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样式03:《是孩子不懂事吗?》(醉梅)

16年前 [02-17 14:33 周日]

《是孩子不懂事吗?》

/练丽丹

 

[案例一]

妈妈很喜欢乖巧的孩子。觉得小非3岁了,该教会孩子待人接物了。可是小非很执拗。

家中有客人来了,从不叫叔叔阿姨好;客人要走了,也不说声再见。妈妈催急了,就头也不抬地附和一声,又去玩自己的玩具了。下回遇到同样的情形,依然如故。妈妈想不通,小非怎么不懂事?

 

[解说]

孩子的认知水平和阅历很有限,对事物的探索和关注多为物而不是人。他不懂得成人生活里的规则,也不想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他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他自己,只专注于他感兴趣的事情。在他的眼里,家中来了客人,这是大人的事,是大人去接待,和自己无关。成人以自己的标准和意愿去要求孩子,遭到孩子的拒绝是自然的。

 

[建议]

反复强调要做孩子他不愿做的事,他会觉得特别烦,只能增加孩子对你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3岁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家长要求做的他可能会偏不做。这时大人不必勉强。只要自己热情地与客人招呼就可以了。等长大一些时,随道德观的形成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会逐渐改变这状况的。家长要做的就是起榜样作用,以身作则,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案例二]

伟伟家来了个小客人——两岁的小表弟程程。两人正在争一个电动跑车玩。程程比伟伟小半岁多,在伟伟面前显得又瘦又小,自然争不过,哭了起来。妈妈对伟伟说:“快把跑车让给弟弟玩,好不好!你看程程哭了。”“不,我为什么要让?这是我最喜欢的玩具!”“你是哥哥,要象个做哥哥的样子,何况他是客人。”“我就不让!”伟伟也大哭起来。甚至动手推了一把程程。妈妈真纳闷:儿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不懂得谦让?

 

[解说]

两三岁的孩子,由于思维能力所限,难以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在他的眼中,玩具是属于自己的,对自己所喜爱的物品有强烈的占有欲。他觉得他有权支配自己的物品,要成为物品的主宰。占有它会有一种安全感。虽说只是给弟弟玩,但玩具从他的手中夺走,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变得情绪不稳定。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谦让”的概念,和道德扯不上关系。

 

[建议]

家长不必强行让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因为孩子还不懂得分享的好处。家长要让孩子懂得一起合作的好处。开导孩子说,一个人玩比较没意思,两个人玩会变得更有趣,不信试试?说完之后,你在孩子当中担当游戏导演或指挥。比如,让其中一个人认真开动跑车,另一个人当观众给他鼓掌加油。之后再转换角色轮换着玩。或者比赛看谁把车开得好。让孩子在共同的玩耍中学会团结协作、分享快乐。

 

[案例三]

妈妈坐在草地上,看飞飞放从幼儿园带回的风筝。风筝不小心挂到一棵树的树杈上,下不来了。扯又不能扯下来,人又不能爬上去取,急坏了母子俩。刚巧一位高中学生走过,爬上树把风筝取了下来。飞飞妈要飞飞对哥哥说声“谢谢”。可是,飞飞就是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怔怔地看着他。等他走了,妈妈问飞飞,这位哥哥帮了你的忙,为什么不向他说“谢谢”。飞飞低着头,默不作声。问急了,飞飞才嗫嚅道:“我不敢说。”“这有什么不敢说!你就这么胆小?”妈妈知道飞飞内向,但也不至于这么怕啊。

 

[解说]

内向的孩子一般不喜欢或不善于用言辞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擅长过多地用言行自然地表现出来。孩子的羞怯、内向的性格,阻碍了他大胆的行为表露。这类孩子,向别人表达谢意或要请求帮助时,他会很不习惯,表现得也不够自然,或者就是在犹犹豫豫之间,欲说还休的时候,已错过了表达的机会了。

 

[建议]

面对羞怯的孩子,家长往往当时一着急会发火,认为孩子很懦弱。家长如果再打骂或责怪他,实际上暗含了潜台词:你太胆小,你很懦弱。因为孩子自己最清楚,只是缺乏克服的勇气。这种负面暗示是对孩子的否定。否定了孩子,就不容易让孩子朝你期待的方向去努力了。正确的做法是正面暗示,积极鼓励。不妨在事后说:看,我家飞飞真懂事,我从你的眼神里中看出来了,你对他心存感激的,对吧?他帮了你的忙,好在是他,不然风筝别想拿下来了。我当时真的想对他说“谢谢”呢,好让哥哥知道我感谢他呢。当孩子愿意说出“谢谢”时,你就要大大表扬鼓励一番:飞飞真懂礼貌,你的一声“谢谢”让他心里多舒坦啊!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