,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而不是一味的接受父母的安排,被动的做一些事。

3、与孩子多交流学校生活中与同伴共处的一些愉快的事情。家长可以主动问孩子在学校里的活动,如“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一起玩了什么?你是怎么跟他说的?”等等,让他感受与同伴共处、自主活动的快乐,从而逐步摆脱对成人的依赖。

八、其它家庭教育指导方法

针对孩子存在的其他一些问题,我们又专门提出了一些家庭教育指导的意见与建议。

(一)            让孩子早日体验生活

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能力,就要从小让孩子体验生活,投入到生活的劳动和艰辛中去,让他们早些明白: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幸福是靠奋斗争取的,父母对自己的爱,长大后要给予回报的。只有让孩子真正掌握了生活知识和本领,并真正付之行动后,孩子的自立能力随之增强,对他人的依赖也就会减少。

(二)            不要把孩子看成是弱者

想让孩子坚强,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弱者来看。家长必须改变对孩子包办代替的态度,多给孩子自主的机会。家长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你能干的,我决不替你干;你不会干的,我教你干;你让我干的,我要考虑该不该干。家长要了解孩子生活上的依赖会阻碍学习上自强精神的形成,也是孩子形成软弱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要明确善于自理的孩子是坚强的,遇到困难时,他会用自己的能力去处理这些问题。

(三)教会孩子正确看待失败

在人的一生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在优厚的物质环境和家长的保护圈中,不知道什么是苦。对孩子来说他们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次微小的失败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小的打击,会使他们不知所措、失望退缩。那么我们家长首先要告诉孩子的是:失败不可怕,你要勇敢,你一定会做得更好。

九、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

通过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孩子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家长间也达成了一些共识:

1、要制定规矩,但规矩不能太多太严。孩子在家中无理取闹或有不好的行为时,家长不可放纵孩子,而且要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以便共同遵守规矩。即使家长违规也要自觉惩罚,让孩子懂得规则的严肃性。另外一旦定了规矩,除非特殊情况都要坚决执行,不可“心慈手软”。如果要给孩子放松的机会也要提出放松的条件,保持执行规则的灵活性。

2、要激励孩子,不吓唬孩子。从成功的角度看,激励孩子有利于孩子成功,吓唬孩子不利于孩子成功。因为激励孩子可以让孩子精神振奋,充满希望,使孩子处于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能调动孩子的信心,有利于融洽的亲子关系。而吓唬虽然短时间内能让家长看到效果,但容易增加孩子的恐惧心理,使孩子形成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的性格,也会造成亲子间的不信任。可以用以下激励方式:

多用激励语:如“你能行!”“你一定能成功!”“我永远相信你!”等等。

多用激励性的身体语言:如微笑、点头、拥抱、竖起大拇指等。

肯定孩子的成绩,表演孩子的点滴进步。

帮助孩子获得成功,让孩子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

适当的用孩子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

3、要克制自己,不乱发脾气。我们家长仔细想想,当一个错误已经发生时,你发再大的脾气也是于事无补的,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另外经常在孩子身上乱发脾气,将为孩子做出不良的示范,不知不觉中孩子也及有可能成为脾气不好的人,因此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家长要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脾气是可以控制的。

十、个案研究的效果与反思

1、从孩子的进步来看是我们家长家庭教育方法上的问题导致了孩子一些不良行为与习惯的出现。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从教育观念这个根本上下功夫,我们虽然为孩子做了这么多,但都没做到点子上!现代许多家庭教育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观念的不适当与陈旧。因此正确而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十分重要的,是每个现代家庭最需要、最重要的财富。

2、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刻不容缓。多数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已经够深刻了,也愿意担当教育子女的神圣使命。但是,他们还找不到正确的教育方法,不知怎样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好孩子,有的家长对家教知识竟然还是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家庭教育完全依赖于随心所欲。因此,作为家长在成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者之前、之后,都要学习教子的相关知识,成为合格的教育者。

 

附:成功教子17不要

1、            不要瞧不起自己的孩子。

2、            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3、            不要定不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4、            不要急于帮助孩子。

5、            不要人前训子。

6、            不要强迫孩子立刻盲目地服从你。

7、            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8、            不要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9、            不要把孩子当作出气筒。

10、       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

11、       不要包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12、       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13、       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家长的分歧。

14、       不要言行不一。

15、       不要放纵孩子。

16、       不要用辱骂来惩治孩子。

17、       不要生气时训导孩子。

——摘自《成功教子丛书》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