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为什么孩子总说无聊(有问有答)

17年前 [03-30 19:51 周五]

      

兰子2005问:为什么孩子总说无聊?

儿子小时候是公婆带的。奶奶疼爱孙子,只要不哭不闹不生病不出意外,其他都顺着他。经常说乖一点才是好孩子。爷爷看孙子无意折断了盆栽的枝干,便发脾气训斥孙子,从此不允许他到阳台玩耍。儿子怕爷爷,只要他一出现,就会表现得特别安静。现在儿子上二年级,平常感觉挺乖,在校表现安静。最近常跟我说:“我好无聊,好孤单,没有朋友。”儿子自从入学之后就很少提到他的同学,我鼓励儿子到楼下公园去玩,他说又不认识,不愿意去。我鼓励他多和班上同学玩,他又说那些同学很幼稚,整天在看动画片,不想一起玩,没意思。去外面玩会有坏人,那些小朋友都玩得很凶,会受伤。有我和奶奶做他的好朋友就可以了。现在他只跟一个偶尔会来我们家玩的小堂哥能玩在一起,也仅是周末打打游戏。

 
网友解答:

邓洁(广东深圳):孩子天性被压制

孩子出去与同学玩,是害怕受伤,而害怕受伤是因为害怕回家后受到家长的指责和训斥。从而失去父母原本就有的关爱。为了得到大人的爱,便压抑了自己的天性。这种爱玩的天性实际上被家长的所谓乖孩子、好孩子的定义给压抑住了。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是最喜欢玩的时候,不爱玩才不正常。调皮打架、与小朋友闹矛盾是很正常的,家长的错误引导,使孩子无法正常发展,长期的压制使孩子把同龄孩子正常的活动视为幼稚,而这种认为幼稚的观念是从长辈那儿来的,家长如不转变观念,孩子就无法真正解脱。这可能从幼儿期就开始了,要想在短时间内纠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全家人的积极配合及沟通,特别是爷爷爸爸的态度,儿子可能非常在意他们的态度。所以要鼓励孩子,减轻他的思想负担,让他知道家人都是爱他的,即使他做了一些错事(可能只是家长眼里认为的错事)大家也一样会接纳他,爱他。

 
庄亨强(福建泉州):隔代教育弊端多

隔代教育最大的一个弱点是:使后代与社会和时代脱节。表面上代沟少了,实际上却更深了。老年人在教育方法上不太讲究,很随意,由着自己的生活习惯来教育孙辈,让个人的喜好支配着行为,导致教育孩子的盲目性。老年人行动缓慢,喜静不喜动,所以也不希望孙儿太调皮,太活跃。“听话”、“乖”成了教育的标准。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比如哭闹),就认为是不听话,或干涉或训骂。老年人注重安全,对孩子保护过度,阻碍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的发展。老年人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的同时,不自觉地用溺爱包裹着孩子,容易养成孩子自私霸道、任性孤僻、唯我独尊、脆弱娇气的性格,把这种性格带进人际交往中,必然造成人际交往渠道的不畅,缺乏必要的人际交际能力,由此而变得退缩、被动、自卑,不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

小荩ㄐ陆郎阶樱汉⒆尤狈Π踩?/B>

父母的爱祖辈是无法替代的。幼年的隔代教养,使孩子缺乏对父母的情感依恋,这种需要在幼年得不到满足的话,会让孩子产生情感缺失。当孩子回到父母身边后,短时间内如还没有地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就会有孤独感,陌生感和不安全感。遇到事情不会处理,遇到压力无所适从。尤其是性格安静、被调教得太“乖”的孩子,他在不够“亲近”的父母面前只能用沉默应对,或藏起自己的真实想法。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交友方面也同样缺乏安全感。变得胆怯,畏缩,放不开。鼓励孩子到楼下公园去玩的时候,开始一定要陪着孩子一起去玩,因为有了家长的陪伴才会产生安全感。开始孩子可能仍然不愿意跟别的小朋友玩,这时候你也不要勉强孩子。父母的亲自参与、适当引导和鼓励,会让孩子逐渐适应这样的环境。

 
胡芳萍(武汉市汉口心理咨询师):交往特征转向同伴 从幼儿期到小学阶段,过去那种为游戏而游戏的时代开始离去,重心开始转移到对朋友、的关注。当孩子渐渐适应了学校集体生活时,对朋友间的交往也产生了兴趣,因此也就开始减低了对狭隘的家庭、对父母的有限人际关系的兴趣。

做父母的总是把孩子看成是不变的,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长大。当然父母的兴趣、态度、想法也是逐年改变的,但和孩子那种不择好坏,无论什么都象海绵般地吸收的旺盛的成长速度相比,无论如何也是跟不上的。这就使得小学生的兴趣和关心由家庭转向了同伴。

做集体游戏会在儿童身上形成良好的性格。如形成对归属的自豪感,学会同伙伴们交往,发展对集体的忠诚和责任感,对成人社会的模仿等,这些对社会化个性形成都有着重要意义。该怎样去指导孩子参加集体游戏呢?

1、不要干涉孩子的交友权。 家长不必担心会不会交上“坏孩子”(有时是成人认为的“坏”),不要干涉他们对朋友的选择。如果集体中有不好的孩子参加,这个集体就有倾向于干坏事、搞恶作剧等不良游戏的危险。但一时疏远这类朋友也不能高枕无忧。因为即便硬性地疏远了,他们接触“坏孩子”的机会也还是很多的。与其防不如导——教会孩子辨别是非善恶以及选择的能力,让孩子“近墨”而“不黑”。更进一步,教会孩子如何使“墨者”变“赤者”——用孩子自身的行为和语言去说服和影响“坏孩子”,从中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当然,如果没有能力影响,至少让他懂得谁是谁非。

2、 尽量给孩子的游戏让路。孩子很重视伙伴间的游戏。他们宁可违背成人的要求,也不肯在朋友面前失约。从大人的眼光看来,孩子们的约会大不了是玩,应该帮大人干完活再去,可对于孩子来说,跟朋友的约会要重要十倍。正因为如此,才培养起他们作为一个集体成员的自觉性。因此,大人要尽可能地一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也不必过多介入孩子的交友圈子。

3、高度重视孤独的孩子。不声不响的孤独的孩子一般较老实,不大吸引人注意,也不会成为同学的注意中心。他们很容易被包括老师在内的群体忽略过去。因而比起调皮捣蛋和好吵嚷的儿童,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性格缺陷。因此,对于孤独的、没有朋友的孩子,平日里要充分加以注意。
4
、指导他们参加到集体当中去。孩子附近既没有朋友,同学也没有人找他,回家以后也不出去玩,这是孤独的征兆,父母要和教师取得密切联系,使他能够交上朋友。这样的孩子一般有着喜欢一个人在家看书,看电视,一个人工作的倾向。这时父母很容易误认为他是稳稳当当爱学习的孩子,而忽略在他背后隐藏着的重要的心理问题。
 
来源:成长杂志有问有答栏目 策划:醉梅 余愉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