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5)(李跃儿著)

17年前 [04-03 18:49 周二]
种菜的秘密

  常有家长问我:李老师,我的孩子个性太强了,你说该怎么办呢?我说那是因为你盯他盯的太紧了,要求太高了,能不能放松一下呢?她说我没有像你说的那样盯他呀。我说如果没有盯你怎么知道他的个性那么强呢?他的个性是针对谁的?是针对你的。是你认为他的个性不合标准,所以个性也"就"强了。

  这种情形非常可怕,家长眼睛一刻不离地盯着孩子自己还不知道。这样盯下去,就会发现孩子身上全是毛病,孩子做的全是错事。现在的家长活得真累啊,孩子本来没有那么多的缺点,或者缺点本来很小,天天盯着,天天暗示,那些缺点就像上了化肥,迅速生长,直到缺点大的覆盖了所有的优点。

  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心差不多变成治疗中心了。许多家长送孩子到我这里不是为了学画,而是为了来调整。比如孩子不乖,好动呀,胆子特大呀,就把孩子领来,说李老师,你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的孩子听话?怎么让他变乖一些?如果孩子太乖,大人说话声音稍大一点都要吓得尿裤子,就把孩子领来,说李老师,我的孩子太胆小了,能不能让他胆大一些?或者孩子不爱学习,把孩子领来,说李老师,我的孩子天生不爱学习,有没有改变的办法?等等,差不多全是这样。

  根据我的经验,大人越把孩子盯得紧,越想让他优秀,孩子就会越朝着大人不愿看见的方向发展。

  就像我的老爸种菜,退休了,没事干了,闲得慌,就在院子里开了一块地,种上菜。成天盯着那些菜苗,拨拉来拨拉去的,结果,长势很好的菜最后全给拨拉得蔫头蔫脑。

  这让我想到,要做一个合格的菜农,首先,要给菜苗生长空间,其次,在菜苗需要他的时候一定要出现在的它的面前。在关注与放手之间把握分寸,这就是种菜的秘密,也是教育的秘密。

成人误区在于,总想把孩子教育成什么什么样,而不考虑他的孩子能够成为什么样。

2.2.2 六重苦难

  你想表示亲近,去摸孩子的头,但他将头摆向一边。你很伤心,就去摸狗的头……

天才在花丛中颤抖

  我这里有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能够说明这一问题,同时也能映证我关于"第二类家长"的说法。

  前段时间到外地讲学,讲到一个城市,有个朋友,说李跃儿,你要帮帮我。我问什么事。她说她的侄儿要快不行了。我问怎么回事?她说,孩子本是个小天才,现在快被父母折腾坏了。

  她给我看了孩子几年以前画的画。我惊呆了……这个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能把人的内在的精神通过线条表达出来,这对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奇迹。比如画他爷爷补鞋,扎针时使的那种劲儿,嘴眠起来、目光聚集、眉头狠憋的样子,往鞋里扎针时每一根手指的配合、手指的细节,手与脚的那种协调与呼应,全都画得活灵活现,甚至连比例都画的非常正确。这太让人惊叹了,因为这样大的孩子几乎没有会把比例画正确的。他对空间呀、体积呀也能把握,爷爷的衣服里面是鼓鼓的身体,而不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儿童画,衣服里面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最让人惊奇的是,他竟然能把人的受神经指挥的那种感觉表现出来……

  就是这样一位天才,现在到了什么地步?用这位朋友、孩子的小姑的话说,一走到学校门口就要呕吐。逃学逃得,有时候他妈妈好不容易把他领到校门口,一转身他又逃了。他妈妈气得直哭……

  我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朋友说,全家不止一次地分析过这个问题,分析的结果有两条:一是天才儿童太过于敏感;二是孩子性格中有过分追求完美的因素。就拿写字来说,无论是写作业还是打草稿,他的字非要写得像要参加书法展览那样,一笔一画,容不得一点点不好,所以写字的速度就很慢,作业常常完不成。完不成作业就会挨老师的训,挨训多了就反感学校,不愿上学。而家长呢,不是帮助孩子怎样改进,而是火上烧油。这样恶性循环结果是,孩子最终患上了忧郁症。心理医生说孩子得了忧郁症,父母还不相信,写信请教在美国的朋友,因为对方也得过这种病。朋友来信说这样的状况就是忧郁症。

  说实话,我对这样的看法、结论还是心存疑问的。为什么呢?我从朋友嘴里听到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一些信息,这些信息让我觉得问题大概不会那样简单。我当时凭直觉认为问题可能出在大人身上。比如孩子小的时候太优秀了,大人心劲也大,就像大多数家长那样非要把孩子培养得如何如何,为了这个,孩子的妈妈竟然一下给孩子报了四个兴趣班,整个周末,大人与孩子都在疲于奔命,上午这个班下午那个班,今天这个班明天那个班,满城奔波。你想想,这样的结果,孩子能不厌烦学习吗?孩子的爸爸呢?他的教育观念是让孩子听话,方式极其粗暴,为了建立父亲的威严,动不动非打即骂,搞得孩子见了他就像看见着一头凶猛的狮子一样。

  最糟的是,孩子的妈妈只要觉得某个兴趣班对孩子将来的发展益处不大了,不跟任何人打招呼,更不与孩子商量,突然有一天会给孩子报上其它班的,比如说学游泳。孩子不愿意,一路上放声大哭啊。你想这样状态能学好游泳吗?你要是事先跟孩子商量一下,孩子不见得不愿去。可是用这样的方式,不要说孩子,就是成人也逆反是不是?孩子大哭大喊,妈妈死拉硬拖。孩子在游泳池里边哭边游,永远都是最后一个。加上家里其他人对孩子的心疼、对孩子妈妈做法的反感,大家的这种态度又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痛苦感觉。

  后来呢,所有的班都放弃了,画也学不成了,孩子竟然发展到了躺在被窝里发抖、不敢见人的程度,无法上学,只好呆在家里。他的妈妈完全绝望了,他的爸爸提都不让提。

  我去的时候,孩子重又开始试着上学。

  你能说这样的父母不爱孩子吗?那位母亲都累出了心脏病。她完全有资格说:我是爱孩子的,我为孩子付出了一切。但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愚味的爱。

  如果把家庭的爱比作花园的话,愚味的爱就是有毒的花了。可以说,宋子然,这个小天才,他是被有毒的花儿伤害,在花丛中颤抖。这样的孩子,不要说幸福感了,就连动物应该拥有的生存的权利都成了问题。

  所以,我在家长会上说:有些父母从不把孩子当人看。孩子在他们的眼里介于植物与宠物之间。爱心上来了就使劲宠着,没有爱心了就踢上一脚;让孩子学东西时就像个粗心的农民,根本不去考虑庄稼是否需要。为了表现大人多么会教育,逼着孩子处处优秀,至于这样做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他们从不考虑。

六重苦难

  我去的时候,一进门,孩子正好在家。他看了我一眼,又掉过头去看电视。从他的眼睛里,我就大致明白怎么回事了。这孩子一定受了极大的伤害,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做了一个厚厚的硬硬的外套把自己包裹起来。还有,从他故意表现出来的那种不以为然的劲儿我忽然有了一种感觉:这个孩子今天肯定犯了错误,比如没做完作业呀什么的。但是我没啃声,也没找茬跟他搭话。

  过了一会儿,他的妈妈下班回来了,我觉得她也不对劲。见了我虽然笑着,但很勉强,掩饰不住她的苦难--那种苦难的样子给我印象太深刻了!腰弯着,身子往前拘着,两个肩膀是那样那样的……我觉得这个女人痛苦得快要不行了,痛苦得就要牺牲了,随时可能倒下、随时就会一个耳光扇到儿子脸上。明显感到内心有东西要出来,但被肉体压着……见了她你就会知道人的灵魂蹩不住是怎么一回事了。

  就在这个时候,朋友悄悄告诉我:宋子然今天又没上学……

  在这个家里,只要这个孩子有一天没去上学,他的奶奶背更驼了,小心翼翼地呀,悄声细气地告诉每一个人:宋子然今天又没上学,不要说他了吧?孩子因为没去上学,吓得不得了,怕妈妈发作,怕爸爸动粗。奶奶更怕,既怕女儿不发作会憋出毛病,又怕发作了孩子受罪。老爷子呢,得了重病,快不行了,在这样的时候家门这样不幸,被孙子搅成了这样,死的时候也无法得到清静,所以,一见孩子就吼:走开!走得远远的!不要让我看见你!为了躲开孩子,吃饭都要人端到卧室里去。

  孩子的小姑,就是我那位朋友,生怕家里爆发战争,明里暗里调解……

  一个原本被大家看作极为优秀的孩子,现在就这样过着地狱一样的生活。他的苦难有六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姑、还有他……在这个家里,没有一个人不是在地狱里生活,每个人有一张苦难的脸、苦难的心。对于这个家庭而言,应该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改成"谁拿走了大家的幸福"才是。谁拿走了?孩子,还是大人?

  可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大家宝贝得不得了……奶奶说:起个什么名字呢?起个什么名字呢?唉呀,就叫"小宝一个乖"吧?就天天"小宝一个乖"地叫着。小姑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铁哥们"。爷爷、爸爸妈妈,每个人都给孩子起了一个只能符合自己内心愿望、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名字。这样,一个孩子就有了五个名字。而且,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教育的方法上也有了五种完全不同的形式,每个人都在使用自己认为最最正确的方法。但是,这五种方法,如果从孩子的角度而言,从儿童心理学、儿童成长规律而言,每一种方法都是错误的。就像金庸小说中的人物令狐冲体内的八股真气一样相互冲撞,孩子被折腾得没有片刻的安宁。我们不能否认每个人都对孩子怀有爱,但是,他们的爱反倒成了一种折磨。

  就是说,在这样的家庭里,有没有价值观,或者说价值观正确与否倒成了次要的问题,重要的是如何让价值的观念达成统一。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比不好的价值观更能毁了孩子。长此以往,不但孩子被扭曲了,大人也被扭曲了。现在就是这种样子。当时我坐在那里想的就是这个问题。

  坐了一会儿,我发现孩子不看电视了,坐在靠近门口的桌子旁边。桌上放着一盒棋,他把那棋拿起来又放下,拿起来又放下。我注意到,每当有大人从他的旁边经过的时候他就拿起那盒棋,大人过去之后他便将棋放下。

  没上学使他成了丧家之犬。他由当初五个大人的宠爱、五个大人每人给他起了一个名字的"天堂"堕落到现在这样的"地狱"。但他的又不甘心,所以,就坐在那儿,摆弄那盘棋,希望借此引起关注。但是每个大人从那儿过的时候谁都没有注意到这点。还有,因为今天又没上学,家里气氛一下子凝重到了硝烟迷漫的程度,孩子的举动中也含有验证的意思:每个人的灵魂都憋不住了、脸上的表情痛苦成那样,这一切是不是因为自己造成的呢?比如你得罪了我,我不理你,你就想方设法找我说话,来验证假得罪了还是真得罪了。

  再一个,他的这种举动还说明他有自闭症,不能主动跟人交流,不能缠着妈妈说:妈妈跟我下盘棋嘛,妈妈跟我下盘棋嘛。因为这样的举动只有具有优越感的孩子才能做得出来。

围剿与反围剿

  你看,他一个举动里竟然包含这么多内容!一个孩子陷在了五个大人的包围圈里!折磨,反折磨,围剿,反围剿,斗智斗勇到了这样的水平,实在让人感叹。

  反围剿,就是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折磨人。比如折磨他的妈妈。用他小姑的话说:我觉得我嫂子都不对劲了,痛苦得眼睛都突起来了。宋子然一会儿让他妈妈为他干这个,一会儿又让干那个,没完没了。要是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折磨妈妈。我跟他妈妈和小姑躲在厨房说他的事儿,他就爬在窗子上偷听。他的妈妈最后被折磨的,我刚才说了走路时的姿态,腰弯着,肩膀往前扛着,那种姿态,以及由姿态传达出来的苦难的信息,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我想起有部苏联电影,名叫《战地浪漫曲》,里面那个男主角的妻子,那种既要忍受巨大痛苦、又要让人觉得她很坚强的劲儿……当男主角因为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又无法与那个女人结婚,半夜到街上去踢每栋楼的水管,后来被警察抓住。他的丈夫和警察骑在马上,她在旁边跟着……她走得那个姿态,就跟宋子然妈妈姿态一模一样。孩子明知道他不上学会使自己的妈妈很痛苦,于是,他就用不上学这样的方式折磨她。

  他也很爱他家的狗,但只能在他高兴的时候,要是不高兴了,他就会反复折磨。

  就是奶奶他也折磨,每天早晨,他的自行车在奶奶家走廊里放着,奶奶把车子提到门口,提前开始等啊,心想今天会不会又不去了呢?心急如焚地等着。直等到孩子出现了,捏紧的拳头才能松开。要是没有出现,不但奶奶,整个家庭立刻就会变成地狱。

  这孩子已经被大人折磨成……折磨出足够的智慧去跟大人较量,他的智慧完全被扭曲了。因为智商很高,因为没有正确的引导,所以只能朝着邪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家说,和谐的家庭的孩子会趋向和谐,暴力的家庭会培养暴力,这话没的很对。

从心中长出众多的眼睛

  你看,那么多的大人,没有一个看见、想到这样的情况,这种状况让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观世音菩萨会被塑造成千手千眼:一千只手、每只手心里都有一只眼睛?我想那是像征着观音菩萨对生命的细致关怀!我想所有的人都会渴望这样的、无所不在的关怀的。一个教育者,老师,家长,太有必要这样做了,太有必要从心里长出众多的眼睛了。怀着慈悲的心眼,无时无刻地察看着你的周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其实,宋子然已经在一个非常有名心理治疗中心治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越来越差。那些搞心理治疗的专家都是心理学博士什么的,他们没有爱心,不去感悟孩子的心灵,只用书本上学来的那点东西进行技术操作。他们漠视人心到了这样地步,当着孩子的面大谈如果到日本做心理治疗能赚多少多少钱,在中国太亏。

  如果缺乏爱,就是读了再多的书,掌握再多的知识,有着很高的学历,也不配去做这样的工作。所谓教育呀心理呀等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在爱的驱动下才能产生作用。

  但是知识可以让你辨别事情的真相,比如宋子然,当时全家人没有一个知道他为什么要那样摆弄棋盒,这个原因只有我知道。我还知道,除了这些之外,他还盼望有人跟他下盘棋。可是,所有的大人从他眼前过的时候,没有一个想到这点,也可能他们都害怕与这个孩子较量。小姑过来了,说:噢,买了一盘棋!唰地过去了;奶奶过来了,说:今天没上学,就是为了这盘棋!唰地又过去了。妈妈过来,一声不吭,也唰地过去了。

  当时我甚至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这帮人就像安东尼奥尼电影《红色沙漠》中的镜头一样,这帮人过去了,那帮人过来了,重复来重复去,简直就像幽灵似的。可是没有一个人想起、注意到那个给他们造成痛苦的点,更没有人想办法面对这个点。

  这种情形让我就很难受,那孩子用这样的方式想引起人的注意,想跟人下盘棋,他内心的这种需求,得不到所有人的关注,因为他们关注的是他没有上学这件事情,而不去关注孩子需要什么,我实在看不下去,就走了过去……

  我说宋子然,这是盘什么棋呀?孩子显得特别吃惊,也很激动,他说:这是动物棋。

  我说我从来都没见过动物棋,你打开让我看看。他将棋打开。我说天呀,这里还有狮子老虎!他说还有老鼠啦!我说老鼠怎么走呀?他说:老鼠可以跳河的,下河以后谁都不能吃他,但得拐个弯儿才能跳出来。(笑)

  我说这棋肯定很有意思,能不能教教阿姨?他妈妈一旁立刻说:作业还没做完呢!(大笑)

  我说这样吧……在我说的时候赶紧给他的妈妈挤了下眼睛,但是她的心力早已衰竭,没有感觉来感知我给他做的这个小表情了。我说让宋子然先教我下盘棋,再去做作业。做一段时间作业,再教我下一盘棋,然后再去做作业,怎么样?孩子兴奋得满脸放光,扬起手,在我的手上拍了一下,说嗨,成交啦!便立刻教我下棋。在孩子教我下棋的时候,他的妈妈、奶奶、小姑非常好奇,她们不明白,这样一个封闭的孩子怎么会跟一个刚到家的陌生人下棋呢?一个个全都围了上来,马上觉得孩子还是很优秀嘛,脸上也在放光,自豪的光。(笑)

  这中间我故意悔了一步棋。在我的棋子被他吃了许多之后,我说不行不行,再下下去我要死定了,我悔了一步棋。马上,一种很优越的神情浮现在孩子的脸上,很得意的样子。我知道我的第一目的达到了--使他找到了自信。

  接下来,我终于抓住他一个破绽,吃掉了一个关键的棋子,他也要悔棋。我不同意,于是两人争执起来。这样,我的第二个目的也达到了--使他有了胆量。

  他要悔什么棋呢?他的猫本来在另一个位置上,被我吃了之后他又说不在那个位置。我说我刚才悔棋是因为我不会下,我是弱者;你现在悔棋不是这样的情形,这是两码事。

  就在我俩争执的时候,奶奶、妈妈、小姑就开始给他帮忙。我们许多人在如何帮孩子这个问题上概念糊涂,他们不明白给孩子帮忙是"帮孩子做事"还是"不帮他做事"。真正的帮助是不帮他做事,而是帮他自己做事,这才是真正的帮助。

  奶奶说:没错,小猫就在那个位置上。另外两人也是这种观点。她们还暗示我,让我放孩子一马。我还在坚持,这时有人用手指捅我的腰,边捅边说:就是在那儿,就是在那儿。我说好吧,看在你妈妈、奶奶和小姑的份儿上,我同意你悔这步棋,但下不为例。

  虽然事情由于大人的干挠没有完全按照我的设计发展,但是后来还是达到了第三个目的--使他进入"忘我"的境界。当他下赢这盘棋时,我装作很丧气的样子说:宋子然,你真厉害!接着,用他家人的话说,简直就是奇迹,因为进行了那么长的心理治疗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小家伙满脸放光,嗨地拍了一下我的手,进去做作业了。这样,我便达到了第四个目的--让他感到自己尽管是个小孩,但在智力上甚至比大人还要聪明。

  这时候还发生了一件事……他不是进去做作业了吗?可刚刚进去很快又出来了。我清楚他出来不是因为作业写完了,而是要他知道我已经非常赏识他的聪明与智慧了。我没说"怎么,这么快作业就写完了,你简直太了不起啦!"我没有用这样的方式,而是说:呀,这么快就写完啦?除了让他感到我的赏识之外,我还要试试他是不是能够履行我俩之间的协议,是不是在我这样说的时候也会顺水推舟地过来下棋。

  我说呀!这么快就写完啦?没那么快!他说,喝了一口水。(笑)一幅大人对小孩、高智商对弱智的神情。(大笑)喝完水,唰唰进去了。(笑)然后,他的妈妈也跟着进去了。(大笑)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