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孩子屡次偷拿家里的钱怎么办?(有问有答)

17年前 [03-30 19:25 周五]

来源:成长杂志有问有答栏目 策划:醉梅

 

家长问:
孩子今年5岁多,以前我们很少给过孩子零花钱,非要买什么东西时,我们也会给他买好。但是,最近几个月,发现孩子多次偷拿我们的钱。我们只打过他一次,他答应我们不再偷了。但是昨天他又拿了他妈妈的20元钱,并且发现后还说谎,说钱掉了,后来他在衣服里找到。谁帮我出出主意?

网友答:

孟迁(上海诺亚教育公司特聘家庭教育专家)——“偷拿与撒谎”,到底为什么?
首先,5岁左右的孩子,偷拿钱只是一种简单的“唯我”心理,一种单纯的“利己主义”。这是孩子在没有建立成熟的道德观前的一种自发行为,而不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在这种不好的倾向还在萌芽期的时候,正是我们给孩子树立是非观的绝好时机。其次,这个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偷拿”和“撒谎”,而在于孩子“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的不择手段”的思维方式。告诉孩子最让您生气的不是撒谎,不是拿钱,而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想法,这种任性、自私、不计后果的想法是您不能容忍的。告诉他满足自己的愿望要用合理的方式,假如合理的方式行不通,那么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放弃自己的愿望,而不应该是不择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愿望。再次,孩子因为拿钱而撒谎,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欺骗,而是一种临时的“应变”,这种应变无论对于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是不能完全避免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既然发生了,我们就要培养孩子面对现实和承担后果的勇气和责任心。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承担后果的勇气等要在“不择手段”这种思想完全消除之后进行,循序渐进。要冷静郑重但是不可严厉,更不可打骂,让孩子感到这件事情应该认真对待,但不要让孩子感到强大的压迫,以便使孩子能够接受我们的建议。当孩子主动承认错误而不是掩饰错误时,更应该告诉他,你虽然犯了错误,但是你主动承认错误,让大人很高兴,我们欣赏你的勇气,并为你自豪。此外,为了向孩子表示你对他的诚意,您可以每个月给他零花钱。假如某些东西孩子十分需要,您应该尽可能地满足他;假如你坚决认为不应该满足孩子,那么一定要给孩子讲清为什么,尽量取得孩子的理解,而不应该是强硬简单的禁止。还可设置一些奖励,当孩子在劳动、学习和为人处事方面表现甚佳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增加孩子的“可支配收入”。

桅子花开——过于苛刻不给钱,反“逼“孩子偷拿钱。

家庭经济的不富裕,使我从来没有想到要给儿子钱用。有几次孩子向我要钱,我总是拒绝,孩子似乎很懂事,也没有哭闹。总认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曾为儿子的懂事而骄傲。后来,发觉儿子多次偷拿过我们的钱,甚至有一次偷拿了150元钱时,我才猛醒过来。最让我心酸的是,看到他的一篇日记中写道:“妈妈,你知道吗,每次体育课后,大家都热得满头大汗,同学们都能去买只冰糕来解凉,而我只有偷偷得躲在一边看,心里是多么难受啊!又一次实在馋不过,就偷偷地拿了家中的五角钱,买了根雪糕,没想到被您发现了狠狠地打了一顿。妈妈,我知道我们家没有钱,但是我只要五角钱,在天气很热时,我也能和同学们一样,光明正大地买根雪糕吃,要不同学们会笑话我的!”从那以后,我开始反思我的观念了:我只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从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想想孩子以前多次从眼神中流露的对同伴有钱花的羡慕,想想孩子曾站在柜台前想买玩具的渴望,想想孩子在他奶奶面前讨要小钱的求情,才明白孩子也需要钱用。因为他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生活在一个周围充斥着现代消费的圈子里,他为了在同伴面前找回“尊严”,为了不再人前自卑,又怕我们打骂,他就只好“偷”。我不能再让孩子这么难过了!最后经过我们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谈心,孩子逐渐明白了偷钱的害处。而同时,我们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开始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该买的要买,该花的要花,不再苛刻如昨。同时也在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家中经济上的大事小事让他参与。后来,孩子再也没偷拿过钱了。所谓的“偷”字,从此在我家“灭绝”了。找回了一个真正懂事、自尊自爱、热爱学习的好孩子。

月眉——认真分析原因,关注孩子心理。
首先,我不同意您用“偷”这个字,在孩子的概念里,恐怕还不存在什么叫做偷,拿家里的钱,如此而已。如果您一上来就给孩子的行为加上一个道德判断,那就难免会使您自己产生急躁的情绪,有了这种情绪,您就很难客观谨慎地对待孩子的行为,失去了冷静的思考,深入的分析,第一反应往往是震惊和感到羞耻感,从而对孩子非打即骂。这种办法似乎是为了阻止孩子不再犯错,然而并没有起到你期望的效果,反而疏远了亲子关系。所以,请您先端正态度,最重要的应该是了解钱的去向。如果孩子是用来买零食或者没有必要的玩具,当然应该想办法制止。但是果孩子是用来做其他事情,比如我见过一个很善良的孩子每天从家里拿钱就是去给乞丐。其次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孩子和大人一样,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有的孩子看到同伴们都有钱花,而孩子却分文没有,也会让孩子想到偷拿家中的钱以取得心理的平衡。这样,就要满足孩子的消费心理,毕竟这是一个离不开“钱”的时代,但是要教会孩子学会理财和自我控制。而有的孩子会把家中“偷”出来的钱买些小礼物送给同学,或“笼络”喜欢交往的同伴,来建立伙伴间的友谊,以弥补家庭中感情的不足,消除内心的孤独和苦闷。因此,对待孩子这一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不要随便上纲上线到“偷”的概念。

张红(江苏省通州市南兴小学)——用孩子的眼睛,看孩子眼里的“钱”
案例中,用大人的价值观来衡量孩子犯了“错误”了,需要“改正”,但我们是否忽略了对于孩子的心理追问?换句话说,这钱是大人眼中的“钱”,这行为也是以大人所认可的准则来衡量的,这对于孩子是不公平的。我们应该以孩子的眼光来来看待“钱”。以前我曾与六岁的儿子有过这样的对话。“孩子,你喜欢钱吗?”“喜欢,钱可以买东西,吃的东西,还有玩具。”“钱会不会自己来呀?”“不会,因为它没有脚(我们大笑)。”“你觉得现在挣钱容易吗?”“不容易,每天自己要劳动。”“能不能不劳动,自己去拿呀?”“不能,那就会变成小偷了,警察叔叔会抓起来。”“那你想买值很多钱的东西怎么办呀?”儿子沉思了一会儿,答道:“自己一点点省钱,或者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后来,我们和儿子有一些约定,例如儿子每天自己做很多能够完成的“工作”,穿衣、吃饭,刷牙洗脸等生活技能,表现得好就换成“星星”记录下来,一周或者两周总结一次,再换成钱的方式或者他喜欢的东西,所以他才有“挣钱不容易”的感叹。其实从孩子的眼里来看,钱并不是他生活的全部,问题在于我们大人如何引导孩子来正确地认识“钱”。我认为,一是从孩子懂事的时候起就确定一个规则意识,也就是索取与付出的规则,这种意识是深入孩子内心世界的,让他明白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一开始并不一定有货币介入,但随着年龄增长可以让孩子自己通过劳动来获取应得报酬,实践证明这是有益的。二是与孩子一起商量如何分配钱的用途,给孩子独立的思考空间和独立的责任。我们在孩子有物质需要的时候,常常一起商量,我们预付的“大额”资金是要他逐步偿还的,他也就格外珍惜所得的物品。三是案例中的家长也提到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要提醒的是,如果没有相应的良好的习惯养成,单纯的说教是会拒孩子于“善”的门槛之外。现在这个孩子还没有养成强烈的“恶”习惯,那就应该及时以好的习惯去占据他的心灵。孩子的眼里,钱其实并不是你想的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的意识和我们的行为。

李凌志(北京市平谷区诚明高级中学)——讲父母故事,换儿子真心。
一天,妻子告诉我,她放在抽屉里的一元钱可能被上一年级的孩子拿去了。虽说仅是一元钱,我也不愿让孩子养成这样的随意拿走钱的坏毛病。放学之后我盘问他,小家伙却说什么也不承认。我异常恼火,感到这件事决不能就此放过去,但是硬性地“严刑逼供”绝对行不通。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父母对我们姊妹的教育。那时家里虽穷,我们姊妹却从不在学校拿别人一支铅笔头。家里抽屉里的钱伸手可及,但不告诉父母谁也不会动一个分币。这种良好的家风得到了左邻右舍的称赞。于是,我给儿子讲我小时候的故事。我说起自己小时候家里生活怎样的艰苦,兄弟姐妹们怎样帮助父母做家务,并且编造了我有一次拿走了家中买盐的一角钱,而如何受到父亲耐心教育的小故事。并告诫他“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道理。我偷眼向儿子望去,他似乎陷入了沉思。我不失时机地说:
做人坦荡是一种好品质,小孩犯错误肯承认是一个最好的孩子。晚上睡觉时,儿子揽住他妈妈的脖子说出了心里话。

谭现锁(新疆阿克苏农一师二团一中)——给孩子尊重,让孩子当家。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把孩子的需要提升到尊重的需要甚至于自我实现的需要,那么孩子“偷”钱的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了。培养孩子尊重的需要首先从尊重孩子入手。要相信孩子不是在“偷”钱,而是孩子的一种需要。因此我们不妨让孩子当一回家。家长可事先把要购买的东西提前一个月列个清单(不要告诉孩子是一个月之内所需的购物品),这样到了孩子当家的那一天,让孩子知道家中需要花如此多的钱来购生活用品。第一次当家,第一次给他大钞票,相信他会很开心,然后领着孩子去商场,买回这半月的物品,回家后再给个账本,一一记下这一天的开支,让他算算总共花掉了总共多少钱。最后告诉孩子,你看,爸妈工资并不多,买东西却要花去这么多钱。让孩子知道,花钱容易挣钱难。让孩子学会体谅家中的难处,以此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和责任心。也正是这样,得到尊重的他才会为家里着想,当孩子把当家理财当作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孩子不再是偷钱,而是如何合理地用钱了。

醉梅——堵不如疏,相信孩子。
我儿子五岁时经常从钱包里偷拿我的钱。发现他会偷拿我的钱时,我只好象打游击一样,让钱包“东躲西藏”。但是孩子总有办法找到我的钱包。有一次他竟拿走了我
10元钱去买零食,当时被我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但他“好了伤疤忘了痛”,不久“旧病”又复发。我一直想不通,儿子是内向诚实的人,为什么总是偷我的钱花?我后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也许平时从没给过孩子零花钱?钱在孩子的眼里,是个好东西,什么都可以买来,成人就有权利用钱随心所欲地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孩子,天天看着钱在他眼前飘来飘去,就是没有用钱的权利!也许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又怕我们不给他钱,于是就悄悄拿钱,这样,父母总是不知道的,既满足了自己的购物愿望,又免去了父母的责骂。有何不好?这应该是孩子的心理。经过了这样的思索,我决定这样处理:一天,我对孩子说:“航航,你要什么,只要是合情合理的,妈妈就会给你钱自己买,不要自己拿(我不说‘偷’字,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然妈妈不知道钱又少了,这样很难过的。好吗?”小家伙很聪明,马上反问:“那不合理的呢,你会不会给我钱去买呢?”“那你要想办法说服我,把我说得口服心服,让我认为合理了,就会同意给你钱去买,好吗?”他欣然应允。以后,只要合理的,我一般会满足他的要求,给他钱让他自己去买,剩下找回的零钱会如数归还我。而对于不合理的,我要求他说服我,说服不了我时,他就没话说了。其实这样也锻炼了辩论口才,毕竟这个年龄的孩子已懂得讲道理了。再以后,孩子知道我很信任他,再也不再偷拿我的钱了,即使我的钱包放触手可及的地方,他也不会去偷拿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