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引导家长走出隔代教育的困境

17年前 [05-04 00:48 周五]

 

 作者:新芝小学   冯瑛
 
“新学期开始,我接了一个新班级。其中有一个学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问她原因时,不是说忘了,就是没带来。我通过家访了解到,因为父母工作较忙,她由外婆照顾。谈到孩子学习时,外婆说:‘我也不识字,问她完成作业了吗?她说做完了,到底做没做、对不对我也不知道。就是孩子作业做完了,我这个文化水平又咋能辅导的了呀?’听了老人的这番话,我琢磨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打下好的学习基础,将来会是怎样的呢?”以上是我们一个教学经验有十多年的老师所言。
 
我们学校所服务的芝红社区是一个老社区,老人居住较多,年轻小辈为了图舒适,把孩子交给祖父辈养的现象较为突出,每天早上和下午接送孩子的家长有许多是老年人。偶尔看到一两张年轻的面孔,一询问多半是家中的保姆或托管中心的服务人员。传统的隔代亲养育方式下出现的误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请看几个小片段:

镜头一:学生丁某某课堂作业时游荡不专心结果没完成,放学后(下午2点半)老师叫他留下来完成,丁某某的爷爷来接孙子,无视学校保安的拦阻,径直走进办公室,不问原由,一把拉起孙子的手说:“我们回家去!”结果到第二天这个学生不但课堂作业没完成,口头背书也完不成。

镜头二:学生顾某某刚入学时劳动很积极,每次主动要求擦黑板,扫地。可过不了多久,老师就发现每次值日的时候她在外面玩,问她怎么不做,她理直气壮地说:“有外婆在做,我就不用做了。”老师傻眼了,到教室一看,她的外婆正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扫地,老师进去劝阻,她竟然说:“孩子太小,扫把还不会拿,扫不干净又扫得慢。”这样的包办代替孩子的自理功能还不退化了?

镜头三:有一次我去家访,进门看到学生在地上爬,穿着鞋上床,我忙教育他:别穿鞋上床,看把奶奶的被子都踩脏了,奶奶洗被子多累呀。没料到奶奶说:没关系,让孩子踩吧,踩脏了再洗。由此我联想到这个孩子在学校为什么总是把课桌搞得一团糟的原因了。

我们学校每次开家长会总再三强调孩子最好自己带,可这个隔代教育现象有增无减。究其原因,一方面,这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另一方面,社会现实也使得隔代教育必不可少。当中青年人都在忙着赚尽可能多的钱、疲于奔命时,当多数情况下,保姆不职业化,不堪看护重任时,孩子基本上就归爷爷奶奶了。那么既然这种现象无法杜绝,我想就应该着手解决:如何做才能既克服隔代教育中容易出现的弊端,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又能够方便年轻父母腾出精力更好地投入工作,打拼出一番事业这个问题。
 
    一、首先我们要让家长明确隔代教育的弊端,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1、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

老年人格外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儿女容易溺爱和迁就。特别当孙儿女是独生子女时,老人心理上更会有所顾忌——万一有差错闪失,对不起儿女,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孩子犯了错误不及时纠正,还常常满足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在吃的方面,给孩子做专利菜,让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办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整理书、玩具,甚至担心孩子太累,不辞辛苦天天替孩子背着书包上学校……
 
    老人的种种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处处依赖家长,事事以我为中心,全家人都要为他服务,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生气、大发脾气。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得极为自私,胆小娇气,弱不禁风。
 

        2、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比如,当孩子捉来几只蚂蚁要喂养时,当孩子拔起花盆里的兰花要看根是什么样子时,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拆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因为,在他们意识里,玩蚂蚁很脏,拔花是成心捣乱,一辆完美的玩具车更是不能破坏的。他们认为孩子这些出格的做法都是不良行为,必须立即纠正。试想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能形成开拓创新的个性呢?

3、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多数老年人由于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也不爱外出活动。孩子与祖父母朝夕相处,长期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张口闭口说的是成人的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另外,外出活动少,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会造成体质柔弱多病;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胸狭隘、固执、退缩、心理老年化,等等。
 
   二、开办祖辈家长培训班,针对一些祖辈隔代教育容易出现的由补偿心理带来的溺爱现象,祖辈常采用的传统的落后的教子方法等进行剖析。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隔代教育。
 
        让老人们明白,现在的孩子不比过去的孩子:出生盛世,享受着比前辈优越得多的生活条件:大多是独生子女,天然处惟我独尊的特殊地位;生活在以交通、通讯高度现代化的信息社会,成年人垄断信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孩子们的头脑变得越来越复杂。对此,不少老年人觉得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深感费力不讨好。可见,要做合格祖辈,带好孙辈,还要学习新知识,更新旧观念,研究教养学问,掌握现代的家教孙子兵法。这样才可能引领孩子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
 
    三、针对年轻父母的家长培训班
 
现实生活中,隔代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下不少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有不少爷爷奶奶抚育的孩子成就了大业。在奥运会110米栏赛道上一路狂奔,勇夺冠军的刘翔,从小父母为忙于生计早出晚归,他一直寄养在爷爷奶奶家,不仅和老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而且从老人身上学到了许多优良的品质。
 
祖辈家长有爱心,对孙辈十分喜欢,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他们认为孩子应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不必强求一定要这样那样。事实证明,许多由祖辈带大的孩子,身体素质好,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要强于其它孩子。然而,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另外,祖辈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因此,隔代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关键是如何擅用其长,以避其短。
 
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的爸爸妈妈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身的职责。只要你重视,时间总能挤出来的。比如:每天晚饭后和孩子作游戏、讲故事,周末带孩子外出活动。同时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孩子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育儿的读物,与老人交流学习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对老人宠爱孩子等错误的做法,既要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要耐心和老人商量,尽量减少正面冲突。
 
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明确: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所以,既不要为图省事,孩子一生下来就甩给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惯坏了孩子,拒绝老人带孩子,割断祖孙之间的亲情。不论是与老人同住,还是暂时把孩子寄养在老人家中,我们都要注意和老人协调关系,一切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积极解决矛盾纠纷,争取隔代教育取得双赢。
 

    四、学校联系社区,希望社区能组织双休日祖孙俱乐部等祖孙同乐活动,社区图书室、活动室能有一些指导隔代教育的图书、电视、碟片供老人们阅读、观看。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