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论文参考02:高中学生的心理焦虑及成因分析

4年前 [12-28 09:27 周六]
高中学生的心理焦虑及成因分析

缙云中学 沈金方

  
  提要:高中学生心理焦虑问题,一直是困扰教师、家长、学生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结合学生具体个例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心理焦虑的成因。以冀能更有的放矢地解决高中学生心理焦虑这一魔怪。
  关键词:心理焦虑 压力 挫折 冲突
  
  焦虑(anxiety)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成的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人都会经验到焦虑的情绪状态。但高中学生是产生焦虑情绪比较集中的一个群体。由于他们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身心发展都还不成熟,自己调节心理能力也还不强。暂时的焦虑不算心理异常,但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则会变为病态,导致严重的后果。中学生患精神病、出走、自杀、杀人等也并不鲜见。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的焦虑关注是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
  下面我把收集到的学生焦虑情绪的个例及成因进行分析:
  焦虑个例
  小胡同学是个守纪律、学习认真的学生。"也许是高考给我的压力太大,"小胡同学说,"自从进入高三以来,我总是感到很烦躁,心中有一股无名的火,想发泄出来,但又没有办法,不得不压抑着,大人们有烦恼,总是借酒消愁,或是抽闷烟,这两样我都不会,只好借着音乐来使自己忘掉烦恼,或是和同学们说笑,但这都只是一时有用,静下来后,便又会感到难受。这是为什么?似乎没有原因,但结果却是存在的,说笑、听音乐让我开心,我也就沉湎其中,浪费不少时间。意识到这一点,但我却没办法改变,真不知怎么办。与同学说话也带火气。"
  小麻同学本来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女孩子,而且是一个非常清高的林黛玉式的人物,高一、高二时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也很有信心。但到了高三复习后,渐渐地变得糊涂起来,对自己的信心也没了,每次考试后,心情都很压抑,有时甚到泪流满面,很伤心,好几天都闷闷不乐。老师问她时,也只是不停地念叨着:"我最差了,我最差了,很多东西我都不懂。"纪律常规等一些东西也变得无所谓了,人也不如以前积极上进了,常感叹自己无力回天。
  小辉同学在周记中这样说:睡眠不足,上课精神恍惚,学习态度也就不好了,到了自修做作业时,又时常不会做,又搞得纪律也不好,现在连目标都模糊了,心情也是乱糟糟的,差点连老师也不放在眼里了。
  期中考试时,小俞同学来我办公室哭着说,"老师,我不想考了,我心里很乱,坐在考场也做不起题,我想回家。"我问她为什么会这样,是怎么一回事?她说:"语文考试有一道题没答,考不好了,这次名次一定很差,做数学时,老想着语文有一道题没做这件事,结果也只做了几道选择题,其他一点也没做。现在心情很坏,考不下去了,所以不想考。"我说,"你不要去想那些,考不好也没关系。"她说:"可我做不到,我也不想去想,可就是做不到。一坐下就想到那一道题没做。"我说,"你是太看重这次考试了,你不必把考试和名次看得那么重,我们不排名次。你不要太紧张,只要把自己的水平考出来就行了。"可是她还是说自己静不下来,不想考了。我说你先去考试,就当是一次平时的作业,不要去想成绩的好差。她才同意继续参加考试。
  小潘同学经历了几次考试的挫折后向我这样倾诉,"又进行了一次考试,得来的又是一场空,我失望极了,我想哭,但我告诉自己我不能,终于由于自己过于压抑,心里悲凉实在难以忍受,我哭了,我想了所有人: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亲人。我又一次让你们失望了,我无能极了,我好无助。一张张试卷发下来,给我的都是沉重的打击,我发觉自己难以呼吸,我在雨中奔跑,享受着雨水的冲冼,雨滴在我脸上跳跃,它们为何如此欢快?而我的心情…。我一直不能从悲观中走出来,经过这次,我想我更不能了。看着其他同学一张张试卷带给他们的都是欢乐,而我…。我感到压力好大,我甚至感到自己心里难以平衡,我甚至感到我在任何人面前都应低着头或者远远地走开,我只能做这些,我还能干什么?也许您一定又说我想这些想得太多。是的,我承认。可我真的没有办法,心里的感觉控制着我,我无法摆脱。如果可以的话,我宁可和世界隔绝,一个人多逍遥,我告诉自己:面对现实吧?可我发觉自己还是生活在如梦如烟的虚幻世界。曾几何时我变得胆怯,我告诉过您,我害怕"尝试"。"尝试"好概括的字啊,我也不知道自己害怕什么,固执的我看问题不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得顺眼就觉得很好,看不顺眼就觉得挺糟。老师,看到这您一定对我很失望吧;算了,也罢,谁叫我如此无能?一次一次的打击,我快承受不起了,顷刻间,觉得世界了无生趣。也许,我对考试看得太重,也许,我特别要面子,不希望将自己无能的一面展示于众人吧!我如此难过,我想没人可以理解。我的思想,我的神态只会使人更远离我,更害怕我,更讨厌我,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我开始讨厌自己。我不能将这次考试看成一场梦。因为那太不现实,那太自欺欺人了,我心里挺烦,老师,您被我弄得也挺烦吧?"
  "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努力去学习,去提高自己的成绩,可是没用,我对读书已经没有一点点好奇心,已经被这缺少自由的环境把好奇心完全扼杀掉了。两年多,(可能还要更久)的时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越是努力去做,情况越糟糕。以前,我还能去做些作业,至少考试的时候不会象现在这样,有点快要疯掉的感觉。我想照此下去,我只会向两个极端发展。一是变得完全象墨尔索一样的"局外人",那时我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多烦恼,这么多痛苦,因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都已与我无关,二就是变成一个完全的"疯子",那样我的痛苦也会比现在少,我可以不顾一切,不管自己想做的,放弃一切自己不想做的。只是因为我现在还没有全"疯",所以我还在考虑,老师,家长还对我有那么多的期望,而且自己不读书以后能干什么,所以我才有那么多烦恼。"小键同学这样说。
  这里只是选自众多学生中的少数几个个例。看到这一段段学生的独白,看着这些原本应该在享受他们成长的快乐,应该生龙活虎地在知识海洋里自由的邀游的学生,却遭受这如炼狱般的煎熬,这是何等的痛心。
  焦虑的成因:
  过重的压力是高中学生产生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什么是压力(stress)呢?心理学上的解释是:压力是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境中,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如此种感受经常因某些生活事件而持续存在,即演变成为个人的生活压力。所谓压力,事实上是指“压力感”的意思。高中生面对来自多方的压力,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
  外在的压力:是属于人与事或人与人关系的外在因素引起的压力。家长对其学习要求的压力;学习任务重,难度大的压力;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压力;自已成长带来的烦恼;不能把握及支配自己的时间的压力;同学之间相处的压力;学习不良习惯给予的压力;家庭经济负担的压力;身心健康方面的压力;及生活琐事方面的压力等都属于外部的压力。一位同学这样写到:众多的压力让我无处发泄,家人的压力,学习的压力,每天我的脑袋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因此也经常失眠。有时我要放松自己,可是每天回家望着比我更紧张更憔悴的妈妈时我无言以对,我只能拖着疲惫的心继续努力。
  属于个人内在的心理压力则是更重要的原因;而挫折与冲突是其中最重要的二项。
  挫折:所谓挫折(frustraction)有两种涵义:一、指对个体动机性行为造成障碍或干扰的外在刺激情境。二、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所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此种复杂的心理感受,可以以挫折感表示之。我们要分析的也就是在挫折情境之下,分析个体因情境对其行为阻障作用而产生的挫折感。许多高中学生在初中时都是学习的佼佼者,进入高中时也都踌躇满志,冀望在高中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天赋,学有所成,高考中能金榜题名。即使部分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学生,进入高中也是满怀希望,认为自己中考没考好,是因为初中时学习不够努力,只要上高中后稍作努力,也能立竿见影的。可是往往是想得容易,做得难。一段时间的努力没有能够显出效果后,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能得到预想的回报,就会产生挫折感。有的学生碰到难题,自己解决不了,也会产生挫折感。
  冲突:冲突(conflict)一词,乃心理冲突(mental conflict)的简称。冲突是一种心理困境,而此种困境的形成,乃是因个人同时怀有两个动机而无法兼而获得满足所致。常见的三种:
  1.双趋冲突(approach-approach conflict),指鱼(第一个动机)与熊掌(另一个动机)难以取舍的心理困境。如玩与学取舍,既想玩又想学习,结果弄得玩的时候想到学习,学习时想到玩,两边都做不好。2.双避冲突(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是一种左右两难的心理困境。当个体发现两个目标可能同时具有威胁性,即可兴起二者都要逃避的动机。惟迫于形势,两难之中必须接受其一时,即形成双避冲突。有的学生一方面怕苦,不肯努力;另一方面又怕成绩不好,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必须面对其一。3.趋避冲突(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是一种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当个体遇到单一目标同时怀有两个动机时,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又恶而避之,使个人的情感与理性矛盾而形成精神痛苦,即起于趋避的心理冲突。有的学生一方面想有一个好成绩,想努力学习,自己满意,家长、老师也称赞;另一方面又对学校的学习内容缺乏兴趣,自己本人怕苦,缺乏恒心和毅力,不能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因而产生焦虑。
  要解决学生心理焦虑这一问题,分析其成因是很重要的。只有知其因,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一困扰着众多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魔怪。
  
  参考书目:
  张春兴 《现代心理学》 (1999.2),上海人民出版社
  张成新、倪月凡 《高中毕业生焦虑心理的产生及调适初探 》

来源:http://www.meide.org/lunwen/2/4/15.html


本博客转自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