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隔代教育的作用、问题及对策

17年前 [05-04 00:14 周五]


发表时间:2007-01-11

作者:吉林省关工委副主任  韩云霞   吉林省教育厅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  曹魁珍

    人出生后,首先要接受的是家庭的抚养和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家长们希望得到有效的指导。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担当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处于当今时代,似乎还担负着更多一点责任。然而,我们一提到家庭教育,着眼点往往只是指父母对孩子的亲子教育,却忽略了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的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目前对隔代教育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探讨。

    一、隔代教育客观存在的必然性
    据有关资料表明,为了配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做了一项有关中国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在上海有50~60%的孩子由祖辈教育,在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总数的一半;在全国有近一半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这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是中国特有的国情决定的。尽管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但有统计表明,我国三代家庭仍占家庭总数的37%。儿童年龄越小,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三代家庭所占比例愈大。也就是说,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
    我国之所以有这么普遍的隔代教育现象,和我国社会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城市,孩子父母忙工作,忙“充电”,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自顾不暇,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民夫妻双双外出打工或经商,没办法,只好把孩子丢给老人。还有,随着社会的开放,家庭离婚率也上升,父母离婚后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的也不在少数。而老年人也乐意孙辈在自己身边。老年人最怕孤独寂寞,需要精神慰藉,老少同堂可以满足情感需要,晚年生活也有了寄托。人们常说“孙子疗法”可以充实生活,愉悦身心,焕发青春,增进健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
    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关于祖辈教育的议论,往往是谈弊病,这有失偏颇。事实上,祖辈养育孙辈的贡献绝不逊色于父辈,“军功章”里应有祖辈家长的“一半”。
    (一)隔代教育有可取之处
    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与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相比较,具有不少有利因素。一是祖辈家长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孙辈身上,他们有爱心,对孙辈十分喜欢,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观察他们的表现,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二是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三是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这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宝贵条件。
    事实也证明,由祖辈家长带大的孩子,身体素质好,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证方面要强于其他孩子。
    (二)隔代教育也有不足
    由于祖辈家长在生理和心理上必然带有老年人的特点,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或多或少有距离,所以隔代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
    一是祖辈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会影响孩子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可以说,老年人疼爱孩子是毋庸置疑的“天性”,但是往往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之中,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事事依着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对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也常会无原则地满足。时间一长,孩子会以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人人都得听自己的,稍不合心意就大哭大闹、发脾气,以达到满足自己非分要求的目的。这样没有理性地溺爱孩子,怎么能不养成孩子自私、任性、依赖的个性?所以隔代亲对孩子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对孩子个性和能力的影响。没有健康的个性和独立的能力,孩子长大后会出现种种问题,无法面对社会。
    二是祖辈的过分保护,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应当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和责任感。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少祖辈习惯于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一切事情,使得孩子的手脚得不到充分的运动,孩子的大脑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增加了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孩子一旦遇到困难和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往往没有信心去解决问题,反而产生了愤怒、不满的情绪。
    三是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老年人思想相对落后、保守,观念相对滞后,不太容易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不能很快跟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所以在与孩子相处时,他们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的拆卸行为、尝试行为等一切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比如, 当孩子正兴致勃勃地“拆卸”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一辆完好的玩具车是不可以被“拆卸”的,并且把孩子的这种“拆卸”行为当作一种不良行为。其实,这恰恰是孩子探究事物特点、规律的创新行为的表现。

    三、当前隔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隔代教育的突出问题是:溺爱有余,包办过分,对孙辈教育的主导态度是“疼”,而不是“管”;注重对孩子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忽略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要求往往直接满足,容易忽视在获得满足过程中让孩子学习、探索和锻炼,使婴幼儿缺少大脑发育需要的外部刺激;不注重孩子的户外活动和小伙伴之间的正常交往。
    (一)性格孤僻妨碍成长
    一位家长反映,由于他们夫妻俩做生意比较忙,孩子从小送给爷爷奶奶照管。孩子现在已上二年级了,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与父母也很少沟通,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不理想,老师希望就孩子教育问题得到家长的配合,可是他们却不知该从何入手。
一女同志的孙子快三岁了,两岁时因儿媳打工,把孩子送到农村姥姥家,父母未能陪伴孩子,孩子语言发展较慢,不会说几句话,反而在姥爷的影响下学会了骂人,没办法只好不让儿媳工作,又把孩子接回家,经过半年多时间才基本矫正过来。
    (二)易致亲子隔阂
    有些小孩,从小就是由爷爷奶奶老一辈带大的。一般老人对孩子主动找小朋友玩耍和孩子的户外体育锻炼大多插消极态度,让孩子成天在家里转。到幼儿园,这些孩子不但性格缺陷特别明显,而且不利于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培养,容易导致“亲子隔阂”。因为儿童时期是教育的最好时期,也是父母培养感情的最佳时机。孩子从小就被父母“无缘无故”都甩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孩子幼小心灵或多或少会投下一片“被抛弃”的阴影。
    由于平时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孩子已经习惯了祖辈的袒护和迁就,因此当父母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时,孩子很难接受,以致容易形成亲子之间的感情沟壑和情绪抵触,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再加上父母严格要求或惩罚孩子时,祖辈往往会出面干预,这更使得年轻父母无法及时矫正子女的缺点,既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容易导致家庭关系失和。
    (三)教育内容陈旧
    由于老年人生活的时代与晚辈不同,他们所受的教育与当代人有很大的差异,思想观念比较僵化,知识水平偏低,不能胜任对孩子的教育,农村的爷爷奶奶就更加不行了。据调查,农村75%以上的爷爷奶奶是文盲或半文盲,城镇的文盲或半文盲也占45%左右。由于素质低,见识浅薄,只能将民间流传的儿歌、打油诗、谚语以及鬼怪故事等一些粗俗的东西作为教育内容。有的甚至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东西传授给孩子,使下一代深受其害。
    在隔段教育下,由于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不及时不到位,常常使孩子出现很多的问题,如抑郁与孤独、焦虑与恐惧、嫉妒与怨恨等不良心理,以及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厌倦学习。
    有位家长反映,他的孩子已上小学五年级了,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没有培养学习兴趣,只知道打游戏机,老师劝说听不进去,家长为此很苦恼。据某省一个县级市的8所农村初中的隔代学生情况调查,85%的班主任老师不约而同地反映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提不起精神来,上课不认真,不完成作业,辍学学生中有26.4%来自于隔代监护家庭。

    四、完善我国隔代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当前,中国传统的隔代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探讨建立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当前正值全国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之际,重视发展家庭教育,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育儿能力,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之一。
    要想提高隔代家庭教育质量,唯一的、根本的办法就是努力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
    祖辈家长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条件,才能胜任教育孙辈的重任。
    身体健康,比较有精力,而且心态年轻,乐意养育孙辈,有爱心;
    心理健康,情绪比较稳定,没有精神障碍;
    性格开朗,没有固执倾向,对孩子有耐心;
    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
    不保守,能接受新观念,吸收新知识,学习科学育儿方法;
    对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要求孩子方法适度;
    基本懂得幼儿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常识;
    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文明礼貌;
    喜欢户外活动,能经常带孩子外出游玩,并注意引导孩子主动认识周围世界,亲近自然;
    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并能及时与孩子的父母沟通交流,尽量做好与孩子父母的相互配合,意见一致。
    关于做好隔代教育的对策的几点思考:
    (一)隔代教育的定位与完善
    几乎所有的年轻父母与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都产生或多或少的矛盾。与老人出现分歧和矛盾时,82%的年轻父母想极力说服老人,但其中有36%的不能说服,有18%的年轻父母则不愿影响和老人的关系或碍于情面不说出来。当祖辈因自己的事而争论或吵架时,有73%的孩子表示不知道该听谁的,只能是一头雾水,无所适从,行为规范迷失了方向,甚至成为欺软怕硬的“两面人”,使他们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待父母、爷爷奶奶及老师、同学,在家一套,在社会上又一套。
    建立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父母和祖辈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必须做到相互配合,首先要各自定好位。抚养未成年人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缺少亲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担负起对子女抚养和教育的主要责任。隔代教育是亲子教育的补充,不能替代亲子教育。老人应该自己定好位,既不越位,也不做摆设,做好亲子之爱的润滑剂。要努力做到喜欢孩子,但不溺爱,注意别让不良习惯影响到孩子,因为幼年时期是孩子各方面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许多从小养成的习惯,长大后是很难改过来的。在尊重祖辈家长、发挥隔代教育作用的同时,协调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实施“合作教育”是父母的责任。我们提倡父辈与祖辈要沟通、配合,建立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和谐发展的关系。让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和谐的合作关系,不断通过两代人的互相沟通和共同提高来达到相对的一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我们可以获得父母、祖辈和孩子的三赢:通过隔代教育减轻年轻父母的教育负担,同时满足祖辈家长的乐趣;让孩子从父母那儿感受到严格和理智,又从祖辈那里体验宽厚和慈爱;让孩子在与父母和祖辈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学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策略去对待不同的事情。这种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这也是我们要提倡的和谐发展观。
    (二)办好祖辈家长学校
    办好祖辈家长学校的目标任务是:对祖辈家长进行基本的家庭教育思想、理论、知识、方法的传授与指导,提高角色素养,培养成为合格称职的祖辈家长。其教学应当结合实际,以祖辈家长在教育孙辈实践中急需知晓的教育知识、理论和方法等问题为主要内容。
    办学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由幼儿园、中小学办,也可由社区办,还可由妇联、教育、共青团和关工委等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可以单独举办隔代家长学校,也可以在家长学校中开展隔代教育专题课程;在城市老年大学、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这些老年人聚集的场所,可举办讲座和搞座谈,可以请一些年长有经验的老教授、老专家讲课,也可以介绍交流一些隔代教育搞得好的祖辈家长的好经验;在农村可以集中到一起学习也可以送教上门在家炕头学习。总之,要因地、因时、因需要办学,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这是办好祖辈家长学校的原则。吉林省白山地区江源县几年来成功地创办了“四老”(即老爷爷、老奶奶、姥爷、姥姥)家长学校,办了140多期培养班,有7万多祖辈家长受教育。
    (三)抓好社区教育阵地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的地缘单位,是老年人家的扩大与延伸,是老年人的生活乐园和精神寄托。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从单位人变成社区人,几乎每天都生活在社区。所以要抓好隔代教育,很重要的是要抓好社区教育阵地。
    家庭和社会(社区)是少年儿童生活学习的主要地方,除了上学的7—8个小时外,其余时间大都生活在社区,据统计每年有160天生活在社区。当前状况是放学后,往往学校管不到,家长管不了,社区又无人管。而一些“污染源”又时时处处在威胁着少年儿童。这正是家长操心、群众担心、老师忧心的地方。社区呼唤着关心下一代工作者。
    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强化社区和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责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实践证明,社区能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结合为一体,并在社区领导和管理下开展各项教育活动。这一模式有利于三教形成整体,发挥互促互动效应;有利于挖掘、协助和利用社会各种教育资源为三教服务;有利于少年儿童的统一教育及参加社区各种活动。
    例如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街道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于2002年成立,是由社区各界志愿者参与的,以推进社区居民素质教育为重点,充分发挥社区、家庭、学校三方面的优势作用,形成合力,共同营造社区关心、参与和支持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推动社区家庭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非政府组织。中心利用社区资源,建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儿童早期阅读指导、社区爱心助学等四个基地;成立了法律、文化辅导、心理咨询辅导、妇女儿童工作宣传教育讲师团,基本上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探索出了一个崭新的社区、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模式。
    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街道园辉社区关工委为了解决“5+2=0”这一难题,于2003年创办了社区未成年人周末学校。有380多名孩子参加,占未成年人总数的56%(全社区未成年人680人,其中单无亲子女和“留守儿童”就有280人),还有继续增长的势头。
    可以预料,随着社区的发展与壮大,其社会功能的不断健全,社区家庭教育有利于三教形成整体,发挥互促互动效应;有利于挖掘、协助和利用社会各种教育资源为三教服务;有利于少年儿童的统一教育及参加社区各种活动。
    (四)发挥好“五老”作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抓住社区这块阵地后,还要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紧紧抓住关工委领导下的“五老”骨干队伍。这是一支开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三教结合的骨干队伍,能起到别人不能替代的作用。
    吉林省现有20多万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其中多数是老干部,其次是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也占相当数量。企业还有老工人以及没有职务的老党员。在这支队伍中,有五千多位教师志愿从事家长学校的教育工作,有的当家长学校教员,有的编写家教材料,还有的在社区进行家教咨询工作。四平市铁东区平东街宏大社区关工委与八马路小学配合联办社区家长学校,吸收“五老”80多人参加关工委,配合家长学校开展工作。家长学校的“五老”志愿者利用寒假进行家访,送家教知识到家庭。三年来,共走访500多户,入户送教率达40%以上,开展家教咨询服务80多人次。
    (五)搞好舆论宣传、教育引导工作
    现在家庭教育事业在全国各地正在蓬勃发展,随着中央8号文件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一个宣传家庭教育的热潮开始形成。但往往是宣传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内容,很少有宣传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内容。笔者认为,有关方面应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开展隔代教育的宣传,普及隔代教育知识,推广隔代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祖辈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育子、育孙能力。有关部门可组织人员编写、出版一些祖辈家庭读物,增加隔代家庭的广播、电视节目,以满足祖辈家长这一广大人群的实际需要。还应逐步建立隔代教育的指导网络,多宣传构建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结合好的典型。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