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课题六:隔代教育,是否真的无可奈何?

17年前 [05-01 16:08 周二]
     一、 当今我国隔代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由于当代生活节奏加快,年轻的父母常感到没时间抚养孩子,一些当爷爷、奶奶的便奋然挑起了照料孙子、孙女的重担,人们习惯把这种方式称为“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在我国非常常见,调查显示,我国有55%~65%的家庭采取隔代教育的方式,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把对孩子的教养责任交给老人。有的父母是出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也有一些年轻父母,并非没有时间自己教养小孩,却也把孩子塞给双亲了事。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大文化氛围的影响。
        在我国,由于采取了男女平等的社会制度,一个家庭经济的维持通常需要父母双方的付出,这促使女性从家庭中解放出来,不再满足于做丈夫的附庸,仅从相夫教子中获得自身的价值了。对于职业女性来说,工作是获得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在生育孩子后,母亲的产假通常只有4~6个月,之后就要投入工作中。可是,孩子入幼儿园至少要到两岁(一般三岁时家长才舍得送孩子上幼儿园);即使上幼儿园甚至小学,社会的不安定也使接送孩子成为问题,往往仍需要老人的帮忙,看看小学校门前那可观的接送大军就可见一斑了。这就造成事实上,孩子至少要和祖父母生活到小学甚至更久以后才行。我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至老,性格一旦形成,改变起来就很困难。
  其次,有的年轻的父母图省事、怕费神,贪图享受二人世界,乐意推给父母;有的则因为离婚、出国学习,或是住房紧张等原因,不能从客观上很好地脱离原生家庭而独立地教育、抚养孩子;如果加上老年人孤寂难耐,愿意通过对孙子的抚养达到控制成年子女离家的潜在原因,两者一拍即合,就很容易形成隔代教育的格局。
  再者,我国几千年来采取的大家庭的生活方式,也对人们接受隔代教育提供了依据,例如山西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世代居住在一起,前去参观的人却无人反感,反而欣赏的有加,这就可见这种不能分离的家庭早已是被人们自然地接受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老人心理上的原因。孙辈犹如日之东升,祖辈恰似夕阳余辉,他们之间有相同性,更有互补性。俗话说“老小孩”“小大人”,就是说这隔代人相同之处;祖孙在一起,幼者受到爱抚,长者得到欢乐,他们之间互相补充了中间一代人由于工作家务繁忙而留下的时间空间的空白及遗缺,这就是形成隔代亲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年龄的关系,父子辈在生活观念等问题上更多具有自己的主张而易产生隔阂、矛盾,甚至冲突;而祖孙辈同样关系而互不设防,所以更易亲近,这无疑也是隔代教育普遍存在的重要因素。但是存在的不一定就是合理的。
        老人带孩子与年轻父母有没有区别呢?专家认为这种区别存在而且差距较大。例如,在对孩子的态度上,父母趋于理性,而隔代老人趋于感性。父母教孩子一种知识,给孩子买一样东西,满足孩子一个要求,往往考虑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益处,着眼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为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作准备。但老人对待孩子往往有一种溺爱的倾向,以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为出发点,而较少理会这种满足是对他们有益或有害。我们从孩子的反映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调查者就“希望谁来开家长会”随机询问了十余位小学生,结果90%以上的孩子立马回答:“婆婆爷爷,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来开会,要和老师交换很久的意见,万一遭告了状,回去肯定要遭吵。但婆婆爷爷从来都不吵我们,开完会就算了。”这是孩子们共同的理由。不少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老人们有时会为孙辈们掩示劣迹。因此,老师非常愿意与孩子的父母交换情况,以方便对学生的监督管理。从上面的材料看来,似乎隔代教育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是也有不同意见。一位外资企业的白领许小姐已经做了多年的妈妈,带孩子的经验却只有半年。她说,自己有时间也是属于各种各样的社交和二人世界的,孩子让爷爷奶奶带着没什么不好,老人家有耐心有经验,而且对孩子关爱有加,甚至无微不至。像许小姐这样的父母的数量却在呈上升趋势。
        那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与老人对孩子的教育,两者孰优孰劣呢?或者我们直接问:隔代教育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考虑到一些基本的、具体的因素。由祖辈教育孩子,对亲子关系、对孩子心理、性格影响的大小,取决于许多因素,绝不是一两句话能回答得了的。
        比如:
       1、 二老的教育观念(包括是否溺爱孙子、望孙成龙程度、是否过分保护、是否过分严厉等)、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包括有没有其他同住人以及同住人对这个家的影响)、经济条件等。
        2、 孩子本人的特点,比如对父母的依恋是否强烈、陌生人焦虑(stranger anxiety)是否严重、是否胆小等。
        3、 父母亲与长辈的关系、教育孩子问题上是否一致等。
        4、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是否放手、是否放心)、见到孩子时是否保持平常心(还是过分亲热)等。但从总体上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让我们一一看来。
 
         二、 认为隔代教育“利大于弊”的理由
        明明是一位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但他才进校,就表现出了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他喜欢建小房子,而且还建得非常好。不仅小朋友们羡慕,连老师也称赞明明建的房子超出一般成人的构想,将来明明长大了一定是个出色的建筑设计大师。明明却说:“我才开始学,爷爷才是真正的大师!”原来小明明在幼儿园里搭的积木是爷爷教的,老人家从事专业建筑设计,城里许多高楼大厦出自他的妙手。明明虽小,志气可大,他要设计中国未来最高的建筑。从小有大师指点,明明相信自己肯定会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
        隔代教育中,孩子与有学问有才能的老人在一起,学到知识,获得经验,坚定自信,树立远大理想,在祖辈的启发和点拨下,刺激他的大脑思维,对工程科学产生极大的兴趣,长大之后的他很可能在此领域有所建树。有许多家长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并不仅仅是他们想推卸责任,而是认为隔代教育有着许多的“好处”。例如老人有较多的育儿经验,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因为有血缘关系,老人对孙子具有别人无法给予的慈爱之心;老人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而且,老人有童心,特别喜欢和小孩玩乐,极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因此,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上了年纪的祖父母常带给孩子补衣服、做香喷喷的可口的饭菜、甩掉鞋上的软泥、把糖果留在口袋里、走路就是走路、总是停下做房子清洁而去玩、即使他什么也不需要也会跟孩子一道逛商场、即使没什么喜事他们也乐呵呵的,——只要和自己的心肝宝贝在一起、当孩子做家务时他坐在孩子身边看着他、当孩子哭的时候他就要送他看医生、让孩子在泥坑里玩、做游戏时他能让孩子赢,并常常提醒父母他们曾经是小孩子。而这些似乎是现代家庭的年轻父母们无法做到的。
        所以有人归纳了“隔代教育”的三大优点。
        一是对孙辈的发育成长有利,很多“神童”就是得到了知识经验丰富的祖辈的超前引导才脱颖而出的。
        二是对子辈有利,子辈忙于工作,孩子 由祖辈接去教养,得以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志于事业。
        三是对祖辈有利,不仅可以解除孤 寂,从孩子的成长中获得生命活力,还可为老有所为、发挥余势提供机会。这种与孙辈玩耍游戏的天伦之乐对帮助老人保持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大有裨益。
 
  三、 认为隔代教育“弊大于利”的理由
        (此乃重点)(一)调查资料显示隔代教育“弊大于利”。
        但是,尽管有上面说的似乎充分的理由,在一项调查中,绝大多数家长还是认为 隔代教育“弊大于利”。 在调查中,认为隔代教育“弊大于利”的家长占到95%以上,这几乎是家长们的“共识”。他们表示,隔代教育虽然能让孩子学到老一辈诸如勤俭的好作风,但由于祖辈容易娇惯孩子,从而往往令孩子任性、脆弱。某幼儿园一家长表示,她曾把孩子交给长辈带了一段时间,结果孩子就变得娇气多了。 教育人士称,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主要是父母,而隔代教育在给年轻父母提供方便的同时,却给孩子成长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据抽样调查统计,在“从孩子3岁时的表现就可能看到他的将来吗?”这个观点上,有70%的祖辈家长表示同意,而父辈家长同意此观点的只有21%。在“您向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后,能否坚持到底不改变”的问题上,能不改变的祖辈家长只有27%,父辈家长则达46%,可见祖辈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远胜于父辈家长。不能经常发现孩子缺点的祖辈家长有33%,父辈家长只有3%,显然祖辈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观察远不如父辈家长。家长的育儿观念对教育的走向影响极大,这种潜意识的不同,教育结果也必然不一样。 调查还发现,在“您是否鼓励孩子在户外奔、跑、跳跃、尽情玩耍”的问题上,祖辈家长与父辈家长差异极大,经常鼓励的祖辈只有12%,而父辈却有55%。由于祖辈家长对孩子采取限制多于引导的“看管方式”,所以孩子的主动交往意识弱,隔代家庭中孩子主动找小朋友玩耍的只有9%,非隔代家庭的孩子则达24%,这样,将来孩子适应社会程度就会不一样。
         (二)真实事例表明隔代教育“弊大于利”。接下来让我们看几个真实的事例。看看“隔代教育”效果究竟怎样?
  7岁的苗苗又懒又笨,太阳早已晒到屁股上了。可还在被窝里等人侍候。奶奶步履蹒跚凑天床前,连哄带劝,总算把宝贝孙子动员起来,经再三探寻,始知肚子饿了,想吃香肠。奶奶只得拖着麻木的双腿跑小卖店。
  路路5岁时就喜欢爷爷的样子,拄着柳条棍,跟在后面亦步亦趋,一边走还一边吐着痰。如果有人问句话,路路总是拉着长腔,慢悠悠的答非所问,有时还夹杂着“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张了半天嘴还没说清什么。爷爷倒是喜欢非常地说:“这孩子学啥象啥 ,净讲大人话”。
  强强是家里的“小祖宗”,谁要是惹了他,那可捅了“马蜂窝”。一次午饭,孩子连吃带挑,父亲批评了两句,强强一筷子挑翻菜盘,挥手将饭碗推到地上,菜汤溅了母亲一身,父亲勃然大怒,扬手就是一巴掌,这下可坏了事,孩子赖在地上连滚带嚎,母亲拉也不是劝也不是。倒是奶奶手脚麻利,冲上前就打儿子,然后抱起孙孙骂骂咧咧地走了。
  珊珊算得上家里的“小太阳”了,父亲是棵独苗又生了独女,可谓单传,一家人钟爱备至。一天,忙里忙外的奶奶去院子收煤,忽听屋内一阵惨叫,待疾步进屋时,已见孙女掉到炕炉上,面部被严重烙伤。两岁的晶晶一直是爷爷的心肝宝贝,可老人就是犯健忘病, 危险意识差。一次晚饭,2做好的菜汤,爷爷乐呵呵地端到炕上,刚转身,不懂事的孩子就 扒洒了菜盆,双手顿时出现串串水泡。小华在幼儿园可谓一霸,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凡是他喜欢的玩具必须由他先玩,谁要是拿了“属于他的”玩具,就要挨打挨骂,老师根本没法教育和矫正他,因为他告奶奶老师整他,奶奶就找老师的麻烦;小华的父母也知道老人这样娇惯、溺爱和怂恿下去,这孩子的未来确实令人担忧,可孩子是老人心上肉,谁也不能惹他。老人说过:“除非我死了,你们爱怎么管就怎么管。我活着,就由我负责。” 还有最近新闻的报道:一位母亲为督促儿子改掉粗心习惯,要求他每天把家庭作业记下来,回家做完后再大声朗读检查一遍。可孩子嘀咕嫌烦,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常瞒着媳妇去学校抄题目,再悄悄替孙子改正错题。孩子毛病未改到期终考试数学只得78分,结果母亲发火、奶奶垂泪,乱成一团。 孩子在运动会上不小心摔倒了,刚想爬起来,一旁观战的爷爷奶奶就冲上前一把搂在怀里,老少都哭了! 一个十岁男童,在课外活动时为抢篮球把同学推了一跤,老师去家访,父母亲表示:“要教育孩子学会合作”,一旁的爷爷却忙着护短:“孩子就要凶,太善被人欺。” 某小学里简简单单一次午餐,竟来了十几位爷爷、奶奶“陪吃”,只见他们又是代替排队、洗碗,又是拿水果和矿泉水满操场地追着孩子喂。目睹此情此景的一位小学教师头疼地说,好容易教给学生的一些道理,给他们这么一宠全没了。 以上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对此,教育界人士评点说,“隔代教育”的最大缺陷是溺爱多、目标低,这使孩子易变得任性、脆弱、霸道,这种例证不少。许多老师都发现,班上性格有明显缺陷的个别学生,身上都有“隔代教育”的影子。所以专家认为,完全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交给老人,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
         (三)理性分析:隔代教育的弊端。 那么隔代教育对幼儿的负影响有那些呢?
  1、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个性。
  2、过分保护扼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的更加娇气。 
     3、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
  4、祖辈们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使孩子错失了形成诸如爱劳动、谦让等优秀品质的良机。
         5、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老人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教育专家指出,隔代教育使得新家庭与原生家庭的分化不良,容易造成了一个不分化的孩子,主要是对孩子的个性影响较大,造成孩子自私、任性、娇气、依赖、自我中心,不会关心别人等社会化不良的表现。这是由于孩子在家庭中倍受宠爱,会自然形成惟我独尊的思想,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像都是为他而准备的,随时会听候他的差遣。等到需要融入社会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好像“疯狂”了,一切都变得不可思议了,再也不像自己以前设想的那样了。当他们遇到哪怕是很小的挫折时,就会反映出他们心理素质差的特点,自卑、懦弱、幼稚、不坚韧、不能耐受挫折。这样的孩子从小又没有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然会习惯性地怪怨他人,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卸到父母和他人的身上。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从母亲的怀抱走向社会的怀抱的过程,其中,与同龄人的接触是很重要的,没有在同伴中社会经验的学习,就无法很好地完成社会化的进程。有很多隔代教育的家庭中,孩子像是被放在众多成年人的放大镜下生活一样,在这种溺爱的环境下生活的孩子,是没有能力走出家门、独立地面对社会的。可是面对社会是孩子迟早要解决的事,尤其在青春期前后问题更容易暴露,因为此时孩子可能会被更快地推向社会。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遇到问题的孩子往往只有成为牺牲品,也就是生病或者出情绪或行为问题,才可以继续合理地维持这种家庭中代际关系的稳定,继续把新家庭和原生家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也是对纠结在一起的两个家庭的控诉,可是,家庭往往对此的反映不是分开,反而是更紧密地纠结在一起。 四、 应对隔代教育的方法措施。
        (此乃重点)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的基础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一)建议父母们:尽量避免隔代教育,孩子最好自己带。父母自己带孩于有许多好处,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为了把问题说清楚,我们不妨与祖辈的隔代教育进行一个对比。
        主要表现在:
  1.现在的年轻父母都参加工作,文化程度比较高,接触面广。孩子在父母身边,能接触到许多在爷爷、奶奶身边接触不到的东西,这样得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2.年轻人接受能力强,思想开放,虽说育儿经验少,但现在科学育儿方面的书籍很多,年轻人可以边学边育儿,并能对过去不科学的育儿方法加以辨别、改进。
  3.年轻父母精力充沛、充满生气,经常带孩子出去活动,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4.老人怕出事,不敢让孩子跑,不敢让孩子跳;而年轻的父母能从锻炼的角度出发,放手让孩子去跑去跳,有利于培养孩子勇敢无畏的精神。
  因此,如果为图轻闲把孩子交给老人或其他人带,不会使孩子和父母在感情上产生隔阂,而且孩子性格或行为也容易出现偏差,出了问题的时侯父母再想补救就为时太晚了。所以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把孩子培养成人,是社会赋予每一个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以协助子女料理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但不能代替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年轻的父母们,对孩子家庭教育的投入,就是对明天的投资。自己工作再忙,事业再重,都不能忽视了教育孩子的责任,要培养孩子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做一个称职的家长。当然,如果实在不得已,一定要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养,请注意以下建议:
         1、 必须与长辈保持一致的教育观念,绝不溺爱。
        2、 经常和长辈联系,打电话、去探望都可以。
        3、 留几张照片在长辈家,不时给孩子看看,加深他对父母的印象,要让孩子感到父母仍然爱他。
        4、见到孩子时,要保持平常心,不要过分亲热,否则走开以后,他会感到失落。
        5、如在同一地区,有时可带孩子回家小住,有助于培养亲子关系。
        6、在孩子面前对长辈要尊重、亲热 还有,父母除了消除那些能避免的自身原因之外,还要注意对无法改变的因素的处理。
         我们有如下几条建议:
  1.要接受孩子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习惯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转变是很困难的。所以,把孩子接回自己家中后,不要让代际间的冲突影响孩子,避免孩子提祖父母时被孩子的言语激怒,把婆媳的不和变成争夺孩子认同的斗争。
  2.每周与祖父母交流沟通一次,统一认识,不要用同龄人的标准要求他,在鼓励孩子的进步的同时,少批评,多注重解决具体的行为问题。
  3.不可一味地把责任都揽到家长身上,这只会助长孩子的依赖与推卸责任的心理,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要知道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远较出问题的孩子为多,孩子也不是一点责任都没有。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二)祖辈们应该注意的事项及父母能做的。  隔代教育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关键是老人要知道在隔代教育中给自己定位,既不能越位,也不做摆设的花瓶;不要夺孩子的父母之爱,要做亲子之爱的润滑剂;喜欢孩子,但不溺爱;把知识和经验浇灌孩子时,别用旧习惯坏德性影响孩子。只有这样,祖辈在隔代教育中才能发挥积极作用,有益于孙,有益于子,有益于己。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并不是所有的隔代教育都取得如此成效,有些祖辈对孙辈的教育,令人难以接受。由此可见,祖辈的文化修养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很大。我们认为,老人带孩子,自身须具备以下条件:
  1、 身体健康,精力较好,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辈;
  2、 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精神障碍或偏差;
  3、 性格开朗,没有固执偏执倾向,对孩子有耐心;
  4、 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
  5、 善于吸收新知识,接受新观念,科学育儿;
  6、 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从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
  7、 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8、 懂得幼儿的饮食营养喂养和生活护理; 
     9、 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吸烟,不酗酒,;
  10、喜欢户外活动,能常带孩子外出,认识周围的世界。在具备了基本的“素质”的基础上,祖辈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的更新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点,恐怕还是要让我们这些做爸爸妈妈的多花点心思了。
        我们给各位父母们以下三条建议:
        1、聆听祖辈心声。 祖辈家长大多话较多,父母要耐心倾听,用最诚恳的态度,如注视对方,点头、微笑等表示认同。这样祖辈就会父母产生信任感,也就愿意进一步之交换意见了。同时,在聆听的过程中,还要及时了解祖辈们的需要、困难,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如有位奶奶认为孩子有哮喘就给孩子穿了很多衣服,又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脱衣服。然而孩子穿得太多,轻微活动后就会出汗,这时如果再脱衣服,孩子马上就会感冒。针对这一情况父母及时与其奶奶进行沟通,摆事实,讲道理,让她了解其中的利弊,多次的交谈,这位奶奶终于转变了观念,给孩子穿上适当的衣服了。
         2、 讲究沟通策略 孩子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缺点再多的孩子在祖辈眼中也是最棒的。因此,在描述孩子的行为时,要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老人们感到老师对自己孩子是充满信心和关爱的,从而愿意接受父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如有位奶奶非常关心孙孙,中午来送饭时,只要一见孙孙把外套脱了,就会大惊小怪地责怪孙孙,而对孙孙经常和同伴发生纠纷,却常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和这位奶奶交谈时,父母可以先夸孩子能干,知道热了脱衣服,冷了穿衣服,让奶奶听了很开心,还可以表扬孩子肯动脑筋,善于思考,等等。然后,再告诉她孩子和同伴游戏时,偶尔会有一些小纠纷,从而把奶奶的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帮助孙子与同伴友好相处上来,并巧妙地提出建议,改变了奶奶以往的教育观念。
         3、 创设交流的环境 父母应多与祖辈交流,也可以和祖辈们一同参加家长会,父母介绍自己的教育方法,并让祖辈们来谈谈对年轻父母教育观点的看法,从而达到观念上的一致,心与心的交流一定会有收获的。 还可以为祖辈们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创设条件。例如,让祖辈到学校(幼儿园)观看孩子的学习、活动,使祖辈们了解学校(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和培养目标,从而更好的配合学校(幼儿园)共同教育好孩子。
 
        (三)孩子的责任。 孩子是隔代教育中的重要成员,是各个教育方关注的“核心”,孩子也应当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他应该做什么呢?
  1.要认识到父母和祖父母对孩子的做法虽有意见的分歧,但是他们的爱心是相同的,只是观点不同而已。所以在父母和祖父母之间发生冲突时,可以用孩子的幽默化解之,例如可以说:“你们为我吵架,可是却恰恰都不想听听我的意见吗?”
  2.努力发展属于自己的生活,注意观察那些擅长人际交往的同学的行为,增加与同龄人的交往,学会关心、照顾别人。例如,在同学生病时去看望,给他补习功课、作业,郊游时替女同学背包等。
  3.感谢祖父母和方面对自己的爱与关怀,在他们的生日时送上自制的小礼物,例如贺卡和手工织物等。以上这些并不是很难做到,只要教育得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总结。隔代教育涉及到孩子、父母、祖辈三代人,三代人在其中都负有重大责任。今天在座的各位家长以父母居多,要知道,作为孩子的父母,在尊重祖輩家长、发挥隔代教育作用的同時,应协调父子、母子之爱与祖孙之爱,父子、母子之间的教育与祖孙之间的教育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实施“合作教育”。 我们相信,只要祖孙三代人共同努力,一个温馨、美满、幸福的家庭就一定能建成,而在这样的家庭里,培养一个活泼健康、聪明可爱、面向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孩子的目标就一定会成为现实。
 
来源http://www.edu985.com/id.asp?id=10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