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拯救“井底之蛙”——谈谈农村的隔代教育

17年前 [05-03 21:41 周四]
  改革开放让农村人走进了城市,与时俱进的思想逐步打破了农村与城市的界限。人们正欢天喜地步入中国的新时代。在这欣喜之余,不知道人们是否和我一样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农村这代富裕了,下代怎么办?
  农村家长为了挣钱,挤到城市里支援各种建设,把他们最亲的两代人留在了家里。众所周知,新中国的农村老人大部分都是文盲,他们没有能力在知识上辅导孙子,旧时的管理方法早已落后;小孩是家中的“独苗”,自然被宠得一塌糊涂,他们的那种无知和幼稚过早的沾上了霸道的习气。因此爷爷管不住孙子已不是笑谈。旧时长幼的伦常在农村已被彻底打破,孙子把爷爷骂得狗血喷头的事时有发生,简直弄得人哭笑不得。尊老爱幼本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何以这般,最应该思考这个问题的该是家长,打骂孩子只能泄愤,无法解决问题。其实,孩子最无辜,他们没有好好的得到爱,不懂得回报爱,违反了成人世界的常规就要受到惩戒,这是不公平的。
  孩子在家得不到成长的快乐和温暖,放假的时间他们就会到电子游戏室里寻找快乐,就会到他们不该涉足的领域去探险。老师们经常都在感慨5加2等于0,这让我想起农村的一句俗话:“三个说客挡不住一个夺客”。五天的教育在两天的周末中败下阵来,我们不禁要反思:教育失败到底是谁的错?
  在这里我并不是拿家长朋友开涮,农村人响应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号召,外出打工挣钱,搞好家园建设,实属天经地义,无可指责。可是,站在教育者的立场,从国家长足的发展考虑,我想提醒一下各位家长朋友: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你们不能完全把教育的重担交给老师来挑。打着信任老师的旗号,而疏于对孩子的关心和教导。这不是做老师的推卸责任。大家都知道,学校孩子多,每班至少有五十多个学生,由于农村师资力量又不是很强大,每个任课教师大多都要教好几个班,管理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是极不容易的。尽管学校一直在努力,老师不断在充电,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课改,努力地做着改善教育的工作。可我们的家长朋友如果在思想意识上没有丝毫改变,认定教育教学只是老师的事情。这种教育是无法形成合力的,老师说得再多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不管怎样
  在这满溢着落后气息的农村,广袤无垠的土地本应留给智者去开垦,才能盛产累累的果实。由于各种因素,年轻力壮的农民朋友(这里面大部分是家长)不愿呆在农村,认为走得越远,挣的钱越多就越有本事,在这片绿色的田野上很难再播撒希望的种子。这种对土地情感的疏离,自然会深深的影响没有传承意识的下一代。现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娇身惯养,象有的城里人那样五谷不分,除了会玩,什么都不会。对于农村孩子而言,我觉得在年少时积累一些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有很有必要的,过早的学会玩乐并不是一件有利于个性发展的事情。
  这群农村的孩子就象暂时住在大井里的小青蛙,他们虽生在需要耕耘的田野,却不知道怎样去耕耘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家长不重视教育,想着虽然孩子没有铁饭碗,但是却拥有打不烂的泥饭碗。即使打坏了也没关系,农村什么都没有,有的是泥,随便都可捏一个,而且有空,还可以到城里舀点饭吃,这就是家长对孩子未来蓝图的设计。他们这种与世无争的思想给孩子的偷懒打好了一个理论基础。孩子到校不是读书,而是混日子。这种“青蛙逻辑”造成大批学生在初中阶段流失。试问:农村的素质教育怎么搞?
  我一直热心于农村教育,但凭借我一人的力量是无法拯救这群“井底之蛙”的。我只想变成一个巨人,振臂一呼,愿能云集天下豪杰共同伸出援助之手,组成一支庞大的救援队,让孩子们跳出井口,奔向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
 
来源:中国语文网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