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儿子上网没成瘾(原创)

17年前 [03-04 15:37 周日]

我的儿子今年上初一了,而在几个月前,他还是小学生。电脑游戏一直陪伴他六、七年。儿子几乎每天中午要玩电脑游戏,周末经常趁我们不在,一打就是一上午,有时跑到他爸爸办公室去打。看到他身影的同事都提醒我,你可要小心啊,你孩子经常在学校打游戏,上瘾了可不好哟。于是我担心儿子上了初中还像小学阶段一样,照打不误,上网成瘾。而现在,我这个做妈妈的脸上,绽开了舒心的笑容,放下了弦紧的心。

因为我发现儿子上初一以来不再入迷电脑游戏了。偶尔上网,也是查查资料,或周末打半小时就会自觉地关掉。仔细想想孩子的转变,也是在情理之中。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校学习时间安排得紧,孩子没时间太多时间玩游戏;二是我以前在他身上下的“隐性”功夫,而这个引导孩子正确上网的功夫,在我看来非常必要,或许能给担心孩子会上网成瘾的家长一点借鉴——

一、 分析利弊诱导法

没有孩子不爱玩电脑游戏的,游戏以它刺激的竞争、丰富的画面吸引着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是听得懂道理的,所以,给孩子分析上网打游戏上的利弊还是很有必要。

我常对儿子说,电脑是工具,不只是为了娱乐,它还有很多其他功能。网络是把双刃剑,用得好成为人不可缺少的工具,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将来从事计算机事业。像比尔·盖茨一样,成为了不起的人物。用得不好会上网成瘾,玩物丧志,心灵扭曲。在我的开导下,儿子不只专注于泡泡堂等游戏了,还学会上论坛发帖子,把自己的日记发到论坛上,还写了一篇《网络是把双刃剑》。他还学会了管理论坛,下载和使用各种软件,试着琢磨怎么排除电脑小故障等。现在,儿子的床头尽是有关反黑客,反病毒,FLASH制作,电脑故障处理等的书,不会特别专注于电脑游戏了。

二、 缓冲时间限制法

如果给爱打游戏的孩子讲道理,也许他自己都讲得头头是道。其实孩子不是不懂它的害处,只是受生理年龄的限制,控制力较差,抵不住诱惑。当今的信息时代,电脑不可能与孩子彻底绝缘的,但又不能不管。于是我平常限他每次打一小时。如果一小时后孩子还会打呢?这儿我用的是时间缓冲的办法。

有一次,我看孩子打游戏有一个小时了,玩得特别起劲,没有一点儿想下网的意思。我说,你打算打到几点?儿子说,不知道。我看了看钟,说,现在是1025分,你再打10分钟就一定关机,好不好?儿子也知道到了停止打游戏的时间了,本以为我要立即叫他下,听说还能打10 分钟,就点头答应了。当我在旁边提醒他——时间到了!儿子就立即从座位上离开。这样,能给孩子一定的缓冲时间,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因为孩子只顾眼前玩得开心,只要不是马上叫他下,一般都比较容易接受,母子间也不会起冲突。此外,也能让孩子养成定点停止游戏的习惯,以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克制力。

三、 反面教材教育法

假设我们的孩子打游戏很入迷,此时如果把孩子当成大人,和他一起讨论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上网成瘾而有的不会的问题,那么,这实际上是在给孩子一个被尊重受重视的感觉,同时也是在教孩子换位思考,孩子会很愉快地参与进来。

前一阵子,媒体到处传播关于陶宏开教授解救网瘾少年的新闻。我特意从书店买了陶宏开的《向网瘾宣战》的书给儿子看。儿子开始是不想看,因为他知道我是有意买的。我便吊他的胃口,讲书中的主人公如何上网成瘾,如何又神奇地戒了网瘾。于是他不知不觉地翻开来看。这时,我就和他一起边看边讨论,边分析,为什么这个孩子上网成瘾,不可救药,那个会悬崖勒马,转变很快,以后会不会重蹈旧辙等。我还说,你看,成瘾的孩子多可怕啊,像中了魔一样,荒废了学业,伤心了父母啊。儿子听着也动了恻隐之心,还对我说,他们怎么这么没克制力啊,还是高中生呢,哼。我听了心中一阵窃喜。这说明,儿子已认识到上网成瘾的害处。

四、 心理问卷作答法。

就如陶教授说,每个孩子都有颗向上的心。家有平常爱玩游戏的孩子,家长可以找一些或自己设计一些关于网络的心理问卷题给孩子做。由于孩子希望答高分,也由于不希望被父母看到自己玩游戏的不良表现,所以,在回答时,往往尽量向高分靠拢。而家长可结合孩子的答卷给予积极暗示和表扬鼓励,这是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和动机。这也可以作为父母了解孩子上网打游戏心理的窗口。

一天,   我拿着一张自己设计的《测测你的上网心理》问卷对笑着儿子说,妈妈从学校要来的一份心理答卷,你也来试答一下,看能得多少分。儿子觉得很有趣,于是就认真地做了起来。我试举例其中的几条(有的题可多选):

1  如果父母不管你,由你打游戏,你打算每天玩多久?A1小时B2小时C2小时以上  (可以了解孩子对游戏的入迷程度,不管他是否诚实回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暗示和表扬孩子:比如,你别人强多了,别人还会打3时呢,而你只打2小时。)

2  你经常打电脑游戏,觉得以后会上网成瘾吗?A:会B:可能会C:不会(注:一般孩子都会回答C,这时你别忘了及时表扬:是呀,我们家的孩子怎么会上网成瘾呢,是吧。)

3  上网成瘾给人造成哪些危害?A: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差,视力会下降B:情绪焦虑,心烦意乱 C:只想上网,不想学习,荒废学业  D:性格孤僻,拒绝与人交往。(这是让孩子认识到网瘾的危害性。)

4  如果父母不在家,你能控制自己不去打游戏吗?A:一定能B:有可能C:不太可能  D:不能(如果孩子回答前两项,就要及时表扬,如果回答后两项,也要鼓励:你现在不能,没关系,相信下次一定能,对吧。)

五、淡化处理信任法

没有孩子不犯错,孩子偶尔犯了错,首先要调查清楚原因,之后,给孩子一个改错的机会,一个信任的机会。对于已发生过的事,不要像抓辫子一样揪住不放,而是进行淡化处理,家长也不要翻老帐,要给予高度的信任,相信孩子的本质是好的。对于懂道理的孩子来说,信任,才是拉回悬崖马的僵绳。

孩子上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得到老师的电话,说儿子和一同学去网吧打游戏去了两次。我听后,脑海中马上浮现报刊上出现的孩子进网吧,逃学荒废学业,父母四处跟踪的镜头。怎么,我的孩子也进网吧?一时间着急起来。尽管我异常生气,但等儿子一回来,我还是表情平静地问他:“你是不是和同学去网吧打游戏了?”儿子点头承认,说:“只去了两次。我不想去,是他拉我进去的。”“哦,那,以后还会去吗?”“哪会呢。”儿子说。是啊,我的儿子是好样的,不会被别人左右,妈妈相信你,这次是有原因,以后不会去了……”以后我再也没提起。但我还是不放心,暗中打听儿子有没有去网吧。确实,孩子没有再去过。有一次,儿子的QQ没有关,我看到他和一同学的聊天记录,其中说到上网打游戏:他两袖清风告诫同学说,游戏打多了会上瘾的!呵,小家伙还像个教训人的老师!

我最欣赏一句的话是,孩子的本质是好的,没有天生想变坏的孩子。谈网色变的时代,家长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但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很关键的。以上几个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儿子最终上网没成瘾,而且能正确地认识网络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