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为厌学寻找成就感(原创)

17年前 [03-28 09:22 周三]

文/练丽丹

  “儿子打电脑游戏就很兴奋,一坐下来学习就皱眉。唉!”“他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可是没信心,说不想学了!”“今天他又逃学了!” ……

    提到孩子有厌学情绪,家长们无一不是一张苦瓜脸。为什么孩子会厌学?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中说,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是人类的需要。即人需要被尊重、被关注、被肯定、被欣赏,渴望成就、荣誉,以实现自我价值,满足自我需要。从学习方面来说,就是想获得成就感、快乐感。如果孩子从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那么他就会为巩固这种良好的感觉而更加努力,朝更高的目标迈进,以享受更多的快乐和成功;反之,如果体验到的是一次次的失败、痛苦和受挫感,那么,下次就会退避三舍,畏而远之,因为人都是趋乐避苦的。   

或许一次的失败还不能打败孩子,但是多次的失败和受挫,会摧毁孩子的信心。心理学上有个有趣的试验:试验者挂上一串香蕉,让猴子去取,但每次都不让它得手。若干次后,猴子对香蕉失去了兴趣。这时候试验者不再设置任何障碍,把香蕉挂到猴子只要稍稍努力就可以够着了的位置,但猴子却彻底放弃努力了。这就叫“习得性失助”。

我们还可以从电脑游戏上得到一点启示。孩子为什么对游戏这么入迷?因为游戏能带给孩子攻克的快乐,胜利的快感,挑战的乐趣,让孩子一次次体验快乐和成功。一般学习较差、成绩不好的孩子,由于经常遭到的是失败、挫折,体验着学习困难带来的痛苦感、无助感,而此时又没有人帮助他,容易形成失得性无助的情绪。长此以往,自信丧失,自卑抬头,心灵脆弱,一蹶不振,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发展到厌学、逃学。

孩子有厌学情绪的时候,家长要冷静,任何的打骂责斥,都会把孩子逼向无助的角落、自卑的泥潭。多分析原因,多找症结,用鼓励和理解给孩子减压;长安慰他孤独无助的心灵,给他力量和信心。

    或许有家长会问,孩子已经厌学了,你又让孩子从哪儿得到学习上的快乐和成就感呢?我们可以来个“曲线救国”,或叫“兴趣牵移”。

    每个孩子的身上,只要用心发现,我们都能找到他的闪光点。有的喜欢涂涂画画,有的热衷于拆拆装装;有的专门收集兵器图片,有的对课外读物痴迷。这似乎是不务正业,影响学业。但知识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不同的知识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如果只是为了分数,那是狭隘的教育观。某一方面的兴趣能锻炼孩子的某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又能够用在学习上,帮助孩子较好地完成学业。比如广泛涉猎课外读物的孩子,语文水平会比一般孩子好;从小喜欢拆装的孩子,动手能力强;喜欢拼图的孩子,空间能力强,对学几何大有帮助……

    如果你把孩子的这些“不务正业”看作是探索,是求知欲的表现,那么,不仅是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好处,而且,这些兴趣会在你的关注和支持下越发浓厚,并进一步发展为爱好或特长。加上你的不断赞赏,鼓励,支持,孩子就能从中体验到乐趣,快乐和成就感。

当孩子有了一技之长,有了某方面的优势,就容易获得成就感,建立起自信心,让自身变得“强大”起来。用这种自信的能量辐射到其它薄弱的方面,从获得的成就中找兴奋点,然后带动薄弱的学科,从而改变整个心理状态。比如,孩子利用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优势,来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利用喜欢看侦探小说的喜好,让孩子做一些数学推理训练,以培养数学的兴趣。

有了自信,再去做自己曾经不喜欢的事(比如以前不喜欢的数学),心理上感觉难度就小多了。这多少能淡化原来对没有兴趣的学科的恶劣印象和痛苦体验,而且还能利用从特长那儿获得的力量来战胜眼下的困难(因为他在感觉上不再视它为困难或降低了对困难的感受程度)。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重新建立起这方面的信心,并经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成功。      

在重建信心、期望成功的过程中,家长的鼓励和赞扬显得相当重要。因为孩子在困难面前是脆弱的,他需要家长从眼神到动作,从外表到内在的爱和欣赏、鼓励和安慰,帮助他渡过难关。

另外,要帮助孩子设定阶梯式的学习目标。让孩子踩着“台阶”上。开始的目标要低一点,以后再逐渐加高。同时期望值不可太高,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而要和孩子的过去比。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真诚的掌声和鼓励,让他体验进步带来的快乐。

   当孩子不断进步,体验到成就感时,对学习的兴趣也愈加浓厚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成功——快乐——成功。这里,快乐是努力的动力,成功是快乐的享受。

成功的理解不能只限于分数,那是狭隘的成功。对于成绩不牢固,缺少自信的孩子,如果把成功理解为“进步”,即进步了就是成功,那么,更有利于孩子的自信心的建立和巩固。

所以,当孩子有了厌学情绪时,不要逼着他去学,而先从其它方面着手,培养或巩固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给孩子的心理打造自信的基石,利用已建立的自信心作为学习的马达,推动孩子的学习。 1933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