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认同作用与面具的形成 (转)

17年前 [03-29 21:22 周四]

 

面具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实践,二是模仿。通过实践,个体把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思想感情内化而形成面具;通过模仿,个体把别人的言行举止和思想感情内化而形成面具。一般说来,通过实践而获得的面具就是主体面具,通过模仿而获得的面具就是客体面具。但是,主体面具和客体面具是可以互换的。当我们遇到一个与自己相似的人时,就会把自己的主体面具投射到对方身上,以为对方的言行举止和思想感情也是跟自己相似的。另外,我们常常也会把客体面具戴在自己脸上,这种情况叫做“认同”。

按精神分析的理论,认同也称内射或自居,就是把某人的心理特征或品质吸收过来,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弗洛伊德把认同分为三种:丧失认同,向权威认同,向加害者认同。

丧失认同的意思是,突然失去一个关系密切的人时,他的人格特征会被迅速吸收过来,使个体变得跟他非常相似。据说,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是一个性格内向、低调、羞怯,甚至有点社交恐惧的人,总统逝世以后,她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非常活跃、热情、勇敢,积极投身于公益活动。

在多年的共同生活中, 罗斯福夫人已经把总统的性格特征吸收过来,形成了“罗斯福”面具。这个面具本来是客体面具,用来认识、预测和期望总统的行为。总统的行为不可能一成不变,但“罗斯福”面具会忽略掉细微的变化,始终把他“认定”为罗斯福,而没有变成另外一个人。但是,如果总统的行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个面具也会迅速把它识别出来。总统去世以后,罗斯福夫人就把这个面具戴在自己的脸上,像总统生前那样行事。

丧失为什么会导致认同,原因还不清楚。根据一般的经验,相似是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当两个人关系很密切时,会变得越来越不相似,甚至出现很大的反差。但是,这种反差不但不会令他们疏远,反而使他们变得更加密切,难解难分,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互补”,也就是相反相成。这时候,一方突然离开,另一方将无法适应环境。他只好把自己一分为二,一半是自己,另一半“扮演”对方。

从某种意义上讲,丧失认同是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有一个人在家里娇生惯养,什么也不会做,后来单位派她去外地进修半年,她变得非常能干。但是,进修一回来,她又什么也不会了。这说明,她本来就有一个“能人”面具,只是在家里被照顾得太好了,没有机会使用它。环境一改变,它就派上用场了。这个面具从来没用过,所以不是主体面具,而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她的母亲非常能干,她平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渐渐形成客体面具。这说明,任何一个客体面具,在适当的时候都有可能变成主体面具。

向权威认同,按弗洛伊德的理论,就是把权威内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用来管理自己。开始的时候,权威从外部约束个体的行为。把权威内化以后,人就变得自律了。这时候,权威还是一个客体面具,它像幽灵一样监视着个体的一举一动。随着身份的变化,一旦成为管理者,权威面具就变成了主体面具,个体就以权威自居了。

向加害者认同也是如此,开始的时候加害者是一个具体的人,个体把他的行为内化而形成客体面具。这个面具一直潜伏着,有朝一日可能会突然变成主体面具。

不难看出,三种认同作用的机理是一样的。第一步是通过观察而形成客体面具,第二步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客体面具变成主体面具。这个条件可以是对象的丧失、环境的变化、身份的改变,可以是自由选择,也可以是被逼无奈。
 
来源:http://blog.sina.com.cn/u/49a2b737010008vw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