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基础,若没有这个基础,一切的管教策略和方法形同空谈。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要开启和增进亲子沟通的管道。 沟通的障碍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形式大致上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可以发现父母与孩子常常有诸如此类的沟通: ●看看你一天从早到晚都在外面鬼混,每天三更半夜才回家,为什么不能早点回家呢? ●房间老是这么乱,什么时候才要整理? ●嘿,不要忘了喂小狗哦! ●学校作业做完了吗?不要老是要我提醒。 ●吃完饭,碗筷要自己收,为什么总是要父母来做呢? 然后,父母可以听到孩子的回答:“好啦!我会做”“知道啦!真啰唆”“没问题,我会处理”,相信这样的亲子交谈并不陌生。父母与孩子为了日常生活琐碎的事情而一问一答的交谈方式,我们称之为“交易式沟通”。当然,父母与孩子生活免不了会叮咛孩子这些琐碎的事情,但是如果父母与孩子间能建立良好与正向的亲子关系,这些事情的询问可以让父母与孩子做较深入的沟通,亲子可以彼此分享感受、交换意见,而发展出互重、互谅的关系,而不是造成令子女感到反感、厌恶的“交易式沟通”。 通常父母与子女沟通时,虽然很愿意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接受孩子的情绪,不过常常无意中流露出某些传统的角色而造成亲子沟通的障碍,扼杀了孩子情绪表达的勇气。一般常有下列七种传统角色会影响亲子沟通的顺畅,值得父母留意。 一、指挥官的角色(指挥者) 有些父母面对哭泣的孩子时,会自然地警告孩子说:“不准哭,再哭就……”相信这种情况父母们并不陌生。父母有时候会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当面对孩子有负向情绪困扰时,可能在行为和交谈中采用了命令的语气来企图消除孩子负向的情绪,如: ●放轻松点,不然气坏了自己身体。 ●我会对你说那样的话吗? ●我跟你说过了,叫你不可以和他来往的。 ●如果你再那样说一次,我就…… 父母这种命令的语气,虽然心存好意要帮助孩子解决困扰,但命令的语气往往造成孩子心灵的威胁,而扼杀了孩子表达的勇气。 二、安慰者的角色
当父母视自己是孩子安慰的来源时,通常并不真正参与孩子困扰问题的处理,而只是帮助孩子得以宣泄情绪。安慰型的父母认为对困扰或受创伤的孩子轻拍肩膀,对孩子保证或是给孩子一杯热腾腾的鸡汤就可以解除孩子困扰,达到安慰孩子的目的。这样的父母最常对孩子说:
●如果你能放轻松点,也许你会好过些。 ●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放宽心! ●这是成长中必然的挫折,很快地会渡过难关。 ●只要仔细思考,我想你能了解困难在哪儿。
三、道德家的角色(说教者)
| ||
七、心理学家的角色(心理分析者)
类似扮演一位心理学家的父母善于发觉孩子的问题,并加以分析、诊断,常告诉孩子问题所在,而且常常将问题归于孩子身上,于是可能对孩子说:
●问题在于你自己放弃努力,让他超越了你。
●为什么你要采取这种不好的方法呢?
●我想你太在意老师的看法了。
●你不觉得自己太在乎是否受别人欢迎吗?
在交谈中,父母会反复地指出问题的来源都是孩子自己造成的,反而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
虽然父母在与子女沟通中,企图灌输孩子正确的观念,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但很不幸的是,父母采取的方法,却常常导致亲子沟通的障碍。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传统的角色,反而传递着令子女沮丧、受挫的信息,那就是:孩子,你错了。很明显,类似这样的沟通并不能为父母与孩子建立开放式、鼓励性的正向沟通,反而扼杀孩子表达的勇气,剥夺孩子对做决定的学习,以及负责任的行为的机会。
由于社会的变迁,过去尊卑有别的权威式人际关系,已转变为民主平等式的人际关系,以往父母对孩子使用的奖赏、训斥、威胁、说教甚至惩罚的管教方式,在现在讲求民主平等关系的社会中,已渐渐失效了。遗憾的是,大多数的父母仍未察觉到。于是,父母自以为了解孩子,但对孩子的行为、动机和情绪感受却茫然无知。也许可以举出许许多多教育或心理学的策略和技巧,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作为基础,则一切仍是空谈。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有赖于彼此拥有顺畅的亲子沟通。而促进彼此沟通顺畅的方法是什么呢?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字:“倾听”。父母何不从倾听孩子说些什么开始呢?相信如果孩子能倾吐出心中的困扰或问题时,他的问题可能已解决一大半,而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就在此时萌芽、成长、茁壮。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