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保护儿童”——用“心”教育孩子

17年前 [03-29 15:51 周四]


文/梅 红
    暑期开始了, 小小的猪(对儿子的戏称)早上八点钟起床后,就一头扎进他的机器人世界里了。快11点了,猪已经玩了两个多小时,我需要打断他了:

“猪,现在是10点43分,你已经玩了两个多小时。你再继续玩17分钟, 11点开始朗读《弟子规》,好吗?”猪默认地点了点头。
    每次他玩尽兴了,你跟他说什么都好说。我满意地坐在摇椅上,轻轻摇晃着,嘴里不经意地溜出一句:“千山鸟飞尽。”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猪琅琅上口地接着,忽然说:“你背错了!是‘千山鸟飞绝。’”

“对!对!你挺厉害啊!”我又新起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猪张口就来,特得意。
……
就这样一首接一首,猪一边摆弄着他的积木,一边随口答来,我也从最初的无意变为有

意的提示。
“哎呀,11点过5分啦,该读《弟子规》了。”
“哼!你都让我背了那么长时间的古诗词了!”小小的猪眼圈立刻就红了,小嘴撅得老

高,显得很委屈。

“那也算啊?!我认为那是在玩呢,你也太计较了吧!”
不管我怎么说,猪坐在阳台的地上就是不动,死活不愿再读《弟子规》。我多少有些玩

弄“小聪明”被识破的恼怒,还有尊严被侵犯的挫败,心中的火在慢慢升腾!我克制住自己,一言未发,静静地凝视着猪,心里想着该怎么办?小小的猪也不屈不挠地用眼瞪着我。对峙相持中,我看出了他倔强的眼神中透露出试探。他在试探我的态度,他在揣摩我可能有的反应,在他坚持的背后还藏着的几许惶恐。如果我坚持下去,结果会怎样呢?
    我想结果不外两种:一种是他坚持到底。一种是他放弃投降。
    坚持到底——这时他所坚持的一定是对我“强权”的反抗,一种不满情绪的宣泄,问题已不再是原来的问题。如果我坚持己见,既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又将他的情绪推向一个不良的极端,最后我只能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或许只有用暴力才能结束整个事情。
    放弃投降——这并不能使他心悦诚服地去诵读《弟子规》,他对我这种行为的不满,依然强烈地存在。这样,诵读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而且这种极不愉快的体验会让他对诵读《弟子规》产生强烈的反感与排斥,类似不愉快的体验多了,甚至会使他对此类的学习行为产生抵触,进而逃避。所以,今天如果他按照我要求的完成20遍《弟子规》的诵读,付出的代价是对学习兴趣的衰退和热情的丧失。
    无论哪一种对抗的结果,都不是我所想要的。我决定暂时妥协!

“你这样做,我很失望!在我生气的时候,我需要静一静,你也想想吧。一会儿,我们再谈这个问题。”说完这些话,我回到屋里,离开了他的视线。
    十多分钟后,我从冰箱里拿出小小的猪喜欢吃的火龙果,洗净切好,放在盘子里,回到阳台叫猪。他依然保持着刚才的样子,斜躺在地上,身边的积木再也没有动过。

“猪,过来吃火龙果吧,快去把手洗了。”我平和地叫他,他慢慢地从地上爬起。
猪乖乖地去洗了手,当他回到茶几前准备吃水果时,我叫住他说:“你在吃火龙果的时

候想一个问题,吃完告诉我答案。问题是:刚才你为什么不愿意朗读《弟子规》?好吗?”猪的表情已经缓和多了,点点头狂吃起来。
    吃完火龙果的猪告诉了我三条理由:

1、总背书,就没有时间玩了。
2、在他玩的时候我抽问古诗词,让他的心思不在玩上,占用了他玩的时间。
3、因为妈妈让他生气了,连妈妈最后给他玩的两分钟时间也没法用了。
这就是他的想法,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不过要解决问题就变得简单了。我认真地考虑着小小的猪说的理由,然后与他进行了一番恳谈。对于第二个理由,我接受了猪对我

占用他玩耍时间的指责,并表示下不为例。对于第一个理由,我用合理分配时间的方法帮助他进行分析,让他明白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既玩得开心又学得好。第三条理由让我给他讲了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的故事,然后问他:“如果妈妈犯了错误,你却让自己生气,那么你惩罚了谁呢?你这样做聪明吗?”小小的猪笑了起来。进而我又引导,“你在拼积木的时候,要用很大的劲,甚至把指甲都弄破了,还要动很多脑筋,还要反反复复实验许多次,失败许多次,才能做出一个满意的作品。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可是你的作品却能带给你好多快乐和满足,因为你的作品能证明你的聪明和能力。这是先苦后甜的事情,许多人做不了这样的事,你知道是为什么吗?”猪茫然地摇摇头。
    “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他们受不了先前的苦而不能坚持把事情做下去,所以他们也就尝不到后来的甜了。”小小的猪若有所思。
    “你知道你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吗?你能做许多人做不了的事!”说到这里我使劲地亲了猪一口。
    “吔!——吔!——”小小的猪眼里放出光来。手指做出胜利的V字,左右摇晃。
    我待小小的猪兴奋了一会,接着说道:“背诵《弟子规》也是这样一种先苦后甜的事情,你愿意做到吗?”
    “内容太多了!”小小的猪又变得凝重起来。
    “70首古诗词你都能背得滚瓜烂熟,证明你完全有能力完成这件事。”小小的猪依然有些疑惑。
    “想想去年我们刚开始背古诗词的时候,不是也挺难的吗?可现在呢?70首古诗词已经全部装在你的脑袋里啦!”小小的猪的脸上闪现出了些许自信。
“只要我们坚持每天做一点点。放假了,每天用20分钟就足够了!”(在上学的时候,我们是每天用10分钟诵读《弟子规》的)
   “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好吗?”
    猪清脆的童音再次响起,真是好听!
    ……
    后记:当我想把儿子带入中国古典文学的世界里,让先祖的文化、智慧浸染儿子的心灵,启迪儿子的心智,滋养儿子的精神时,我依然不能忘记教育是需要洞察力的。当我们的洞察力还不足够时,我们需要的是保持一种尊重与平和的心态,用感觉、观察、等待、沟通、对话等平等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凭借着爱与直觉,我们才可能找到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获得我们希望的教育效果。或许有人会说,孩子拒绝的理由太过牵强,你是否有失立场?可我不想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只知“对”与“错”的冰冷的判官。直觉告诉我,首先需要的是用爱去接纳、去理解;要站在孩子立场上,想他所想、所说,这样,才可能引发孩子思考,触动其内心成长,这才是我想要的教育。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呢?是“爱”,是一种博大的“爱”。有了“爱”这一前提,我们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才能在方式方法的择取上,“战战兢兢”——多一些敬畏、多一份慎重、多一点深思。“生命教育学”专家张文质说:“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确实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自我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珍视、以及更乐观的生活态度。”


  来源:成长杂志  作者:梅红  推荐:醉梅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