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向坏习惯宣战

17年前 [03-02 18:11 周五]
“叫你饭后一定要刷牙,你没长记性还是偷懒?”小明正要跑出去玩,被妈妈给截住了。

小明不情愿地往洗手间走去。

“做作业总是这么拖拖拉拉,什么时候能改掉磨蹭的习惯?”妈妈看到豆豆在摆弄卡通图片,早就停下了手头的作业,怒气冲天。

“先学习,后看电视!前天你对我们承诺过的,怎么今天又变卦了?”水文听见爸爸的吼声,连忙象老鼠一样溜进自己的房间。

......

很多父母都有过类似的烦恼。坏习惯似乎相当顽固,很难改掉,不自觉地指挥着孩子的行为。为什么孩子的坏习惯这么容易形成,而好习惯这么难养成?

1、家长忽视了培养习惯的黄金期。

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抱着树大自然直的观念。认为孩子还小,大一点了再教育也不迟。错就错在“大一点”。“大一点”究竟是多大?孩子的房间乱得一塌糊涂,因为一直有保姆式的妈妈在帮他收拾。“孩子大一点了再让他自己整理房间吧。”妈妈们边整理为孩子推脱责任。于是上高中了,上大学了,房间还一样是乱七八糟的。而孩子的各种习惯养成期正是在幼儿和小学阶段。孩子小的时候,就象一团熔化了的铁水,可以浇铸成各种各样的形状,错过了这个时期,就象冷却的铁疙瘩,再想改变就困难得很,恐怕要用十倍的力气。

  2、没有习惯也是不良习惯。

如果家长不重视孩子好习惯的培养,那么坏习惯就会乘虚而入。这类似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退到坏习惯一边去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换一种角度讲,即便没有形成什么坏的习惯,或者说没有习惯,这个“没有习惯”也是一种坏习惯——不利于孩子各方面成长的习惯。

比如一个孩子没有养成课外阅读时做笔记的习惯,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没有预习的习惯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能力水平和成绩好坏。再比如,父母双方性格都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家长成员之间从来没有表达爱的习惯(包括口头表达,身体语言),那么孩子也不善于表达亲情爱,友情爱,甚至长大后向恋人表达的情爱。这就是“习惯”的威力。      

3、家长低估了改掉坏习惯的难度。

家长不知道习惯的力量,所以,认为帮孩子改掉坏习惯不是很难的事。坏习惯一旦形

成了,要彻底改掉就得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挣扎、搏斗。

孩子早上总是起不来,即使周末或假期,也愿意赖在床上。因为已养成睡懒觉的习惯

了。突然哪天觉得非得让孩子早起不可了,结果怎么催促都不见效,甚至掀被子也没用。再比如,从别人那儿学会了骂人,撒谎,偷窃等,并一时难以改掉,那么,真是一件令家长伤脑筋的事。这些行为之所以这么容易这么快就形成习惯,是因为它不需要费劲地去学,只要外界的诱惑力足够强,自身的意志力足够弱,自身的欲望不能遏制,就得以让“坏习惯”得逞。

4、家长负面暗示和强化影响孩子的改正。

家长教育孩子,似乎更习惯于从反向去教育。孩子犯错了,或有了坏习惯,以为孩子看不到错,一定要把错误或坏毛病揭出来给孩子看。比如,孩子不小心写算错一道题,你大喊:你怎么又这么粗心?孩子动作慢,你又皱眉:你怎么这么慢,能不能快点儿?家长不是在冷静地考虑该如何让孩子不再犯错,拿出具体的办法来解决,而是不断的训斥,唠叨,以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少犯错。其实,这是在暗示和强化孩子:我这人可能就是小马虎,我可能动作快不了。也因为听烦了家长这样的唠叨,有了抵触情绪,就更不想改正了。因为,他把要改掉坏习惯的难度给放大了。对于难度太大的事情,儿童都喜欢选择放弃,不想去尝试改正。因为趋利避苦,是人的本性。

5、孩子的惯性和懒惰心理放弃了改正。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要改变已形成的坏习惯,要解散原已形成的行为模式,是很难的。放纵、懒惰是人的本能。就如婚后夫妻要适应对方,在某些方面需要改正自身的缺点(有的不算缺点)以适应对方一样会痛苦,要有意志力。有个孩子因为习惯在睡前斜躺在床上看课外书,不注意用眼卫生,已患上近视。不得已,他的母亲要求不能再躺着看书。他说,叫我怎么改呀,我小时候就一直就这样看书,我不习惯坐在椅子上看。上演了一场母子间的“战争”后,孩子同意改正。可是,只要母亲不一在家,没有人坚督,又躺着看书。结果视力又继续下降。

好习惯是经过后天的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行为,一旦形成,就会固定下来,自动化地去运作,不再需要别人的不断督促、提醒。也即“习惯成自然”。 好习惯不是先天遗传的,坏习惯易成,好习惯难养。它需要后天的努力,反复的练习。

 

不能因为孩子有了坏习惯就纵容下去,否则害的是他自己。也要尽早预防孩子的坏习惯的形成,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向坏习惯宣战?

 

1、  帮助孩子学会约束和控制自己

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还不够完善,孩子的自控制力比较差。大一点的孩子比如小学生,

并不喜欢听家长讲大道理,因为孩子其实也懂得不良习惯的害处,只是一方面自觉性较差,一方面又没有人协助或者帮助他改正。所以,在战胜坏习惯面前,他很容易当逃兵。

   有个孩子每到周末要打游戏。只要大人不来制止,就可以尽情地遨游在网海里。爸爸一看孩子打了一上午,忍不住气呼呼地关机。玩得起劲的时候突然被中断,儿子就以以甩坐椅的动作为消极反抗,而爸爸的心情也同样糟糕透顶。爸爸后来改变了策略:

   “儿子,我知道你其实也明白,打游戏打多了害处很多。我想,错不在你。”这番话让儿子惊讶的睁大了眼睛,很疑惑爸爸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你心里其实也不想打这么久,只是控制不了自己,对吧?你的心是向上的,但是你的行动不是你能控制的。是吗?”孩子点点头,说:“是这样。”“那么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战胜这个行为的恶魔好吗?”于是父子俩达成协议:规定周末只能打游戏两次,每次打一小时。当孩子打游戏过程中,爸爸就来倒计时提醒:还剩15分钟了,还剩5分钟了。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孩子一个心理准备。这样等到了时间孩子就可以愉快地准时下机。这种方法克服了打游戏没有时间限制的坏习惯,而且还培养了孩子的自制力和自觉性。

2、  在孩子的早期阶段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很多当家长的当得很被动。等孩子养成了坏习惯了,发现问题了,才引起重视。但这时候要纠正起来就难多了。纠正一个坏习惯比养成一个好习惯所花的时间要多几倍。

很多刚上初一的学生成绩远不如小学时代。小学里被光环罩住的学生此时已失去了优势。这令父母和孩子失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小学时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习惯。因为小学的课程简单,天资不低的孩子们只要随便努力一下,成绩不会差到哪儿去。这个问题往往家长看不出来,等初中成绩和小学时代有了落差后才着急。

儿童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育专家孙云晓说:“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年龄越小,习惯对人格的影响越大;年龄越大,人格对习惯的影响越大。因此,在儿童时期重在培养良好习惯,就是为健康人格奠定基础。”所以,大量的行为如果在这个时期固化成为习惯,那么对孩子来说,好习惯会终生受益,坏习惯会吃尽苦头。

知道了坏习惯一旦养成的危害和纠正的艰难性,家长就应该从孩子人生的早期开始预

防,防患于未然。有句话叫:早期教育,是用一公斤的力气换取以后十吨的力气。在一张白纸上画画,比在已画过的纸上改画要干净,容易,省事;裁缝更喜欢在崭新的布料上制衣,而不是把成品拿来改。而早期教育中,自然也包括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习惯养成这个教育项目。

3、  把坏习惯掐死在萌芽状态。

当家长发现了孩子的坏习惯的苗头后,要及时重视,及早掐灭,不要抱有侥幸或无所谓

的心理。“千里之堤,毁于一穴”。比如,不洗手就吃东西,刷牙不仔细,睡觉很晚。这些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要坚决制止,尽早改掉。除了用监督、协助的方法改正外,也可以用做游戏、比赛的方式促其改掉。因为孩子都喜欢游戏。

有一个母亲很有教育智慧。他的儿子调皮、活泼、贪玩。她抓住儿子争强好胜、喜欢游戏的心理,用比赛游戏的方式改掉了孩子的很多坏习惯。比如,儿子把鞋子扔得满地都是,母亲说,我们给小船找靠岸的港口(指鞋架);儿子不爱刷牙,母亲就说,扫荡口中的细菌敌人;儿子从不整理自己房间的东西,母亲说,看谁能指挥这些“士兵”快速回“营”。

   4、父母要给孩子创设良好家庭环境。

 父母各方面的不良习惯,无疑会让孩子耳濡目染,甚至影响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如,当父母要求孩子不说粗话,其实自己就出言不“纯”; 父母从不染书香,却要求孩子多看名著,父母要孩子学习不贪玩,孩子说你天天打麻将可以玩通宵,为什么我不能出去玩一下子?当父母埋怨孩子毛病多,坏习惯多时,请反省一下自身,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坏习惯,或者没有好习惯?自己做不到,要求孩子去做,所以,语言永远比不上行动来得更有说服力。因为“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类不良习惯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要多为孩子着想,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培养一些好习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纯净的家庭空环境。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