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妈妈也要“长大”

17年前 [03-11 11:00 周日]
作者 :余丽川

(一)

几乎灵光一闪,我做出一个决定:我要跟儿子一起上10天课!

“你疯了!和儿子一起上学,亏你想得出来。你以为你去教室陪他几天,就能解决问题?”胖子(爱人的呢称)一听,惊得怀疑我是不是因为近期的焦虑灼伤了我的神经。

“没什么,只是想现场感受一下,儿子到底怎样上学,为什么伤感,怎样的触动让他突然不想学习。”我理直气壮。

“妈咪,你真行呀,我们这所重点校引以为豪的铁律被你视为‘小儿科’,今天,居然又提出母子合班。”儿子在一旁嘲笑。

“谁把你的铁律视为‘小儿科’了?”我的辩解好无力。

“我想零距离接触几天,和孩子一起上课,想现场感受儿子的思想状态,看能不能找到儿子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向儿子的班主任请求。

结果碰了个软钉子:“我们学校是不允许闲人进入的。”闲人?我是孩子的妈妈,不是闲人。把家长“定位”成“闲人”,我有些愤愤。

“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你想过没有?”老爸做了一辈子教师,对我的决定表现出更多的忧虑。

“我只是想换位体察一下儿子。”我忧心忡忡。

“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到了一定年龄,情绪上有些反复,很正常,不要操之过急。”老爸看到外孙趴在没完没了的作业堆里,总忍不住地叹息。“现在学生太苦了,已很难体会学习的快乐。”

老爸的思路还停在几十年前我们上学那会儿。那时,上学可真叫快乐。学懂一点知识,开门办学到处玩,孩子在玩中,如野草般快乐。

“学校只知道追求分数,我也看不懂是在做啥子。”老爸爸今天再这样说话,眼里的迷惘完全不像是“知天命”的老教师,他的所思所想穿不透时空。

“你不要把孩子压得太狠,你一直对孩子很宽松,他一直成绩好,也优越惯了,你来个突然的压力,我怕孩子受不了,出事。”老妈妈也被我的决定搞得心惊肉跳。

“姐姐,你去学校陪读,他会从心里抵触的。”得知消息,妹妹第一时间打来电话。

“看儿子变化太多,我真的很着急。我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反常多变,但儿子现在这样的反常也太过了,我特别心痛。”

“以往都是你劝我不要太‘管’着儿子,我也刻意忍着不管了一阵子,还真没见有什么不得了的事发生。人家该考多少还考多少,一家人,少埋怨,气氛倒比以前好。儿子倒跟我话也多了。一家人在一起,快乐很重要。”妹妹的话很有穿透力,直接又穿透了我的泪囊。

是啊,快乐,曾经与儿子那种本质的纯真的快乐不见了。

那可笑幼稚的10天计划,刚刚诞生就流产了。

(二)

“猫儿子,不要玩得太过火了,哪天把自己玩到后10名,可就真玩完了。”我调侃他。

一向思维活跃、调皮捣蛋的儿子,成绩一直是优异的,名次都保持在年级前10名。但高二以后,开始走下坡路,一阵子猛窜到前面,一阵子又掉到最后,玩跷跷板似的,搞得大家虚惊不已。

儿子不以为然:“我是谁,关键时刻我有关键表现,所以我是‘关键’人物!”我一般是怜爱地拍拍他的脑袋,捏捏他的脸蛋,随他“牛”。

最近几次考试,儿子的“跷跷板”降到低下去的一头再也上不来了。最让我忧心的是:儿子灿烂的笑脸越来越少,人也变得浮躁,动不动爱发脾气:“你们到底要我怎样?”

“你怎么了?”面对现在一点小事就盛怒的儿子,我手扶在儿子肩头,心中很是焦急,很想看懂儿子。

“如果你真的觉得学习是一种痛苦,你可以选择休学,去做你认为适合或喜欢的事。虽然这样,一时妈咪会很痛,但你的决定,妈咪最终会接受,毕竟是你在生活和成长。”我也不愿看到儿子这般痛苦。

“不,那样不好。”儿子摇头。

“妈咪,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就是不想学,一个人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人就像个废物,挺没劲的。”儿子语调低沉,黯然神伤。

“嗯,你不会是因为反感应试教育,要拿自己去碰教育这座铁墙吧。”曾经,儿子因为成绩下滑,他们号称“铁三角”的朋友对他渐渐冷淡而让他深受刺激,甚至流泪,继而成绩越发下滑,让我不得不向儿子提出这个假设。

“有这方面的原因,但也不完全是。”儿子倒也不否认。

“可以啊,儿子,你的行动简直堪称英雄,但原谅妈咪的自私,我不想看自己的儿子做这样的牺牲。”并不是做秀称赞儿子,真的一直为儿子的“个性”而自豪:有思想,反对人云亦云。

“但儿子,适应并不是虚伪。”只要有机会,我会一次又一次地对儿子强化“适者生存”的概念:“大环境下,你要么改变,如果改变不了,就要学会适应,否则,你会成为一代莽夫。”“嗯。”儿子不置可否,但有一点可以清楚,儿子鄙视“莽夫”,他喜欢凡事有头脑。

“人都会有情感周期。情绪低落的时候,沮丧、怀疑、抵制,更何况你在青春期,这样的表现再正常不过,但如果永远走不出低潮,就是一种不正常和懦弱。你是男人,就应该勇敢一些,遇事果断一些。”天生不喜欢太过于柔弱的男人,虽然,男人的果敢近乎专制,粗暴,但我仍会选择勇士型做为男人的评价标准。

过了段时间,儿子的脸上又重新浮现了往日的灿烂笑容。

“你对儿子说了什么,让他改变得如此快?”我疑惑地问胖子。“没什么,我只是告诉他,是男人,就得站直,别趴下。趴下,男人太丢人,太没脸面。我给了他几种假设,上重点大学如何,一般大学如何,上不了大学如何,由他自己对应现实去想去选择。”胖子轻描淡写,但语气中是掩不住的得意。

我还是不相信,儿子真的从心理低潮期走了出来吗?

“妈咪,爸爸找我谈了,我要把功课搞上去,高考考出好成绩,为自己将来能实现自己的梦创造机会。”儿子的话居然让我怀疑近段时间的自己的“痛”是虚无的,根本就不曾存在过。

我说:“儿子,以前你小,你可以情绪化一些,但眼见就要高考,你又长了一岁,无论如何,你要勇敢一点,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顺利闯过高考,完成自己的成人礼。通向未来的门,打开哪扇门,把自己带向何方,完全由你自己决定。”话的重量我都怕儿子承受不了,心又隐隐作痛。“人啊,关键的时候就那么几步,而且,在长大的过程中,不尝试着忍受压力和疼痛是不可能的。”

“我知道,我现在会发动我所有的潜力赶课的。给我找几个老师帮我补一下吧,我想,以后我会好起来的。呵呵,别以为,老虎不发威,就是病猫。”儿子居然笑嘻嘻地拿自己开涮。

“妈咪,以后我再出现什么问题,你不要表现得太过忧虑,看你着急,不快乐,我会更不安,无措。”儿子懂事地说。

儿子的灿烂和轻松,迅速的改变和日复一日好起来的状态,让我始料不及,感叹不已:原来,在儿子成长的路上,需要坚强的不只是儿子,还有妈咪;需要“长大”的,不只是儿子,还有妈咪。


-----------
醉梅评点:
孩子的学习,是很多家长最关注的,这是一个家长写的真实故事和伴着情绪起伏的情节流动。反映了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这是目前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家长比较正常的反映。作者通过行动折射了心灵的真实想法。本文揭示了孩子需要成长,家长也需要成长的主旨。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