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

17年前 [05-01 16:20 周二]

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吗?不知道。那没关系。我让你看一些报道,你自然就明白了。

20043月,四川省富顺县某镇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一个13岁的女孩,在事先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生下了一个孩子。尚未成年的儿童竟然当上了母亲!

这个未成年就做了母亲被人称作小英的孩子,就是“留守儿童”。

小英的父母四年前就双双到成都去务工,只有春节才回家看看,把小英和弟弟交给小英的爷爷和奶奶照看,让隔代的祖父母来监护孙儿的成长。小英留守在家,被自己的叔父强奸,导致怀孕。小女孩不敢说,也不清楚自己的生理发生了什么变化,可悲的事终于出现了。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和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给长辈或者委托可以委托的人监护的未成年人。类似小英这样的父母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在农村中小学生里普遍存在。仅小英所在的镇中学2700名学生中,就有1600名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只好长期由老人和亲戚代为照顾。

据有关方面的统计,现在全国约有1000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而且这个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在与日俱增。我们该怎么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

如果说我们的教育是那么地追求纪律,追求到“严格有余”的话,那小英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呵护?小英所在学校的校长说:“当初没有发现她和别的女孩有什么不同,我们现在感到特别内疚,如果细心一点,事情一定不会到这步。”而这期间小英一样上体育课,一样和同学们一起参加长跑。

与小英生活在一起的爷爷说:“平时家里的粗活重活都是小英帮我们两个老人干,就在孩子出事的一个星期前,8岁的弟弟突然发高烧,小英还背着弟弟去医院看病,来回走了20多里路,她自己都还是个娃娃,哪个晓得她肚里会有个娃娃嘛。”

孩子不懂事,孩子连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会给她带来什么后果都不明白,直到突然出现剧烈的腹痛、呕吐才被祖父母送进镇卫生院,从而生下一个小孩。

13岁儿童做母亲的事件至少让我们想到两点:一点是监护权的缺失,正是由于孩子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而把监护交给亲戚、交给学校,亲戚和学校又不能有效地对孩子监护,留守的孩子在受到伤害时,往往不易被及时发现。另一点是,中国的学校,对性这个问题是忌讳提起的。别说是小学生,就是到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学校也没有开设什么象样的有关性方面的课程,我们的孩子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是怎么来的。不知道男女为什么有别,区别在什么地方。不知道怎么来应付发育时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我周围家有女孩子的朋友对我说过,他们的女儿第一次来月经,不是从学校学到有关女性生理的知识,而是从自己的母亲那里学会如何应付的。即使我是个父亲,女儿也不会来问我有关她生理方面发生的问题。而我们的母亲自己从小也没有在中国的学校受到过这方面的科学知识的传授,他们教给女儿的,往往也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而且是偷鸡摸狗般地教,羞羞答答地教,不敢光明正大,这样又怎么能够期望我们的孩子全面地学习到有关生理的、有关性的科学知识?孩子们又怎么能够身心全面地健康成长,并且科学地有人性地对待自己成长道路上将要遇到的人生问题?

我不懂我们的学校在教授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正统”理论是那么的不遗余力,那么的不怕麻烦,那么的只搞一言堂,那么的深入人心,真正做到了“一个也不能少”,何以在教授人类与生俱来,人人注定要遇到的性的知识方面,竟退避三舍,讳莫如深!这是尊重科学,还是崇拜封建不敢越雷池一步?

说到这里,不由想起我们民族表里不一的劣根性。例如我们很想得到的东西,如评先进、提级、担任某个职务等等,我们从来不敢直言不讳地表白:我想得到这个东西。我们总是“王顾左右而言它”,用尽法子要别人来帮我们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计谋得逞了,又要假谦虚一番,好像是别人特别要强加给你好处(这些好处往往被别有用心地说成是出力不讨好),你不答应地球从此就不转了似的。这么做了,自己得利了,还要注意把自己打扮成是个道德高尚的君子。

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与人打交道之术,精髓就在于利也想要,名也想要,而且要想尽法子让别人把利送到你手里,显得是别人一定要给你的,不是你想要的,你就不是个贪图名利的小人而是个“君子”了。你说,这虚不虚伪?而我们都习惯并且愿意在虚伪里生活。这样一来,就总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而又复杂,搞得有些应该做的事不敢堂堂正正去做,有些道理应该讲的不敢理直气壮地讲。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胡光伟说:“外来务工的大潮造成许多像小英这样的孩子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他们成为最容易受到侵害的一个群体。”

在监护权缺失,社会又没有对儿童完善的保障措施时,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都可能面临一系列的威胁。在对仁寿县的调查中发现,2000名被抽样调查的打工者的子女中,有48%的孩子学习成绩为较差,40%的孩子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学习成绩差只是留守儿童令人担忧的一个方面。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是留守儿童的最大的潜在危机。没有称职的人来行使监护权,对孩子的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都将带来影响。因为从父母那儿得不到教育,孩子就会从其他渠道吸取养分,同龄人的不良习惯、越轨行为、流行的东西很容易趁虚而入,污染孩子。留守儿童的成长之路一旦走偏,纠正起来的代价和精力是难以估量的。这是中国今天的教育不能不面对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民进城务工兴起潮流,如四川打工大县仁寿县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员已达33万,接近全县劳动力的一半,他们之中真正能把孩子带在身边的不到五分之一。不少家长出门打工前都会为把孩子放在哪里而左右为难,隔代养小孩效果不理想,很多爷爷、奶奶的知识甚至赶不上小孙子,他们只能充当生活上的保姆,对孩子的学习爱莫能助,就连孩子的作业是对是错都看不出来。放在亲戚家吧,亲戚往往对孩子不好严加管教。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外出打工的父母把孩子的监护权委托给老人或亲友,法律上并没有禁止,但是法律解决不了监护权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实。对监护人的监督在法律上依然是个空白。无论是从教育和道德伦理来看,为了孩子、为了明天,我们不得不回答这个问题。

 

即使在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比农村好得多的城市,隔代教育也是一个无奈的话题。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日趋惨烈,使年轻的父母缺少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亲子教育。调查显示,上海目前约六成的儿童由祖父母辈为主养育,在北京和广州,达到一半,全国其他大中城市,也接近这个比例。

隔代教育利弊有待评说,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知道的,社会在急剧地变化,老年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都存在不小的差别,何况孙辈不是自己的儿女,中间隔一代,就因为这隔一代,过去对自己的儿女能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可是面对“隔辈人”,有的老人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就连性格、脾气、心态都不知不觉地改变,孙儿孙女又都是独生子,怎么也不敢大意,怎么爱都嫌爱不够。于是昔日在儿女们面前摆足了“尊中至极”的威严派头的,而今在孙子孙女面前“俯首称臣、惟命是从、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这样教育的孩子难免不娇生惯养,养成一些与社会不能和谐共处的毛病。

有一位孩子的家长给编辑写信这么说:“我女儿今年三岁,还未上幼儿园,我在学校教书,妻子开了个复印店。我们忙不开,就把孩子送到老家跟祖父母一起生活,女儿染上了一些坏习惯,动不动就哭哭啼啼要钱买零食,吃零食上了瘾,几乎代替了主餐,鞋带松了,把脚一伸,旁边的爷爷奶奶赶快蹲下来给她系上……看到孩子被娇惯成这样,我们就想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儿苦,锻炼一下她的能力和意志,可一边的老人心疼了,又是哄又是摸又是叹,好像遭了天大的罪似的,孩子做得不对了,训几句吧,老人们就不依不饶,假期在家,孩子学会了自己穿衣服、穿鞋袜,可一到爷爷、奶奶家,就又恢复原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好的老师,最久的老师。现在父母把教育孩子的天职旁移,交给上一辈人承担,让孩子的教育出现缺陷,这也算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个特色吧。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一个人从幼年到青年、壮年,又到老年,他的身体和智力、精力和心理也是会有变化的。青壮年是一个人最有进取心、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时期,人到壮年做了父母,教育和抚养孩子是自己的天职,而且这个时候,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学到很多旁人不可替代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尽自己的义务呢?

从资料里看,外国的父母很少不自己带孩子的。我们城市生活节奏大概比不上外国快吧?说到底这是个责任感的问题。现在大家往往一说起来就责怪“独生子女”什么都惯坏了,好像我们做父母的就什么都做得很完美了似的。其实想一想正在做父母的一代,我们把什么都推给孩子的爷爷、奶奶辈,我们是不是也有我们的自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我们却为几个铜钱,说自己忙得连孩子也不能照顾,把孩子推到爷爷、奶奶那里去,我们说得过去吗?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同事,我到学校去接孩子,看见他的孩子跟着爷爷走出学校。我对老人说:您怎么不让孩子的父亲来接呀?老人对我说:他忙,天天上班,没时间。这位老人哪儿会想到,我来接孩子放学的时候,我这位同事正和几个男女在办公室打扑克呢!我还见过这样的母亲,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管,自己跑去打麻将,星期六打、星期天打,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晚上都在打,你说她怎么会有时间管孩子呢?哈哈,我可不是正人君子,因为我父亲去世了,母亲身体也不合适照顾小孩,所以我没法子把孩子送到她爷爷、奶奶那儿去搞“隔代教育”。我这么一说,你就知道了,人都有劣根性,就看你有没有条件和机会犯毛病了。你别把我想得那么好。

我们不能把我们这代人的责任推给上一辈人去承担,让上一辈人去为我们尽我们应该尽的义务。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懂得,当一个人已经承担了他那一代人的社会责任,已经完成了他那一代人的养儿育女的义务,社会就不该让他还来替下一代人尽责任。

时过境迁,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交通、通信高度现代化的信息时代,成年人不再可能垄断信息,孩子们的头脑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是隔代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

大家谈专题组与成长网对1000个面临隔代教育问题的家庭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76%的家长表示,由老人带孩子,对孩子的生活及安全很放心,但在学习和行为习惯上不放心。有58%的家长认为孩子从老人那儿可以学到尊老爱幼、礼貌、谦让、节俭等传统美德。但是有95%的家长认为孩子和老人在一起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在家里变得任性娇气、惟我独尊、霸道蛮横、懒惰散漫,这些家长中有57%的人同时感觉到孩子在外面变得胆小、过于听话、无主见、偏于内向。

87%的家长认为自己长期不在孩子身边,会对亲子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有83%的孩子相比爷爷奶奶更怕爸爸妈妈,可是虽然爷爷奶奶在身边,41%的孩子仍感到孤单,92%的孩子表示特别想父母多有一些时间和自己在一起。81%的家长表示因为工作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人(当然你可以把这些看作大多数是借口),要是有时间宁愿选择自己带孩子。

几乎所有的年轻父母都表示,在教育孩子上和老人产生过或多或少的矛盾,沟通有问题。在和老人出现分歧和冲突时,82%的年轻父母想极力说服老人,但其中有36%不能说服,有18%的年轻父母不愿意影响和老人的关系或者碍于情面不愿把分歧说出来。73%的孩子表示,当父母和祖辈为自己的事发生争论和吵架时,不知道该听谁的。

“爸爸妈妈,借你们一天行不行?”这是安徽省濉溪县小学生朱凯歌写的。他说:“自我记事起就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不是在爷爷奶奶家,就是去姥爷姥姥家。本想着上学后,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和你们一起吃饭、看电影、睡觉,可你们总说忙,还是由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轮换接我上学放学。看着别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开心的样子,我就恨你们!好不容易到了“五一”,老师让我们在假期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次,到学校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你们还是忙起了总也忙不完的工作。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对我也好,可我就想跟你们在一起。爸爸妈妈,地球离了你们真的就不转了吗?我向你们借一天,好好地陪我玩一次,长大后,我会还你们一百天,好吗?”

江苏省盱眙县的小学生易安琪告诉爷爷奶奶,“把我当大孩子吧!”小学生这样说:“近几年,爸妈不在身边,我就由爷爷奶奶抚养,他们对我疼爱倍加。我都上五年级了,上学放学还要接送。这倒没什么,可自从去了县德育教育基地后,我深感自己自理能力太差,被子第一天就让林老师帮着叠了,辫子也是林老师给梳的。我下决心要做个大孩子,可爷爷奶奶连水都不让我倒,说怕烫着,妈妈回来不好交待……唉!这还不够,他们连一点自由空间都不给我留,一个双休日,上‘奥数’、做作业挤掉一天。第二天上午复习功课,下午看课外书也就过去了。每次同学来叫我出去玩,都不被允许。爷爷奶奶,我多么希望你们给我一点空间,把我当大孩子吧!”

这些都是隔代教育的无奈。孩子们写给爷爷奶奶、写给姥爷姥姥的想法,其实不也是写给父母、写给教育界和我们这个社会的想法吗?从农村的留守儿童到城市里的隔代抚养的儿童,尽管生活环境不同,经济条件各有差异,可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社会激烈竞争的惨烈,已经让孩子们生理和心理都承受了太多的重压,他们需要关爱,但是却缺少关爱。他们还太幼小,没有能力来保护自己,往往受到侵害的是他们,他们是个弱势群体。我们的社会本来应该给儿童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亲情的环境,可是孩子们却生活得担惊受怕,没有安全感,我们怎么能期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呢?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各国普遍受到沉重打击,其中有一个国家几乎没有受太大的影响,这个国家就是菲律宾。为什么呢?菲律宾有840万海外劳工,是海外劳工拯救了菲律宾的经济。

无论何时,无论全球经济如何,占菲律宾10%的人口总是在地球的各个角落辛勤地工作着,由此带来的回报是每年有近百亿的美元流入菲律宾。政府把到海外打工,为祖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劳工称作“现代英雄”。海外劳工的收入已经在国外缴纳了所得税,菲律宾政府不再对外劳汇入国内的收入征税,而且要求人民尊敬他们,给予他们诸多的便利和扶持。政府还将每年的67日定为外籍劳工日,以资纪念和表彰。

由此想到我们从农村涌进城市打工的农民,他们也对自己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可是对他们的待遇呢?在城市里受到的是歧视,就连警察查个身份证、办个暂住证,还有什么计划生育呀、婚育呀、务工许可呀,都要办证,少不了收费,子女就学也遭到歧视性待遇。在他们的家乡,也没听说过把他们当什么英雄,相反还看到过报道,说湖南省有的打工妹回家,竟被派出所抓起来,要她们交罚款,说什么有人举报她们在外面“卖淫”。四川省把外出打工农民的宅基地收了,你要宅基地,对不起,拿钱来赎,你不是在外面挣钱了吗?安徽省用计划生育的借口,把外出打工的农民关起来,交出钱来才放你,一个名叫双庙村的村子,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就抓了四个外出打工的农民,多的关了18天,少的关了5天,敲诈出38000元才放人。这样的事在全国农村并不少见,连进城务工的农民也成了唐僧肉,为了钱,中国人疯狂到了什么地步!

想想全国1000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想想孩子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一个13岁的女孩,在事先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生下了一个孩子,尚未成年的儿童既然当上了母亲!想想城市里不得不拼命干的职工,他们要不拼命就会有下岗的危险。想想城市里还有那么多的失业人口,他们的贫穷与富豪一掷千金的挥霍对照,想想在隔代教育的儿童“娇生惯养”的后面,隐藏的是几许辛酸的无奈,谁的良心能够安宁?

作为父亲、母亲,作为老师、作为校长、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工作者,作为政府官员,请反思一下,我们还有什么能做而没有做到或者是做好的?请不要再用“国情”这两个字眼来推卸责任。

很长一段时间,国情成了我们固步自封的借口,成了维护落后的挡箭牌。其实国情不是永久不变的。秦始皇时有秦始皇的国情,清朝有清朝的国情,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到十年动乱时期乃至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国情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变化。为什么提出“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要改变国情嘛。把落后的变得先进起来,把不科学的变得科学起来,把不文明的变得文明起来。难道不是这样吗?如果不从我们做起,我们的儿女就会跟在后面效法,那将会给我们民族带来什么灾难性的后果,请想一想。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为了孩子,为了明天,我们有什么不好的东西不能改革的呢?

编辑:周凡  来源:http://www.jthjzx.cn/ReadNews.asp?NewsID=525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