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是什么阻挡了我们的视线(原创)

17年前 [03-09 13:58 周五]
                       
早上,我在热闹的街口等人。旁边的一扇门开了,走出一位拿着讲义夹的老师。他从我身边走过,我知道他要去他的学校。他怎么走路去?我的脑海中掠过这个问号。其实学校并不远,约800米的路程。可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很远。
忽然有所悟:路程的远与近,和周围的障碍物有关。假设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这段路程中,没有任何高楼大厦,只是一片空旷地,或说是一望无际的草原,甚至隐约可以看到目的地,那么,我们会觉得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很近,一点也不远。而如果当中有楼林立,即使知道只需穿过这一两栋楼就到了,也会觉得很远。可见,不是距离有远近,而是我们心理上有远近。这是心理的距离造成的。
孩提的时候,总爱沿着一条路到我的同学家玩。那时要穿过一排又一排的平房,觉得挺远的。几十年过去了,那片当年穿过的老房子早夷为平地。有一年探亲回去,想去看望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于是沿着当年走过的老路走,由于周围没有了平房,感觉当年要走十多分钟的路,现在只需五分钟。不是我走快了,而是心理上由于没有眼前太多的障碍物而感觉目标物近多了。

如果眼前有很多障碍物来阻挡我们的视线,我们的视野就变窄;如果眼前没有了这些障碍物,我们会觉得我们的视野陡然开阔了。

由此我想到了父母教育孩子。我们有时会被周围的障碍物遮挡了我们的视线,使我们的目光变得狭窄,浅薄,短视。比如,打从孩子背上书包起,孩子就被家长锁定在他狭窄的视野内,分数成了衡量孩子优劣的标准。而作为语文基石的课外阅读被排除在他的视野内,与孩子的思维和智力发展密切相关、却与课业似乎无关的各种爱好兴趣和游戏活动,也扼杀在他的视线内。分数这个巨大的障碍物,让家长看不到长远的目标和孩子未来辽远的理想,极大地遏制了孩子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让孩子成了升学流水线上的一个活动零件。

由于眼前的障碍物,让心理上感觉与目标物的距离拉远了,走起路来也觉得身心更疲惫,容易失去信心;而如果没有这些障碍物,就感觉与目标物的距离缩短了,也就更有信心到达目的地。
比如,孩子在一个时期内成绩下降幅度大,就认为孩子没希望了。有这样一个家长向我陈述她的孩子的情况,说孩子上二年级,数学不行,上课听不懂,练习不会做,考试经常60来分。“这么小就成绩这么差,看来孩子没希望了,没救了!”我听得出她口气里的极度失望。我说:“错了,正因为你孩子小,才有希望!”她不解。“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孩子一时的成绩不好,不代表孩子再也没有发展潜力。”我告诉她要多方找原因。后来,这位家长静下心来仔细寻找根源,后来终于明白,其实孩子是很爱学数学的,也很聪明,只是数学老师对她的一次批评指责不当,使孩子产生了抵触情绪,从此讨厌数学老师。抱有排斥数学的心理,成绩下降自然顺理成章了。所以,家长常常心太急,在教育孩子时,为眼前一点小小的挫折和障碍而影响了对孩子的客观判断,影响了自己对教育孩子的信心。
如果发明大王爱迪生退学后,他的母亲被老师的评价——“白痴”、“笨蛋”所碍,也对他彻底失望了,就不会有未来的发明大王;如果后来成了赏识教育专家的周弘当年为横亘在眼前的障碍——女儿的双耳失聪所吓倒,就不会在十几年后出现中国第一位聋哑大学生,妇儿1岁半就双耳失聪了,女儿的命运就要向可怕的无声世界倾斜的时候,周弘用坚不可摧的意志、极大的耐心以及伟大的父爱去培养周婷婷,才把女儿的人生航船拨回了正常人的航线(周婷婷没有上聋哑学校而是正常学校)。所以,家长不要一叶障目,过早给孩子盖官定论。也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和挫折而阻挡了自己的视野,把目光放远,让视界开阔,给自己信心,提着永不熄灭的爱之灯,坚持不懈地为孩子照亮前方的路。如果你作为孩子的情感和意志的支撑,首先失去了信心,那么,还有谁来支撑他信心的大厦?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