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如何看待隔代教育观念

16年前 [09-11 15:44 周二]

编者按:今天,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刊杂志和网站越来越多,可家庭教育冲突却是有增无减!究竟,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才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
案例回放:
      5
岁半的江江爱上了折纸,目前市面上流行仿真折纸书,一张平平的布满杂乱花纹的纸,经过几番折叠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小猴、小猫、小船……过去这对于江江来说就象是变魔术,而现在,江江自己也能在妈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魔法消失了,但江江更自信了。妈妈给江江买了许多仿真折纸书,江江的成果堆了满屋,快要泛滥成灾了。外婆对妈妈的做法很不满,认为现在的孩子,玩具越来越多,但是却越来越不懂得珍惜。而且外婆觉得这些玩具对孩子一点好处也没有,外婆是个注重品德教育的人,认为勤俭、节约、朴素、合群的心理品质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而妈妈是学学前教育的,有皮亚杰撑腰:学前儿童的心智是通过操作、运算过程建构起来的。妈妈和外婆的分歧总是以各执己见,不欢而散结束。江江当然是最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妈妈偶尔下班迟一点,回来晚了,江江就会觉得无比失落。这么一来,外婆更不满了,孩子太黏妈,适应能力肯定差,将来怎么适应社会?除此之外,外婆也感到很失落,女儿和外孙是她生活的重要内容,她一心都是想为他们好,为了外孙的将来着想,但是她的好心却不被认可,她在想,是不是自己真的老了,跟不上时代了?她难过得干什么事都没有心情了。
  对妈妈说的话: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个话题,老年人是凭着几十年的人生经验总结出来的,勤俭、节约、朴素、合群,它实实在在,可以保护你平平安安走过人生。仔细想想,当你不得不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时,唯一的期望不就是希望他一生平平安安吗?折纸也许的确能帮助孩子建构心智,可是,目前为止,意识发展的具体过程仍然是一个黑箱,皮亚杰的理论也只是思辩、类比,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证实,而且皮亚杰也没有具体提到折纸有利于儿童思维的建构。妈妈支持孩子折纸,只是对皮亚杰的操作概念的演绎。更何况,理解他人(外婆)的心意、站在他人(外婆)的角度看问题,不也是一种思维的运算吗?而且正是处于江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主要发展任务,学前教育专业的妈妈怎么会放弃了这个以身作则,激发促进孩子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机会呢?
  
    对外婆说的话:
     
外婆、外婆想一想,您是个勤俭、节约、朴素、合群的典范,但是,仅仅因为外孙和女儿的不认可,您的情绪、您生活的平衡就完全被打扰了,这就是合群吗?环境的反应不适合您,您就不满意。如果您的小外孙和您一样,他的心理、他的生活会得到真正的平静吗?到底怎样才能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您的女儿和外孙都需要您的人生智慧指引。
 
   孩子你需要什么?
     
外婆对妈妈的不满,往往以批评江江的形式表现出来,江江以为外婆不喜欢他,他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因为妈妈完全地接纳他。可是江江,你不能永远躲在妈妈的身边,要知道,中国传统教育的经典形式就是考验,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对不起,你一定听不明白,但道理很简单,挫折背后藏着机遇,逃避挫折,也就失去了领悟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机会,也就失去了炼就坚强人格的机会。实际上,坚强人格的内涵很简单,就是宽容,能够在争执的同时看到相亲相爱的情形,能够在批评背后看到进步的可能性,能够在嘲笑背后看到幽默的技巧,能够在非难背后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你发现自己折好的东西被当成垃圾扔在垃圾筒里,你着急得几乎要哭了,那是你的宝贝,你很在乎它们,你并不完全象外婆说的那样,不懂珍惜。也许你只是不懂得珍惜的艺术。你的创造物越来越多,总有一天会把房子挤满的。难道你要象天方夜谭故事中的墩布尔(一个守财奴)一样积累你的财富吗?你应该想想这些财富的真正价值在哪里?应该想想如何管理它们。

    当你折好了一只寿桃,你乐颠颠地跑去送给外公,当你折好了一只靴子,你忙不迭地请爸爸试穿。也许折纸对你而言代表了创造的能力,代表了给别人带来快乐的能力。但是,江江,你总有一天会知道,外公和爸爸并不是因为收到寿桃和靴子而高兴,这些桃子和靴子他们既吃不了,也穿不上,摆也没地方摆。他们是因为发现你的能干,感受到你的快乐,感受到被你关注而快乐,他们是因为爱你并且被你爱,所以快乐。你应该继续努力,创造出更有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小结
      从对孩子的行为解读中,笔者总结出个人发展的三个目标:宽容的品质(去自我中心)、对自我价值观的反思意识(好奇心),创造(冒险)的能力。这三种发展目标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宽容(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是发现差异,引发反思(好奇心)的基础,反思(好奇心)为创造(冒险)提供动机,创造(冒险)成果肯定了宽容(去自我中心)与反思(好奇心)的价值。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被切断,发展也就随之停止。固执己见的教育者掌握着过去人类集体创造的智慧、自我中心的孩子拥有着敢于冒险的精神,但他们都不能独自完成发展的任务,只有彼此宽容,通过沟通,才能激发反思,成就创造。与其他物种相比较,人类的童年期特别长,儿童与成年人共处的时间特别多,无形中为他们彼此了解,彼此学习,完整地认识人的存在造就了机会,也成就了人类成为最有智慧的物种。
      但是,这一优势有可能由于科学技术为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物质享受,人类过分为自己的科学技术和理性思维骄傲,自信膨胀而消退。成年人自以为是地担任起了全部的教育责任,而无视儿童的创造性精神的价值。作为教育者的成年人与儿童的沟通越来越呈单向发展。缺乏创意的成年人感到教育责任的负担越来越重。而儿童则由于仅仅需要服从,无须承担责任,而失去了学习、与发展的兴趣,与此同时却背上被指责为不求上进或不务正业的精神负担。
      目前国内的教育的确需要改革,但不是给孩子减负,而是应当给成人减负。适当激发儿童的责任感,激发他们敢于将自己的独创性充分表现出来,用他们的兴奋情绪感染成年人的创造热情,用他们的古怪念头激发成年人的反思意识和创造灵感。而成年人则应当以游戏的态度以对儿童来说相当于魔法的智慧在与儿童互动的游戏中取胜、在生活中为儿童创造惊奇,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模仿学习意识。只有这样,人类的智慧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而不是停留在原地,仅仅反复地咀嚼祖先的遗产,或依靠生产出越来越多的物质享受来寻求满足。
      回顾文章开头的问题情境,解决之道也在于外婆、妈妈和江江都有必要检视家庭教育的完整目标,重构家庭教育的责任归属。在一个家庭中,每一个人都仍然处于发展之中,宽容、反思(好奇)、创造(冒险)仍然是每个人的发展任务。并不会因为年老而终止,并不会因为成为专业人士而终止,也并不会因为年龄小而享有特权。相应地,在家庭教育中,每个人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并不会因为年老而退休,并不会因为成为专业人士就可以独当一面,也并不会因为年龄小而受到歧视。江江对妈妈的依恋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中心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具有风险的尝试,这有可能会使他走上一条片面追求智力发展的道路。外婆也许应当反思自己为什么不受外孙欢迎,是不是没意识到外孙喜欢折纸是由于思维发展的内在需要引起的。而妈妈也应当信任外婆的人生智慧,理解外婆的用心良苦,引导江江走上一条更为整合的发展之道。外婆与妈妈又何尝没有一点自我中心呢?当外婆、妈妈、江江认识到共同的发展目标,学会了彼此欣赏、彼此借鉴、彼此学习。情况一定大不一样。但这一切都还是设想,对设想的验证需要全家人共同行动起来,从重新认识彼此的价值开始。


来源:http://www.yhjk.cn/ReadNews.asp?NewsID=561
录入:LLD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