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样式02:适应能力检验孩子综合素质(转)

16年前 [02-17 14:29 周日]

 鳄鱼似乎并不讨人喜欢,然而,鳄鱼是恐龙时代的动物,在世纪更替中,许多物种灭亡,但鳄鱼却存活了下来;“变色龙”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不讲信用,但是,这种动物却能通过对环境的了解,迅速调整外观保护自己。归根结底,鳄鱼物种不灭与变色龙的自我保护,都是一种适应能力。

 

诊断:孩子是否患有不适应的“病症”

  “病例”:

晓磊的老家在农村。两年前晓磊父母到北京打工,晓磊留在乡下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父母不在身边,老人对孙子格外小心,除了上幼儿园,他们从来不敢放晓磊出去。每天都是幼儿园、家两点一线。晓磊也习惯了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最近,晓磊父母把晓磊接到北京读书,可是转学没过几天,晓磊就开始“闹病”了。一到学校晓磊就胃口不好,胸口发闷,常给妈妈打电话,说心里难受,想家。晓磊的老师说,晓磊在班上从不和其他同学说话,下了课总是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看大家玩。

  诊 脉:

  生活的变化是孩子出现适应问题的客观原因。在今天,不仅时代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纵向变化,而且人口流动也带来生活方式的横向变化。从心理学角度说,晓磊的“闹病”是他遇到了适应困难,心理压力跑到身体上来了。

  药 方:

  家长应在孩子转学前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提前和孩子谈谈新学校吸引人的地方,还可以让孩子直接接触一下新学校,与新学校中的老师或同学适当交流,孩子自然也就容易适应了。

  “病例”:到孩子的社会交往、环境变迁、角色转换……

  所谓适应能力,就是人根据生活环境进行自我调整,以便和环境保持平衡的能力。

诊断:孩子是否患有不适应的“病症”

  “病例”:

 3岁的小强进入幼儿园后整天哭闹,不愿参加任何活动。按理说,托儿所的小朋友进入幼儿园,其适应能力应比不入托的孩子强,可小强为什么会这样呢?小强妈说小强在托儿所时年龄最大,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经常得到老师的赞扬,其他小朋友也很顺从他,凡事他为“王”。可进入幼儿园后,他发现自己再也不能为 “王”了,只好以哭闹来表达他的苦恼。

  诊 脉: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人际环境的变化,也就导致了社会角色的变化。小强就是遇到了这样的角色变化,往日的“大王”成了小字辈,地位下降了(好多幼儿园小朋友升入小学后,也会感到这种角色的变化。)。可另一方面,家长却说他们“长大了”,他们在家人眼里的地位上升了。一降一升,角色心理出现严重冲突,于是,出现了暂时的适应困难。

  药 方:

  家长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游戏。比如让孩子分别扮演“大哥哥”或“小弟弟”的游戏,使其掌握角色变化后的行为规范,以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孩子都有好奇心理,可以利用新奇效应,树立他新的自我形象,借以让他重建信心。在角色变化的适应期,家长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应遵循小步子原则,引导他慢慢适应。

 “病例”:

  晓慧5岁多了,还哪也不敢去,见到生人就害怕。晓慧妈每次和熟人介绍晓慧时第一句话就是:这孩子怕生。在晓慧小的时候,如果谁要抱晓慧,晓慧妈自己就先紧张起来了。

  诊 脉:

  晓慧的适应能力差,就是妈妈“说”出来的。这叫消极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很厉害,经常给孩子什么暗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叫作“标签效应”。另外,当孩子面临一些生活变化时,往往孩子还没什么反应,有些家长就先焦虑了。比如新生入园,孩子才进到幼儿园,妈妈在课室外就已泪流满面。家长的这种消极暗示逐渐转化为孩子的消极自我暗示,结果本来没问题的孩子也会出现适应困难。

  药 方:

  一是把对孩子的消极评价从自己的词典里删除,给孩子贴个“好标签”。二是给孩子作好榜样,让孩子得到积极的暗示,增强适应的能力。

  “病例”:

  娇娇已经上小学了,可穿衣、吃饭还要人伺候,每天爸妈接她回家,她就向爸妈撒娇,抱怨学校没空调,课间餐不好吃,小伙伴不好相处……有几次,班主任向娇娇的家长投诉娇娇常常跟同学争吵,有时还动手打起来。

  诊 脉:

  适应能力差的孩子往往是因为性格的问题,如娇气、不合群、独立性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

  药 方:

  家长必须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征:适当给孩子创造吃苦的条件,磨练良好的个性,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凡是孩子自己能动手动脑的,成人不要越俎代庖,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另外,过度的自我也会给孩子带来人际冲突,所以应教孩子关心他人。比如,吃饭时让孩子和大家一样,不单独为孩子起“小灶”;教孩子把可口的东西让爷爷、奶奶先吃;同学病了,教孩子去探望;伙伴之间有了矛盾,教孩子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以上案例由知名心理咨询师马志国提供并分析)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