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样稿08:合理的“不听话”与不合理的“不听话”

16年前 [02-17 15:17 周日]

 

 

/练丽丹

 

   【编者按】

父母们都希望孩子听话,省心,好带。可这小家伙好像生来要和你作对似的,就是不听话!要么缠着你不放,要么对你不理不睬,要么任性淘气,要么使小伎俩来控制你……究竟什么原因让孩子不听话,这不听话的背后有什么动机?是孩子的错还是父母的错?笔者根据孩子的不听话行为,把它分为合理的“不听话”与不合理的“不听话”。请看——

 

合理的“不听话”

故事之一

幼儿园的小庆很调皮淘气。抢这个同伴的文具,推那个同伴倒地。哪天不惹点事出来,就似乎不是小庆。老师严厉批评过他,他满不在乎。一天,老师在制作上课用的卡片,看到小庆在窗外走过,便招呼他进来帮忙。小庆很乐意地做,老师也高兴地表扬了他。后来老师发现,那几天小庆变听话了,也不惹事了。老师突然悟到了什么,从此以后对他的关注多了,经常请他帮忙做事,安排纪律监察员的职务给他做。小庆在学期结束时,拿到了“责任心强的好孩子”的奖状。

 

◆合理成分◆

有的孩子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坐不住,多过的生命能量无处释放。给孩子一点事做,就是在给他责任,给他信任。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有威信的,如果老师多关注他,多给予赏识,肯定,表扬,孩子就会老师的评价和行为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

 

★专家进言★

父母或老师一定要给孩子充分的关注和爱,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是有价值的。这样孩子就不会再用捣乱、惹事的方式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了。

 

故事之二

三岁半的悠悠每到幼儿园门前,都会有一番撕肝裂肺的哭声:“我不进去,我就不进去,我要妈妈,你不要走!”妈妈总是心疼地劝:“乖,听话,好好在幼儿园玩,妈妈很快来接你!”但无论怎么劝,妈妈天天都要面对这个“悲情”场面。

 

◆合理成分◆

孩子还处于分离焦虑阶段。习惯了在母亲那里吮吸着母子依恋甘汁的孩子,正面临着内心的激烈冲突:对亲人的安全感、信任感与对陌生人的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对旧环境的依恋与对新环境的抗拒。

 

★专家进言★

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渐渐适应幼儿园的过程。比如回家后给孩子更多的关爱,表扬他在幼儿园的好表现;引导孩子说幼儿园的趣事,与孩子一起分享快乐;有意告诉孩子你多么向往他的幼儿园生活;给孩子一些期盼,比如可以说,昨天你在幼儿园玩得很开心是吧,明天又不知有什么好节目等着你啦;昨天那个小朋友很喜欢你对吧,今天一定想着你,希望明天能早点见到你呢。

 

故事之三

玮玮(3岁)在草坪上玩水枪,忙不迭地给小草浇水,妈妈在草坪上看着。这时邻居和他的孩子笛笛也散步到这儿。两个孩子一起玩得很开心。不一会,玮玮把笛笛推倒在地,笛笛大哭。原来笛笛想玩玮玮的水枪,要求借给他玩一会。但玮玮不给,还骂人。玮玮妈在邻居面前很尴尬,劝说玮玮,但玮玮就不肯。玮玮妈生气道:“你怎么这么小气自私,给笛笛玩一下会怎么了?”“我就不,就不给!”“还哭,怎么这么不听话!”

 

◆合理成分◆

3岁左右的孩子还没有建立好分享的概念。他觉得是自己的东西,不能给或借别人。借或给了别人就不再是他自己的了,拿不回来了。因为他这时候还没有很明确的“借出”、“归还”概念。家长认为的小气自私,只是成人世界里的概念,孩子并不懂得成人为什么要这样评价他。

 

★专家进言★

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去分享,包括在家中要求分享食品给成人。这种看似美德的教育,实际是在破坏孩子对物品正常的拥有权。还没到分享阶段的孩子,如果成人强制他分享和给让,只能加剧孩子对占有物品的强烈欲望,让孩子变得吝啬、小气,以至于长大后对金钱或物品具有过强的占有欲。

 

故事之四

女士很怕4岁的小宝贝一天到晚捣乱。她刚把鞋子摆好,小家伙就拿来开小船,弄得鞋子像长了脚满地飞;坐在澡盆里洗澡时他把水拼命往外泼;用女士的口红在雪白的墙上作“画”;电风扇的开关反复开,望远镜也摔被他摔坏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小家伙还是不听话。

 

◆合理成分◆

孩子在生命的头几年,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促使他去主动探索世界,他想弄清物品的属性及物品之间的关系,这其中隐藏着什么秘密?我这样做会看到什么结果?他在体验自己动手操作的结果;他在探究“为什么”;他在发展他的想象力、专注力、观察力、思考力等。

 

★专家进言★

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他自己要探索的世界里时,对大人的劝告和制止置若罔闻。由于孩子受思维水平的限制,他还没有能力去考虑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所以,成人应给予孩子支持、理解、包容,鼓励他探索,提供最大限度的探索空间。在环境的被破坏与求知欲的被压制之间,后者对孩子的成长更重要。当然有些规则还是要的,比如不能在墙壁上涂画,却可以给孩子提供画板或纸张。鞋子玩够了,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把鞋子放回原处。

 

故事之五

3岁的遥遥别看像个小不点,却什么都要自己来,不让她做她会发脾气。看到妈妈拖地,她也要拖;妈妈摘豆角,她也要摘,甚至要拿妈妈手中的锅铲要炒菜。妈妈劝她长大了再做这些事,现在还小。遥遥生气了,哼,我才不小了,我要当大人!

 

◆合理成分◆

3岁是孩子的人生第一反抗期。自我意识开始萌生,有了自主性和独立意识,他懂得了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他想尝试和体验新事物,这一切新鲜有趣,他想展示自己的力量,因为他觉得他能做。

 

★专家进言★

很多孩子到了几十岁变得很懒,不做任何家务。这与小时候父母不让他们做事、过度保护有关,错过了给孩子独立操作、尝试生活的好时机。所以,在幼儿有做家务、做事的意愿时,家长不要因为怕弄脏、怕做不好而剥夺孩子尝试劳动的机会。

 

小结:

孩子不听话的行为背后,有合理的动机,正是透过合理的动机,折射出孩子的这个阶段的心理。如果成人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站在了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就会觉得这些是合情合理的。家长要做的就是:支持、包容、理解孩子,鼓励、肯定、引导孩子。孩子正是在不听话的行为中学着长大。

 

合理的“不听话”

 

故事之一

冰儿每次随妈妈去商场,都要坐商场门前的电动马。五分钟一到,马不动了。可冰儿赖在那儿不肯下,闹着要继续玩。妈妈只好应允。最后妈妈实在没耐心了:“都玩过三次了,我们该走了,不然妈妈赶不上班了时间了。听话!”冰儿依然不依不挠。妈妈拿他没办法,又玩了一次。

 

◆不合理成分◆

孩子任性,妈妈心太软,只好答应。而孩子就是利用了妈妈的“心软”,继续为他所用。

大多数被宠爱过多的孩子,都表现得任性妄为,无理取闹,不想或不愿理解大人的苦衷和难处,只顾满足自己的需要。

 

★专家进言★

最好的办法是狠下心来,坚决执行事先的约定。比如可事先告诉孩子:只能玩一(或两次),玩过如不走,对不起,我不会等你,我会先走。当孩子看到你来真的,并且也不受他哭闹的控制,就知道这办法失效了,就会乖乖地听话了。

 

故事之二

飞扬从小任性娇纵,想怎样就怎样。不喜欢吃的菜就夹出来扔在桌子上;饭还有一半就不吃了,怎么劝他吃都不吃;吃葡萄还要剥皮,奶奶不给他剥就不吃;比萨饼买不到了,就要闹着当晚买回来,否则在床上打滚哭闹。全家人拿他没办法。

 

◆不合理成分◆

孩子从小被溺爱,大人都围着他转,稍有不顺心,便用哭闹来要挟。而孩子正是抓住了大人的宠爱他的弱点,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专家进言★

孩子不懂得规则,这是因为大人从没给他定过规则。所以要给孩子制订一定的规则,并严格执行规则,实行一定的奖罚。比如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孩子做到了,就要表扬孩子做得好,是个听话的好孩子;而违反了规则,则给孩子适当的批评或惩罚(比如在房间静思,不给孩子买他最喜爱的东西)。

 

故事之三

刚上一年级的棒棒做作业总是磨磨蹭蹭,经常做到很晚。做的时候,不是动动这个就是玩那个,要么找借口离开桌子。妈妈哄也哄了,催也催了,说也说了,就是没效果。妈妈说:“你听话点行不行?”孩子说:“我不想学行不行?”妈妈简直被气晕!

 

◆不合理成分◆

孩子不喜欢做作业,可能孩子还没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园基本不需要做作业,自由多了,而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能总是玩。孩子自己不懂得处理学习与玩的关系,也不会分配“玩”与“学”的时间。

 

★专家进言★

帮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规定什么时间玩,什么时间做作业。如果作业太多,孩子一次性完不成,可以采用时间分割法。比如估计要1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分成几次完成。即每做15分钟,就休息5分钟。在每次休息的5分钟内,家长或陪孩子玩游戏,或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等等。计划定好后,家长要严格执行,绝不让步。孩子完成得好,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给予强化;完成得不好,取消孩子原来享有的娱乐权利。

 

故事之四

园园看到小朋友手中的魔棒玩具,也想拥有它。要妈妈给她买。妈妈不买,她就哭闹不止。妈妈只好说,三天后再给你买。可园园就要妈妈立即买。妈妈拗不过她,便给园园买下了。

 

◆不合理成分◆

孩子由于受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自控力差,想要的东西要立即得到,立即满足,

否则就会不安。也由于时间性差,对时间概念的认识还很模糊,不清楚三天后到底有多久。所以觉得不如现在立即得到更放心。

 

★专家进言★

有个延迟满足的糖果实验表明:从小能够忍耐等待、克制力强的孩子长大后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在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所以有必要运用延迟满足策略。即:不立即满足孩子的需要,而是有所等待,等上一段时间再满足她。但这位妈妈最终还是向孩子妥协了。还有,妈妈说的时间是孩子不能理解的。所以一定要告诉孩子明确具体的时间,让孩子懂得在什么时候能够兑现好的愿望。比如,把“三天后”说成“从今晚开始再睡三个晚上的觉”,孩子就容易明白了。

 

故事之五

女士每天早上都心急如焚。原因是小新总是懒洋洋,要大人叫好多遍才肯起床,起来后又磨磨蹭蹭,。“再慢点赶不上车了,你上学会迟到的!快点!”可小新就是不急。大冷天,女士给要跑出去玩的小新添衣服。“不穿就是不穿,我不冷,多烦人!”小新好倔。

 

◆不合理成分◆

孩子并没有把上学当一回事,这是他责任心不强的表现,因为妈妈在认真地负责了,孩子上学似乎是妈妈的责任了。同时,妈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并没有换来孩子的感恩。

 

★专家进言★

妈妈照顾过细,会让孩子的责任心缺失。或许妈妈会说,如果不催他,他上学真迟到了。那么,对于责任心不强的孩子,不妨让他迟到一两次,让他在学校承担自己迟到造成的后果。关于穿衣,可以给他选择:“你如果添了衣,你出去就不冷;你如果不添衣,那么你出去后会冷。你穿,不是不穿?”孩子如果不穿,就让他承受不穿衣带来的后果。这叫自然后果法。这里的关键是,家长要舍得狠下心来让孩子承担行为后果。

 

小结:

在以上的不听话行为中,也有不合理的成分。比如孩子的任性妄为,无理取闹,懒惰不学习,不听管教等等。有些并不全是父母的错。但谁的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要用教育的智慧、机智的策略、恰当的方法来解决各种不听话行为,以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