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论文39:农村家庭伦理对孩子人格影响......(1)

16年前 [12-18 16:24 周二]

农村家庭伦理对孩子人格影响金建芳

一、研究背景

1、家庭伦理道德对孩子健全人格形成的作用。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与人格塑造已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在传统意义上,对人格素质教育的倡导,认为是学校范围内的事。然而,由于没有考虑到家庭内所发生的情况,尤其是对家庭伦理道德观现实状况的未知,致使对孩子人格教育的努力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纲要也明确提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有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而家庭伦理道德和观念则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人格状况等起决定性的关键作用。

同时,真正全面的人格教育学派也认为,是家庭与学校共同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施加重大影响。为了成功地实施人格教育,家庭与学校都必须积极地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美德,否则,家庭和学校之间益会形成相互擎肘。确实,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形成不只是学校的职责,也包括社会的熏陶,更取决于家庭的教育。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良好的人格魅力来自于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教育和培养。而家庭伦理道德下所营造出来的良好家庭环境;美满婚姻所形成的温馨家庭氛围,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2、社会发展对家庭伦理道德的影响。

随着社会前进的步伐,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中国人民走向经济的腾飞,同时,多元的价值观正不断冲击着传统道德下的中国家庭。家庭的伦理道德止急剧下滑、分化,并给家庭中的下一代——他们孩子的人格带来严重的影响。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型的大都市,家庭在经济大潮中受到的冲击很大。即便是上海农村地区的家庭,也处于一个信息相对通畅的地理状态,农村家庭固有的传统伦理观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多元价值观的荡击使许多家庭产生了诸多的家庭问题,并给他们的下一代正确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对学校的教育产生了负面效果,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反面影响。如,随着经济状况的两极分化,处于市郊且屈边缘地区的本地许多家庭都出现了特困现象,学校897名学生中近7%的学生都是属于特困家庭学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家庭的突然变故引起,如因经济困难而患病难治导致的单亲家庭;因价值观伦理观的变异而引起家庭的破裂,从而出现不负责任性的假性经济困难、真性道德困难;有的因家长本身的道德伦理价值的沦落而直接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的冈突然富庶而迷失了道德价值方向,在育子方面产生偏差而出现不科学的教育方法或错误的价值思想观引起孩子人格价值的偏移;有的家庭却还固守一方封建传统伦理观念,缺乏与时俱进的当代文明家庭的道德理念而产生与时代格格不入的道德价值距离,造成孩子的人格分化等。因社会发展而产生的这些情况中,无一例外的因家庭问题的现而形成家长对家庭、对孩子、对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心理差异,并影响孩子的人格健康发展。

诚然,在当前社会改革中,整个社会都是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之中,如果是介于一种相对成熟的、有相应能鉴别淘汰的价值扬弃能力的家庭伦理道德和人格价值观念,其给人带来的可能还会是一种个性化的选择。而在浦江镇,现在只是一个处于开发期的、充满勃勃盎然生机的地区,同时,更是一个处于开发中被多元信息与价值冲击得懵懵懂懂、容易迷失道德方向的发展期。所以,无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还是在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因家庭现实情况而出现的前所未有的迷茫,即家长变异的伦理道德价值观给学校老师带来的无耐、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复杂、甚至沦落、人格状况的不健全等,对学校德育实效带来的严重影响。

3、良好人格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

当学生拥有着健全的人格时,他是活泼健康、积极向上、热情善良的,困难面前他会奋进、弱者面前他有同情、成功面前他能自励、公挫折面前他有乐观,他会形成诚实、勇敢、公正、宽容、善良、助人的人格品质,从而积极面对人生,尽到自己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反之,人格裂变的人,不仅于自己成长无益,对社会、对他人也可能是一种危害。所以,拥有良好、健全的人格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素质要求和道德要求。

而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本学区当前学生所在家庭的道德伦理观、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人格状况等的调查和分析,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和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切实提高德育实效,对学生、家长及学校教育的积极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概念界定

1、家庭伦理观:本文是指农村家庭中所存在的家庭道德观、价值观利家庭成员关系及育子观。

2、人格:是以人的心理特征、道德品质、价值观等为核心内容的,通过人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人生理想与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

三、当前本地区农村家庭伦理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伦理道德是处理家庭关系规范的总和。家庭美德是维系家庭关系、保障家庭温馨幸福和社会文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发展,新的家鞋伦理道德体系正在形成,平等的夫妻关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中,有许多家庭能与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保持同步的前进步伐,能倡导利谐幸福的家庭生活,即便生活及工作环境处于日前经济发展较为迅速、道德观与价值观的多元冲击之下,还是保持着健康文明和谐的家庭生活方式。

在去年10月份学校对初一、初二全体学生家长的家庭调查问卷中发现,有278%的家觉得不管家庭当前的经济状况如何,自己的家庭生活比较满意,觉得比较幸福快乐,49%的家庭觉得是平淡勉强凑合着过,232%的家庭认为是处于一种不幸福状态,0.7%的家庭认为老人最好还是与子女一起生活居住,这是对老人尽孝的最好方法,32%家长认为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老人进敬老院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即使在当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有64.9%的家长都认为如果孩子拾到巨款会教育孩子主动交还失主或交公2.7%的家长认为在当前年代拾到钱又不犯罪,可能不交还失主,其它的认为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8%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人格发展与家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家长的道德观,家庭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有51%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做人与学习同等重要,28%的家长认为孩子首先应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成绩,其他21%的则认为当前社会竞争日益剧烈,学习才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否则将有何资本在社会立足有11%的家长一周内经常到亲戚、邻居家串门,38.1%的家庭只是在双休日串门,423%的家庭一个月左右才去邻居或朋友家串门。有64%的家长认为赚钱要光明磊落,再穷也不能志短、做不道德的事,有16%的家长认为在当前社会,只要能够挣钱,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做什么都可以,不需要讲什么道德问题,有l.6%的人认为逼急了可能就无所顾忌了,其他的则认为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为了钱可能会发生不道德甚至轻微违法的情况。有82%的家长都为学习等原因打过孩子,6%的家长一般通过和风细雨的教育和交流来与孩子沟通。

以上数据表明,本学区中比较多的农村家庭的传统伦理价值在日前的地区开发和社会发展中还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家庭道德建设在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正确健康的家庭道德价值观。其中,尤其是在对待老人、对家庭作的重视程度和拾金不昧等方面。同时,数据表明,本地家庭的伦理道德建设也碰到了一些新问题。如和美幸福的家庭生活的满意率相对较低;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勉强型的家庭还居多数;对孩子的发展很重视,但在做人与学习的态度上出现偏离,方法上存在不科学;了获取经济利益或其它利益,不惜背弃道德伦理,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渐向淡漠……。

纵观以上现象,经分析认为是存在以下个方面原因:

1、多元冲突,道德失范。

多元文化结构、多元利益群体、多元价值的取向使人们的道德追求多极化。而当前各种利害行为的冲突缺乏社会道德的调解,道德资源的亏空使日常社会的伦理、家庭的伦理,仅成为个人的爱好,而极端不道德的利益行为缺乏道德机制的规范与法律制度的制约,因此在社会范围和家庭范围,内存在着道德失范、道德茫然等社会性难题。这些道德问题直接对家长、对家庭、对学生产生着重大的不良影响,甚至是负面作用。

2、封建伦理道德仍存在一定的影响。

大男子主义、重男轻女等思想仍有出现,如初三年级的二名特困生,也是学校的行为问题学生。由于家庭的伦理道德观的影响,对孩子的人格也有影响。二名学生的家庭是非独身子女家庭,盼子心切,却连生姊妹俩,加上父母只是在村办企业工作,家庭入不敷出,虽然属政策允许内的两胎,但实质还是封建道德伦理意识的作祟;而由此产生的生活窘困、道德感下降、关爱孩子的失误等,都能从封建的伦理道德观上找到阴影。

3、拜金主义价值观渗透到婚姻领域。

有的人以功利为择偶条件,唯财唯貌,草率结合,草率离婚;西方伦理道德中一些不合我国国情、不健康的东西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一些人的思想和行为,婚外恋等现象有上升的趋势。学校上学期的调查中发现,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家庭,受到的社会多元价值的冲击影响越大,离婚率越高,如在本校中预(1)班调查发现,班内40名学生中,竟然11名学生(超过四分之一)的家庭是离异家庭,而通过对这些家庭的个别访谈发展,绝大多数的家庭是因为金钱的因素而导致了离异。如有一名姓陆的女孩子的母亲,因配偶的下岗而产生了经济的困难,遂在外部精彩的世界中迷失自己而离异,并不要孩子的抚养权,不出孩子的抚养费,小女孩、的心灵伤害可想而知,在班中孤单又冷僻,是学校心理辅导和班主任老师特别关爱的对象。有四名中学生是因为父亲生意成功生活富裕而道德价值观偏离方向产生婚外恋导致离异,使孩子因缺乏亲情的关爱对一些社会现象的仇视而产生人格的偏差、品德行为的困难。

4、家庭伦理道德的火衡。

1)、成员地位的火衡。在现今的农村社会中,子女教育和子女消费成为家庭的重要目标,相反老人的精神和生活赡养退到次要的了,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组成家庭以后,就只顾营造成自己的小家庭,在经济和家务劳动上过分依赖老人,一味索取,不知回报。这种耳闻目睹的潜移默化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

2)、物质和精神在消费需求上失衡。经济发展了,人们手中的钱多了,但部分家庭的消费心理还更多地注重物质消费,轻文化消费,比如:吃讲海鲜,穿讲名牌,用讲高档,但是在家里却找不到一本书,找不到一张报纸。在当前物质生活还不算小康的浦江镇家庭,家长对文化的需求、对孩子人格品质的要求远不及对物质的需求,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我有钱,只要给孩子保证读书一切物质条件就算是已经尽职了。由此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重物质轻知识的意识而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心理。

3)、是权利和义务在婚姻关系中失衡。强调婚姻的情感因素,忽略法律责任的义务,出现婚外恋、第三者导致离婚率上升,单亲子女增多。在学枚的特殊学生名单中,有近15名学生目前是与父亲或母亲单独生活,有22名学生是生活在再婚家庭中。由于婚姻的原闲带来权利、责任和义务的倾斜,孩子的人格发展在家庭生活遭遇变异后极容易导致不健全甚至双重、分裂。

4)、是建树与摈弃在新旧道德观念交替中失衡。西方外来的道德观念通过各种途径与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形成一种冲市,而新型的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家庭道德规范还没有确立,这样,在家庭道德上有很多困惑前还解决不了。而在浦江镇这块正在开发的热土上,道德观念的扬弃也是处于一种交替的过程之中,使当地家庭的伦理道德观、教育子女的方法理念等产生影响。

5、家庭成员的义务感、责任感有所淡化。

有的不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有的对子女的教育过分溺爱,有的期望值太高,有的则放任自流;还有的邻里关系趋向冷淡,等等。尤其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农村地区家庭除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恪守外,在现实主义、实惠思想及纯粹地追求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家庭成员受内心传统观念习俗与外部多元化价值观的综合影响而产生的复杂伦理规范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产生重要作用。这表明,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顶迫切任务。

6、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现象导致的心理落差。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并逐渐拉开了贫富的差距。在长期处于一种不满足的经济状况下他人的成功、富裕使一些人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和火衡,而使道德观念沦落、缺失,升直接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