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尊重对于孩子的意义

17年前 [03-09 13:53 周五]

作者:孟迁 摘自《做好父母这件事》

很多人都曾经为自己曾经那么受尊重而念念不忘,而越是伟大的人物越懂得尊重别人,越是伟大的教育到导师越是能够让被教育者感到自己大有希望。我们还有这样的经验,假如一个人很尊重我们,我们不仅会以尊重回报,而且会尽量表现的好一些,假如别人很不在乎我们,那么我们也就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或者形象。尊重有着奇妙的作用,家庭教育中尤其如此。

自尊自爱是健康人格的基础,遗憾的是许多成年人不具备这些,他们很多时候缺乏足够的自尊和自爱,为什么呢?究其根源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从小就不够尊重他们,同时他们的父母也不够尊重自己。鲁迅先生在八十多年前说:“小的时候,不把他们当人,大了以后,他们也做不了人。”并呼吁“因为我们中国所多的是孩子之父,所以以后是只要‘人’之父。”到今天依然有重温的价值。

尊重可以让孩子产生自尊。我们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值得尊重的,他就会慢慢尊重自己,从而产生健康的自我意识,并开始对自己有所期望。假如一个人们没有自尊,它就是一个病态人格的人;假如他的自尊水平太低,他对自己的期望就低,这样的人谈什么前途?

尊重可以让孩子发现自己,我们尊重孩子的特点,孩子就会接受自己的特点,孩子接受了自己,就会在自己现状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假如孩子有什么客观的缺点或者不足,那么尊重的意义就更非同寻常,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就能帮助孩子接纳自己,认为自己也可以和别人一样,甚至超越别人。即便是一个没有什么明显缺陷的孩子,假如我们处处贬低他,总有一天,他也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三人成虎,众口烁金,他人的对孩子的态度是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评价的。

尊重可以产生责任心。假如老板很敬重我们,我们会如何做呢?那我们很自然的就会考虑如何对得起别人的敬重,我们会认真的对待事情,我们会节制自己的弱点和陋习,会努力的作最好的自己,典型一点讲,我们要对得起别人的“知遇之恩”。我们跟孩子的关系也是这样,假如我们让孩子感到我们为他自豪,那孩子就会力图表现得最好,不让我们失望,他们将会更热情地参与他们可以参与的一切事情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不要因此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根据马斯洛先生的理论,尊重是人类的高级精神需要,当人们满足了生理、安全和情感需要之后,尊重需要就是人类最迫切的需要,就目前的国情来讲,对于普通的家庭,生理、安全和情感需要都是容易得到满足的,所以尊重需要就是孩子们最激烈的渴望。尤其是,孩子尚未成熟,往往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和对待别人的评价,尊重对他们发展和健康的方方面面就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

      家长为什么做不到对孩子的尊重

家长不尊重孩子的原因很多,但是,很少是有意的。封建传统中的长尊幼卑的思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一些父母文化水平和个人修养的不足,也会让他们淡漠民主意识,是孩子为私有财产,这些在目前的中国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种因素在作怪,我称它为家长的“自居”,就是以为自己什么,但是其实不是。具体表现如下:

我是成年人,大人,成熟的人,我的智力、思维和性格比你成熟;

潜台词:你一个小孩子家懂什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是你爸爸,我是你最直接的长辈;

潜台词:所以你必须尊重顺从我,

我是户主;

潜台词:你听我的理所当然。

你花的是我的钱;

潜台词:所以,花钱的事情我说了算,要看我的喜好。如果你不听我的,我就实施“经济制裁”,甚至中断经济支持。

我生育了你;

潜台词:永远不要忘记,你的生命是我给的,你应该感恩一辈子。

我供养你;

潜台词:吃我的,喝我的,穿我的,用我的,住我的。你还向怎么样?

我比你强壮;

潜台词:所以,我可以很方便的惩罚你。

我阅历丰富,经验多;

潜台词: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你应该多听听我这个“过来人”的经验。

我关心你;

潜台词:所以 ,你不要说我唠叨,不要嫌我麻烦,你要知道别人想让我这么关心,我还愿意呢!

我是为你好;

潜台词:我爱你,我是为你考虑,不管你现在愿意不愿意、快乐不快乐,你将来会感谢我的。

我为你负责,我是你的监护人;

潜台词:所以你对我不应该有秘密,我应该了解你的一切,随时的保护你指导你。

你想什么我早就知道,但你无法理解父母的苦心;

潜台词:你们小孩子那点鬼主意我早就看穿了,可是为了你的将来,我不得不那样做,你什么时候能够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这些潜台词多多少少都存在于父母的潜意识中。这些自居作用,大体可分为五个方面,1长幼尊卑、父命子从;2以养育者自居;3“为孩子好”;4 我是过来人,比你更成熟;5 经济和体力上的优势。第一方面和第五方面,比较明显,我们主要来进一步分析一下其余的三个方面。

不要以养育者自居

所谓“父母于子无恩” ,首先,孩子降生在我们的家庭并不是自愿的,相反,是因为我们想要获得才去生育,倒是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新的生命,正是他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希望。生下孩子养育他只不过是本分而已,将来孩子还要养育他的孩子,而我们也是父母养育大的,生命传承中我们不过是其中一环而已。

“为孩子好” 不是所有行为的通行证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孩子好”这个初衷是不需要怀疑的。但是,想让孩子好不等于能让孩子好,我们的出发点是一回事,但是我们的教育期望、教育要求是否科学合理则是另外一回事。我们的期望和要求是合理的,如何实现这些期望和要求还有个教育策略和能力问题。许多父母为了孩子学习好,十分卖力的催逼孩子,结果适得其反。所以,我们不能老拿我们的主观愿望说事,具体教育性和教育效果才应该是准则。

“过来人”没什么了不起

成年不等于成熟,幼年不等于幼稚。天真很多时候更能接近事情的本质,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渴望能象儿童一样毫无成见的观察和感受问题,成人于孩子相比优势在于成人的高度社会化,可是社会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人们更能适应社会,一方面也磨灭了人们很多美好的天性。

“过来人”经常鼓吹自己什么事都经历过,什么人都见过,其实,经历在丰富也是有限的,并不是什么事情都经历过,更为重要的是,过来人经历的是过去的的事情,现在的时代和过去存在着太大的差异,新环境下的孩子和过去幼年的自己有着太多的区别,经验受具体的条件限制,以己度人,往往行不通。相反,经历了那么多,应该让我们更坚定的认为,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另外,儿童的感受世界的方式,认识事物的角度与成年人是大不相同的。要想真正的理解儿童,真是需要耐下性子,费费脑筋,其实,儿童的幼稚和天真同样需要我们的尊重,就像我们尊重自然规律一样。

                             尊重与要求

马卡连柯说:“尽可能多的尊重孩子,又尽可能的要求孩子。”我始终特别信奉这两句话,认为这两句话包含了很丰富很辩证的关系。尽可能多的尊重,又尽可能多的要求,要求也是尊重,尊重也是要求。尊重是要求的前提,要求又是更深层次的尊重。一方面只有对孩子个性特点、个人权利、个人尊严和自由有足够的尊重,才能提出适合的有促进意义的各方面的各种要求。另一方面要求也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因为对孩子不做要求或者要求过低,就等于对孩子不报期望,着会让孩子感到子不受重视。一个人被寄予厚望更能激发他的积极心态,当然,我所说的高要求不是盲目和凭空而空而来的。没有要求往往就没有方向和动力,也就没有发展,只有对孩子有足够的要求,才能促进孩子健康蓬勃发展,才能算得上对孩子真正的尊重。

要求孩子什么,他就会发展什么。我们要求孩子自立,孩子就能自立,只要我们坚持不去代他做本来应该他做的事情;我们要求孩子细心,不去一遍一遍的提醒和催促他,他就会自己要求自己;我们要求孩子有上进心,用自己的例子示范给他看,帮助他体验到进取的快乐,他就会逐渐具有上进心。在儿童早期的家庭生活中,父母的一个个要求就好像种子,种下去就会开花结果,不种,就错失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将来只能一无所获。

当然,尊重和要求又并不是简单的,它需要家长做出很大的努力和耐心。首先家长必须细心的观察和反复的分析孩子各方面的特点,谨慎的衡量要求的分寸,果断的执行自己的要求。而如果要求孩子进取心很强的话,家长就要有足够的企图心;要求孩子克制自己,家长就必须要有始终强大的控制力;要孩子心胸明朗,就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理由告别阴郁,要同孩子的每一点消极想法展开辩论。总之,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努力、意志和冥思苦想,即便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也是一项完整的艰巨的教育事业。所以:

其一,家庭教育对家长的要求实质上是指一条自始至终贯穿于生活的线索,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甚至是很不恰当的原因而把这条线索各种断了,实在不辨轻重;

其二,处理问题或者要想达到自己的培养目标,需要有面对和承担的勇气,有坚持不懈的执著;

其三,家庭教育有多种状况,不懂教育的家庭恶性循环,亲子之间互为障碍,互相怨恨,而那些父母能够有效的起到教育作用的家庭相得益彰,互爱互励,既能享受最温馨的天伦之情,又能实现饱满积极的充实人生;

其四,虽然教育孩子,无法避免劳心、劳力,但是,每当克服一个困难,或者取得一个进步,都会带来很大的快乐和幸福,这种幸福不仅可以开创孩子成长的新局面,也是为人父母最让人羡慕的地方,因为只有我们才拥有获得这种幸福的机会。

简而言之,尊重是教育前提,而要求就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虽然,需要很大的付出,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这也是我们幸福的源泉。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