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咨询015:孩子把别人的玩具拿回家玩怎么办?

17年前 [03-11 10:03 周日]
家长问——

女儿快满四岁了,甚是顽皮,全然没有女孩子的文静、羞涩。如果是星期天,在家就是一天到晚没有安静的时候。我有时不免为怎样教育女儿而感到头疼!前天我去幼儿园接女儿,当我拿到书包时,感到沉甸甸的,打开来看,见里面有一个诸如奥特曼之类的玩具,就质问女儿,这是谁的玩具?女儿小声地争辩说是她自己的,不过语气有些胆怯,眼睛不时地瞟瞟身后不远的老师和小朋友。我当时为女儿的这种行为感到气愤,不过在这么多人面前如果强制她还给小朋友,又怕伤了女儿的自尊,心灵上受到惊吓。就想用自己刚刚看过的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来教育、说服女儿。
于是在回家的路上我就与女儿谈心。
我问:这是什么玩具呀?
女儿回答:卡布达(不知道是不是这三个字)
又问:你很喜欢是吗?
女儿点点头。
我作恍然大悟状:哦,那你是“借”小朋友的先玩一玩是不是?
女儿有些犹豫地点点头,显然,她对“借"含义理解不是很透。
我问:小朋友知道吗?
女儿摇头。
又问,你猜猜那个小朋友找不到自己心爱的玩具会怎样呢?
女儿低着头不作声。
于是我开始对女儿的“说教”:我猜那个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玩具后,一定会急得哭起来,说不定现在正在家哭着,哭得连饭也不吃了。如果是你的玩具找不到了,你会不会难过?这样吧,你玩过后,明天就把玩具带到幼儿园还给小朋友,还要给他说声谢谢,他就不会生你的气了。
女儿懂事地点点头。我心里也暗自窃喜,以为这次教育颇为成功。
第二天下午,我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见到我,一脸欢快地向我扑来,拉着我的手边走边说,妈妈,我把卡布达还给小朋友了,又“借”了一个小朋友的“马”。
我打开书包,看见里面真的有个白色的塑料的玩具小马,不禁生气地问她,跟小朋友说了吗?女儿摇头。见我生气了,她马上又说:我玩过了明天就还给小朋友。
唉,真不知道说什么了!


醉梅——

第一,她之所以会去拿朋友的玩具玩,说明她显然不懂人世间的社会规则,之所以不懂,是因为她年龄还小(你说的四岁是虚岁还是周岁?),年龄较小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不懂得玩具是私有的东西,在她看来,玩具应该是大家玩的,在她的头脑中,自己的玩具和别人的玩具没什么两样,没有“私”的概念,但同一年龄的孩子的心智成熟程度有早有晚,对社会的认知水平有高有低,所以还有待于这方面的发展。此时,家长不能冠以“不道德”或“偷”的大帽子。这不属于道德范畴。

第二,当你进行了一番开导式教育后, 孩子仍然照旧行事,而且还如法炮制,“活学活用起“借”来。 这说明孩子还是没有理解你所说的一切。而且还新学会了“借”字(也仅是学会说“借”这个字儿,其实并没有理解“借”与“拿”的区别)。看到这儿令我忍俊不禁。那么家长此时该如何做呢?

请你想想,如果孩子受认知水平、语言理解能力、幼儿心理特点的限制,那么你大可不必紧张,慢慢引导,多引导一回,因为她正在一点点长大。你说是不是?

如果这样多次不见效,可用以下的方法: 也即换位实践法。

换位实践法:也就是说,根据孩子所做的事,来个位置对换,也可以说是以其人之首治其人之身。通过换位实践法,让孩子体验对方所处的心境,从而达到理解他人,明白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的目的。具体做法:

请你和你的朋友或亲戚或孩子的爷爷奶奶约好。某一天,你悄悄收起她最心爱、目前最喜欢玩的玩具,当她找不到时,你说,是某某拿走了。此时她肯定会不高兴,极生气。也许她会说,为什么不和我说一声?可以向借啊。此时你再站在她的立场上说话,一起评论孰对孰错,讲道理,这样她就可以体验到不知不觉被人拿去自己的东西的痛苦和不快,同时也让她明白了对方这样做不对。再结合她上次的经历,进行说理,她就会明白不管是谁这样做都不对。包括她自己以前这样做也不对。

接着再和她一起想办法把玩如何从别人那儿要回来。并且鼓励她去要回自己的东西。这样也锻炼了孩子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当然,一定要和约定的人配合好。此法可以试试。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