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孩子会识字却不肯阅读是为什么(有问有答)

17年前 [03-30 19:33 周五]

云中问——

我的孩子上一年级了,小时候孩子我有教他认不少的字。孩子的识字量挺多,然而却不愿自己去阅读,老缠着我给他讲故事,晚上要磨蹭好久才能入睡,弄得我特烦,有时没耐心给他读给他听。我实在困惑,孩子已经会识不少字了,也可以读简单的图物了,就是不愿自己读,这是为什么?他不自己阅读,我该怎样去做呢?

 
网友答:
[观点]:会识字不等于会阅读

林晓晞(儿童阅读推广专家)——

1)大人在孩子这个阶段常犯的错误是:往往误将识字量与阅读能力等同起来。如果一本书中绝大多数字孩子都认识,那么大人认为孩子肯定能轻松地读懂。实际上并非如此。独立阅读是一项需要培养的技能,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通过阅读去了解意义,并不是让认识的字排列在一起就能实现的。
2)会阅读不等于爱阅读。一个会自己阅读的孩子,可能过了一段时间还是不愿意自己阅读。“会”与“爱”是两回事。让孩子爱上阅读,他迟早会跨越独立阅读的关隘。另外,孩子抱着一本书吭哧吭哧读完,是不是就读了呢?不一定。阅读,更重要的是领悟与思考,而不是简单把字面的意义搞清楚。
3)曾经坚持为孩子读书的大人,许多人会在这个阶段停止了这项活动,认为继续为孩子读书会养成他的依赖性。结果常常是造成了一段时期的阅读真空:孩子一方面失去了大人的帮助,一方面自己独立阅读举步维艰。继续为孩子读书吧,这不但能帮助孩子学会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能保持孩子的阅读热情。《成长》2005年第4期我编译的《大声为孩子读书吧—阅读手册》,对家长们应该很有借鉴作用。
4)留心观察这个阶段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常会去选择类似笑话、脑筋急转弯这样的短篇读物,或者干脆翻出以前大人为自己读过的幼儿读物。对此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允许孩子从尽可能简单的读本(甚至比以前大人念过的更简单的读本)开始,同时需要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大人尽可能拿出行动来参与阅读。
5)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点都不一样,在引导孩子的兴趣上,我主张大人尽量持慎重的态度。大人当然会有自己的判断,认为这样是好的,那样是不好的。但是阅读的对象是孩子而不是我们。所以大人一方面要尊重孩子对书的选择(当然不健康的书要排除在外),一方面也有责任向孩子推荐他感兴趣的书,让孩子带着热情和兴趣去阅读。有能力的大人还可以多与孩子聊书,为孩子做一些阅读记录;当孩子有进步时,适时给予鼓励甚至物质奖励。

  
王宏(家长)——

1)孩子会识字不等于会阅读。孩子确实认得不少字,可是即便是简单的读物,每个句子中仍难免有很多生字夹杂其中,这样,每句话孩子读起来都磕磕绊绊的自然很费劲。
2)认字和读懂是两个方面的问题,前者只要理解字的意思就行,而后者是一个是综合理解方面的问题。即使是读物中所有的字都认得了,但字与字又组成不同的词,相同的词放在不同的句子背景中表达的意思孩子又不能完全理解,这又成了他阅读的另一道障碍。


3)读书是一种享受,听书对小孩子来说更是一种享受。家长朗读时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语调都会使孩子深深着迷。想想我们小时候趴在收音机边上听小喇叭里孙敬修爷爷讲《西游记》那个痴迷劲吧,孩子爱听你读书,说明你读得很吸引人哩。

4)我们在谈教学法的时候常常强调“互动”,读书时孩子同样需要“互动”,渴望交流:滑稽的鬼脸,会心的一笑,共同为主人公提心吊胆,愤愤不平……孩子特别希望在阅读过程中能有人跟他共同分享各种不同的心灵体验。孩子喜欢听家长讲故事,缠着家长给他读书,其实这是他喜爱阅读的一种非常好的前提。

5)对于孩子独立阅读的问题也请您别心急,跟孩子一起慢慢来。挑选你们共同读过的书中他非常喜欢的几本让他重读,由于熟悉故事情节,甚至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已经背住,所以即使有个别生字也不会成为阅读的障碍。如果你实在没时间跟他共同阅读,可以买一些朗读水平好的CD或磁带先放给他听,再把文本的故事拿给他读,使他温故(听过的故事)知新(文本的故事)地多增加对文字理解的积累,为以后逐渐过渡到独立阅读打基础。
6)在独立阅读初期选择一些图画丰富,文字量不大的优秀绘本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孩子是极易被画面吸引的,拿到书他肯定先读画,通过画已把故事揣摩了个大概,接下来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一定迫不及待地要看看人家是怎样写的,这样坚持下来阅读经验也就积少成多了,慢慢过渡到独立阅读自然水到渠成。

王凡玲(教师)——

1)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但不愿意自己去阅读,是因为书本是平面媒体,毕竟不那么声情并茂,孩子与书本交流的渠道很单一,而远没有听父母讲故事来得亲切,交流的互动性也不好。
2)父母不能把识字量与阅读看作一回事。读单个字与读一段话是不一样的。只有孩子能读懂一段话的意思,才能产生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孩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父母不能急于放手。还要对孩子扶一程,帮助孩子形成初步的理解能力再放手。
3)实际上,不靠识字也可以阅读,如阅读漫画、连环画等,通过阅读图画也同样能达到阅读的效果。识字量只是阅读的一个前提。识字相对阅读来说机械记忆多,只是一些简单联系。孩子在识字中,成就感来得快,而阅读则不同,当不同的字组成不同的词语,不同的词语又组成不同的句子,当一个个句子连起来呈献出不同的图画、人物、场面、故事,这就需要孩子的综合能力、理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都有一点点基础才行。有了这个基础,孩子才会激发起阅读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父母与老师的帮助,扶他们走过这一段路。

 
练丽丹(《成长》编委)——

1)这位妈妈犯了一个错误,以为孩子会识不少字就会阅读。这两者不能划等号。字只是一种符号,而阅读是一种语言能力的获得。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生理和心理活动。阅读过程中,大脑要进行文字信息的提取、加工和处理,要具备一定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理解能力(理解语义、语法、语境、逻辑关系,故事情节等)。由于识的字不够熟练,常常是一个字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而不是整句地读,停顿很多。加之孩子的短时记忆特点,常常因为在读出文字、辨认文字的过程中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记住了单个的字义而忘记了整体意义,很难集中注意力去搞清故事整体意义,最终使孩子不能整个顺利地完成阅读。
2)想想成人阅读英语是怎么回事吧,你背会了单词,并不等于就能很好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是不是阅读整篇课文下来非常累?最后很多还不理解文意?孩子阅读也一样,在成人以为很简单的阅读(以为认识很多字就会阅读)其实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难题。对于太困难的事,如果让孩子做下去,只能望而却步,反而把阅读兴趣给读没了。
3)研究表明,没有父母为孩子朗读的阶段,孩子是很难爱上阅读的。因此,要让孩子爱上书,要让他知道精神的娱乐、情感的快乐来自书中,办法是你为他朗读。即使过了幼儿期,只要孩子还没有足够的阅读能力来独立阅读,就有必要陪孩子阅读。这是培养他独立阅读的前奏。国外不少家庭保持着全家一起读书的好习惯(实际上即使孩子以后能独立阅读时,也可以继续进行下去。很多专家建议,与孩子一同读书,至少要坚持到他们小学毕业,因为大部分孩子在12岁以前其倾听理解能力要比阅读能力强)。他们很重视朗读,英国文学史上的勃朗特三姐妹能写出蜚声世界的经典文学巨著,和她们的父母经常给她们阅读有关。小布什总统的母亲也为他朗读到中学。因为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声调,丰富夸张的表情和手势,都会给孩子强烈的情绪感染,并从中享受着父母的情感和读书带来的乐趣。当孩子从读书中享受到乐趣时,他就会爱上阅读。
4)但是,为孩子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最终让孩子能够自己独立阅读,并养成阅读习惯。但当在孩子还不能胜任阅读工作时(如这个咨询案例),成人要参与孩子的阅读,这就是亲子共读。在亲子共读中要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多种方法,包括游戏的方式,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书本上,并努力保持住孩子对阅读的兴趣,逐渐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一点点放手,帮助孩子从依赖从大人阅读逐渐过渡到他自己独立阅读。那么,该如何进行亲子共读呢?下面提供的几种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支招] 如何进行亲子共读

只读半截(柳永忠  
给孩子讲图书中精彩的内容。我并不把书中所有的内容都讲给孩子听,而是讲书中最吸引他的部分,或者选择有悬念的部分讲。当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时,我就会故意嘎然而止。这正像电视连续剧或者章回小说一样——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接下来的内容请孩子自己去看吧。这时,孩子一般会对家长讲的图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急着想拿起图书自己往下看了。此外,可充分利用猜测法来增加亲子共读的乐趣。比如,在给孩子读图书时,你可以讲了一段后,让孩子去猜测下一段的故事内容,去推断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和推理能力。

循环往复(王玺玉

要选准阅读材料。阅读材料要适合孩子当时的阅读水平,不能太难,放低标准,要浅显,短小,生字要少,最好是加拼音、配插图的。此外,我们选择阅读材料还有一个标准,那就是通过“循环往复”的方法巩固识字,换句话说,就是选那些重复词句多的阅读材料。比如“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其中“月亮”、“天上”、“水里”反复出现,上口易读易记。此外,根据孩子喜欢重复的特点,一本书最好反复阅读,这样,可以让孩子形成语感,同时进记住不少生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到丰富词汇。

限定时间(韩璐名 

我儿子上一年级时,很喜欢我给他拿着书给读故事,但我也给他提了个条件:要他每天讲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作为交换,要求每人讲的时间同样多。于是每天晚上儿子讲10分钟的生活中的故事,等他讲完后,我讲10分钟的书上的故事。不管有没有讲完,到了10分钟我就停止阅读。留下没讲完的,他要么自己去看,要么等我第二天继续讲。后来,他认为10分钟太少了,要求增加时间。于是双方讲故事的时间增加到半小时。可是,要他讲半小时生活中的故事就难了,讲到后面没东西可讲了。大概知道了还是书上的故事多,于是,干脆也找他自己喜欢的书上的故事读给我听。就这样,逐渐把孩子引导到书籍上。在一年级的讲故事比赛中,儿子获得了年级第一名。

 
互相提问(周海霞)
讲故事时我们约定互相提问。如果妈妈回答不准确,可可有权罚妈妈,比如说背诗歌、讲故事等。可可要想罚妈妈必须先讲故事,于是她给我讲起了《曹刿论战》中的一个故事。之后我们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我问可可,你给妈妈讲故事有什么收获?她脱口而出,当了一回妈妈的感觉!倒过来,而我想罚可可,她就必须认真听。真是意外的收获!这收获就是:第一,她自己在讲故事时要非常有心,要理解要思考,否则提不出问题;第二,通过提问,提高了归纳和表述能力;第三,她在听故事时必须认真听,锻炼了注意力。
 
讨价还价(陈季良)

当你给孩子讲故事讲到精彩之处,你可以说:“妈妈有事情,你想听下去的话,就自己先读读吧。”于是借故走开。孩子可能有点不情愿,但你不要理他,吊吊他的胃口。或许他会自己忍不住拿起书来看,或许他还在等你来讲。这也不要紧,当要求你再继续讲时,你再读一段,并要求他自己也读一段,不然我不再讲(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他自己也读)。要不了几天,孩子可能会不满足于你的讲故事速度,而会自己把这个故事读完。

制造差错(郭力众

孩子不爱自己读,那么你读给他听。让孩子当老师你当学生,如果爸爸哪儿读错,就给纠正。这时你拿着书一字一句指读给他看,故意读错音、读错词、漏读句子,歪曲情节,这时,孩子往往会跳起来纠正:“不对不对,你念错了!应该是这样念!”这时你及时夸奖孩子听得细致认真。这样,孩子的好胜心得到了满足。孩子喜欢反复地听一个故事,甚至可以把一个故事一字不漏地背下来。那么,成人可利用这一特点,把一个故事多读几遍。每遍都来点“偷工减料”,好让他找出你的“错误”。在这种找错的乐趣中,渐渐觉得书是有趣的,好玩的。并从中品尝着阅读的快乐。以后,当你要求他自己读给你听时,就容易接受了。
故事比赛(李正琼
我的孩子好胜心强,于是我们一家玩起讲故事比赛。比赛前,事先让他选取书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为了比赛,他必须先会熟悉故事,复述故事。表演时,有时我们轮流站在“讲台”上(可以把椅子当讲台)手舞足蹈地讲,其他人当听众。如果故事长,允许孩子捧着书讲。为了激发孩子的自信心,我们经常“假装”输给孩子,把“故事家”称号送给他。孩子戴了“高帽子”后,兴致更浓了,进一步刺激了他下次去找书阅读的愿望。
寻找兴趣(颜维奇)
孩子对阅读的内容往往和自己的兴趣或活动有关。家长要随时留心孩子经常关心的话题,适时地给买这类他们感兴趣的书籍。比如,孩子对《三毛流浪记》的电视连续剧看得津津有味,那可以给他买回《三毛流浪记》的图书;孩子经常谈论体育明星,那么可以找这个明星的人物传记读给他听;孩子爱玩电脑,不妨问他,你现在用的操作平台是谁发明的知道吗,由此引出比尔•盖茨,并推荐关于他的书;孩子在学校学了高尔基的《海燕》课文,不妨推荐高尔基的《童年》等书。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